《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7篇》
编写初二政治教学设计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案 1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
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5、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时 我上初中了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并选好组长、分好工,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
2、各活动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新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为第一次开展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如可以采访学校领导、上学校的网站、向高年级同学调查等)
3、各小组选择校园一角(尽量小组之间不要重复)做好介绍准备。
第二步:导入 新课
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幻灯片播放一组学校的图片,然后进入竞赛,出现“我爱新校园”五个字,每个字都链接着一组题目,请各组自由选择并回答。)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在大家出色的表现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新校园,大家一起来(选取几个典型问题集体回答)。
1、学校的地址: 3、学校始建于:
2、学校的校训: 4、学校现任校长:
第三步:校园风情展示。
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四步:七嘴八舌“大家出谋划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校园的一份子。
第五步:结束。
美丽的校园因为有了大家而更加富有生气,我深信,初中三年的生活会带给我们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是必要的。教师可运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尽可能给学生多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回忆自己这方面的相关的经历导入 。
第二课时 认识新朋友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班上的新同学,并领会友谊
的重要性
2、难点:
克服新生紧张、拘谨的心态,积极与同学
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大家来帮忙”:
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让大家出谋划策。(小玲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学校新班级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很不习惯,特别是她害怕与城里的同学交往,她们好像不喜欢她,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觉得在这新班级中很孤独。)
第二步:“找朋友”活动:
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先在班级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送给你想认识的朋友。(为达到一定效果,每个同学只有一次拿到名片的机会,不能重复)
第三步:音乐升华。
播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乐中升华对友谊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找朋友”活动形式活泼,但介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到最好的朋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三课时 我的新班级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
2、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夸夸我的班集体”。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班级,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照片、日记,以及在小学班级中获得的荣誉等,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良好的集体对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优秀班集体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二步:展望新班级。
出示关于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调查内容,让全班分组讨论:
1、你心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
同学关系: 班干部队伍:
师生关系: 班级氛围:
学习风气: 班规: 其他:
2、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
3、请你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在建立优秀班集体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 )同学关系 ( )师生关系 ( )学习风气
( )班级氛围 ( )个人的奉献
( )班干部队伍 ( )建立班规
各组分别汇报调查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大家描述出心中的理想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作为大家的奋斗目标。
第三步:“我是班级的小主人”。
学生尽情地展示各自特长优势,然后根据学生的各自特长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如负责管理班级的门窗、课桌椅、电视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能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步:“小小设计师”。
作为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的班徽。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1、第一步的设计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沉浸在老班级的回顾中,如何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投入到新班级中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2、第三步的活动,如是在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可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他们的特长,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特长不仅指一般特长,也包括一些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第四课时 大家齐建设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合作至关重要。
2、难点: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班徽展示”。
师生共同参与,勇跃展示作品。小组先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优秀作品评比,在评出最佳班徽后,全班同学对此还可进行讨论修改,并能简要地概括出班徽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这样在互相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
第二步:“光彩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讨论分析班徽制作成功的原因——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胜。并把所有的作品存入成长记录袋,珍藏这一激动人心的活动成果。
第三步 “我该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展示两难情景(小玲今天很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小组活动,但是今天刚好轮到小玲为班级出黑板报,小玲该如么办呢?)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寻求良好的对策。
第四步:教师寄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主义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尽量通过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学习怎样对待规则: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六个活动都针对具体知识点展开;由于本框题教材安排的探究与分享部分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所以设计活动时多以本课背景材料为主。活动五的维护规则部分,应适当安排学生表演规劝别人遵守规则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明白与人沟通要讲究技巧。
拓展“宽、深、厚”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3
我们在搞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深入贯彻“深”、“厚”精神的同时,还反复体会“宽”的蕴义,努力拓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空间,加强横向联系,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大成为多渠道参与的教育网络,创设了全方位育人的环境,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果。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习大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大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第一,加强思品课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校合力办好家长培训班。针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等问题对家长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另外,思品教师还与班主任老师联合起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加强思品课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完《知法守法》一课后,为了增强教育效果,请开发区沈阳路派出所所长给学生作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的专题报告,提高了法律意识。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开发区武警消防大队参观军营,听取了部队首长的报告,使学生不但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而且还受到了国防知识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讲授】探究活动 .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这说明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合作探究三:记忆大考验,是否还记得《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说明文化程度在影响人们的交往。(在白板上勾勒出学生找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四: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五:
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毛泽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所以在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不同。
◇合作探究六:
Moon's down, crows cry and the frost fills all the sky By maples and boat lights. I sleepless lie
Outside SuZhou HanShan Temple is in sight It's ringing bells reach my boat at midnight
翻译以上英文,看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白板展示中文翻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你们喜欢中文的写意,还是英文的写实?中国人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反过来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找出并回答: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合作探究七:
铭记着的
理由
你曾经最感动的一件事
你最喜欢的一首音乐
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最另你回味无穷的电影(视)
最让你难忘的动画片
最另你鼓舞的名言佳句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
请大家列举一些潜移默化的成语、俗语、典故等等。
◇合作探究八:
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5
【学习目标】
1、感知自己的人际状况,归纳出封闭心里的危害,开放自我,积极交往的意义。
2、了解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懂得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提高沟通能力,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懂得朋友和友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自己的人际关系,朋友的作用
难点:了解交往的意义,如何交友
【课前预习】
1、真诚、友好、____负责任等品德会使自己在集体交往
2、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会更___ 。
3、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____。
4、真正的友谊要坚持____,我们一定要慎交朋友。 ____, 、真正的友谊要坚持____ 我们一定要慎交朋友
【课内探究】
一。自学问题:
(一)导入:友 谊(故事)
歌德和席勒同是德国伟大的有才华的诗人,两个人生活在同 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等长诗的写作,两人又和写了许多讽刺短诗。当歌德听到席勒的死讯时,他悲痛极了,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半。”歌德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好朋友是自己生命的一半。 有人说:“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可见 朋友、友谊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些良师益友。
1、积极开放的心态对扩大自己的“人际圈”有何意义?
2、闭锁心里的危害是什么?
3、受欢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我们为什么渴望友谊?
5、交友的原则?(怎样正确把握友谊?)
二。合作探究
许娜的事例(教案p45)
思考:许娜的苦恼你有没有?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样对许娜有何危害?
请你为许娜出主意,帮她消除这些烦恼?
小冬和小宁的事例(教材p33)
小可和小新的事例(教材p34)
小林和小 的事例(教材p35)
三。小结新课
【达标检测】 导学p26---27(1----5) 选择题:
1、升入初中以来,小红好像变了一个人,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愿对父母讲,也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她感到越来越孤独,优势特别烦躁,情绪波动很大,人际关系也很紧张,朋友越来越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红的表现属于青春期闭锁心里的表现,是一种不正常的心里反映 ②小红的这种行为会影响与同学、朋友的正常相处和交往,容易形成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性格,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③小红应努力消除闭锁心里,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 ④积极与他人交往才会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人生才能更精彩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2、小红同学刚刚随父亲从四川来到山西某校。第一天,她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引得同学哈哈大笑,她顿时满脸通红地低下了头。从此只要课堂上轮到她发言,她就心里发慌,面红耳赤,呼吸困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据此回答(1)—(2)小题。
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6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出世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会与家长交往,学会与家长沟通,学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找出化解的最好方法。
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与父母的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 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重点: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
学生答略,教师引导:是呀,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母的爱和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
一、我知我家(板书)
1、家庭关系的建立(板书)
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学生划书)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活动:我说我家:所以说你眼中到的家。
小结: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学生阅读P5的“相关链接”,了解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板书)
活动: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说明理由)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提问:学生阅读P6的“相关连接”后回答。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的残缺而改变吗?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学生回答略。
活动: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具体要求见P7。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课堂练习:
见练习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7
第一课 感受青春律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处理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能够主动的适应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教学重点:青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教学难点:自己的人生要向哪些方向走和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掌握青春的方向,体验,感受青春的美好,形成珍惜青春的良好生活态度。
教学时间:3课时(机动2课时)
第1站: 青春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新学期开始了,现在我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请大家自己关注一下周围的同学,和上学期相比,同学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八年级的同学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青春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身心会产生许多变化。
1、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1)身高快速增长;(2)体重迅速增加;(3)体力增强;
(4)性特征正在逐渐突现;
(5)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男生:身体增高显著,喉结突出,开始变声,会逐渐长出胡须,喜欢“逞英雄”,不甘人后;女生:嗓音变得细润,身体的女性特征逐渐明显,更加在意自己体态、容貌上的的改变;(6)还会萌生性意识。
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产生兴趣,用我们的经验去理解、去分析,并逐步上升到逻辑论证,从而使思维能力、智力水平逐步提高。
3、青春期还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懂得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常常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
我们也会努力控制自己,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青春期的情感、情绪十分丰富。
更加重视感情,珍惜友谊。情感和友谊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情绪起伏比较大,情感表达比较强烈。
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①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想摆脱依赖,却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想让大人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想摆脱依赖,却离不开照料和帮助。
②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向家人和老师关闭自己的心灵,希望,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思想空间,又感到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向他人倾吐心声。
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在对自己和异性的变化感到惊奇并感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安、害羞,或者恐惧和不知所措的心理。正确认识青春期的问题和特点,才能走好青春路。
三、小结
四、作业: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第3站 青春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到来,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该怎样面对青春,怎样度过我的青春的?上节课:我们遇到的烦恼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看看该怎样处理?
二、学习新课
1、我们要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困惑和难题,我们不能回避,不能畏惧。当遇到从未经历过的变化时,要沉着应对;当面临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我们要学习自强自立,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与同伴、朋友相处,发现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2、我们要积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对于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我们要主动和老师交流,积极与父母沟通,争取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同时又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碰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不妨向成年人讨些经验,因为他们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我们不知所措的事情,他们也许会有好办法。还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从书本上获得答案。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让�
3、我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路。
人生道路十分漫长,而关键处只有几步。正确理解和把握青春期,能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面对青春期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决不能沉溺于个人的情绪中,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思考自己的成长,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创造生活。只有找到个人成长
1、� 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2、讨论:你欣赏怎样的男生(女生)?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1、我们开始懂得男女有别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2、异性能够成为朋友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 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3、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与对方友好相处,正常交往。这样,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又不会影响彼此的交往和友情。
3、我们要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诚实为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诚实品德的感受和对诚实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诚实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在交往中应当以诚实的态度认真对待各种人和事,从而得到锻炼和成长。诚实无论对自己、对与他人交往还是对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品德,做到诚实待人。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诚实,还要理解诚实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3、情感及价值目标:交往实践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规则,人正是通过在交往中不断践行一定的道德规则来形成自己稳定的道德人格即品德。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诚实走向学会诚实待人,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诚实以及诚实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养成诚实的品德、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实守信积极意义。使学生掌握做一个诚实的人应该学会做哪些方面。
2、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老实人并不吃亏”;履行承诺,做诚实的人。教学时间:2课时
第2站 诚实待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和志清一样受欢迎呢?
如果有一个人以很严厉的口气批评你,而你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你该怎样做?
二、新课学习
1、我们要真诚待人。
诚实的人,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诚恳和坦率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与周围的人交往,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真正的友情。
诚实就是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具体说来,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不搞两面派;就要讲究信用、重诺守信;就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知错必改,绝不 文过饰非。
2、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1)做诚实的人必须履行承诺。
诚实地做人做事,就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过的事情一定努力做到。在作出承诺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能力限度和现实条件,不要轻率地允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实现承诺的时候,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允诺去做,而不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2)做诚实的人要坚持实事求是。
诚实要求我们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心地说假话、做错事。
(3)做诚实的人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失误。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坦率地承认错误,不矫饰,不逃避。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和改在错误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4)做诚实的人,也要讲究策略。社会是复杂的,做人做事都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当说真话会伤害他人或危及公共利益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应该诚实待人,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忽视了自我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
2、讨论:善意的谎言 教学反思: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诚实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一个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别人才会信任他,才会把事情托付给他,因为他能够对别人托付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2、信任的的意义
(1)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
信任他人,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得到他人的信任,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信任他人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对自己的认可。
(2)信任是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可以使交往更为顺利。
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相互信任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信任能够减少猜忌,消除疑虑,降低交往成本,提高交往效率。
举例:以“冠生园”为例,说明不讲诚信必然会失去信任,就必然走向失败。
3、活动平台:主题讨论:我的承诺(1)填空:
1、你曾经对别人承诺过什么?
2、你兑现了吗?理由是什么?(2)分组讨论:互相谈谈感受。
(3)集中本组同学共同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三、小结
四、作业: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是什么?
2、信任的的意义是什么?
第2站 相互信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把自己的日记本交给谁?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分组讨论,小组发言。
二、新课学习
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信任他人。
生活中会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建议甚至批评。有值得信赖的人,有可以和自己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古语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说明信任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主要看这个人说的做的是不是一样,能不能说到。对一个
1基础,对于自己、与他人交往和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尊重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尊重,还要理解尊重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3、情感及价值目标:
人际交往中除了诚实和信任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尊重他人。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作为一种交往的品德,其教学同样遵循知行合一、在实践上下工夫的原则,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尊重走向学会尊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尊重以及尊重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使学生如何掌握尊重。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尊老爱幼、关爱女孩。教学时间:3课时(机动2课时)
第1站:尊重乃公德之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想一想
据你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尊重?
(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
2、尊重有什么意义?(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习惯和特点的尊重,诚实是对善的尊重,守法是对规则的尊重。离开了尊重,公德则无从谈起。(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交往中相互理解、与人为善、相互尊重,才能减少摩擦,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使人们心情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三、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材料:有的同学天资聪聪慧、成绩优异,但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个性,应该收到尊重;也有人认为,他不尊重别人,也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
3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4)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三、小结
四、作业:
1、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
2、当老师偶尔出错时,该怎样对老师提出批评意见?指出老师的错误,是不是不尊重老师?
教学反思:
第六课 公民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等基本概念以及公民资格与公民国籍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意识,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意识。
3、情感及价值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并据此依法享受和维护自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难 点:
1、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
2、如何使学生准确把握相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如何透过这些基本权利本身,认识到这些基本权利与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公民资格。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2站 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进而形成初步的公民权利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 :有人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家长有权为我们做出决定;也有人说:法律规定我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的决定应该服从法律。你怎么看?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组织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2)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3)通信自由权
公民拥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4)受教育权
公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有义务使所有青少年都享受义务教育,使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政治自由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6)其他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利,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权利。
3、如何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它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它反映的是公民和国家之间本质的关系,体现公民在国家中的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 我们的权利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未成年人,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特殊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 想一想:看了上述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了解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吗?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1)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4)财产权也要受到保护。
(5)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3、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
2、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第2站: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法律不仅赋予了公民以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能够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自己的书被别人长期据为己有时;去超市购物,售货员或保安人员要求对你进行
9履行义务的道理。
3、教育学生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认真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能够做到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有些同学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有权利享有国家的保护,还没有能力尽义务。所以,就不必为社会尽义务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理由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国家保障我们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3、我们应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我们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只想享有权利不愿履行义务,或者想多享受权利而少尽义务,都是不对的。
三、小结
第九课
维护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秩序,而各种秩序的维持在于人们对各种相关规则的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和规则都是多种多样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把遵守和维护各种秩序与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行为当中,成为自己内心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要求。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别正义行为的能力和追求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在于对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遵守和维护,破坏这些秩序和规则就会产生不正义的行为和结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基于此,本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认同感,使之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爱护良好社会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一)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规则的正确认识。
1、规则存在的意义。
2、规则存在于社会公共生活中,也存在于我们的私人生活中。
3、规则存在的领域十分广泛,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4、规则的存在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它更是对人的正当权益的保护。
5、规则关键在于落实到人的实践行动中。
6、规则的性质。
7、规则是发展变化的,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和形式。
8、如果规则不合理,是否还需要遵守。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
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目标:
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秩序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北京市密云县灯节赏灯时发生的踩踏事件及贵新公路07.04.28交通事件为例,引入新课。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2月5日晚7时45分,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因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四、作业: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秩序?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勇于承担责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都需要人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每种社会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未成年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是美德的表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尊敬和赞赏的基础,本课力图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本课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和理论升华。中学生步入青春期,面对着交往问题,面对着走进社会认识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才能在交往中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
二、教学重难点:
1、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与了解。
2、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站:我们的责任
教学目标:理解责任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思想驿站的问题:上面几幅图片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东西是什么?你能否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
二、新课教学
1、责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社会生活呼唤责任意识。无论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生活中,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责任既是使社会规则有序的保障,又是保证个人有所成就的可靠基础,也是为人处世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责任是没得的表现和基础。一个人没有责任感就不值得信赖,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三、小结
四、作业:我们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反思:
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 8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
2.识记遵守宪法法律的要求。
3.熟记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
4.了解依法服兵役和依法纳税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________和________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的________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3.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不受侵犯,________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4.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________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三、合作探究
中学生小珊从小爱好写作,她用两年时间写的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中篇小说正式出版。小珊收到出版社寄来的样书和稿酬支付单。在稿酬支付单“金额”一栏写着5250元,在“备注”一栏写着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88元(由出版社代缴),完税后实得稿酬4662元。奶奶看了支付单后有些不解。
思考: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随堂演练
1.下列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
①依法纳税 ②维护祖国统一 ③选举权 ④依法服兵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我国刑法规定,对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或死刑。上述材料说明
①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
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要受法律制裁
④国家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在20xx年新兵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在外地打工特地回家的,也有从事个体经营的“小老板”,也有应往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甚至还有在读的大学生;这说明( )
①他们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②他们是为了通过参军谋取更好的工作
③他们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 ④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xx年,王某从职校毕业后,自筹资金开了一家饭馆,他不仅手艺和服务态度好,而且坚持依法纳税,被评为“守法经营户”,这一事实说明( )
①王某行使了劳动权
②王某自觉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
③王某收入高
④王某法制观念淡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自主预习
1.意志 利益
2.自身权利
3.主权 领土完整 国家秘密
4.依法纳税
合作探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未成年人该交税时也要交税,如果纳税人不交税,国家就没钱发展教育、国防和公益等公益事业。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义务,是光荣的。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纳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9
网络改变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图片,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
教师讲述: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了网络可以说“足不出户,却可以神游天下”。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了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二、新课讲授
(一)网络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活动一:“云端”诊疗跨越山水(多媒体展示材料)
“多亏有了远程会诊,老人在家门口就把骨折治好了。”家住贵州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阡县村民蔡林讲起前段时间父亲的治病经历时说。当地医院将病历、影像资料等上传到远程医疗系统,与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视频会诊,成功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1.结合材料谈谈你应用网络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
(二)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活动二:通信方式的变迁(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展示了人际交往的主流工具所经历的“书信—固定电话—台式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变迁,一是让学生感受当今数字化、信息化,人与人之间的线上交往,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二是让学生感受人类科技进步册伟大成就,培养科学信念。
1.请对比几种通信方式的特点?
提示:书信传递需要时间长;电话缩短交流的时间,通讯方便快捷;电脑手机可以视频/聊天,增进感情交流;手机相对于电脑,是移动的互联网。
2.通信方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师小结: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过去杜甫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如果在今天,杜甫可以更快地了解故乡、亲人、友人的情况。
(三)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双十一狂欢节图片)
2.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购物的过程还顺利吗?感觉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提醒学生在享受移动支付的便捷的同时,注意个人的信息保密、资金安全,强化安全意识。
教师小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求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一)网�
教师小结:有人说21世纪是信息经济,而信息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在利用网络创造财富。网�
(二)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活动一:我向总理说句话(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通过互联网,我们就可以与总理“直接对话”,表达合理意见和建议,甚至能够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由此感受互联网如何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如何让普通人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1.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思考:网络是如何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提示: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网�
1.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根据你的经验,物联网还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城市中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学生熟悉的如共享单车、手机导航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农村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教师小结: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的浩淼、显微镜能够让我们观测微观世界的精妙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人工智能等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7篇
(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活动一:故事探究——网络陷阱(多媒体展示图片)
1.图片分别表现了网络的哪些现象?
提示:图片1、2、3、4分别说明了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利用网络犯罪和沉迷网络的现象。
2.除了图片展示的情形外,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情形?(学生讨论回答)
(二)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1.图片展示:低头族(多媒体展示图片)
2.这些沉迷手机的现象有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会干扰人们的信息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观看视频——低头人生(多媒体链接视频——低头人生)
4.请问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回答)
(三)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活动二:网上信息飞(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旨在提醒学生要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的意识。
1.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信息泄露。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个人隐私空间容易被侵犯。
活动三:小辩论
关于新媒体的利与弊,可以在班内分组进行辩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了解到网络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学会兴利除弊。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大多问题都比较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讲授中能够较好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教材,联系生活。
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案 10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由6个单元2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内容。上册主要讲述自立自强、正确处理和师长的关系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下册主要讲述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组成。本册的主线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立自强。本单元由3课构成。第一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习惯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第二框,主要介绍了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好习惯。第三框,提出了培养好习惯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必须有实际行动。第二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积极锻炼,不断提高生活处理能力。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心态是可以选择的,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在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和宽容别人。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尝试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课主要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性的特征。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坚强意志的重要作用。第三框主要讲述了磨砺坚强意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第二单元:亲近师长。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四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懂得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也不应挑剔父母,人生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第二框,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伟大的。第三框,使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从而采取切实行动孝敬自己的父母。第五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介绍了代沟产生的原因及跨越代沟的基本方法――沟通。第二框介绍了逆反心理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逆反心理。第三框教育学生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学会化解和父母的矛盾。第六课,主要有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意义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第二框,要求把老师当作普通人看待,理解和接纳老师。第三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教师法》规定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理解、支持和尊敬教师。本单元的主题是认识老师、理解老师和尊敬老师。
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由4课组成。第七课。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行为的分类、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第二框,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第三框,这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必然要求。三思而后行,就应当在行动前慎重决策、行为中及时调控、� 第八课有三框构成。第一框:在中成长,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尽义务,都应当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框,主要说明一个人因社会身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责任。第三框从生理、心理和法律的角度讲述了十四岁的责任,教育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九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形形式式的承诺,初步领悟承诺的内涵。第二框主要讲述了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承诺、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三层意思,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第三框主要告诉学生做出承诺之前必须量力而行,做出承诺之后,必须尽力而为,当承诺不能兑现时,应通过妥善的方法予以解决,做诚信的人。第十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说明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中要承担多重责任。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勇敢地承担责任的表现和意义。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能力才能负责任。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11课,包含三框。第一框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第二框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第三框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第12课包含三框内容。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第三框,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第四框,课文列举了吸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第13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框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由4课组成。第14课,共三框,第一框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框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和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第15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第二框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第三框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16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第二框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第三框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第17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第二框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第三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本单元由三课构成。第18课,由4框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第二框,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第三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第四框,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第19课由两框构成。第一框,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第二框,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第20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政策。第二框,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第三框,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三、教学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二)更新教育理念,激活课堂教学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破课堂的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呼唤学生与的意识,启发学生勇于提问、质疑、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的头脑,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道德内容外,还应该把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社会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注意挖掘教材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使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11
伴随着秋风,新的学期如期而至。新的面孔,新的教材,使我本学期的工作加大了难度,为了更好地面对工作挑战,我特制订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五个班。学生的特点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分为四个单元,共十课。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分为两课: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新空间。本单元为后三个单元起到铺垫作用,所以在整册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和理解网络提供的新空间。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分为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秩序、社会生活讲道德、
做守法的公民,是对上一单元内容的承接,也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点之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遵守规则,礼貌诚信待人,同时也要在理解违法的危害性的基础上预防犯罪。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各个规则的重要性,理解法不可违。
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分为两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积极奉献社会。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服务的必要性。本单元为下一单元的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共分为三课: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本单元是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积极奉献社会;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同时依法自律,防微杜渐;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念,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力量。
在教学中落实这样德育目标,我准备这样做:
(1)充分运用教材作用,这是主要途径。即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教学中突出出来。
(2)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创设情境会使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做成优美的课件,通过图片、音乐等陶冶情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且能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在教学中主动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备课是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所以备课尤为重要。备课先备教材,对教材的总体布局要了解,做到掌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的地位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授课班级学生学习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合理地设计教学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上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方式,在教学中要营建温馨、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宗旨,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根据九年级教材特点,本学期的教学要多收集和展示我国的发展过程资料,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作业是反馈学生课堂效果好坏的途径之一,所以作业布置要精不要贪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批改的方式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一定要注意全面,不仅要批对错,也要注意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中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再者还要用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辅导是提优补差的一种有效手段。后进生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没有动力。所以对于后进生要多给予关注,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赏识和鼓励,对于不良的学 在每周对他们要尽量做到一次课后的辅导,及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要减少对优等生的关注,要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差异即学习能力进行辅导,还有的同学在分析问题的方面还是不到位,都需要在学习方法的适当引导。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必备,现在随着高考、中考改革,更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要求,即写字要规范、整洁。所以在平时作业方面我很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要求。课堂上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当然这样的学习习惯一方面也要靠教师的努力,即教学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督促其注意力集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学会与他人合作。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计划进度实际进度
11.1我与社会
1.2在社会中成长
22.1网络改变世界
2.2合理利用网络
3第一单元测试
43.1社会生活有秩序
3.2人人遵守规则
54.1尊重他人
4.2以礼待人
64.3诚实守信
处理同步作业
75.1法不可违
5.2预防犯罪
85.3善用法律
实践活动:收看违法犯罪案例
9第二单元测试(期中考试)
10讲评期中试卷
6.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16.2做负责任的人
处理同步作业
127.1关爱他人
7.2服务社会
13第三单元小结与测试
讲评单元测试卷
148.1国家好,大家才好
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5讲评第八课同步作业
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69.2维护国家安全观
讲评第九课同步作业
1710.1关心国家大事
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8第四单元测试
复习备考
19期末复习考试
20期末小结
初二思想品德上教学设计 12
第 四 课 老 师 伴我 成 长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上。
教学难点:客观和真实地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由衷的迸发出一种爱师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
有人说,教师是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点燃智慧之火;
有人说,教师是甘霖,浇灌着理想之花
……
古今中外有许多赞美教师的诗句。
那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你觉得他们的工作有何特点?首先让我们去走近自己的老师
一、知吾师—说说我们自己的老师:
(1)给老师画像:用语言描述处各学科老师的特点
(2)采访老师: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采访任课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师。展示小组采访的结果,和同学一起交流心得,共同分享我们的我们的采访成果。
访谈记录见---P教材44
二、评吾师---你是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的?(从工作的难度、性质等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韩愈的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总结:教师---知识的传播者
人格的培育者
……
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请大家大胆猜想和预测,在未来的信息社会里,学校会是怎样的?在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请说出理由。
四、尊师爱师
1、知识链接: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较多地了解了自己的老师,知道老师工作的难度等,
那我们是否尊敬老师?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尊师的警句---出示警句,并请学生解释意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看看国外是如何尊敬老师的?---学生搜集日本人的尊师以及不同国家不同的教师节和国际教师节,不同的庆祝方式。
2、探究展示---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尊师故事?(事先请学生已查找了)
教师展示---程门立雪、毛泽东尊师、梅兰芳尊师等故事。
五、夸吾师---写一句你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可写明对身边哪位老师)
六、最后: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并出示歌词,让学生再次带者崇敬之情去感受老师辛勤的工作。
第二框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两课时)
第一课时 师生交往新观念
知识目标:
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师生交往新观念,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教学过程:
导入:配乐散文:学生现场朗读配乐散文,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
明天我就要背起书包踏上新的征程了,临行的前夜我有太多的话想说……
肖,两年来您给我留下的太多太多,我真不知从何说起。您还记得那次作文事件吗?仗着平时与您说话随意,遂在课堂上为自己辩护,不料却遭来您的一顿“猛批”。我自认为是您很得宠的学生,您居然让我在大家面前颜面丢尽。哼,我恨!于是在您的课上,我头也不抬,再也不回答问题,甚至三心二意,与以前那个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我判若两人。您不敢再等闲视之,课后,主动邀我去谈谈。我明白您妥协了,只是不敢去,也不知道去了该说些什么。但终于我还是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这次我的赌气似乎很奏效,但争强好胜的我却没有丝毫获胜的喜悦。相反,我觉得在您的真诚面前,我输了。
今天我握着这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太多的往事浮现在脑中,总是难忘您那热情亲切的笑容,信手拈来的如珠妙语,才思敏捷的侃侃而谈。两年来,在您的关怀引导下,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与您的接触中,我也多了一份理智,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浮躁。
就要说再见了,但,肖──您这位严厉的老师,亲切的姐姐,热情的女孩,将永远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页。
一、提问:
(1)作者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感?
(2)作者和肖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怎样解决的?
(4)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这种师生关系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的给以一种积极的评价,但也容易出现一种误区,即认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是相对被动的。
二、共同的期望: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中学师生关系的回味,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对理想师生关系的看法。
学生可能回答: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友好合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答内容的具体内涵,即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民主是相对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劳动成果等,理解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
学生宣读课前关于教师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调查结果的含义。
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很容易理解师生在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期望中有着惊人的相似,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期盼。
小结:我们一起讨论了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可以看出,对于那种彼此之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广大同学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期望,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链接与拓展思考:为什么散文中主人公和肖老师那么好的关系也会发生矛盾?
可能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提出教师要管理课堂、要进行教学等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的友情和学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朋友关系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来源于彼此的角色及责任。这使师生之间的相处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一些冲突。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些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三、换位思考
(1)引导学生体验: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老师的心情其实也是很矛盾的。假如你是这位肖老师,请设想当时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2)小组之间交流体验,全班资源交流。
(3)交流经过刚才的反思,自己的新感受或新收获。
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可能更多地想主人公的做法不尊重老师、老师要维持课堂教学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师生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和帮助,强调良师益友是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前提的。引导学生体会遇事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体谅老师的做法。
四、小结:同学们刚刚体会了老师在处理问题中所面临的顾虑或难处,更进一步地理解老师的角色和责任,相信这些一定会对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课时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教学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进行交往。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课前进行的“关于我校初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结果,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案例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如何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师总结和提升。
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生活中容易使教师产生烦恼的事件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可能情况:学生能够分析出学生的表现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源头。
请一位参与采访的同学谈谈采访时的体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那些容易破坏师生关系的现象,本班是否存在?哪些现象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可能的情况:一旦谈到本班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影响接下来的讨论。教师必须注意:不要过多地去挖掘具体的事件或表现,只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足够了。以积极的引导为�
二、经营快乐
根据前面的讨论,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师生之间的快乐是可以经营的。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改善或促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进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注:教师要对各班级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在分析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小结:通过前面的讨论,同学们为我们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付诸于实践,相信今天将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课前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过程中遇到阻碍的调查结果。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沟通和理解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最大障碍。
三、勇于沟通
出示班主任老师希望向同学表达的想法,请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朗读,体会班主任老师在写这段话时的心理感受。
请你现在给老师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或者一个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在自己最喜爱的纸上写出来,并折叠成自己最喜欢的形状,放到事先准备的心形幸运盒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愿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后把这些留言作为礼物送给班主任老师,将沟通做到实处。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学生无法写或不好意思写,教师要做积极引导,必要时可以借用写完的同学的内容进行启发。交流要以自愿为前提,也可以不写名字。
链接与拓展:动员学生将幸运盒精心装饰,选派“信使”,交给班主任老师。
四、本课小结:
身为教师,今天听到许多同学的心声,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和宽容,我非常高兴。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用一颗热情真诚、宽容大度、客观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老师们感受到能够与你们相处是一种福气,也可以使你们更多地体验学生生活的快乐。最后,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尊重、爱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自尊、自信的体现。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13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我国道德与法治课程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绘制了育人蓝图,标志着我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走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现在2022年版课标出台2年了,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教材编写的新教材在2024年秋开始在初始年级使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七年级授课老师的了解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成绩分布很不平衡,整体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三、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共四个单元十课内容,涵盖了包括“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等单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社会秩序、社会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1.了解社会生活的特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社会规则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3.明确社会责任的来源和表现,增强责任意识。
4.认识国家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性,懂得维护国家利益。
(二)道德修养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5.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承担责任。
6.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
(三)健全人格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5.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社会规则的作用和遵守规则的方法。
3.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和途径。
4.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及维护国家利益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辨别能力。
2.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
3.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勇担社会责任。
4.培养学生在维护国家利益时的理性思维和行动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结合案例分析。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
七、主要教学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充分体现、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八、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表现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评语和等级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测验与考试评价。定期组织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根据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4.实践活动评价。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活动参与度、成果展示、团队合作等方面。
5.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14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5
以礼待人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
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故事)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引出课题《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一)礼的含义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二)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
教师讲述:1.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四: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
(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高领奖台。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思考: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分组分别讨论这两个问题,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讲述: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三)做到文明有礼
活动五:自主学习——知礼懂礼
学生阅读教材P39—40。
1.思考: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教师总结:(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教师评判学生讲述的礼的做法。
活动六:情境判断——明礼守礼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教师讲述: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 16
第一课时 家,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长悲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知道父母给与了自己生命,父母抚养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的义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孝敬父母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转换为孝敬父母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过程:
播放《让爱住我家》的歌曲,听着这首歌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我们自己的家,家,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指导学生阅读《可爱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谁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自己又该给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对家庭的责任。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介绍一下自己选择这张照片的原因。介绍完了之后,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家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叶回归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拥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教师引导、组织活动:说一说父母为我们做过的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活动:略
教师讲故事《她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介绍英雄母亲——卢映雪。
学生总结:父母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树立人生的目标,教会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教师请学生讲“香九令,能温床”的故事,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应尽的义务。(讲解中教师注意引导)
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胶片:你会怎样做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
父母生病时
父母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会
还能做到:
通过活动,学生知道要多理解,关心 、体贴他们,尊重父母等等
收获平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你打算怎样做?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行为作业
回家做几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
一、温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养育恩
《思想品德》教案 17
【教学目标】
1.了解过春节的有关常识和传统风俗。
2.体会和感受春节的热闹和欢乐。
3.喜欢过春节,并在春节活动中过得快乐、文明、安全。
4.对春节中的一些现象和习俗产生探究的愿望和初步行为。
【教学准备】
1.在家长帮助下收集有关春节的年画、对联、年历画、小灯笼、过年买的小玩具、装压岁钱的红包、过年拍的照片……上课时带来。
2.调查、询问关于春节的各种传说。
3.查询、回忆春节有哪些与平时不同的活动;在春节活动中发生过哪些事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春节的知识、习俗
活动一:春节物品展示会
1.学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摆放在“展台”上。
(展台由课桌拼搭而成,根据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台”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学进行介绍、说明,可以是物品的来历、收集的方法与经过,物品的用途、含义等。如果提供人介绍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师代为补充说明。对收集得好、介绍得清的同学要及时予以奖励和夸赞,特别对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学更要如此。
(注:通常,农村学生收集物品的渠道比较少,所以建议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争取能开设自己专门的展台。)
活动二:春节探秘
1.探究关于春节的时间。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春节──正月初一
(注:学生汇报时要说明掌握、了解到这个时间的方法、途径,有必要的还可以出示物证,如历书等,教师也应做相应准备。)
2.了解关于春节的传说。以开故事会或听故事录音的方式进行。要努力让学生把搜集、查询到的有关年的传说介绍出来,越多越好。
3.关于年的探究。比如,让学生探究为什么元旦叫过年,春节也叫过年?元旦是哪一天,春节又是哪一天?
4.自由谈:“我爱过春节”。同座或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爱不爱过年?为什么爱过年?你过年最盼望什么?
5.结束语:过年真好,小朋友们都盼望着过年的那一天早点到来。你们可以把挂历上注明春节的那一天做上记号,天天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几天就该过年啦。还有,请小朋友回家去问一问、查一查:春节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春节后又有哪些活动?在过春节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下节课我们将与大家讨论这些话题。
第二课时 春节活动和注意事项
活动一:讨论交流、春节期间有哪些活动
1.可以分节前和节后,着重说春节所独有的和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如,节前:杀猪、打扫卫生、买年画、写春联、购买衣服和玩具;节中:贴春联和年画、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发压岁钱、给亲友和邻居拜年;节后:走亲戚、拜年、耍龙灯、舞狮子、看戏、逛街、赶集等。)
2.选代表汇报、教师边听边把图片或板书随机张贴或板书出来。
3.最后小结浏览一遍。
活动二:模拟拜年
1.对传统的拜年动作、语言的模拟。
(农村中对祖辈亲人要跪拜磕头或鞠躬作揖,平辈的作揖或说祝福语。模拟拜年时老师要组织学生引导、讨论,确定文明、得体的动作和灵活、多变的祝福语。)
2.新式拜年方法的表演,如利用打电话、写信、利用电脑发邮件等。
活动三:情境研讨──我有好办法
(一)出示若干情境,组织学生研讨
情境1。
过春节虽然热闹、快乐,可是也有烦人的事。过春节的前一天,明明跟着爸爸上街赶集。集市上真热闹,人太多,货也太多,明明跟着爸爸买这买那,看这看那。一个没留神,他与爸爸走散了。这可怎么办呢?请大家帮明明想想好办法,怎样才能让他不着急?
情境2。
正月初二,小红跟着哥哥去外公家拜年,搭车的人非常多,大家拼命地挤上挤下,小红该怎么办?
情境3。
大年三十那天,是个晴天,有点风。小丁吵着要玩爆竹,爸爸就给了小丁一封小鞭炮。小丁放鞭炮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师小结
春节期间,虽然喜庆热闹,却有“四多”:
(1)走亲访友的人多,车上非常拥挤,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2)大家烧纸、点蜡烛、放鞭炮、放铳,引发的火灾多。
(3)因为坐车、看戏、放鞭炮,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多。
(4)春节好吃的东西多、作客多,容易多吃多喝,所以得肠胃病的多。
我们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四多”灾难的发生。
[以上拟设情景可增可减,视时而定。]
全课小结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喜庆、最欢乐的节日。我们放假以后,很快就到春节了,希望同学们把在春节中看到的新鲜事,参加的有趣活动牢牢地记在心里,开学时告诉同学和老师。同时,老师也衷心祝愿小朋友在过一个快乐、吉祥、安全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