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优秀4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优秀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十六年前的回忆ppt】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1
作者:陆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 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内容
2、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教学过程 :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2、“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a)对亲人充满慈爱。
b)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c)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1)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2
下面是五年级语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小语大纲五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五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经进一上理解 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大纲》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幻灯片出示)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 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个难点时,我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而后采用“列举法”列举《小草》等几篇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系,理解前后照应。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训练,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作文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产生语感,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朗读课文。以指导学生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朗读带并配乐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境,最后再一次体会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师生特点。采用多种教法,朗读形式,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表演概括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二、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写课文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体会光荣的革命传统。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用对比的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文章所使用的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有那么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前辈。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出示练习: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讲了四件事: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难后。
3.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你还想起,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章,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
出示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_________的表达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_________ 也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学生自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互相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对未掌握字词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
(3)指导易错字“籍、残”等字的书写。
(4)学生按结构归类抄写部分生字。刑 籍 屉 窝 匪 哼
三、理清课文思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第一、第二部分
1.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呢?
2.指名汇报交流。
3.自主再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思考:从这两部分描写,你认识了一个怎么样的李大钊?
4.学生自主学文之后在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5.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
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应抓住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在品词中体会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最后通过反复阅读品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出示练习:我哪能离开呢?请换种说法。
6.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把“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惯有”“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7.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1)文章“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怎么样的描写手法呢?(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做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出示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出示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我还认识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大钊。
8.教师小结。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 4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本剧
【剧情快递】 本剧是根据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编写的。课文作
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课文以作者的经历,记叙了李大钊1927年4
月遇难前后的经过,表现了李大钊为革命事业临危不惧,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戏外
说戏】 剧中主要人物是李大钊。他对自己的儿女是慈祥的,在危险面前,在敌人面前,是严峻而镇
定的。表演时要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 第一幕 时间:1
927年春天。 地点:李大钊家里。幕布徐徐拉起。李大钊在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
片投到火炉里去。女儿李星华蹲在旁边。 李星华:(奇怪地)�
李大钊:(待了一会儿)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母亲:(把李星华拉到一边,悄悄
地)听你父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你父亲只好把一些书和文件
烧掉。 李大钊:(叹了口气,沉重地)昨天一早,工友阎振三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今天我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母亲:(不安地拉着李大钊的手)那你赶快离开北京吧!
这里太危险了。 李大钊:(坚决地)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
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张了张口想说什么,终于什么也没有说
)嗯。 妹妹:(蹦蹦跳跳地上)妈,我刚换了新夹衣,你带我到娱乐场去玩吧? 母亲:(轻轻地
点点头)好,我带你去玩。(拉着妹妹从舞台右侧下) (李大钊坐在桌子前写字,李星华坐在长椅
上看报。忽然,啪,啪……外面传来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李星华:(惊恐
地瞪大眼睛)什么?爹! 李大钊:(从抽屉里取一把小手枪,不慌不忙地)没有什么,不要怕。星
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几个宪兵、便衣侦探、警察推搡着工友阎振三,从舞台左侧蜂拥而上,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李大钊和李星华。) 便衣侦探:(用手枪指着李大钊问阎振三)
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摇头)不认识。 便衣侦探:(冷笑着)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吩咐手下)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带走。 (残暴的匪徒把李大钊绑起来,拖走了
。) ──幕徐徐降落 第二幕 时间:十几天后。 地点:法庭上。幕布拉起。李大钊穿着灰布旧棉
袍,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是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星华:(激动地)爹! 法官:(拿起
惊堂木重重地一拍)不许乱喊! 李大钊:(镇静地)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法官
:(指着李星华)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李星华:上前一步抢着说)是的,我是最大的。 法官:
(拿起木板狠狠拍几下)不要多嘴! 李大钊:(冲女儿点点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
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法官:(指着李
大钊)把他打入死牢。(又指了指李星华母女)好了,把他们都放了。 旁白: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
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
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
” ──幕急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