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优秀3篇】正文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体会并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2、学习本文合理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3、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

教学重点:

文章2-5段的教学上,因为这一部分论证层次清楚,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演讲的特点也比较突出。把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巧妙地使用论证方法为自己阐述的论点服务的,

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色。并且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的方法,来自学课文的其他段落。这样以来,即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能让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还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演讲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的抉择,你会选择哪种职业呢?

……

师:看来同学们的理想都非常的远大,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梁启超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想必同样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二)简介作者:走近梁启超(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补充)。

师: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查到的梁启超的信息?

(三)出示学习目标:

师: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见大屏幕)

学生齐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出示大屏幕)

请一名学生领读(一词读两遍)

强聒不舍亵渎心无旁骛

2、回答预习问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以敬业、乐业为话题,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先说“有业之必要“然后再 www.shancaoxiang.com 说“敬业”“乐业”。

中心论点在文中第一段最后:“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理解:“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师总结

(五)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从文中寻找什么是业,什么是敬业,什么又是乐业?

作者所说的业不仅仅指的是职业,他认为凡是做事情都是业。学生也属于梁启超所说的业的范畴。那什么是敬业呢?

出示大屏: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

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句子

师引导生继续找句子

大屏:“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理解“心无旁骛”的意思。

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事例

提示:(出示大屏)当大总统“实实在在把总统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实实在在把拉车当做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这两个事例正说明敬业的含义,认认真真地做事情,正正经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敬业。

引导生分析:觉得第七自然段中说的“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也是在阐述敬业的含义。

总结:文章的六、七自然段作者都在论述敬业的重要性,阐述敬业的含义的句子当然俯拾即是,可见作者的论述是针对性是相当明确的,中心也很清楚。那什么又是乐业呢?

师总结:综合上面同学们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出,正像作者再最后一段总结的那样“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说的“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吗?

对于任何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都能够全心全意地去做,并能在专心做得过程当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地步。

(六)深入探究:

1、学习2-5自然段:

提问:初读课文时,老师首先就被课文前半部分吸引住了,猜猜吸引老师的原因?

师总结:这两种懒人即使是大圣人孔子碰见了他们也没有办法,看来真是无药可医,我相信咱们班没有这样的人。再猜猜老师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

师引导学生分析

(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有业之必要的?揣摩作者演讲这几段时的语气)

师总结: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

其二:老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还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构。这一部分作者先提出要说的问题,然后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照应开头,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行文非常严密。

2、学习课文剩余部分。

师先总结一下我们学习2-5段的方法。

(出示大屏幕)用刚才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剩余部分,体会作者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演讲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提问: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呢?

出示大屏:独臂英雄丁晓兵,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20多年如一日的旅行当一名举人的责任,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10年时间排除各类***1.5万余枚,用自己的性命安危换来他人的幸福。(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其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的照片和事迹。让学生看看这些可敬的人)

师提问:同学能总结一下本篇文章演讲的特点?(学生边总结大屏幕边出示本篇演讲的特点:①引用名言后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②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③结合演讲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④通过设问、反问引出要阐述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和注意)

(七)课堂练习:

背诵: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同学们在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的基础上,积累书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吧。

(八)总结提高:

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九)作业:

出示大屏:

写篇辩论稿,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并用充足的论据使自己的观点站住脚,也可以查找对方的漏洞,千方百计地推倒对方的观点,注意要用到本节课学到的议论方法。准备下节课进行辩论。

板书:

敬业与乐业

提出问题论点:我确信…………不二法门。

分析问题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敬业与乐业》教案 篇2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像,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生活中需要思索

①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像,他在其中任何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是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的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⑦生活中需要思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文段②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据有:    和    。

3、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

4、请你举个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请简要回答)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这篇演讲词层次清晰,语言通俗,观点也十分鲜明。在论证“敬业”时,作者有这样一段话:“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看同意哪种观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全班开一次辩论会。

探究心得: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像,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1、生活需要思索。

2、例证法 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

爱迪生试制电灯,经几万次的失败,终于成功。

3、青春是短暂的,青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时期,审慎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略)

《敬业与乐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三、整体感知

出示问题组: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用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1.略。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五、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两次运用了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 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基础知识。读积累的经典语句、格言。

2.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

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1.学生发问。学生自由提出问题,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2.教师发问。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去掉?

鼓励学生讨论,踊跃做答,教师做适当点拨。

四、体验反思(多媒体出示)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

本环节采用学生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师作适当发问、引导、点评。

五、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六、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

七、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什么是“敬”

敬业 论证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与 如何做到敬业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