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正文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谈话导入,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 篇1

1、分数的产生

(1)师: 我发现咱们班有几个同学的个儿特别高,瞧,这位同学都快赶上老师的身高了,“你能告诉老师,你有多高吗?”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师:是够高的。,老师真羡慕你,小小年纪就长这么高,咱们班上有刚刚1米高的吗?(没有)有没有2米高的吗?有3米高的吗?(没有 )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身高能用整米数表示吗?(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刚才碰到的问题,以前的人们也碰到过。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

2、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 师:课件出示:

老师要把一张纸分给4个同学

师:为什么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要想公平就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

(2)师:课件出示一张平均分好的纸(右图所示)

师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分子、分母、分数线

师: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

生: 1/4.(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认识分数1/4的相关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师: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着这张纸上的图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教学内容 篇3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 “1” 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

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

1、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

②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

③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

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④一个整体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下面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知识点,谁来念一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强调:一个圆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香蕉的个数、一条线段、8个面包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双引号。

谁来举一个单位“1”的例子。

改写板书:1/4的意义该怎么修改呢:把一个整体改为单位“1”,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2、抽象概括

①1/4的意义明白了,谁来说说5/7的意义(把4和1擦掉)

②师:出示5/(),让学生说把单位 “1”平均分成……(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声音出现),表示这样5份的数。

③师:出示()/(),谁又能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出示自学提纲

板书:5/6分数单位1/6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学得怎么样,老师要检验一下:

1、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糖块)(挑几个说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 3、书上的题

4、判断

5、写出合适的分数:

四、自我小结,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马上下课了,老师想说一句含有一个分数的话:今天我们班有3/4的学生发言积极,有4/5的学生语言流畅,有5/6的学生思维敏捷,如果老师有机会再来上课的话,老师希望100%的学生都是好样的。中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话,让这一句话里含有一个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

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平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平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师:同学们看,我们有这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论两人该怎么分吃一个饼。同学们,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老师知道了。这样分。(操作课件分饼)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

生:12(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它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12,24,57……

(二)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画一画)

(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像这样的整体,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一筐鸡蛋,一堆煤,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些桃子,一个年级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平均分)

2、学习分数单位:

(1)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填一填。

(2)说说,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4)分数单位的特点。

A、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B、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学会了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1”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

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同学们,老师的问题来了,

1、“把丝巾折了三次”实际上就是把一条丝巾怎么分成了3份?(把丝巾平均分成三份或三等分)

2、把丝巾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三等分(生:)。沙发的宽就是丝巾长的。

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

师:关于分数,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生说。

大家知道的挺多的,有关分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

1、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

师:让学生说说4个图形的意义。(提示:能结合下面这一句话来说一说1/4表示的意思吗?)

注意:把圆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香蕉的个数、一条线段、8个面包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

教师总结并板书1/4的意义:上面的这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整体,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②师: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

生回答后小结:2个面包占8个面包这个整体的1/4;8个面包的1/4是2个面包;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面包,每份也可以用1/4来表示,

③师:还有点纳闷,(手指着)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

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④一个整体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下面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知识点,谁来念一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强调:一个圆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香蕉的个数、一条线段、8个面包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双引号。

谁来举一个单位“1”的例子。

改写板书:1/4的意义该怎么修改呢:把一个整体改为单位“1”,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2、抽象概括

①1/4的意义明白了,谁来说说5/7的意义(把4和1擦掉)

②师:出示5/(),让学生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声音出现),表示这样5份的数。

师:平均分成的份数不确定,可以用“若干份”来概括。板书若干份,师生完整说一遍含义。

③师:出示()/(),谁又能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若干份的数。

师:同学们好聪明呀,懂得类推,但是用若干份代替这不确定的数,好像与前面有重复的感觉,换个词?

生:几份

老师把它换成:一份或几份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在书上60-62页,但是还有三个问题老师没有讲到,希望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己研究明白。(问1/2的分数单位)

出示自学提纲

板书:5/6分数单位1/6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学得怎么样,老师要检验一下:

1、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糖块)(挑几个说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2、3、书上的题

4、判断

5、写出合适的分数:

(1)(2)略(3)这道题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回答得这么好,很了不起。

四、自我小结,升华认识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马上下课了,老师想说一句含有一个分数的话:今天我们班有3/4的学生发言积极,有4/5的学生语言流畅,有5/6的学生思维敏捷,如果老师有机会再来上课的话,老师希望100%的学生都是好样的。中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话,让这一句话里含有一个分数。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篇9

单元总目标

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通过自学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4、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5、了解分数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学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6、感受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时目标

同上

教材解读

教材第60页通过两幅插图1、古人度量物体时遇到的困惑,2、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物体的情境,揭示了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在进行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教材61页“举例说明1/4的含义”是想通过学生的实践来理解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教材62页“做一做”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结合做一做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你知道吗”是对分数的写法的历史的介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说分数的经验学生已经积累的较多,在学习本课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如1/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其中的典型习题:7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长( ),每段长( )米,作为重点处理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单位“1”,分数单位;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师),学生学习材料

预习作业

1/4,1/5,5/6,2/7,3/8

读出以上各分数,并说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板块

教师课堂行为(注明时间)

学生课堂行为

完成目标

课前活动:检查预习内容

师课件介绍:分数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读出分数,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完成

目标5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课件演示古代人在测量时的方法,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剩下的不足一个单位得不出整数怎么办?

2、课件演示平均分东西的情境:

提出问题:小男孩能分到个石榴,每人平均分到块月饼,包饼干。

3、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如学生说出小数,教师也应肯定学生的想法)

4、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完成

目标5、6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1/4的含义(板书1/4)

生演示完过程后,教师引导提问:

每一个图形为什么要分成4份?(引导学生说出分母是4,所以分成4份)(板书分成几份)

课件或学生实物对比,这样分(不平均分)行不行?(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只涂了1份?(分子是几就涂几份)(涂其他处行吗?)(板书取几份)

(3)师:我们借助一个个图形弄懂了1/4的含义,你还能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弄懂1/4的含义吗?

课件演示:

4根香蕉,一盘面包,12块水果糖

一排书,一把荔枝

两道文字叙述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分法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相机引导分母是4就平均分成4份,分子是1,就取其中的一份),

(4)如果老师把图形或物体平均分好,你还能找到相应的分数吗?

(第3、4环节在汇报时)应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做的。

2、总结(结合课件)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把一个蛋糕( )分成5份,这样的3份就是( )。

2、下面的涂色对吗?

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3、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2份是( )的2/6

4、5厘米长的一条线段,其中1厘米是这条线段的1/5,这条线段是单位1、( )

5、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7份是( )

6、先判断下图能表示哪个分数,再圈一圈

1/51/21/3

(10个草莓)

7、把一根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8、把一根7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9、把一根8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每段是( )米。

10、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包饼干的( ),每人分得(  )块。

11、把一根9米长的木料等距离锯了10次,每段是这根木料的( )

12、一盒巧克力共有16块,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 )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 ),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

四、学习分数单位

1、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4页第8题

学生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师:谁决定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母越( )分数单位越( )

五、拓展练习

64页第七题

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1)学生利用学习材料表示出1/4

(2)全班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十一的1——4题,汇报。

学生做题,汇报想法。

1、学生自读分数单位的定义

学生做题

完成

目标246

完成

目标1

完成

目标124

完成

目标3

完成

目标16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子是几就取几份

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3条金鱼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3,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2)把6把牙刷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这个整体的2/3.

(3)把9朵花看成单位“1” ,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单位“1”的2/3.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任务三:

1、任务呈现:

(1)出示1/(),这是分数吗?请你把它填一个分母变成几分之一。

(2)每个同学都有12朵花,请你们涂上颜色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2、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1)把12朵花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2.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涂色的部分是这个整体的1/3.

(3)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4.

(4)把12朵花平均分成6份,涂色的部分是单位“1”的1/6.

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3的分数单位是1/3.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