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8篇)》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 1
《邮票上的齿孔》一文介绍了邮票上齿孔的来历,启发学生养成喜欢思考和动手的好习惯。文章内容浅显,语言精练,叙事清楚,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课文的讲授中,我采用了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的教学方法可。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如“无可奈何”、“疑惑不解”我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自己体会出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总结概括,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设置这样的情境,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发现”和“发明”的意思容易混淆,我结合了上下文来让学生理解、区别。体会出“发现”在本课是发觉的意思,事物本身已经存在的;“发明”在本课是创造的意思,事物本身并不存在。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不同,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你注意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一出现,孩子没畅所欲言,各个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的奥秘,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反思 2
《一匹出色的马》
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其中的谈话场景学生已能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则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方法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会让学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质疑“一匹出色的马”是什么,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课文。再通过朗读,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春天景色的美丽;通过妹妹前后的变化,感悟孩子的童心世界,体会正确的关爱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同时,我在课堂上还注重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3
教学时,我以《狐狸分奶酪》为例,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文中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在扫除字词障碍后。再细读,通过勾画、批注,感受狐狸的形象。围绕“公平?不公平。”这条主线,分析课文,总结出狐狸狡猾的本性。
一、画一画
用不同的线条画出狐狸的所做所说。通过研读狐狸的言行举止,看出狐狸是一个狡猾的家伙。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受欢迎的表现形式。《狐狸分奶酪》是篇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学课文的时,我请三位学生分别戴上了狐狸、两只小熊的头饰表演,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的学生当导演。学生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现出来。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三、说一说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说一说:狐狸的做法对吗?狐狸是个怎样的动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该怎么做?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回答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课文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如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B式,ABB式,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BC式,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虽然我们办这个学期成绩比较匀稍微领先,但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班的成绩没有拔尖的,这就是我的失误,下个学期,我要抓尖补差带中间,从开学开始,一定消灭唯一不及格的。
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还需正确引导。由于本学期安全工作是重点,放学后不能以任何名义留学生,所以我就放松的补差这项工作。期末的时候再来狠抓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下个学期,我更要抓尖补差带中间,从开学开始,一定消灭唯一不及格的。课堂教学仍需创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有更大进步。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小英雄于连》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用智慧拯救城市、拯救老百姓的故事,赞扬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名字叫于连。由于于连是比利时人,于连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而学生并不了解比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连的祖国和现在的于连铜像有个感性的认识。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找出课文中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想想这座铜像是谁。这个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对人物的兴趣,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在了解了课文对铜像的描述,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铜像的有趣后,我借用书中第二自然段的问题(“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再在小组中交流。
在三、四自然段的重点段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关键字词句理解(“灯火通明”、“欢声雷动”)和朗读感悟,体会比利时人民对敌人的憎恨和打败敌人后的欢欣。并引导学生想像敌人阴谋得逞的后果,体会情况的危急。这样为第四自然段对于连形象的体会作好了铺垫。
第四自然段是本篇课文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于连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于连,当你看到连着炸药库的导火线闪着火花,眼看这里就要爆炸时,你会怎么办?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当学生自由畅谈后,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于连是怎么做的,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再通过对描写于连一开始想办法的'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在危急的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撒尿,把火花灭了,然后我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导火线的火花灭掉。再把学生想的办法和于连撒尿的办法对比,体会于连撒尿办法的绝妙,从而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了于连的勇敢、机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在朗读中深刻地感悟人物的品质。
4、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进行口语交际。在学习完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了解了人们塑造了一个撒尿小男孩儿的铜像来表示对于连的感谢和纪念后,我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是布鲁塞尔城的市长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或是布鲁塞尔的一个小朋友,面对小于连,你会说些什么呢?通过对话形式,既帮助学生表达了对小于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有机会去比利时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什么礼物呢?为什么呢?在学生自由畅谈后,我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又加深了对于连的认识。
在教学《小英雄于连》时,我为学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现而感动。比如在问到于连为什么看到导火线的火花不但没害怕而是想办法时,有学生回答因为这里是他的祖国,他爱他的祖国。我没想到学生已经把于连的英雄行为延伸到了爱国的表现,我为学生的回答而感到骄傲。再如问到学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灭掉导火线的火花时,当有学生回答可用石头砸导火线时,马上就有学生反驳到这种办法不行,他说用石头砸导火线会摩擦起火,不但不会把火花灭掉,反而会加快导火线的燃烧。我为学生的回答而喝彩!当学生说看到于连光着身子,没穿衣服,怕于连冷而要送他衣服时,我为学生的爱心而感动!
在教学完这一篇课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应用。“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有潜力,需要环境、条件去开发,就像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去滋润一样。我们教师就是要在课堂这片沃土中播撒种子,创造适合种子生根发芽的温度、湿度,让它茁壮成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口语交际、情境体会这些形式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条件,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我相信课堂——这一师生共有的舞台一定会更绚丽!。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7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优点之处:
1、读中感悟字的意思,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2、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阅读、出示图片、展开想象、联系表达、趣味诵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量词的表达效果。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能用数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单一,识字兴趣不是太高。这说明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还需努力。另外,我还应该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设计教学评价,把识字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学习中去。
2、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或者利用课下时间对孩子进行拓展练习。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1注重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相互联系。
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很多,但学生平时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的传播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下课后布置让学生继续观察还有哪些植物用哪些办法传播种子,这是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变被动学
本节课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在发现问题环节中,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即:鸟有翅膀,牛马有脚,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个自然现象,激发了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下的教材观强调,语文教材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和师生对话的“话题”。可见,教材只是“凭借”。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发现,儿歌的最后写道:“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这里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能诱发学生积极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所以,我在课前大胆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采集长有种子的各种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教学中,也把课堂先给小朋友自己,让他们各自站起来汇报采集到的植物,介绍已经了解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课堂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教学中,我能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落实了新课程中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过之后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问底”展开有序教学。
在这一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始终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说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通过对话体会其中情感。
二、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语文味。
这是一篇带有科普味道的课文,怎样让这样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在这堂课里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岩石“书”的内容时,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通过一番想象,学生区分“雨痕、波痕、矿物”就水到渠成。然后运用书上的语言介绍这些“字”,让教学始终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教学,又如让学生欣赏岩石“书”上还有哪些画,在孩子们的好奇的猜测中,进而让学生围绕这些图片进行拓展说话“你看,这儿有( ),有( ),还有( )哩!整堂课气氛还是比较好的。
三、唯材“适”用,让课堂更加充实。
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有对岩石“书”中还有哪些画进行拓展,有对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书进行拓展,特别是对大自然中的书进行拓展,我选择了“动植物化石、岩石”等图片,从不同层次进行拓展,在欣赏中学生充满了惊讶,轻轻地低呼着“这也是书呀?”在我的徐徐地叙述中,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书,都需要孩子们细细去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们给我提出建议: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找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最 后老师点明重点。我觉得这点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0
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找吃的。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一阵风吹来。他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
小蚂蚁忽然听到鸟叫声。他一抬头,看见喜鹊站在树梢上。小蚂蚁喊道:“喜鹊,你好,燕子、杜鹃、黄鹂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喜鹊说:“天冷了,他们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春天才回来呢。”“你也去吗?”小蚂蚁问。喜鹊说:“我不去。我把窝垫得暖暖和和的,就在这儿过冬。”
青蛙听见小蚂蚁的声音,从池塘里跳上岸,说:“小蚂蚁,我正要跟你告别呢!”“怎么?”小蚂蚁问,“你也要到南方去?”“不,不,我要去睡觉了。”青蛙说。小蚂蚁看看天,问:“你怎么啦?太阳才升起来,你又要睡啦?”“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你看,冬天住在这个洞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雪,暖暖和和的`,真舒服!”
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也该准备过冬的食物啦!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本课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朗读为重点,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人文教育。
虽然,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形式还是很多的。但不少孩子,齐读时有喊嗓子的'现象,还有拖调现象。只有部分孩子读得有滋有味。都是我指导不到位所造成的。
在识字过程中,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识字。()识字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理。
在写字指导中,我对“满”、“容”的写法进行了重点指导。可在听写时,有同学把“满”写错,甚至还有同学组词写成“满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取长补短,发扬优点。让孩子们会学,爱学,好学。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2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经过一期来的辛勤劳动,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又有好处的学期;期末临近,回顾一学期的探索与尝试,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在这一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督促学生及时更正错题,做好课后答疑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此刻,我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又如,对打比方的造句,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潜力。
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仅有学生对知识有了必须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课文朗读。经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本事。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学生们都对语文有了必须的了解。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有的同学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呢我们常常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可是我觉得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其实学习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能够试试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十分简单的,而学困生却常常来不及。这又是一个让我们教师要思考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使用分级制度,在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的前提下,对有些学困生进行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还能够进行利用这种方法。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4
《我是什么》是一篇极其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小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亲昵的语气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富有趣味性。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效果
课上,我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走”到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设计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的欲望,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景,投入学习的状态,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
另外,通过课上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小谜语导入,导入的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起来。然后,留给学生思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谜底是什么。为了找到答案,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很容易地就猜出是“水”。
2、有效的提问带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课堂深处。自读课文后,抛出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同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鼓舞了孩子们的斗志。
3、授课中我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霞”。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整体读课文的次数太少,没有对随文识字进行落实。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只将词语较多的一个段落进行了出示和识记,开头的3个生字由于不是要求认识的字,所以单独出示让学生识记,显得过于突兀。
2、缺少收集信息和课外延伸。
在处理“人们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水,让水给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问题提出后,很多孩子什么也想不出来。我想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提前收集有关水的相关资料,然后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水对人类所作的贡献的资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了人们植树造林,建三峡大坝来防洪、发电、航运等。这样既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培养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拓展环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开展“节水小卫士”的活动,帮助、监督身边的人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使更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这样就能更加有效了。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好课文,落实好随文识字。导入后检查学习困难的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有困难的词语并及时板书,识记。再把这些词语带回到课文中进行朗读,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牢牢记住这些生字。今后要做好课前预设,提前布置让孩子们预习课文和准备课前资料的收集的任务。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5
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学习课文时,我具体用了如下方法:
1.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写的,并且抓住了水是会变化的这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我采用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魔术来吸引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通过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通过读课文,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猜出了是"水"。让学生明白了小魔术师就是"水"。在讲课时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课文,和学生一起进入这个角色,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当成"水"跟大家一起变魔术。这样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了学习状态,深入理解课文。
2.形式多样,主动识字
识字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好字词为今后读好课文,开展有效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机械单调的识字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认词。魔方识字,开小火车,找朋友,读文识字等,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识字,不亦乐乎。
3.整体把握,感悟变化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不足之处:
1.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的形式还应再多一些,例男女生读,小组读,开小火车读,同桌等等,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式一方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更好地巩固生字教学,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师的评价语还应在丰富一些,同时对学生的上课表现的评语还应在具体而又有针对性一些,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优秀教学反思 16
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入手,引导着学生边看图片,边学文章,首先介绍的是“仙桃石”,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仙桃石”的句子,引导他们读一读,抓住这里的动词“飞”、“落”,再次引导他们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美,体会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观海”是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猴子观海”的句子,抓住关键性的动词,并朗读。在讲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叙写的规律:“仙桃石”是先写名字,再写出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出石头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最后再写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并说说是否也发现类似的规律。这一环节是为学生仿写训练做准备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来的两段时,我也是采用抓关键动词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乐在其中。在回顾全文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给游人介绍黄山的奇石,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学生也能说出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还想学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用上“好像”等词语来仿写“仙女弹琴”。当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们在思考后都动笔写了起来,他们写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教学反思 17
《一片树叶》是单元四“植树”中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兔子、小熊、小猴们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但是小椿树后还是被他们搞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能不能自律上。本文以童话的形式说理,在浅显中见深刻,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教育意义都很大。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主要是抓住这三种小动物们面对椿树时所做的动作及说的话,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揣摩动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童话形象的理解。除此外,我还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充分运用生动的卡通贴纸来辅助教学。在这节课中,我存在的不足有:
1、朗读的方式过多注重齐读,而比较少个人展示读,这样对一部分有困难的孩子来说可以得到带动的效果,但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来说,却缺乏了个性朗读锻炼的机会。
2、细节之处的重点词语指导不到位,比如:小兔:赞叹、欣赏的语气,小猴欢呼的语气;小熊咂咂嘴等细节之处的语言,比较粗糙的一笔带过。所以孩子们也不可能比较清晰深入文本去体会。
3、课堂教学节奏有点快,缺乏给学生思考与反馈的空间。
课堂的教学得益于平常的功夫。平常的课堂就得做个有心人,得多花功夫琢磨琢磨,才能知道自己存有哪些缺陷,才能促进自己的长进,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18
《青蛙看海》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山顶的故事,通过学文让学生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本课设计在倡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并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演中感受青蛙的心理变化。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的补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并没有对文章的内容过多的讲解,而是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分清角色的'内容,并且把握语句中没有提示语的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在范读的时候讲明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能够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为理解文章的内容预设铺垫。
一、提示语
有了《小鹰学飞》一课所做的感情色彩和基础铺垫,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也就很简单了,都表达的是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学生们朗读课文之后,分析课文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解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为以后填写标点符号这类题做铺垫,还可以把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心理、动作的变化。
二、反问句
文章中出现的反问句有两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学生们第二次接触到反问� 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4、问号改为句号。之后出了几道简单的题进行巩固。
三、分角色表演
学生们自己找伙伴,通过老师的讲解,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但是要尽量把提示语的内容都要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在彼此的合作中,了解文章的主旨,比老师站在讲台前,不断地点着白板,不断地翻着PPT要强很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老师站在讲台前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细节和学生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之间,和他们交流,感受他们不断迸发出的奇思妙想,并且适当地进行鼓励,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想法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自主地学习,比老师在讲台前侃侃而谈,他们只是呆板地接受要强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