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正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细心的小编征途给大伙儿收集的10篇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读讲法

教学准备:

★字典、词典

★生字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以“疑”导入,激起阅读期待

1、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带着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生活,树立我们的理想。现在,我们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同学们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达孩子们心声的一篇文章《妈妈,请别阻拦我》。

板书:2、妈妈,请别阻拦我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好,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首先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思考,看来大家很会思考。妈妈,请别阻拦我,别阻拦“我”什么?“我”想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以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围绕课题质疑,将学生零乱的思维归纳,提练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究的路径,并明确指出答案就在课文中,增强文本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有效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初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词画出生字、词,有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再读课文,想想“我”的渴望是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交流初读收获

(1)小黑板出示生字句,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阻拦 渴望 宇宙 探索 芬芳 甘甜 光芒 亲吻 惊涛骇浪

(2)出示生字:你是怎么记住字形的?

阻 宇 宙 探 曾 芒 吻 糖。

(3)下面请你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

渴望:迫切地希望。

甘甜:甜

芬芳:香,香气

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遨游:漫游,游历。

(4)刚才我们理解了词语,下面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提示: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大家思维清晰,给课文分了段,并概括了段意。读任何文章,只要弄懂了段意,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下面,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设计意图:文本阅读首先触摸到的应是语言,但时下学生却喜欢第一时间关注情节,显然,这个偏颇应该在课堂上得到纠正。教师应在阅读启动时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同时,让学生知道“写了什么”,必要的概括能力还是要具备。]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我们来学习写字。

1、出示:阻、探、吻、糖、宇、宙、曾、芒。老师范写

2、学生临写,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写,看谁写得好,注意握笔方式和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也是语文的标志性能力。语文课应指导学生写好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笔即是练字时,学生一笔一画书写的,还是一笔一画的人生态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第一自然段。

2、研读课文2—4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语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难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葡萄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老师考考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

【出示: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蜜桃、梯田、维吾尔族、足够、碉堡;生字标红色】开小火车认读,有错随机订正,齐读。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生读)师:啊,葡萄沟的水果真——多,【板书:水果多】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中有一句话夸葡萄沟,谁能一下子找到它?【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葡萄沟看看,葡萄沟除了盛产水果,还好在哪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梯田图片】

师: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山坡的梯田上)瞧,这种山坡上像阶梯一样的农田就是梯田。那我们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美丽的葡萄沟。请小朋友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让你觉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生轻声读)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

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出示图片】从图片上来看,什么叫茂密?(茂盛繁密)

你从句子中哪些地方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想象一下,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凉快,凉爽,舒服,舒畅)

那请你带着这种舒畅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舒服地读一读。(齐读)

小结:葡萄沟的风景美,真是个——好地方。【板书:风景美】

②“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葡萄的美?

A)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描写了葡萄的什么美丽?(颜色)

那这儿的葡萄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出示图片】这么多的颜色,真美!那你还知道哪些词可以形容颜色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我如果把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好吗?为什么?(不好,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原来这两个词还是有不同之处的。那我请小朋友们来选一选,填一填。

【填空练习(配图):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1、春天,公园里百花盛开,(),真是美丽极了!

2、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有紫色的葡萄,金黄的橘子,红色的苹果,(),十分美丽!】谁能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五光十色的葡萄?(指名读)

B)一大串一大串

从这个词你读出了葡萄的什么特点?(数量多)

【图片对比“一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

葡萄沟的葡萄真多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美,而且水灵灵的,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葡萄沟的葡萄又多又美,真是个——好地方。【板书:葡萄多、美】

③“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是什么让你觉得葡萄沟真好?(老乡热情好客)

自己试着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你从哪些词读出了老乡的热情?(“准会”:你能给“准会”换个词吗?“吃个够”:怎样叫“吃个够”?)

你看课文中的这张插图,维吾尔族老乡把各种水果都拿出来招待远方的客人,葡萄一大盘一大盘地捧出来,让你吃个够。真是——热情好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吧!(生齐读)

小结:葡萄沟有这么热情好客的老乡,不仅景美,人也美,真是个——好地方。【板书:老

乡热情好客】

小结:葡萄沟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下,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为了使我们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鲜美、甘甜的葡萄,维吾尔族老乡不仅把收下来的葡萄运到城里,还运到阴房制成了葡萄干。这不,热情好客的老乡还要带我们去阴房看看呢!

【出示第三自然段】

2、阴房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片】它跟平时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课文是怎么写的?(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看图解说

3、这葡萄干在阴房里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呢?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出示图片】

师:人们把葡萄挂在阴房的。架子上,利用四面小孔里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掉葡萄中的水分,就制成了葡萄干。现在谁能自己来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用上“先??再”给予表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齐读句子)

4、在这阴房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出示图片】读到这里,看到这些图片,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那就把你们美好的想法、愿望都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齐读句子)

5、小结: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真是个——好地方。【板书:葡萄干有名】

四、总结全文

1、师: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是因为——(指板书:水果多,风景美,葡萄多、美,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有名)。

所以,凡是去过葡萄沟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指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我们也从心底里发出赞叹。(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机动】2、你喜欢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吗?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葡萄沟吧!(齐读全文)

五、练习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课堂上讲的内容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请小朋友们翻开《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5页,完成第4、5两题。(课件出示,交流订正)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 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 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5、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6、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2、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

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

1)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5、 灰雀

(惹人喜爱)

不见了 捉

焦急 放回

列宁 小男孩

喜爱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莓数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夏天快到了,许多水果也快成熟了,同学们,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拿出草莓,由生说出水果名,教师板书:草莓),喜欢吃草莓的同学举手(生吃),你能说说它的味道吗?

2、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 好啊!(板书:种)这节课,让我们和小弟一起种草莓吧(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梳理顺序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并板书:草莓的生长过程)

(2)同学们,好吃的草莓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呢,聪明的孩子肯定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的内容,请你试着说说看。

教师根据学情适时引导:

①草莓应该在哪个季节栽种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请生朗读,教师随机板书:春天 )

②春天到了,小弟和妈妈——栽苗(学生找出,师概括并板书:栽苗)

2、生交流,概括。 栽下草莓苗儿后,它又有什么变化呢?让生自己尝试概括,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教师随机板书:长高 开花 结果 成熟)

3、引导生明确课文记叙顺序,即草莓的生长过程:春天—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再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草莓生长的哪个过程,然后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教师随机出示课件),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小苗儿是怎样长大长高的?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课件在词下面画线)(这些词都是重叠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正是有了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的细心呵护,小苗才慢慢长高,长大,变得更壮。

③再指名读,可加上动作表演。 谁愿意来当当春雨、太阳、春风和小弟去呵护这些小苗儿呢?请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你是怎样呵护小苗的,还可以配上动作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师适时引导)

④师生配乐有感情齐读。 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看到小苗儿慢慢长大,长高,长壮了,你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 )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 )的小果儿了。小草莓( )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从课文里找出括号里的词,并画出来,点名填空。(课件相机出示括号里内容)

②课件演示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他——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弟弟心里在想什么?他又是怎样做的?如果你是小草莓,你会对这个小弟说些什么呢?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然后交流。(课件出示,生对照画线)

①让课前品尝草莓的同学再次说说草莓的味道。(可仿照课文)

②借助图片,引导生理会课文对草莓的描写方法。

③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

1、草莓成熟了,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能把你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吗? 引导生仿照本课写法,可从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说。先在小组内相互介绍,再在班上交流。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然后与大家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种草莓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苍白、煞白、惨白”的含义,体会炮手的心情。

2.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透过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炮手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透过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炮手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精神。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炮手。

你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我们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要把四要素说清楚。这四要素是——(PPT展示)

二、进入课文(不舍)

上课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会炸自己的房子吗?是什么让你舍不得炸?

炮手舍得炸自己的房子吗?到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小组合作:找到相关语句了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理解。

预设情况:

A:你知道这个词语是对什么的描写吗?

你一来找到了()表示他神态的词语,他的脸色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还能找到吗?

(苍白,煞白,惨白)

比一比这三个词语,你知道了什么?

你从这三个词里知道了什么?

作者为何要用这样的顺序来用这三个词。

三个词语层层递进,炮手心情越来越紧张。(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炮手心情的变化吗?)

预设: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和神态有关的词语在告诉我们炮手的心情,他和将军的对话里也流露着炮手此刻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你能发现什么?

分角色朗读(我请*当炮手,*当将军)

我们再来读对话,你能读出炮手的心情吗?

B,你还在文中找到了哪些语句?

你从“汗珠”里体会到了什么?

再读这一段,你还能发现什么?

军官们冷得打颤,炮手却热得流汗,这一冷一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把此刻军官们的心情和炮手的心情放在一块来比较,你会体会得更深刻。(指导读,读出他的紧张)

c,还有吗?(热泪)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对比,你能发现吗?

认真读整段,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读出将军们胜利的喜悦,读出炮手的难受)

D、低沉,仅有的财产

这是整篇课文中炮手说的最长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仅有的)将心比心,你会舍得吗?

三、舍得

正如大家发现的那样,整篇课文里有很多地方都在写炮手他不舍的心情,那最后他在行动上舍得吗?

讨论:现在你觉得炮手到底是舍得还是不舍呢?

我送给你们一组词语,(尽管……但是……)

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炮手在舍不得的心情之下做出了舍得的选择。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动笔写在书上,生回答,用一个词总结你的发言——写在黑板上。

语文小学三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事情的起因。

⑸事情的经过。

⑹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练习: 的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

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

(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

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

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能力目标: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2、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1、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

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四、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五、作业:

1、抄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小结: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评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1、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2、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