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 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准备: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向
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卜劳恩吗?踏实德国的大漫画家,大的作品从50年前问世到今天,一直是德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佳品,在德国家喻户晓,这些作品的吸引力也绝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几幅漫画,好吗?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巩固字词,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欣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得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 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
1、组内扩词,交流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展阅读,积累名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慢慢欣赏。把喜欢的名言超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续画《书痴》。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 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3个。
2、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考考你的记忆,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
1、把课文快速读几遍,读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指名分节朗读。
3、学生质疑。
4、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解决学生质疑中的问题。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6、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所以我们得学会复述课文的本领。
7、出示课文复述提纲,请大家根据提纲,抓住每部分的要点,先好好地读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或书中优美的语句,不看书,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小组准备。
指名分节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边复述边看媒体演示。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四、说话。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 继续学习第11课——《赶海》
2、 《赶海》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赶海非常有趣,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暑假的一天,舅舅终于同意带我去赶海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板块:精读第三自然段
(一) 学习第一句。
1、 退潮后的沙滩上可热闹了,快去瞧一瞧吧,大家都在干什么呢?
①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② 指名读
③ 这句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你能一下找到吗?
④ 出示三个动词
⑤ 这三个动词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把这些动词换一下,你们看行吗?出示:换好的句子
⑥ 小结:大家看,不同的对象就要用不同的动词,这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
⑦ 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⑧ 过渡:赶海有真有趣,不过,还有更有趣的事藏在省略号里呢,让我们边看图边想象,把它们找出来,接下说下去。
出示:这时,沙滩上已经有……
(二) 学习三个场面
整体感知
1、 任务驱动。赶海很有趣,那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那几件事情呢?打开课本,默读第三自然段接下去的部分,想一想。
2、 出示句子
3、 交流:谁来说说这段向我们介绍了几件有趣的事?
4、 板书: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5、 怎样才能把那种趣读出来呢?
6、 出示捏大虾的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点评语气词(咦、哦)
③ 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
④ 看来语气词能增加语言表达的情趣,不能去掉。
⑤ 齐读
⑥ 这段话中有一句写出了大虾的样子,是那一句?指名读
⑦ 读完了,你觉得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⑧ 欣赏图片
⑨ 齐读
⑩ 多么神气的大虾,不过它再神气,也逃不过我的掌心。我轻轻——只——这武将就——再也——
这一段如果能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谁能吗?
7、出示捉螃蟹的句子
①指名读
②理解“努努嘴儿”、“束手就擒”
③读这一段的时候,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同桌两个人,一人读,一人表演,待会儿老师请几组同桌来展示表演。(提示:如何演好螃蟹的东逃西窜)
④评价
还有一些小建议吗?
介绍被螃蟹的大鳌夹住后的小知识。
8、 出示抓海星的句子
齐读
9、 赶海真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让我们再次跟随小作者去回味、体验,来一起读读第三小节。
第三板块:迁移运用
1、 你去赶过海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没有去过的小朋友,你去过田野,去过大自然吗?做过那些有趣的事情呢?
2、 这样吧,让我们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也来写一写,最好也能用上一些语气词。
第四板块: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2、 出示句子:
3、 齐读句子
4、 夕阳静静地斜铺在海面上,美丽的沙滩越发显得宁静。再读这段话,让大海的宁静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5、 再次齐读。
第五板块:了解写作方法和作用
1、 沙滩渐渐平静了,可是我们的心儿却久久不能平静,盛满了快乐和满足。迎着咸咸的海风。我们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歌。
2、 播放《大海啊故乡》
3、 为什么这首歌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读读课文的开头,再读读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4、 这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 出示选项
6、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乐趣,我们也应该向小作者那样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第六板块:作业布置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 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8个生字,会写的15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并掌握词语14个。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把难写的字写规范。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体验作者的情感,认识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小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故事。
2、演示文稿(小蚂蚁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李晓明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我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
第三幅图:
同学A对同学B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吧……”
第四幅图:
结果会是什么呢?
以上是这幅图中提炼到的信息,即:只讲了事情的开头,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思考:从习作要求中你弄懂了什么?
2.教师引导归纳出示:
(1)范围:记事材料作文(给出开头,续写经过,结果)。
(2)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要求:展开想象;写清楚;写具体。
三、创设情景,师生续编故事。
1.谈话出示语言片断:(既然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2.研读材料:从这段话中,你了解了些什么?(四要素:时、地、人、事、起因)
【板书:自己的生日】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板书:准备生日】
结果又会怎样?
【板书:庆祝生日】今天咱们一起把故事编下去。
小结:在续写之前我们首先要
【板书:理清线索】
3.师生口头共同续编故事。
(1)出示:下课了,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可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我们应该怎么为他庆祝生日呢?
(过渡)在续写过程中,除了理清线索之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想象。
回过头来看,在叙述同学们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时,应该怎么对他说,又会怎么做呢?李晓明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2)出示: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是靠自己还是在朋友及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呢?
(3)在续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过渡和前后照应,使文章过渡就是紧扣前文的最后一句话,很自然地接上去。
【板书:语意连贯】
『教学设计出自』
(4)出示:常用的过渡方法有:
a.用一个句子过渡;
b.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c.用提示语过渡。
(5)对于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6)试着给这个故事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续编了一个故事,这只是一种情况,可能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请大家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四、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出示讨论提示:
(1)我们为什么打算为李晓明庆祝生日。
(2)我们为李晓明的生日做了哪些准备。
(3)李晓明当时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4)结局如何。
(5)我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续写指导
理清线索
语意连贯
合理想象
教学反思: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