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篇1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忙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忙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比较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情绪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透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资料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完美期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 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资料提供者: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4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先的图+音乐上打出:词音乐继续播放。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的情绪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擦掉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齐一齐”“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先指手和脚,那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齐一齐“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但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这天的人有手机、视频,能够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1、此刻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配置背景音乐《良宵》)
指导:描述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述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出示图片)
2、但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
三、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样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齐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情绪。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就应是有感情的,就应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就应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就应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就应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原先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4)其实他不仅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那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此刻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情绪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样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四、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之后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慰”是什么意思?板书。(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2、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反义词。投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3、师边指边述。
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5、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齐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6、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7、想到这些,一种完美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继续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完美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②指名再读意思。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只期望。
婵娟:美丽的月光。
③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8、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完美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配乐读、背诵。
9、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10、所以苏轼情绪宽慰了。由此能够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用心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完美的祝愿送给谁?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用心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主角,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主要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个性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这天,我们要一齐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四)转换师生主角,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之后你的情绪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样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学生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
①指名说;②小组间相互补充;
③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
(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④师生分主角读(分词和词的意思);⑤男女学生轮读。
(五)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三、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8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篇9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订正。
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10
导入新课:
苏轼是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小组展示:
1组展示:介绍有关苏轼的资料。
2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7组展示:感情朗读全文
3组展示: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4组展示: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哪些词能够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5、6组展示: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自己的体会。
8、9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0组展示: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11、12组展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总结: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让我们一齐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