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三篇】正文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时间:

高二语文课文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老人的顽强与睿智。

2、欣赏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3、在阅读中“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

鲨鱼这种凶猛的动物,在人们都是“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人们谈“鲨”色变。可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一位老人与几十条鲨鱼作战。是什么促使老人与之战斗?是精神!是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老人所说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便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标志。多少脚步声来,这似乎成了一句至理名言。

聆听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1 谈谈自己对海明威的印象或感受: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的和无的》。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岛屿》(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交流、记录

2 了解《老人与海》的故事梗概:

渔民桑提阿果老了,运气也糟透了。84天以来,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曼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到其他船帮忙去了。但曼诺林很尊重老人,每见老头回来,总要走下岸去,帮他收拾钓丝、鱼钩、鱼叉什么的。

老人的陋屋空空如也,老人与小孩说着晚上的饭菜(其实并不存在),谈着喜爱的棒球队,将对话日复一日继续下去。曼诺林照顾着老人,为他买来便餐,准备好明日用的鱼饵。老人睡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老梦见狂风巨浪、大鱼、搏斗之类的事,而是梦见异域他乡和沙滩上的顽皮可爱的狮子。

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的第85天出海了。天气晴朗,海面平静。他向远海划去,决心冲破霉运,捕一条大鱼。他一面划船,一面与大海、鱼、海鸟交谈,自孩子曼诺林离开他以后,他便养成了这种自言自语的习惯。他感到钓竿动了。他觉得在下面100寻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吃着钩尖上的沙丁鱼。他拉拉钓丝,知道鱼很大。鱼很聪明,上钩后并不惊惶失措猛拉猛扯,它只是拉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缓缓游去。整个白天在奇怪的旅行中度过了。老人拉着钓丝的肩酸痛异常。此时,他多渴望孩子仍旧留在他身边,那就能搭一把手了。同时,他对鱼也产生了奇怪的感情,他欣赏鱼的勇气和聪明。夜里,老人很疲乏,他希望自己能睡上一会儿。第二天,老人除了深深的疲惫外,左手又开始抽筋,而且痛得厉害。他终于看见了浮出海面的鱼,它比小船还长,非常漂亮。午后,抽筋停止了,老人吃了点生鱼,为即将到来的抗衡积蓄能量。夜里,老人的手在鱼的又拉又跳中,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第三天,鱼开始打转儿,这是较量即将结束的迹象。鱼露出水面,老人努力将它拽近些,再拽近些。他忍住一切疼痛,使出全身力气,将鱼叉干净利落地扎进鱼腰。大鱼很快在挣扎中死去,老人将它捆在船边,开始返航。可是,老人的麻烦并未结束。死鱼的血招来了鲨鱼。它们循着航线游来,大口大口地咬掉鱼肉。老人成功地杀死了一条鲨鱼,但鲨鱼下沉时也带走了鱼叉,不得已,老人只好凑合着用刀子、棍子、船舵与鲨鱼们搏斗。当半夜小船驶进港时,昼夜的搏斗已使老人筋疲力竭了。那条大鱼也已残缺不全,它的美丽和它那贵重的鱼肉都已不复存在。

老人悲哀而寂寞地放下桅杆,收拾起损坏了渔具,神情恍惚、踉踉跄跄地走回自己的陋屋。他已疲惫不堪,趴着身子便沉沉睡去。

孩子曼诺林先是为老人的遭遇哭泣,然后给他送来热咖啡,他表示无论父母怎么反对,他也要跟老头儿一起打鱼。

大鱼只剩下一根粗大的鱼骨,被扔在垃圾堆里。茅棚里,喝过咖啡的老头儿又睡着了,他正梦见狮子。孩子曼诺林陪在他的身边。

阅读、理解朗读�感知

1有感情诵读节选文段。诵读

2 找出文中搏斗场面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勾画、讨论、交流

3 《老人与海》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人们认为它确实是一部好书,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书,因为它给予人们太多太多的人生启示。那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呢?

示例一:老人筋疲力尽地回到岸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相反,连渔网、鱼叉都没有了。是的,他的确输了,可是同时他也赢了,因为精神是世上唯一无法战胜的!即便一无所获,仍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这不正是《老人与海》想要给人们的启示吗?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精神,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不可战胜的人!

示例二:人生谁能没有失败?就像人学走路,也得有过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人才能学会走路。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造就一个,有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追求成功,这就是弱者。那么作为一位强者,就不应该面对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示例三:做人应该这样,不要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要对自己有信心。即便我们遇到重重困难,也绝不应该让它们给打倒,应该勇敢地去消灭它。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信心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本书中主人公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取的。

讨论、交流诵读�品味

1 《老人与海》有博大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语言艺术,请你浏览选取的三个片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有感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理由。 诵读、交流

2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老人与海》的故事说说你对“失败”的认识。

这是老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一个强者直面人生的宣言。老人战胜了大海,捕获了大鱼,杀死了鲨鱼,虽然最后只剩下了一副鱼骨架,从一个渔夫的角度,从人的与自然的角度看,他似乎是一个失败者,白干了一场;但是,从精神上看,他是一位胜利者,因为他的意志仍旧是那样顽强,根本就没有被打垮。

思索、交流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桑地亚哥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一条“硬汉”形象,他的人生信条就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种坚定的信念,敢于挑战生活、战胜自我的强者。你能列举这样的典型事例吗?

1、巴蜀汉子金家贵走马上任47医院院长不到一年,医院面貌便令人刮目相看。医院向社会招聘药师、技师和合同制护士。消息一出,打招呼的、递条子的、送票子的、求情说情的络绎不绝,把金家贵层层围住。经过深思熟虑,金家贵写了一份招聘方案,主张实行招聘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成立招聘评审委员会,对应招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考核。为了不给搞不正之风的人留空子,他还提出“公布招聘结果不过夜”的办法。结果,招聘一结束,金家贵得罪了一批人。一些事先给金家贵打过招呼的领导和亲友,气得骂他“死脑筋”,说他不给自己留后路。金家贵却坦然地说:“我给自己留后路,谁给医院找出路呀?”

2、一名在美国的中国女留学生,饱受了房东在肉体、精神上非人的折磨,为替自己讨回公道,她在十年内上告了无数次,最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赢了这场官司。我记得在最后,这名女留学生只要求房东诚恳地对她说一句:“对不起”,她当着所有法官的面将那张给予她赔偿的支票撕得粉碎。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10的努力,要为寻求正义!

3、一名美国战士,在被枪决之前,向众人竖起了两个手指,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代表单词 victory 的字头“V”,那是美国人民表示胜利的方式,他以此来表示自己无法用声音来传达的那句“正义战胜一切”,刽子手见状,残酷地砍下了他的手指,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这名美国战士又举起了自己的双臂——那是一个巨大的“V”字,仿佛不断地向空中延伸、延伸、再延伸……这是怎样的震撼力啊! 交流发言

赏读�抒怀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一部寓言色彩很浓的小说,书中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寓义丰富而深刻。阅读它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

看了<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秦腔》教案

4.高二上册语文长安晚秋教学设计

5.高二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6.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

7.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

8.高二上册语文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课文节选部分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

三、教学过程

1、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2、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⑴ 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正如他自己所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个人物,以及他们怎么谋生,怎样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一切过程……”然而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

⑵ 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⑶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⑷ 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3、难点探究:

⑴ 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明确: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⑵ 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3)

【课型】

专题课──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原著,查阅作者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理论。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知能力培养目标】

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3、发现并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艺术手法“冰山原则”,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小说的象征含义。

5、培养学生探异创新的思维,激发想象的潜能,对小说进行情节续写。

【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人物内在精神世界,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原则。

【学习效果评价】

两个标准,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性、创意性。二是作业质量。

【教具准备】

电影片断、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个人经历、文学创作理论。

2、学生自己给电影《老人与海》片断配音。(注:电影片断是英文独白。)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首先实物展示,教师手拿《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已经对老师手中的这本书有所了解了。当然,有些令我们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它的体积与它的名气居然成反比。仅三万来字的中短篇小说却能够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中烙上它的印记。让我们不禁想问作者──这位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么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遗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们今天还是依然可以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二、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电影,也就是当老人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一半以后所发生的事情。接下来探究一个问题:阅读了课本后,你在老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些什么?

通过电影片断老人的内心独白以及课文中形象的塑造,学生马上可以分析出老人的一些性格特点,例如:勇敢、坚强、果断、善良、幽默、乐观……但是逐渐学生也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因为他经常会自我否定,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他们能够理解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积极与消极情绪斗争的时刻。所以我们可以说老人在大海中最大的敌人不是鲨鱼而是他自己,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这是对人性自身的一个探求,也打开了一条通向小说内在世界的道路。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引导学生由作者的文学创作原则来走进小说人物,加深前面的理解。展示课件中有关海明威《谈创作》书中的一段文字:“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许多东西。”感受作者笔下人物的特性──真实。所以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并非圣人、神人,他们也会有意志动摇的时候,关键在于最后能否战胜自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挣扎中更能体现自我的人格尊严、魅力。

2、从作者的创作艺术手法上来感知其精神世界,用图片的方式,使学生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感性理解。随后引用其文字表述: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提问学生,测试一下他们对这一原则的理解程度。特别是文中水面上的含义。

3、分小组讨论:透过这篇文章老人的内心活动和命运遭遇,你能否感受到作者潜藏在文字下的巨大精神世界和象征含义?开放探究题:续写《老人与海》,老人和马诺林出海捕鱼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你会大致怎样设计小说情节。

4、课堂小结:

作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个无尽的想象空间,那样才有更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今天对作品的探究也许只是《老人与海》这座“冰山”的一个小小部分,希望我们在老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向更高的文学巅峰攀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丧钟为谁而鸣》,对比一下主人公乔丹与本文中老人桑地亚哥的异同。尝试写一篇有关海明威“硬汉系列形象”的研究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