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案【优秀4篇】》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这篇课本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次为您整理了《灯光》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灯光》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及其作用。
2.感悟课文表达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把握文章的对比手法入手,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放学了,可是天却下起了大雨,有准备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走了,只有你还在对着大雨发呆,犹豫着怎么回家。这时候,一个平时你并不熟悉的同学递给你一把伞,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激他。是啊,关爱之情让人感动。天下之大,莫大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与人间真情有关的课文:《冬夜的灯光》(板书)。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日常学习语文的习惯来读课文。
(2)学生按平时学习语文的习惯来读课文。
A.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问问老师、同学或者根据上下文,解决不认识、不明白的字、词。
B.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C.圈点勾划出自己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
(学生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
(1)检查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哪位同学能起来读读并且解释一下这些字、词?
小黑板出示:
A.请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的字的读音。
无垠 提防 猝不及防
婉言谢绝 穹隆 引擎
B.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我们生活的地方辽阔无垠。
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
(2)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用举手,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适当点评)
(三)体会文章的美
1.谈感受,体会课文的内容美
(1)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说你有哪些收获?能谈谈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文章很短小,但十分感人。一个医生在寒冷的夜晚冒险出诊,沿途村民都用灯光接送,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夜行人带来的却是温暖、友谊和乐观。相互之间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动。应该说文章很美,很精彩。
(2)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文章短小却感人,很精彩,很美。那么,同学们能否简单的谈一谈,这属于文章哪方面的美?
(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明确:内容美。(板书)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感悟文章的写法美
(1)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课文,先自己体会、感悟,看看课文哪些写法最值得学习?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有疑惑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
A.课文哪些写法最值得学习?(学生自由交流)
B.课文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
C.这些环境描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环境?你能概括一下环境的特点吗?
D.如此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点评,并板书)
明确内容如下:
衬托: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冬夜,寒冷,黑暗,可是医生却照常出诊,衬托了医生医德的高尚。沿途的农户们点亮为医生指路照明的灯,让医生感到了温暖和友谊。他们之间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之情令人感动。
对比:小镇的荒凉、冬夜的寒冷、黑暗,与明亮的'灯光和小镇人们的善良、热情形成对比。即一冷一暖,一暗一明,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本文对比、衬托写法的运用有力的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间有真情在这一文章主旨。
3.体会题目的含义
(1)课文分析到此,大家能说说题目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明确:
A.一方面是实指,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即自然的灯光);
B.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
4.学生质疑
(1)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一下。
(2)学生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引导学生分析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的作用。
5.激情朗读,品味语言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中抒发感情最强烈的地方。
(2)学生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迁移
1.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亲身感受或耳闻目睹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说出来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交流,师作适当点评)
2.教师小结
读完本文,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想起了《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吧。会唱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唱。
听音乐《爱的奉献》。
希望人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爱的种子在人们的心田生根、开花、结果。
(五)布置作业
1.请用本节课学习的对比、衬托的写法,自命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2.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冬天》,里面也有写冬夜及灯火的,试与课文比较,看看它们有何异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板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板书内容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灯光》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探究,发现并表达光透过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变化。
2、喜欢探索科学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及问题。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舞台展板(5份)、记录板一块;手电筒人手一份、红色皱纸、红色卡纸、玻璃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场景引发主题。
1、教师出示小舞台展板:这是谁呀?他们在干吗?
2、主要问题:在舞台上跳舞,需要些什么?(幼儿结合经验大胆表述)
3、小结:在舞台上表演,除了服装道具、音乐,还要灯光。
二、动手操作制作灯光。
(一)幼儿初次尝试——发现问题。
过渡语:你们愿意当灯光师,帮助他们调试灯光吗?
1、师:你们椅子下的小篮子里有小手电,拿出来试试吧。
师幼用手电筒制作灯光(同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刚才照出了这么多的灯光,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灯光?
小结:原来我们用手电筒可以制造出灯光,但只有一种颜色太单一了。
(二)幼儿二次操作——寻找适宜的材料。
1、出示记录板: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纸(逐个出示),猜猜能不能制作出彩色灯光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做记录(粘贴笑脸等)
2、幼儿分组尝试。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你们可以把这些材料挡在手电筒的镜片前面去试试,看看到底他能不能调试出彩色灯光来。
(幼儿分成四组,尝试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彩色灯光)
3、集体分享交流:
提问:你制造出灯光了吗?有什么发现?
(根据幼儿的讲述在记录板上作记录并现场试验验证,重点讲述玻璃纸)
小结:原来厚厚的卡纸不透光,皱纸只能透一点点光,玻璃纸的透光度最好,它呀最适合制作灯光了。
(三)幼儿再次尝试——制作彩色灯光。
1、出示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并猜测:玻璃纸最透光,那么我这里除了红色的,还有蓝色的和黄色的玻璃纸,你们猜猜它们能制造出什么颜色的灯光?
2、幼儿猜测,老师根据幼儿讲述涂色块
3、师:你们猜了这么多,到底能变出这些颜色来吗?请你们去试一试,比一比谁变出的颜色最多?
4、幼儿再次探索(幼儿分组操作,关注幼儿能否发现用颜色叠加的方式制造出不同的颜色。)
5、分享交流:你用玻璃纸变出了哪些颜色的灯光?用了什么好办法?
现场验证并记录(先请一名幼儿讲述和验证,然后幼儿讲述,教师协助验证)
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通过玻璃纸能制造出彩色的灯光,而且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叠加在一起还能变出其他颜色的灯光,好神奇啊。
活动延伸
师:我这里还有其他颜色的玻璃纸,我们到区角里去在试试,还能制作出什么颜色的灯光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灯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案#导语: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通读课文,认识生词,遇到重要的或难懂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灯光耀眼。
4、寻找灯光:在文中画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轮读,依据这些语句,学生能大概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2、自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课件出示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__,在这__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__学习,可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__。
预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照亮了那本书,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自读课文,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出示引导文字)“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____次是_____(谁)在_______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________,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
(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明确: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教师可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多好啊”是“因”。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他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不畏牺牲,才有了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4、自主学习,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1)出示语句,教师点拨思考方向。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抓住神态)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句话与前面情节的呼应,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从写法和情感上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自主发言。
交流示例:
生1:第一句话写了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我觉得“陷”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地写出了郝副营长完全进入了他憧憬的世界,正是这种憧憬和理想成为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生2补充:在这句话中,我还留意到了“漆黑的夜空”,这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生3:我来说说我对第三句话的理解。这是本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生4补充:我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都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回顾,升华主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当我们再次看到带给我们温暖和光明的灯光时,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是啊,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把那份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藏心中,并让它们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我们抓住文眼、线索和重点词句进行了学习,同学们自主学习、积极交流,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想象说话。
过渡: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郝副营长埋在了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向这位英雄致敬,眼中溢满了泪水。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却涌动着无数的话语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2)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过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说一说。
3、教师推荐书籍或影片,学生课下观看。
(1)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2)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预设:此处设计让同学们与郝副营长做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观看影片,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