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3篇正文

《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3篇》

时间: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2

在井冈山艰苦**的年代,*同志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同志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同志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同志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胜利的道路。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按顺序、有重点观察图画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本课有关词语。会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3、照样子写句子。会运用“艰苦”、“光辉”造句。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同志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日以继夜地工作,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这段的学习,理解*同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指导*人民进行****的`。

(二)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三句话是课文的难点,理解这两句话的象征意义,以及深刻含义。

(三)解决办法

1、重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图文对照,从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重点。

2、难点的解决办法。

通过图文对照,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难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让学生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本课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导言。

早在1927年,**同志率领秋收**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同志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同志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同志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同志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由图及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

(2)图上画的是谁?穿着什么衣服?他在干什么?神态怎样?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内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思想,然后师生同议。

(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1、指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4、让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交流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

1、出示带字音的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g1ng ji1n m2o m) l4 y! zh1ng b# n0ng hu9

冈 艰 茅 幕 腊 椅 章 拨 凝 辉

2、指读不带字音的生字卡片。

井冈山、艰苦、茅坪村、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椅子、文章、拨灯芯、凝视、光辉

(四)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讲*同志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第二句话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2)学习第一句话。

①出示生宇卡:认读“冈”、“艰”、“茅”。

②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

(3)学习第二句话。

①出示生字卡:认读“夜幕降临”。

②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

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个词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教师板书:每当……的时候,……就……

对,这是字面上的含义,实际上是在说什么?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同志会在灯下做什么呢?那么,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什么呢?(*同志每天夜晚都在油灯下工作。)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读。

③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同志在灯下写文章)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

(3)学习第一句话。

①指名读。

②板书引导“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在温暖的家中,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甜甜地睡大觉)引导学生看图。可*同志在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有关词语。

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一句话。理解“单”和“薄”的含意。(教师板书:单、薄)在这寒冷的冬夜,*同志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同志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教师板书:写)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教师板书:条件艰苦)

(4)学**、三句话。

①指名读。思考:*同志是怎样写文章的?

②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同志正在做什么?神态怎样?(突出“右手……”“左手……”)

③在书上找出有关描写*同志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握、拨、凝视、沉思、没觉察)

④引导学生看图:*同志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

⑤尽管当时生活这样艰苦,但我们看到*同志仍然日以继夜地为**,为人民工作,你们看他的眼睛怎样地看着灯火?用投影片出示第三句话。理解“凝视”(集中***看)(教师板书:凝视)引导学生看图,*同志如此聚精会神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看图理解“星星之火”(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对,这小小的灯火,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称它为“星星之火”。(教师板书:星星之火)*同志在专心地干什么?(沉思)(教师板书:沉思)理解“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看图再读句子,*同志想到了什么程度?(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理解“觉察”(发觉,感觉)。联系第一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同志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清油灯考虑到**前途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这说明*同志沉思到什么程度?(人神、专注、忘我)发挥学生思维,*同志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会想到什么?井冈山***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同志在黑暗的旧*,在国民(*派的步步紧逼之下,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据地,这儿的**力量与强大的国民(***相比,是多么的弱小。但是,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星星之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它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或许不久,在整个*就会燃起熊熊的**之火,把国民(的***统统烧光,让受尽了苦难的旧*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同志对***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5)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岁月里,*同志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

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

②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因为*同志写的著作能指明**的方向,使**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光辉著作)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犹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同志就是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忘我的工作)

扩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练习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井冈山 艰苦 茅坪村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椅子、文章 拨灯芯 凝视 光辉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本课生字词。

1、指导分析记忆字形。

g1ng

井冈山:里面笔顺是“撇、点”。

ji1n

艰苦:左右结构,右边是“很”的右半部。

m2o

茅坪村: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矛”,笔顺是“ 予矛”。

l4

寒冬腊月:左右结构,月字旁,右边是“借”的右半部,与“借、猎、惜”相区别。

zh1ng

文章:上下结构、立字头。

b$

拨灯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发”不是“友”,与“泼”和“拔”相区别。

y!

竹椅:左右结构,木字旁。

m)

夜幕降临:上中下结构。

n0ng

凝视:左右结构,两点水,不能写成***,右半部是怀疑的“疑”。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写生字。

(三)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3题:照样子写句子

1、让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名读例句。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3、将句子补充完整(只要符合句意,答案不要求一致)。

每当我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就________。(例如:表扬我;非常高兴;鼓励我等)

4、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句子,口述答案,师生共同评议。每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就________。

5、让学生写在书上。

第4题: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2、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指读词语。

艰苦 椅子 文章 井冈山 夜幕降临 凝视 觉察 光辉 茅坪村 寒冬腊月

3、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先说说“艰苦”、“光辉”的词意。

(2)然后用“艰苦”、“光辉”口头造句。

例句:艰苦——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

光辉——*同志的光辉著作指引我们向前。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几个生字词,并练习用“艰苦”、“光辉”进行造句。

扩展:在练习本上抄写第4题。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2课《艰苦的岁月》。

(一)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寂静 倾听 炯炯有神 偎依 充满 彻底 出神 未来

公开课八角楼上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3

《八角楼上》这篇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其实在小学《语文》第6版(人教1988年版)就被选录过。课文的背景是在1927年,**同志率领秋收**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同志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同志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同志不但白天紧张繁忙,而且每到夜晚,*同志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如何在课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掌握新鲜词汇,体悟峥嵘时代下的作者的情感,*同志忘我工作的精神。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初步了解“夜幕降临、寒冬腊月”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同志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

课前准备:

多**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看图,初步了解内容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启发质疑:通过课题,你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吗?

2、 出示局部插图,**:你知道他是谁吗?

简介:*是带领*人民**旧社会、开创***的 *。

3、 教师出示整个插图,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思考:

(1) 图上画的是谁?他正在干什么?

预设:图中画的是*同志正在灯下写文章。

(2) *同志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 是怎样的?

预设:*同志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 肃,好像在想问题。

(3) 桌子上有什么?

预设:桌子上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

(4) 引导:结合插图,细看*同志的穿着与简陋的环境,谈谈自己的理解。

预设1: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坚持**。

预设2:*同志生活特别简朴。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在茅坪村八角楼上 工作的*同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拼音**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 指名读课文,师生及时正音。

薄毯子( ) 夜幕降临( )

三、分组识记生词,巧用方法理解

出示字词,认读理解字词。

第一组:八角楼、**、年代、夜幕降临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3) 交流方法:你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吗?你能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其中的生字?

预设1:“楼”是个形声字,“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楼大多是用木材筑成的。

预设2:可以用“净”减去“ 7 "的方法识记“争”的字形,“**"就是指和敌人战斗。

预设3:“代”的意思与时间有关,除了“年代”,还可以组词“古代、现代、当代”等。

预设4:“临"有来到的意思,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欢迎光临”。

讲解:到了夜晚,天色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一样,所以称为“夜幕降临”。

(4) 引导学生想象:读了这组词,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景象?

预设:读了这些词语,我仿佛看到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会亮起来,*同志一直在工作。

第二组:握、凝视、察觉

(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做一做动作,说说这三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 引导运用:你能试着用“凝视”或“察觉”说一句话吗?

预设1:王老师静静地凝视着纪念碑,身边人来人往都没有察觉。

预设2:大家凝视着这幅美丽的画。

(3) 引导学生读词语的同时想象画面,说说*同志凝视着星星之火时可能在思考什么。

预设1:*同志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胜利。

预设2:*同志在心里说,我要带领*人民走向**的胜利。

第三组:腊、章、油

(1) 出示生字“腊、章、油”,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同桌先互相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腊”用换一换的方法,借助熟字“错”来识记;“章”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油”借助形声字规律识记。

(2) 引导学生给这三个字组词:**、腊八粥;文章、公章、盖章;加油、汽油、奶油。

四、练习书写生字

1、 出示“楼、年、夜”三个生字,请学生观察字形,并按照结构分类。(“楼”是左右结构,“年”是独体字,“夜”是上下结构)

2、 学写“楼”字。

① 课件出示“楼”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② 教师范写“楼”字,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笔画的避让,“木” 作偏旁时,最后一笔捺变成点。引导学生注意“娄”的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略扁。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③ 学生描红、临写,提示要求:看清位置、明确笔顺、练习临 写、对照品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巡视指出学生书写中的问题 并纠正。

④教师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并评价;学生再练写。

3、 学写“年、夜”。

① 教师范写“年、夜”,提示书写要点:“年”字横画较多,注意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最后一横最长,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是短竖;“夜”注意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横撇、点、捺, 不要写成“夕”。

② 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再次练写。

五、回归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了什么。

预设: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时间背景和地点,引出人物*同志;第二句写了每天晚上八角楼上的灯都会亮。

2、 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 了 ”,分层次理解句意。

(1) 指名读句子,画出“每当……就……"这一组关联词语。

(2) **:句子中的“每当”是什么意思?联系本段内容说 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预设:“每当”指每到了这个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同志每天都是这样办公的。

(3) 点拨:去掉“每当”行不行?

预设:不行,“每当"表明*同志每天都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燃灯火,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表现了*同志为了**忘我工作的精神。

3、启发思考:八角楼上的灯亮了,*同志在怎样工作呢?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想象画面,练读第1自然段。

4、 指导朗读。

(1) 要求:读好停顿,注意连贯,边读边想象*同志夜以继日工作的状态。

(2) 教师范读,提示:找出老师着重突出了哪些词语。(艰苦**、*同志、夜幕降临)

教师重读这几个词语,学生边听边体会。

(3)指导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总结

小结:在井冈山艰苦**的年代,*同志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同志是怎样在八角楼上工作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