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优秀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体悟意境美。
(2)因声求气,感受诗情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不论是我们漫步古代的文学殿堂,还是漫步现代的文学殿堂,总能见到一些“含泪”的`“不朽”篇章。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红楼梦》的作者也自述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等等,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介绍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作了阶下囚后,朝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终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那晚,被宋太宗赐酒毒死,留下了一首绝命词作——《虞美人》.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创作风格: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谴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备注: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四、朗读感知
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
2、意读提示:读注释①,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它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先来看一些写愁的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化为形象。但都不如李煜写的这么形象。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诵读指导:此句是整首诗情绪的高潮,愁如春水,澎湃胸中,不可遏止。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1)、“问君”“君”为谁?-----李煜
(2)自问问何事?------------------愁
(3)、愁从何来?(探讨,)
家庭支离破碎
优越生活不再
君王宝座失落
性命朝不保夕
时光匆匆飞逝
(3)、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东西勾起他的“愁”?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全词基调是愁的,哀伤的,为什么这里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意象?“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5)、“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指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春风------------------照应春花秋月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为什么要在“月明中”回首故国?在这里“月明”有什么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有“思乡”、“忧伤”的意象意义。
(8)、“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9)、“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五、学生反复读,体会思想情感。
六、思考:假如让我们唱这首歌,我们会用什么样子的调子来唱呢?播放歌曲“虞美人”
七、拓展阅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讨论:这首词和《虞美人》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2
一、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
师:(音乐结束)通过聆听歌曲,我们对李煜的《虞美人》有了直观的感受。现在,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这首词,将你从歌曲当中感知的情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虞美人》李煜,起。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李煜。(板书)(出示PPT)
二、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师:在学习这首词之前,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朗读学习目标。(出示PPT)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虞美人,虞美人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是?李煜。正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所以同学们现在根据注释
①来了解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出示PPT)
师: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继承帝位,在位15年,史称南唐后主。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尤以词著称,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南唐都城金陵(即今天的南京)被宋兵攻破,李煜投降,被送往东京(即今天的开封),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阶下囚,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在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师:这是我们根据注释①了解到李煜的文学常识及其写作背景。现在老师再补充关于李煜的文学常识。李煜虽然是国君,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他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其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PPT)
师:清代词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PPT)王国维对李煜的词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寥寥无几。所以根据刚才的经历来讲,作为国君的李煜是薄命君王,而作为文人的李煜呢则是绝代词人。所以后人有写诗来感叹李煜的遭遇,“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出示PPT),这两句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李煜的了解,再一次大声地齐读《虞美人》。
师:同学们读得还是不错的,声音洪亮。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来,这首词里边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呢?(生回:愁)那我在接着问同学们,那么在这首诗里边李煜的愁有哪些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生平经历还有词的句子实上有“亡国之愁”那大家能不能从诗句当中找出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国”指的是哪里啊?(金陵,南唐金陵),那么这里不仅仅是金陵,因为金陵是南唐的国都,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也象征着一个国家对不对?所以这里的故国指的既是金陵又是南唐。那么作者说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又是什么意思呢?不忍心回忆。为什么不忍心回忆呢?因为国家灭亡了,回忆起来让人伤心,让人悲痛欲绝。那还有没有呢?“朱颜改”朱颜改怎样呢?概括时光的流逝。朱颜是什么意思,容貌。朱颜就是容颜这里是指哪些人的容颜?(宫女)代指宫女,代指宫女的容颜。那我们在想想,这里仅仅指宫女的容颜吗?时光的流逝,他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发现了变化,以前宫女的容颜也变老了。那么这里又表现了诗人愁什么呢?他这个时候是身在哪里?(东京)那他写的雕栏玉砌、朱颜是哪里的?(金陵)那他在东京想到金陵的雕栏玉砌和朱颜,说明了什么?(思乡之愁)。我们再看这一句“往事知多少”这个往事指的是什么?过去。李煜过去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前是什么地位?帝王。作为帝王来讲他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荣华富贵。地位非常的高。这段往事难道只指他的物质生活吗?有没有精神上的?那个时候他精神上是什么样的?他的生活快乐不快乐?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应该是相当快乐和自由的,而现在李煜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是阶下囚。生活还是自由的吗?快乐吗?所以他的愁还包括对以往生活的留恋和感叹。那我们再看一下,作者两次提到了月亮,那两次呢?月亮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并且他有特定的含义在里边(思乡之情)。那一般都是什么人思乡呢?(游子,远在他乡,思乡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那这时候的李煜是在什么地方呢?在狱中,在他乡的狱中。李煜也是一个游子的身份,客居他乡,自然而然会有思乡之情,与亲人之间的离别和分别,所以愁还包含离别之愁,离别之痛。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李煜的愁非常丰富,有。。
师:所以,让我带着李煜的深深的愁叹再一次的齐读《虞美人》。
虽是说:“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从君王到阶下囚。(PPT),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你觉得用了哪些手法?比喻、对比、设问、象征。那你说有这些手法,哪里体现呢?先说比喻,那句体现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既然有比喻,那肯定有本体和喻体。那我问你,这句的本体是什么?(愁)那喻体是什么?(春水)。把愁比作春水,这一句是千古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他写得很好。所以你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他好在哪里啊?哪个地方有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变和不变的对比,变得是人,不变的是雕栏玉砌,是物)“小路昨夜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东风”指春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自然界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常,写出了诗人的伤感,愁思)什么叫设问呢?自问自答。所以设问肯定要有问和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象征是天上的明月象征着思乡之情。
师:直接抒情。直接说出自己的愁“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借景抒情,那我问一下,借了哪些景呢?这些景都是什么景?是乐景还是哀景呢?李煜是什么心情的啊?哀愁的。除了我们刚才的分析之外,我们看他的哀愁之前还体现在哪里?“春花秋月何时了”了是什么意思?了是终止。春花秋月这么美好的景象,我们一般人都巴不得它能停留的时间能久点,可李煜却问,你什么时候结束啊?那么李煜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他要这么美好的事物要赶快结束?因为他的愁,他的什么愁啊?他的亡国之愁。美好的景物只会引起他的伤心,那么可见他的感情是借乐景抒哀情或者是(反衬)。虚实结合。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虚写的是故国,实写的是小楼。哪些是故国,雕栏玉砌,朱颜,往事,这是作者的想象。还有夸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无穷无尽的春水。
师:最后,我们来给这首词做一个小结。在做小结之前,同学们想想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李煜在词中表现出的情感。
2、体会词中运用到的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运用(对比、比喻、设问、象征、借景抒情、夸张、直接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思乡之苦、往事之叹、离别之痛)感情。
师:结束词。
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感情深厚强烈。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让我们一起背诵《虞美人》,再一起品味这用血写出的文字。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收集含有“月”的诗句以及写“愁”的诗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和李煜生平。
2.在诵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学生自己能说出李煜在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研读、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词的知识介绍
1、 词的概念:词是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名称因其特点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诗余等。
2、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3、词的发展历程: 产生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大盛于宋代、衰于南宋末。
4、词派按一般可以分两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姜夔
(二)创设情景
1、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虞美人》),让学生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2、李煜生平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锺隐、莲峰居士等,中主李璟第六子。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又喜佛教。文章、诗、词都精通。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精鉴赏,是一个相当全面的文学艺术家。李煜二十五岁(961)继承父业做南唐国主,史称后主,四十岁(976)时被宋灭国,俘至汴京;九七八年即宋太平兴国三年的七月七日,即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被宋太宗使人以牵机药毒死,结束了悲剧的一生,但是他的词在文学史上却享有崇高的声誉。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①学生根据歌曲几多愁自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语气、感情等。
②然后听录音朗读,划出朗读中的停顿、重音等,纠正自己朗读中的失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体会,单独再朗读全词。
2.文本探究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被俘押在北宋汴京,失去了帝王之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会引起他对往事无尽的回忆,勾起他的烦恼。“往事”既有与大小周后的恩爱、歌舞宴乐的快乐,也有对听信谗言错杀忠臣,小人误国的悔恨。这句话问得不合常理,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景物对抒发感情的作用)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他离开故国,囚禁汴京已过一年。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且与开头词句相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春风相同,景物相似,但自己的处境已是天壤之别。(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虚词的表达作用。)
③在新的一年的春风之中,作者为什么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明确:“不堪”为不忍心之意。词句意思是作者说他不忍回首月明之中的故国。与前句相联系,春风之中,月明之下的南唐故国一定是风景怡人,可自己再也无法欣赏,同时也表现了他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表达了他想见而不得见故国江山的沉痛心情,这也即“不堪”之意。(意图:让学生理解愁苦的根源——亡国之痛。)
④有的版本认为“应犹在”为“依然在”,� 因为“应犹在”表示一种推测、不肯定的口吻,这和李煜离开南唐已有两年的处境是一致的,和“只是朱颜改”一起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南唐故国的眷恋之中的辛酸,突出的是物是人非之感;而“依然在”则是十分肯定的语气,在体现某些变化的程度上稍弱一些。(意图:探讨语言内涵,只要学生言之成理,体现出物是人非之感即可,不做唯一、绝对化判断,旨在激发学生探究词句的意蕴,非有一个标准答案。)
⑤欣赏、品味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这两句写了愁的多,而且绵绵不断。以比喻、夸张、设问等修辞综合运用,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一气呵出,就像作者把内心愁情喷涌而出,把愁情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并赋予抽象、无形的愁以具体的形象并且可感。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此句可作李煜词的评语,盖因李煜词中愁情如是者多矣。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也是对李煜词感人的最好阐释。(意图:通过名句赏析来体会词中语言的表现力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全词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愁情的?都表现哪些愁思?
明确:
①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人生短暂、物是人非,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与“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形成对比,一脉相承,强调了宇宙自然无穷与人生岁月之短暂。如此回环往复,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波涛起伏和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②运用比喻、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愁思如江水汹涌,连绵不断。
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春花秋月”、“东风”、“月明”、“雕栏玉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景物对表现李煜的愁绪都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以上方式来表现了李煜对往事的哀悔、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亡国之痛,这些愁思之中亡国之痛之根本,是哀悔往事、物是人非之感的`基础。
(意图:通过梳理、总结全词,让学生理解、把握词人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堂小结
李煜亡国之后,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词作中以表现故国之思、亡国 以清新、白描的语言表现浓重的亡国之愁,形成了李煜词独特的风格,使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句话既准确地概括评价了李煜的词史地位,同时也盛赞了李煜以自己的亡国之愁为主要抒写内容,在词的内容上及词史上的开拓性贡献,《虞美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再次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意图: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对作者进行总体把握,与前面的作者介绍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四)延伸拓展
阅读李煜的另一首词,完成作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1、课外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2、以语言为切入点,进行语词、意象分析,以活页作业形式,写出对这首词的鉴赏性文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品位意境。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
文眼导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导入本课。
二、作者及本词创作背景介绍
1、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号、后世评价、主要作品及风格。
[投影总结]集国君与词宗、庸才与天才、失败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体。
2、创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之囚,这人生巨大的变故不能不引起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尝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当他跨入生命的第41个轮回之际,融血凝泪写下了这首词,来倾吐心中种种愤恨于无奈之情。
三、集体背诵
本词通俗上口,集体背诵为下面的鉴赏创设氛围。
四、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
1、相关知识介绍(投影)
(1)诗词之眼: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2)作用:统摄全篇,奠定诗词的感情基调。
(3)表达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总体把握
思考:
(1)本词的词眼是哪一句?关键词是哪一个?
(2)选取了哪些意象?
[集体回答明确]
(3)请学生用诗中词语连缀组合,为每句词概括一个7字标题。
3、品位意境
(1)学生集体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
(2)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归纳
抠的字眼为:何时了、知多少、又、不堪、应犹在、只是、问、恰似、流。
结合李煜的生平来看,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抒发了作者经历人生巨变之后的伤感、凄凉、痛楚之情。四幅画面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
[投影板书]
(词眼)(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层内涵
(1)从词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学生扣文本讨论。
(2)你能结合李煜生平再来找找使他愁的深层原因么?
(提示:年少的李煜为了避开豆箕相煎之祸,向往隐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艺海之中。可命运却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没有安全感的。境地。)
讨论明确,投影板书。
5、表现手法的把握
全词一气盘旋,把李煜浓重而无法排遣的愁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得益于一系列修辞手法的适用。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归纳本文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投影板书]
五、小结
这首词是饱经人世沧桑的李煜蘸着血,和着泪书写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法国诗人谬塞曾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本词应是这样不朽的篇章。
六、吟咏涵咏,加深体会
1、听配乐朗诵
2、学生自读品味
七、眼导读方法总结
抓文眼——定基调——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八、拓展练习
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两首词。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李煜词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4、品味秦观词的情致理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词。前面一首我们一起学习,后面一首同学们自学。
先学习《虞美人》。(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961——975)。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他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是后期作品。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41岁生日那天晚上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祖闻之大怒,赐酒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三、诵读诗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
2、提示:要朗读得好,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3、听朗诵录音(边听边注意重读和词的感情基调)
提问:听了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
整体:音调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提问:刚才录音里哪些地方重读了?
局部:
(1)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
(2)舒缓悠长:月——明——中——向——东——流——
4、分组朗读(一二组//三四组,一组读,另外一组评价)
5、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请问:全词中哪个词最关键?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2、既然词眼是“愁”,我们再次带着“愁绪”有感情地朗读词,边读边思考:词人为什么“愁”?
明确:怀想故国
板书:(怀想故国)愁
3、师: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的愁,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请学生讨论)
(1)“春花秋月”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是如何用它传达愁绪的?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4)又东风
雕栏玉朱颜春水
同学们刚列举的都是带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意象”。正是透过这些物象,我们才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词人心中的“愁”: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五、描述意境
此刻词中意境已经如画般呈现在我们面前。请同学们回顾两分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词中的画面。要有景有情,有细节描写。
六、学了这首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最喜欢哪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七、拓展升华
这种将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的物象,在诗词中很常见。请同学们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愁的形状
问君能有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愁的数量
八、小结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最后请让我们用最虔诚的心、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把词有感情地背诵一遍,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九、引入《鹊桥仙》
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啊?(中国情人节)在这一天,李煜无限凄楚地度过了他41岁的生日,而对大多数有情人来说,这一天无疑是美好而浪漫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将是怎样的一幅天堂相会图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秦观的《鹊桥仙》(板书课题)
十、作者简介:(出示小黑板)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爱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作受苏轼影响,也受与歌女交往的生活经历影响,内容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属婉约派。
十一、朗读课文
1、请两位同学朗读
2、点评
3、教师范读
十二、自学课文
1、[引]刚才我们从景和情入手,品味了上首词的意境。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景和情入手,来探究这首词的意境。自学这首词,并用简洁的框架图列出提纲,我请同学上来板书。
2、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演示。
3、教师总结。
十三、名句鉴赏
这首词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金风玉露时节的一刻相逢,就胜过人间无数次相见)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我们尽可放开去想——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洁的爱情!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你同意作者的爱情观吗?
十四、小结: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对相爱的人来说,长厢厮守朝夕相伴无疑是甜蜜的,而远隔千里默默想念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总之,心中有爱就有幸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
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播放名家诵读片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5、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明确:写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故国明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变的有往事、朱颜等。
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写春风吹拂、月夜登楼,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以及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上片写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陈迹,不复存在了。下片紧承上片的“故国不堪回首”抒写内心的痛苦。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连接
1、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3、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明确: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⑥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七、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八.课下作业
展开合理的想象,试将这首词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7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虞美人》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因其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故而对此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在本节课的组织教学中,我把诵读鉴赏作为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把简单的阅读理解变为鉴赏评价,提升学生感性、理性双重认知能力。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三维目标
1、了解李煜及其诗歌创作。
知识和技能
2、理解《虞美人》一词的主旨。
3、背诵全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词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过程和方法
2、精读本词,品字析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本词以乐写哀、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
1、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艺术美。
价值观
2、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3、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基础上诵读,在诵读基础上鉴赏。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品味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对本诗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词人的写作技巧。
2、知人论世和读诗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方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法
诵读体味法、关键切入法、引导探究法和拓展训练法
学法
诵读法、想象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历史的彼端,有一位帝王凭一首首泣尽以血的词,成为千古词坛“南面王”,也因此踏上人生的不归路。他就是《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教学过程
1、一、整体感知
2、1、作者背景介绍。
李煜,政治上昏庸无能,文艺上却是词、史、诗、文无所不通。他擅长书画,精通音律,尤工于词,是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奢靡,纵情声色,词的题材狭窄,风格香艳,多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思恋或闲愁离恨。亡国被俘之后,孤寂悲凉的处境,身陷囹圄的屈辱,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极高,是真正的血泪之华。他前承花间之柔媚,后启宋词之疏宕,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词学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后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2、诵读品味《虞美人》。
①齐读《虞美人》,整体感知。
②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请其他同学欣赏体味并注意比较评价。
③诵读指导。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语速,给人一种凄凉、感伤的感觉。同时要注意“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特别能表现词人痛苦内心的词语,宜重读。
④学生自由诵读品味。
二、鉴赏评价
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问君”,“君”为谁?李煜。
3、自问问何事?愁。
4、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是由什么勾起的?春花秋月
5、“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却为何追问“何时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情感的外化。李煜降宋后,对生命几近绝望。本想借助美好的“春花秋月”来排解内心的愁绪,谁知却又触景伤情。原来“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与现实中的囚徒生活形成强烈对比。面对春花秋月只让他觉得厌烦,所以,这一“问”便在情理之中。
6、为什么要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写愁?这是什么手法?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明丽的事物,往往和喜悦快乐相连,作者在这里是写内心的快乐吗?不是,是写愁。这种手法叫:以乐写哀。
7、请以组为单位讨论,往事为什么会勾起作者的愁情?这愁从何来?
包括: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囚徒之悲。当旧日的繁华消失殆尽时,再见“春花秋月”,再忆及“雕栏玉砌”,“朱颜”玉面,李煜想到的也只能是“愁”。
8、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说“只是朱颜改”,那到底是不是只有“朱颜”改了呢?
不是。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君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尊严,失去了地位,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只是”二字包含多少物是人非的辛酸惆怅!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
9、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李煜当时心境试着再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10、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李煜却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愁思,真切的抒发出来,使我们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因此,虽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又能真实感受到。
愁本是心中所想,看不见,摸不到,虚无缥缈,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却巧借比喻,将之比为一江具体可感的春水,化无形为有形,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这种技法很多人都用过。你能试着举例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11、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的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全心倾注自己纯真的情感,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虞美人》改编的歌曲《几多愁》。
三、衔接高考
高考语文背诵默写指定64篇,高中14篇,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背诵本词。
检查背诵。
总结
一问引出愁思满腹,二问感受愁思浓重,三问直抒愁思如水。他的愁,他的眷恋,他的亡国之痛,化开了,化入东风,化入江流。多年以后,再有清风明月夜,再有凭栏远眺时,后来的人,想起的都是这阕词和这个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始作工。”这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用血和泪唱出了宋词的第一声!
作业
课后完成《浪淘沙》习题
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一问引
二问感愁
三问抒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3、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导入:
播放歌曲《虞美人》(费玉清唱),引入: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谁?
二、简介词及作者。
1、简介词:
①名称:“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②特点:词有词牌,又称为词调。是词的格式名称。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就叫“填词”。
③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④分类:
小令(≤58字)
按字数分中调(59~90)
长调(≥91字)
词按表现风格 豪放词:豪迈奔放,苏、辛
婉约词:婉约含蓄,李清照、柳永。
2、词牌“虞美人”介绍: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来一无名氏根据这个悲剧故事写一首《虞美人》,这就是词牌名的由来。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3、简介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后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
三、品读。
1、听朗读录音。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见画面。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四、理解全词,把握主旨。
1、�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乐景哀情倍增其哀。)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
6、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7、“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皇权的象征。“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度语气写,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8、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
朱颜: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雕栏玉砌颜色。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9、名句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化成有形的流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10、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11、列举运用比喻化虚为实写愁意的其它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而诗人往往能巧妙地化虚为实,把原来只可意会的“愁”写得具体可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描摹愁的质感、形态(以水喻愁、以山喻愁、以草喻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清平乐》
(2)描摹愁的长度(夸张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描摹愁之广度(博喻手法)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4)描写愁之重量。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
(5)描摹愁之动作。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在诗人的笔下,愁有了质感,有了体积,有了重量,有了一种灵动的美,抽象的愁绪变得形象可感。
12、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前面已分析)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五、总结全文。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后主之词就是用自己的血写出来的。作者一字一泪,读者一字一泪,歌者一字一泪!
六、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拓展阅读鉴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七、最后,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去感受李煜的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 9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在新编教材中位于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这个部分的学习有利于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歌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学情分析
17岁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作为00后的一代,伴着新思潮,新科技成长的一代,整体而言活跃而感情激越,喜好接受视听资讯,但同时感性过多,理性不足。因此引导学生了解李煜文章的特点,了解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①导播放音乐几多愁二胡乐曲
让学生在二胡乐曲中进入情境,幻灯片放映导入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憔悴的君主。在古都金陵即将沉陷的时候,这位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北上汴梁,过着被软禁的囚徒生活,当他在汴梁挨过了三个年头之后,当他过完42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当他命歌伎唱过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之后,当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之后,便倒地而亡,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那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②讲授新课
介绍词的发展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一)知人论世情感共鸣
强调: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主要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后期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他写出了一首首泣血绝唱,如《虞美人》,《浪淘沙》《破阵子》等,凄凉伤感,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 行本色。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一一清。沈谦
(二)划好节奏,自由朗读,读出属于你的情感特征
诗歌诵读技巧:
①“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
②“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
④“美读”: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
合作探究:每6人一组,通力合作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
所有同学必须参与讨论,小组之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小组里谁贡献最大!大家有20分钟时间
七、情读,具体研习:
问题探究1: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李煜为什么希望他们结束呢?
参考答案: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但是这些曾经美好的景色在词人心中已经改变了颜色,原来的锦衣玉食,“春花秋月”的美好生活于亡国之君李煜,却偏偏勾起他伤心的回忆,只能增加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所以,见到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反而觉得烦恼,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早点结束。
写作手法:乐景写哀情为全文定下了低沉凄凉的情感基调
问题探究2.往事具体指什么?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参考答案:做帝王时的一切的快乐的事情
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安全感等
问题探究3.“东风”是什么意思?“又”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东风:春风。
又;点明了他降宋的时间又过去一年,时光在流逝,季节在变化,这些都引起作者无限感慨: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我:
问题探究4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 龄《望月怀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精讲点拨
(三)问题探究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改变的仅仅是人的容颜吗?
参考答案: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白玉一样的台阶
李煜用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代指帝王的豪华的宫殿。
这里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 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作者借雕栏玉砌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只是”含有一种叹惋语气,表达了物事人非的无限感叹,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容颜,还有人的身份、地位、感受等
问题探究6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参考答案:(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一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一故国月明雕栏玉砌一已改朱颜
问题探究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还有哪些写愁的诗句?
参考答案:比喻。这种愁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抒发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 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的遗恨就像滔滔的江水,绵绵不尽。
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写愁的诗句:
问题探究8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比(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一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一故国月明雕栏玉砌一已改朱颜
4.虚实结合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四)当堂训练:我看李煜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 庭。
勾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 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如何选择?
八、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 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 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