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最新4篇》
论语十二章 篇1
中学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科目语文 课题 10.《论语》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9.14
主备人:张亚亚 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 年级七年级 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复习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
2.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预习检测
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示目标:品味句子中的深刻含义,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而时习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5)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的有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表修饰的有
二、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三、古今异义字
君子:古义( )今义( ) 可以:古义 ( ) 今义( )
匹夫:古义( ) 今义( )罔: 古义( )今义( )
水:古义( )今义( ) 朋:古义( ) 今义( )
儿女:古义 ( )今义( )
五、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 人不知而不 人不知而不
为 而 博学而笃志 知
为人谋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课后练习 : 完成练习册“拓展提高”题。
论语十二章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3.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点)
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二、教学新课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传不习乎?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三、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 勤于复习
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以学为乐
诚实谦虚
珍惜时间
修身做人宽厚仁义
坚贞守节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生甲: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
2、学生谈感受。
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
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
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
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生自由练读。
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
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
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
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
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读文章并思考,六章内容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
五、总结提高
从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启示?
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
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典籍,《论语》是就其中的一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文化经典,一起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2、首先,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⑴诵读,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⑵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修身之理”。】
⑶了解《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热爱我们的民族经典文化。
二、了解作家作品
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论语》多采用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写法比较灵活。还有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论语》。注意,读准字音。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曾(zēng)子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罔(wǎng)殆(dài)一箪食(dān)曲肱(gōng)笃志(dǔ)
2、读出味道
温馨提示:
(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3、指名读,正音。
4、配古典音乐读。
四、探究学习,疏通文意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一字一词,逐词展开。
(2)根据语境,组词猜词。
(3)结合注释,记词说意。
(4)知词顺义,不要反推。
(5)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调整句序,添词成句。
2、用这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五、结合自身经历说感受
1、这里面有关于学习方法的,有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有修身养性的,请你说说哪些是学习方法和态度?哪些是修身养性?
2、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3、放到语言环境当中,灵活运用:
⑴张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___。”
⑵“上合总理会”在郑州召开。迎接各国领导人的到来时,我们想说:“___,___?”】
六、小结,背诵
同学们,《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板书设计:
12《论语》十二章
为学之道
修身之法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背诵上一课时学习的《论语》前六章。
2、指名翻译《论语》前六章。
二、学习《论语》后六章
1、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用上一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前六章论语的意思。
3、同桌合作翻译。
4、提出疑问,一起来探讨交流。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掌握和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分类,归纳总结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四、《论语》散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的内容围绕着孔子的言谈举止,向我们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准确的背诵和翻译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识,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六、课下作业
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