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价值观(优秀8篇)正文

《价值观(优秀8篇)》

时间:

价值观 篇1

§第31讲� 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及其实现

教学目标�:掌握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的含义和关系;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人生价值和理想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人性自私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理想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4、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1、价值的评价标准

2、如何看待精神贡献

教学方法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内容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决定性质、决定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1)哲学上所讲价值与经济学所讲价值不同:

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客观事物,也包括主观事物。而经济学上所讲的价值指的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的评价标准:

①最高标准(一般标准)——“两个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属性、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属性特别是它的规律性,只从人的主观欲望或爱好去评价事物的价值,那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但事物的属性与规律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它只有在与人的需求发生关系时才显示出是否具有价值。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对人的利益和需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个人、群体的利益和需求是各不相同,那么以谁的利益和需求作为出发点来断定事物的属性、规律对人是否有积极意义?这就必须找出一个最高标准来看待事物的价值,这个最高标准就是人类的根本利益。

课堂思考: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价值既然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我们从事物方面说,所谓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当然是指事物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人的积极意义。因而要确定事物的价值,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只有正确把握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才有可能进一步确定它对人是否有积极意义。可见,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是它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属性和规律性”

课堂思考:为什么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价值既然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评价事物的价值当然就不可能离开对人的需求的认识。这就必须对人的需求有一个评价标准。正确价值观的第二个内容,就是针对人的需求而言所要确定的标准问题。

不同的个人、不同集体、不同的国家都有具体的需求,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判断事物的积极意义,这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家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即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重要标准——是否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③具体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路线的具体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是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

2.价值观:

(1)含义:是人们根据需要来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3)特点:价值观具有主观差异性、时代性、在阶级社会里还有阶级性。

(4)类别:价值观在性质上有正、误之分。凡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观。

(5)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表现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①什么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就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具体认识活动和改造活动应该指向什么。人们进行活动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去干的。

从认识活动来说,人们不肯能在同一条件下去认识周围众多的事物,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认识活动局限在某些甚至某一事物上,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有指向性的。

那么,指向什么呢?这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按什么标准来选择呢?可以肯定地说,只有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人们才去认识它。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价值,人们就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从改造活动来说,道理也相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人们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大体上要依次考虑这样三点:一是该不该做;二是能不能做;三是怎么去做。决定该不该做这件事,这就需要进行价值选择。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如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价值观正确与否的评价标准:

最高标准(一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重要标准——是否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具体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人生价值

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1)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前者称之为贡献,后者称之为索取。

(2)贡献与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中的合理索取,又可以激发个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3.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因为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把他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大小作为惟一的尺度。

(2)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

(3)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这是因为,先进的事迹、高尚的情操能够教育和激励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质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社会的物质财富,它既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又是继续进行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二,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这种学习和训练的条件又需要社会提供,即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同样,人们创造力的利用和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如生存条件、工作条件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第三,一定的客观条件对于实现人生价值,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这些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这些素质是相互联系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地智。人生的真正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这就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因而要求人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迎接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取决于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社会要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这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

(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虽然离不开社会对人人的尊重与满足,但最主要的是个人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否则人生价值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意义。

(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先进模范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赤胆忠心乃至鲜血生命,实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4)当然,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能理解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因为索取作为人生价值的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人生理想

1、含义: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希望和向往。

2、分类:

第一,从内容上分:理想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是核心。第二,从性质上分:理想分为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是否科学,取决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否崇高,取决于其出发点是否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第三,从时间上分:理想分为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3、理想具有时代性与阶级性。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理想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因此,任何理想都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脱离当时现实。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理想都要受到一定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没有也不可能有各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理想。因此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理想。

4、理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想作为社会意识,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科学、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社会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第二,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第三,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

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第一,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第二,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6、理想与艰苦奋斗。

要实现理想,从主观因素上讲,最重要的是要艰苦奋斗。具体地说:第一,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第二,要会出艰辛的劳动;第三,要养成艰苦奋朴素的生活作风。

课堂思考:怎样理解新的时代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是什么——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奋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为什么——第一,是由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决定的;第二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三,是由历史和现实的发展所证明了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怎么办——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生活上要克勤克俭、艰苦朴素;事业上要不怕困难、不怕艰险、敬业守职、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怕牺牲。

针对练习:

1、“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C)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发生一起特大火灾事故,在这场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衡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全体参战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表现出了压倒一切的英雄主义气概,用鲜血和生命忠实地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诺言,谱写了一曲新时期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壮丽凯歌!20名官兵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的英雄壮举和光辉形象,再次生动地体现了(D)

①�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

③� 奉献和索取应该是对等的

④�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体现了社会价值和自己价值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提出的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是对民族精神的新的丰富,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动力。回答3—4题。

3、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这表明( B )

A.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B.特定的时代形成特定的时代精神

C.物质决定意识�������������������� D.社会存在决定时代精神

4、抗击“非典”的二十四字精神,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抗击“非典”斗争胜利的强大动力。说明��������� ( B� )

A.社会意识有反作用

B.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C.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影星刘晓庆涉嫌偷税漏税被捕,一时间使富人纳税问题成为舆论焦点。而有很多工薪阶层的人用自己有限的工资,甚至退休金来捐助“希望工程”。回答5—6题。

5、这表明���� ������������� �� (D)

A.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为富不仁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6、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是����������� ������������� (� A )

A.对社会多贡献��� �� B.多赚钱

C.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D.百折不挠、不怕失败

7、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对此,我们应当这样来理解(C)

A.居里夫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在精神方面

B.难以计量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

C.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其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注重其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D.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其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8、当代国际管理界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这种人才标准告诉人们

A.价值观不同,决定人们的人生价值大小不一样

B.人生价值的大小是通过人的智力、素质、品德表现出来的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一个人的知识对于其实现人生奋斗目标是可有可无的

9、2003年6月1日,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几代人梦寐以求的“高峡出平湖”景象终于初现姿容。这体现了(A)

A.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B.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自然界

C.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

D.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10、材料一� 江苏省吴江市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吴江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自我。他们提出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质就是要有“远大理想”。

材料二� 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农民”之一的吴江青年王子,几年来带领伙伴们共疏浚河流100多条。这位“精卫填海我挖河,愚公移山我造田”的青年农民,正是把做“挖泥大王”当做自己的理想。

(1)如何理解吴江人提出的“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第一‘素质就是要有‘远大理想”?

(2)王平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选择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哪些启示?

(3)材料二、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1)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一个人树立了远大理想,就有了奋斗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及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能激发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2)青年学生在选择理想时,必须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艰辛的劳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王平的事迹说明了这一点。

11、材料: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1)������ 材料主要采用了什么哲学方法来分析青少年所面临的新情况?

(2)������ 面对这些问题和情况,作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

(1)材料主要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材料无论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还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分析都是从利与蔽两个方面去分析,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它们对青少年所带来的影响。

(2)采用扬弃的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

价值观 篇2

价值观是支撑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关注着我们行为的取向,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要选择拼搏进取的人生。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渴望知识的孩子,如果对孩子只有爱心和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否则给孩子的爱也是缺乏内涵的。志大才疏,是不会成功的,即便是成功也不会长久。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智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让幼儿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因此,我平时经常上网阅览一些名师的先进理念,吸取他们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如:在每个主题开展之前我除了研究书本上的提示还上网查阅资料,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开展《认标志,讲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不仅开展了书本上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示,还开展了离幼儿生活最近的质量标志,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搜集了许多食品袋,我们一起寻找上面的标志,结果大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标志qs质量安全标志,针对这一标志大家讨论它所代表的含义,最后大家在我的带领下了解了这个标志的含义。还有一个小朋友回老家的商店买东西,他发现食品袋上没有这个标志,怎么都不肯买,还对商店的老板说这个不合格,没有安全标志,不能吃,老板听了他的话连声称赞,这时孩子自豪的说:“这是老师教我们的,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就是我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我的价值所在。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人际关系越广、越好,我的工作就越容易开展。工作中我要和领导、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沟通,说话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我会以我的专业理念给和他们交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教他们如何和孩子互动,在游戏中如何贯穿数学和能力的发展。刚接触阳阳的时候他对数字、图形、颜色一概不知,在和其家长交流的时候得知家长根本就没有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觉得孩子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施加压力,以免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恶,针对她这一观点我及时和她进行了沟通,告诉她应如何让幼儿爱学习、主动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阳阳的进步已经很明显了,每天早晨都会和我交流她和妈妈玩什么了,她学会了什么,和同伴交流时总是眉飞色舞,充满自信,她的妈妈每次见我都很高兴,她也发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进步了,她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与了很大的支持,每天都让孩子坚持来园,积极为幼儿订阅刊物。我是一名老教师,随着新教师不断地加入,我又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给新老师当“师傅”,对于新老师来说刚踏上工作岗位做任何事情她们都有点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对她们辅导,把自己所有的经验传授给她们,指出她们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她们的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当她们遇到困难时我也会帮她们想出解决的办法,在这种真情的交往使我们的友谊在与日俱增,还有和我一起来园的老教师,我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教学和家长工作,彼此学习。

要选择乐观的人生。人生总会有酸甜苦辣,但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是曾经大班的一个孩子对我说的:“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的过一天”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这些困难,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失败,就烦恼苦闷,彷徨悲观,因为我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我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的和睦,甚至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给孩子带去不良的影响,给同事带去烦恼。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认真学习来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立足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 篇3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理解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能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说明不同对个人与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能力方面:通过不同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教学重点:第一个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概念和概念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一学生上讲台带领同学复习提问,教师做好适当引导)

导入��新课:

(图文导入��)(1)长江支流污染严重:

流经重庆永川境内85.2公里的临江河是长江的支流之一,由于沿河污染严重,目前已面临鱼虾绝迹的危险境地。

(2)生态鸟园里的和谐:

全国最大的生态鸟园——拥有国家级保护鸟类近百余种的徐州“鸟悦园”里, “鸟园”内的鸟不但不惧怕战士们,而且和战士们一起共嬉、共步。

设问 前面我们看到了对待自然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形,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情形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的导向作用

新 课: 二、的导向作用

要了解的知识,我们首先来学习价值的有关知识。

说到价值,我们非常熟悉,在高一经济学中,我们就学过价值,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以下经济学中的价值的含义。

知识回顾 价值的经济学含义

学生回答 (略)

设问 经济学上价值是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哲学上的价值又应当怎样理解呢?我们来看以下事例:

显示 粮食、蔬菜、水果、禽蛋 人们营养的需要 (箭头上标明满足二字)

衣服、房子、车船 人们穿、住、行的需要

阳光、空气、水 人们生存的需要

文学艺术、道德、法律、知识 人们精神需要

教师提问 在上图中,观察箭头两侧,你能看到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 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反映了人的需要同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这就是哲学上对价值的界定。

显示 1、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含义)

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教师总结 哲学上价值的含义有其特定的含义,不能与经济学上价值的含义相混淆。其必须同时涉及到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

(1)价值是一种关系

(2)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3)价值具有多样性(经济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医疗价值、文学价值)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事物,就会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我们称之为。

2、的含义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设问 是不是社会意识(是),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那么,它与社会存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略

显示 3、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举例 科学的生态的提出

教师引导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因而,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会具有不同的。那么,不同的产生以后,对个人和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4、不同的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教师提问 怎样理解的导向作用?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 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人们的不同,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行为和效果也不一样。的导向作用具体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来看下列材料:

显示 面对世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面对入世

对我国农业造成的新挑战,我国农业积极采取措施。我国农业逐渐由传统的农业向生态农业的道路发展。目前,全国已有7个生态农业建设点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生态农业试点县已经达到100个。

思考:我国农业逐渐由传统的农业向生态农业的道路发展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略

(1)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图片显示 A.“母亲河在流泪”

背景资料 : 2001年11月3日,三峡库区巴东县城沿江路铜盆溪大桥的右侧又有十多辆汽车将建筑弃土从桥头倒入长江,此前从该桥左侧倒入长江的垃圾已使河岸向江心突出2米。巴东县在移民前县所有垃圾全部倾倒在头道场垃圾场,日产垃圾2吨,该垃圾场已使用20多年。如今已停止使用,

B.整治后的南京秦淮河再现碧波荡漾景象

背景资料:经过南京有关部门投入300余万元、历时两个多月的清淤泥整治,南京秦淮河春节期间再现碧波荡漾,画舫扬波的旖旎景象。

教师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学生讨论 略

教师总结 通过前面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身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之分,而不同的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在正确的的导向下,对人们的实践起推动作用,而在错误的的导向下,对人们的实践起阻碍作用。

设问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那么,对人生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显示 1、原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应受贿罪与2000年9月7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判为死刑,9月14日执行死刑。

2、王伟于2001年4月1日在对进入我国海域的一架美国EP-3电子侦察机进行侦察,不幸牺牲,为国捐躯。4月14日,海军党委做出决定,批准王伟革命烈士,同时中央军委主席授予王伟“海军卫士”的荣誉称号。

以上两种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 (2)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总结 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教师举例 略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导向作用。在这一节中,我们需要理解价值、的含义,的导向作用的具体表现。而的导向作用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课堂练习:

1、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 )

A、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属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2、在指导人们各项活动的社会意识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 ( )

A、各门科学知识 B、道德概念

C、经济与政治思想 D、世界观和

3、藏羚羊是生活在我国西藏地区的一种珍稀动物,近年来,一些人为金钱所驱使,大肆捕杀羚羊,严重地破坏了这一生物种群。这表明( )

A、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也发生了变化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

C、对人们的活动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D、市场经济与集体经济不相容

价值观 篇4

知识目标:

识记: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与判断改革开放各项工作的标准

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运用: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分析社会上丰富多彩的价值选择。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和具体事例,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目标:提高树立正确价值观观的自觉性。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3.意识的正确与否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旧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

导入��新课

三、(板书)

思考回答:

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此处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对唯物论中“正确的意识”的认识迁移到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上来)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那么,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板书)

为什么说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这就离不开人对事物的认识,所谓积极意义是指事物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对人的积极意义,因此,要确定事物的价值就必须认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才有可能进一步确定它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

以西红柿为例,随着人们对西红柿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长规律(发育周期、环境条件、栽培、采收、贮藏以及病虫防治)认识的不断加深,其价值则越来越大。这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人们对于事物规律性的科学分析上。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设计过永动机,希望机器一开,不需再增加任何能量就永不停息地运转下去,英国科学家焦耳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追求永动机的历史,但最终失败了。

请同学思考回答:这种设计为什么失败?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幻想一种不增加任何能量让水动机永远转下去,违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是不能成功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符合事物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科学、合理的。

而离开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性,单凭良好愿望去评价事物,确定价值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历史道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这个标准,才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才能发展中国。党的xx大提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正确的价值选择。

既然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评价事物的价值就不能离开对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认识,如何来确定人的需求,正确的价值观的第二个标准就是,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板书)

价值的形成,离不开入的需求,要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对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是人的需求干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需求,而面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评价,这个人说它有积极意义,那个人说它没有积极意义,这个集团和那个集团对它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也不相同。面对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怎么办?(此处请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归纳)

唯一的选择:大家都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 即:人类的根本利益。

(1)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板书)

因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

黄牌,本来是足球裁判手中的权利,然而,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泛滥,却给我们亮出了一张“黄牌”,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森林植被的减少是造成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这一切从反面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

(2)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标准是能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板书)

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根本利益似乎很抽象,很难把握,这需要将它具体化。讲价值观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个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利益,也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那么,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做才有价值呢?那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3)“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板书)

阅读51页安徽滁州人从“大包干”到“大接轨”的转变和探索,有力推动了广大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种价值观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因而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板书)

以2003年6000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西部从事志愿服务为例说明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其价值选择也是成功的。

小结: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又是一致的,它是人类的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体现,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振兴祖国做出贡献。

布置作业�:略

价值观 篇5

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法指导

1.联系实际。学习价值与价值观要从生活入手,联系实际。学习价值概念时,学生可以首先想一想为什么要学习某些科目,学习这些科目的价值是什么?学校有许多规章制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制订、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其价值都是什么?学习价值观概念时,学生可以从分析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看看他们的行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2.对比分析。在学习人的价值时,学生可以对比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区别,进而说明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学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可以选取身边人物,通过对比他们对事物评价的差异、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他们所走的人生道路的差异,来分析他们的价值观的差异。

3.学习楷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这是一切先进人物的共同特色。学生可以观看、收听或阅读先进人物的事迹,看看他们是怎样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生要立志在为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知识点拨

(一)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要理解价值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什么“关系”呢?就是事物以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它就有价值;满足的程度大,它的价值就大;满足的程度小,它的价值就小;不能满足,甚至对主体有害,它就没有价值。

既然是一种“关系”,它就只能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它既离不开主体也离不开客体。同时,它既不能完全归结于主体,也不能完全归结于客体。价值一方面连接着主体的需要,另一方面连接着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可见,价值不是某种实体,价值是在主客体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发生、形成并存在的。因而,价值关系实际上就是意义关系、作用关系。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意义的大小、作用的大小,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

例题:哲学上讲的价值是指(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事物自身的客观属性

c.主体的主观喜好    d.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的理解。a是经济学中讲的商品价值,b和c都是只抓住了价值关系成立的一端。d的表述虽然与教材不完全一样,但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教材侧重从客体的角度来表述价值,即它是事物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而d项侧重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来表述价值。正确答案为d 。

(二)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理解人的价值,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人是世界上唯一的价值享受者,也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价值都是针对人而言的,人是唯一的价值享受者,又是唯一的价值创造者。事物自身的属性和功能不会自动满足人,人是在实践活动中改造了事物才使之满足了人的需要。没有人的实践改造活动,事物就不会满足人的需要,因此说,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价值。

第二,事物的价值在于事物以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人的需要,那么人的价值就在于人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即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创造价值、满足他人、服务社会)。

第三,人在以自身的属性和能力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时,自身也是有需要的,他人和社会又会满足个人的需要(得到回报、获得承认)。

例题:下列关于人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他的回报②人的价值在于缔造一番伟大的事业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人的价值可以在默默无闻中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可以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正确答案为c。

(三)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区别

作为价值关系,人的价值和一般物的价值区别之处在于。

第一,两者的价值构成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构成价值的双方,一方是社会的人,另一方是客观事物;而在人生价值中,构成价值双方的都是人,涉及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第二,两者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不同。客观事物在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时,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在人生价值中,一个人在满足社会或他人的需要时,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第三,两者的价值关系不同。在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中,物只充当满足人的需要的角色,它自身无所谓需要,因此这种满足关系是单向的;而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满足的,这种满足关系是双向的。

第四,两者的价值地位不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的道德品质、人格尊严等不能用物的东西来代替,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或交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四)对人的价值评价

对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看他得到了什么回报。首先,只有人的贡献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其次,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复杂性,人们对社会的贡献不同,得到的回报也不同,因此很难用回报来准确衡量人的价值,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则是比较客观可靠的。

第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人的贡献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的,也可以是对某个团体的,但最根本的是要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第三,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例题:马克思说:“如果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不应该为自己劳动

b.人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c.这里的“完人和伟人”是指那些取得了巨大物质成就的人

d.这里的“完人和伟人”是指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能只为自己劳动,人更应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样才能实现人的真正价值,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a项说法不正确,人不应该只为自己劳动。这里“真正的完人和伟人”是指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而非c和d所理解的内容。正确答案为b。

(五)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人人都有,它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对人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人们对事物价值所做出的评价中就体现着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重大的反作用。

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自己所在阶级的影响,也受到个人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

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

例题:“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句话表明(    )

a.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不同的社会意识

b.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c.价值观无所谓正确与错误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理解。“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是由穷人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是对他的经济地位的反映。b项不正确,这里没有涉及到历史的比较。c项也不正确,价值观是有正误之分的。d项也不正确,这里强调的是人的认识和价值评价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是相反。正确答案为a。

(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体现出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首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包括两层:一是从认识评价方面来说,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从实践活动方面来说,价值观不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取向就不同,也就是选择方向不同。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其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人生努力方向就不同。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误入歧途。

最后要强调,价值观对人的认识评价、实践改造活动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但不能说是决定作用,因为决定人行为的往往是很多因素的总和,不能说价值观就起到决定作用,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具有导向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例题:20年前,神农架的少女赤手空拳打死金钱豹,传为美谈。现在,神农架地区的人们主动搬迁,把家园主动让给野生动物,也被传为美谈。这表明(    )

a.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只要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就有价值

b.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也就不同

d.原来的价值观是错误的,现在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理解。a项不正确,不能说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也不能说只要觉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就有价值,因为有时自己认为是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实际上是对我们有害的。b项也不正确,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人才有积极的导向作用。d项片面地看问题,没有坚持历史的观点。正确答案为c。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

①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②价值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③价值是对人与物的各种关系的反映④价值是客观的社会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这句话表明(    )

a.索取不是人的价值的内容       b.贡献和索取是相互对立的

c.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    d.索取无法反映人的价值

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微尘”的名字再次证明,人不是自私的。据此,回答3~4题。

3.“微尘”被评为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过它不是某个人,而是包括了所有那些乐于奉献又不图回报的人。“微尘”的名字表明(    )

①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②人的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③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甘于奉献、不图回报是“微尘”的特色。下列关于“微尘”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微尘”不理解贡献与回报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b.“微尘”不要回报而没有实现人的价值

c.“微尘”不要回报同样实现了人的价值

d.“微尘”不要回报是贡献的基础

5.长江中下游的森林植被对长江的防洪蓄水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地有些人却为自己的一时之利过度砍伐森林,给长江抗洪和当地生态造成严重威胁。这表明(    )

①错误的价值观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导向作用③我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④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XX年4月17日上午,河南登封市少林大道被手持花圈和挽幛的人潮所阻塞,14万百姓自发地走上街头为40岁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送行。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你认为十万多人自发地为任长霞送行说明了什么?

2.一位普通的进城打工人员,发现有人落水后奋不顾身地入水营救,结果由于体力不支,未能到达落水人身边就溺水身亡了。

辨析:救人不成,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值得的,没有什么价值。

四、能力拓展

材料一 长期以来,人们把林业仅仅当成一个产业,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体制,加上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普遍认识不足,更没有把林业当作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来对待,不少地方还以牺牲森林资源的代价来换取粮食增产,造成林地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人类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中觉醒,一个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相关信息

名人名言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爱因斯坦

生命的长短以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以贡献来计算。──裴多菲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席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的人。──约尔旦

如果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马克思

假如人只能自己单独生活,只去考虑自己,他的痛苦是难以忍受的。──帕斯卡尔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价值观 篇6

第八章� 价值观、人生观

基本原理总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6.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①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要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8.群众的观点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随 堂 笔 记

价值观 篇7

9

课题

价值规律的作用

授新课

时间

1.知识目标:识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三个作用。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按规律办事的观念。

重点

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难点

我国一些长期亏损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

3.2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步骤

教��� 学��� 内�� 容

教材处理意见

时间

分配

复习

导入��

提问: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

2.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实现的?

思考:上节课,彩电价格大战,一些彩电巨头采取限价联盟,结果失败了。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彩电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材料一: 80 年代,彩电是我国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价格昂贵、利润丰厚。如今,我国彩电生产线迅速增加,达 100 多条。 1992 年,我国彩电库存量达 200 万台。 1996 年开始,市场上的彩电行业每年都进行价格大战。进入 2000 年,价格更是“跳水”、“蹦极”。 2000 年 6 月,几大彩电巨头聚会深圳,商定限价限盟。但彩电价仍不断地跌, 21 英寸彩电更是跌破 1000 元大关。结果,部分彩电厂家转产,有的彩电厂家被兼并,甚至破产。

材料二:“长虹”电器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原理。从 1988 年以来,“长虹”先后建起 317 条彩电装配线,安装了大量先进配件生产设备。在原理上,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整个公司从领导到职工,根据自身岗位要求,苦练内功,提高了整个公司人员的素质。其他彩电厂家也纷纷在以上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近几年,长虹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国内销售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彩电业的“龙头老大”。

材料三:为满足战后伊拉克重建的需要,近日,大批长虹彩电、空调将于月末经阿联酋拜迪港进入伊拉克市场。长虹彩电在继续保持在东南亚、中东和澳洲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大举进军美国市场,经过一年的努力拓展,长虹彩电销量已成功挤身美国彩电市场五强。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次价格战之后,将使中国的彩电品牌剩下不到一半,而且相关企业将会出现亏损,许多企业在逐渐淡出彩电经营,深圳华强、深华发、南京熊猫等都在向其他产业转型。

3.2价值规律的作用

思考1:彩电由紧俏变压积压,反映了我国彩电市场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呢?

归纳:彩电经历了由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急剧变化。

追求自身利益。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高于价值-----有利可图------被吸引生产该商品,生产线、产量增加------意味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该部门;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低于价值-----无利可图------减少放弃生产该商品,生产线、产量减少------意味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出该部门,改行。指挥棒,调节作用。

流入

流出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思考2: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通过什么在起作用?

解释:市场价格。2000多元,1000元。

思考3:春节过后,全国有数千万人到东南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去打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些东部企业又到西部去投资,人们又称之为“孔雀西北飞”,如何认识这些现象?

解释:不管孔雀飞到哪里,实际上都是价值规律在调节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分配。��

思考4:这种调节作用的缺陷是什么?

归纳:彩电很快由紧俏商品转为滞销积压,表明市场有其自身的

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有些

商品是不能由市场调节的:如军火、毒品………………;

市场调节有它的弱点,如“泡妞糖的产生”“小老婆饼的

产生”等等。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思考5:长虹电器公司是如何一跃成为彩电业的“龙头老大”的?

解释:社t��� 价值量,等价交换。个t<社t��� 盈利,如何减少个t?提高劳动生产率。什么样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和管理(以长虹为例)。所以,结论------

思考6:“效率就是生命”是什么意思?

归纳:是指一个商品生产者如果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 �

产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就可能亏损破产。因此,一个企事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思考7: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注重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出现什么结果?

归纳:从企业角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更快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收益,企业竞争力会不断提高。从国家角度,资源会得到更充分利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更快发展,在世界经济中有更强的竞争力。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的素质会不断提高。从社会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会更深入人心,尊重科学、爱护价值规律会成为社会时尚。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要求。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思考8:在材料三中,有的企业越做越强,有的却被兼并或退出市场,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讲解: 长虹生产条件好,个t<社t,获得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相反,被市场淘汰。优胜劣汰。

思考9:如何认识我国一些长期亏损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

归纳:客观的。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给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

企业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指导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市

场竞争力。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

工的基本权益。职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学们要树立

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竞争意识。

价值规律有三个作用:调节、刺激、促使

讨论:如果你是彩电厂的厂长,你将如何做?

归纳:作为彩电生产厂的厂长,应当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面向市场改进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思考:价格的基础、形成及对价格的影响因素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即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的,以市场竞争为条件,由商品生产者自行定价,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供求关系,所以也称为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

(3)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除商品价值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货币价值的变动、纸币的发行量、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4)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能理解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问答法

讨论法

讨论法

10分

10分

10分

作业�

1.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你是彩电厂的厂长,你将如何做?

价值观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结合实例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目标:进一步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对比归纳,举例,录像、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讲授新课]

导入:

复习: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播放录像《抗洪英雄──李向群》(老师们可在“百度”中查到《98抗洪抢险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这段录像,并思考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什么放弃安逸的富足生活,而加入抗洪一线,为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学生:(略)

教师:有人的死轻如鸿毛,有人的死的却重于泰山,正如片中所说“在危难时刻和生死关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于脑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精神,非常可贵的品格”。可以说,以李向群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抗洪战士,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洪战歌,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判断它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出示演示文稿:洪水图片)我们战胜了洪水,但是代价惨重,每个人都不希望它再发生,我们知道任何事有果必有因,那么洪水的发生是由什么导致的呢?

学生:砍伐树木、水土流失等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出示图片)

1、世界森林面积消失速度图: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年-XX年的几年间年均减少940万公顷。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已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2、大量砍伐导致“入不敷出” ,森林在呼救。

3、我国的教训: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26%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的13.9%,但去年却从我国进口方便筷。在德国、美国,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树也需向政府申请。而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一85%,1986年只剩下10%。我国每年砍树与植树的比例为 11:1,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增加,盲目围湖造田造房,人与湖争地,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长江流域生态体系遭严重破坏,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大为下降,水的蒸发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的洪水。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一棵树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出示图片)“一棵树的价值”印度达斯教授指出,一棵长了50年的大树,在市场上出售仅能卖到50~125美元不等,其实,这只是它真正价值的0.3%。达斯教授认为,一棵树的真正价值必须包括生产的氧气价值、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的价值等,相加总计价值19.625万美元。至于大树每年开花结果、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活到1XX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产生的价值,还没有计算进去。

可见,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真正价值的0.3%就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洪水的出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它违背了什么?

学生:片面的错误的价值观,违背了自然规律。

教师: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从长远利益出发,为了保护生态平衡。相继做出要在长江、黄河上游禁止采伐森林的决定和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的决定。(出示图片)依次为: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我们在行动。

再如书上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对比、以及永动机失败的教训,都在告诉我们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教师: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出示新旧中国对比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中国共产党按照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领导中国人民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师总结: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属性、规律和人们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属性特别是规律性,只从人的主观欲望或爱好评价事物的价值,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板书)

1、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教师:社会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人利益,还有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各个国家也有自己的利益。因此,要对事物的价值做出评价必须找出一个标准来。

录像: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任长霞、李向群和那么多感动中国的人物能够如此受人们爱戴与尊重?

学生:因为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人民的利益。

教师:他们每一位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用良知、用爱心、用自强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勤奋和学识及对工作、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感动着我们。每一种感动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每一种感动都是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可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板书)

2、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1)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应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但这种价值观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个国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如前面新旧中国的对比图片,都说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它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利益,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2)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教师问: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每个人怎样做才有价值呢?

学生答: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等。

教师总结: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业,就应当看作是最有价值、最值得为之奋斗的。曾经讲:“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这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持有的价值观。

简而言之,那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板书)

(3)“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具体价值标准

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用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这就告诉我们,认识和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其价值导向就是“三个有利于”。

可见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问:那么,作为青年人,我们如何做出具体的价值选择呢?

3、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具体的价值选择

播放录像“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事迹(学生也可自己上网查询感动人物的事迹,谈自己感动他们什么,给自己什么启示。)

教师问:徐本禹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去义务支教,一年多来,在乌蒙山腹地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他把勤工俭学每月50元的报酬中的43元捐给山东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他把学校发的300元特困生补助的200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活动,他甚至放弃读研深造的机会,回到岩洞小学支教……

他做出了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为什么说他们的价值选择是成功的?

学生自由讨论(略) 我国当代青年应该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为振兴祖国做贡献。

教师总结:他用自身的行动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仁行善并不一定是富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行善方式或有不同,行善能力或有大小,然而善举背后那颗贮满“爱”的心一样伟大。 这正是一种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具体的价值选择,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人都在青年时就萌发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

教师总结:从总体上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既要符合事物的属性、规律,又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