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路旁的橡树》教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3、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五、 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读好词,出示课题,介绍橡树。
1、先读班级“好词花园”中有关树的好词语:
参天大树 郁郁葱葱 枝繁叶茂 鸟语花香
绿意盎然 生机勃勃 天然氧吧 绿色卫兵
【设计意图:班级黑板左角设置了一个“好词花园”栏。每天根据学习内容而更换,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学以致用。积累与树有关的词语,是为学生与树的对话提供“梯子”。】
2、读课题让学生提问。
出示橡树图。这就是橡树,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对学生能灵活运用“好词花园”中的词语作及时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人与树的对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把树拟人化,把它当作大自然生命的一部分,为使文本内涵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作有益的铺垫。】
补充橡树资料,更全面地了解橡树。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初读课文,温馨提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上划上“——?”读后可以同桌交流问题和你读后的感受。【一定要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充分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倾听他们的问题和感受,以便灵活作出相应的调控策略。】
2、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
难点词语问题解决方案:
“楔子”用实物出示进行直观教学。 “马蹄形”用画图法理解。
难点句子解决方案:研读课文时解决。
3、说说读后感受。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
1 、预设的主问题: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自由练读。
b、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c、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这一次说的练习与课始时与大树对话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但要会说,而且要能说好。如果学生说不好,还可以引导他们用文本的句式“它是那么……,就像……一样”来说。尽量把句子说具体、生动。在练习中,不但提高了语言能力,也培养了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情感。】
(3)顺势而导,补充空白。
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不忍心把它砍掉。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填补行文空白,理解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2、再次回到重点句,体会“高尚”二字。
师:我们为路高兴,我们为树高兴。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又把清新的空气带给我们,把绿色奉献给我们,把甜蜜的果实和黄色的花朵奉献给我们,它又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读中心句)。【 这一次读中心句和初读课文时读中心句读的层次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是带着问题,这一次读是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由衷的赞叹。学生在朗读时心中对这群人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通过想象等环节,他们已经深刻领悟到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所在。】
你还愿意怎样赞叹?
3、写的训练:如果要在橡树旁立一个碑,你愿意在碑上写下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认认真真地写。【安排写的练习,并且强调“静想”是因为表面热闹的课堂并不 代表真正的有效。教学要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写的训练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验,更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等到预约中的精彩。】
四、自主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如果让你给自己布置作业,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学生给自己布置的作业有: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把橡树画下来等。【自主布置作业,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作业能从兴趣出发,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这种作业一定要得到有效的落实,否则就变成了“作业秀”,光说而不做。】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路工人 高尚
博 爱
课后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由衷地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是课堂中学生思维花朵的绽放,是他真正被感动后的灵感火花的迸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我没有放过这一契机,启发学生说说博爱的内涵,使学生明白,“博爱”不但要爱自己,更要爱别人;不但爱动物,而且爱植物;不但爱人类,而且爱自然。而且我还把学生说的“博爱”一词,添加到板书里,让说出“博爱”一词的孩子,充满自信和喜悦。到此,教学掀起了高潮。这些精彩的对话,都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3
《8、路旁的橡树 》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拼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学习生字词。
2、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能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个地方弯曲成了马蹄形,从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重、难点预测
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2、读熟课文。
一、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到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人和树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树”这个人类的朋友的。
二、 出示导学目标
1、我能通过拼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学习生字词。
2、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能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个地方弯曲成了马蹄形,从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朗读学法指导
1、 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2、 对学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群学展示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 自学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生字:橡树、延伸、挺拔、楔子、沥青公路、马蹄形、高尚
词语理解:不约而同
2、 工人们在修路时遇到了一个难题-----------------------------------------。
文中的橡树的样子-------------------------,像-------------------------------。
第4自然段中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为什么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叹气时他心里怎样想------------------------,工人们也叹气他们又是怎样想-----------------------。
后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
你觉得他们有一颗---------------的心,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小组展示提示:可写一写,赞美工程师和工人们。
可辩一辩,“是砍树还是不砍树?”
可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六、 整理学案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修一条路时,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理念】
1、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必须是个多情善感的人,用语言、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生命的力量。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教学。
1、师板书“路”,引导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路。
2、师现场调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既然生活有这么多路,那想一想,当人们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块巨石或一棵大树,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
生根据现实说,师相机引入。板题:8※路旁的橡树
二、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在你不会认的字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旁边做上记号,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或与同伴交流。
重点指导以下词语。(小黑板出示)
延(yán)伸挺拔(bá)楔(xiē)子沥(lì)
马蹄(tí)形高尚(shàng)不约而同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不愿砍倒拦在公路延伸处的一棵橡树而更改公路线路的事。
三、抓住重点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1 、师: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橡树,能令工程师和所有工人都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呢?请大家在认真读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几次,体会体会工人们舍不得砍树的原因。(师同时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图文结合。)
句子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过渡:既然在工人们眼中、在工程师眼中、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这都是一颗美丽的橡树,那不如把修筑这条路的计划改了吧?
生回答理由。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既然筑路计划不可以修改,那我们何必为了一颗树伤透脑筋呢?不如把树砍了算了!
生找出不能砍的理由。读:“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激,助推教学。那把计划改了吧?(生齐:“不行,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那干脆把树砍了吧?(生齐:“不行,橡树也不可以砍。”)
教师相机板书。引导的速度要越来越快,在如此反复三次中强化学生对重点片断的深度理解。
3、面对不能更改的筑路计划,面对粗壮挺拔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只能深深地叹气。但是,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到底怎么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语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师重点指导“马蹄形”是怎样的形状,从而突出笔直。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板画或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别看一个小小的马蹄形,却巧妙地解决了工程师和工人们所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我们为树高兴!因为人修了路,路让了树,树养育了人,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完美的画卷啊!如果我们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齐读中心句)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引导学生体会:“高尚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心?
四、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多项技能。
如果有一天,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得知了这件事,要在橡树旁边立一个碑,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请你静静地想一想,认真地写一写。
五、拓展阅读材料,强化阅读技能。
引导学生朗诵下面的诗歌,激发想象,推动热爱生命的情感。
一棵橡树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生命。叶儿是可爱的精灵,在阳光中摇着闪亮的光环。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
朵朵黄花,是小巧的铃铛,摇响四季的欢乐。
六、布置课外作业,拓展课堂空间。
1、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或写其他的树吗?试试看。
2、我们渴望着绿色,呼唤着绿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大地增添绿,做一个护绿的小使者吧。大家可以搜集环保资料,种一棵树,或查找资料把橡树画下来等。
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5
课前诵读角: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绿色卫兵、绿意盎然、高大挺拔、(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用来形容树。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树。(出示橡树图)这种树叫橡树。(板书 橡树)简介橡树。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吗?
2.这棵橡树就在一条公路旁,让我们走进这棵路旁的橡树,看看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放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然后找一找课文中形容公路和橡树的词。
2.交流讨论:(随机板书,读一读)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看图理解)
先读词语,后读所在的句子。(写在插图旁)
3.默读课文,围绕公路与橡树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题:在修建公路时,工程师和工人们发现( ),为了( )
,他们把这段公路( )。(读后交流)
4.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板画),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单交流看法,引出最后一段)
5.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坐车过往这里的人的看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赞叹的?“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2)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板书:筑路人)为什么赞叹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
三、研读筑路人的高尚言行
过路人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我们走进这些筑路工程师和工人。
1. 我们到筑路工地上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做的?请读3-7节,把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读后交流)出示3—7节
2.请选择其中一句读读,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或为什么会有着这种神态?(边读边可以圈圈画画句中的关键词)
3.全班交流:
⑴“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什么在想什么呢?(他们看到这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被震撼了,他们舍不得、不忍心砍掉这棵大树,就停了下来。)
⑵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你看到他们的表情了吗?什么是沉默不语?
2)为什么都沉默不语?虽然他们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吗?)
说话训练:此时此刻,工程师左右为难:砍吧,( );不砍吧,( )。
3)你什么时候叹过气?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为没有想到两全的办法而叹气。)
4)朗读指导: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看看橡树,想不出两全的办法,心里好着急呀好无奈呀!(生读)
面对阻碍筑路计划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不是毫不犹豫地砍了,而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橡树担心、着急,多么关心橡树的筑路人啊!
(生读)
⑶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出示楔子:什么是楔子?干什么用的?
工程师的行动其实给工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保护橡树,把公路弯曲成马蹄形)这样做好吗?(即保住橡树,又不改变计划。)
工程师为什么要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朗读:好一个打在橡树100米旁的楔子,我们分明看到的是工程师对橡树的保护、爱护和珍爱。把我们对工程师的敬意融合在我们的朗读中。
四、感悟筑路人的高尚之心
1.引读: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看插图,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找一对反义词。(笔直——弯曲)
这条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是为了留下这棵橡树而特别设置的。透过这弯曲的马蹄形,我们看到的是工程师和工人们精心的设计和良苦用心,看到的是他们对橡树的保护和珍爱。
2.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 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学生齐读。
现在你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赞叹吗?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珍爱这棵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
3.倾诉: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
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4.交流反馈。
五、总结升华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希望我们也能拥有一颗
高尚的心,让大自然更和谐,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路旁的橡树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筑路人:停 沉默不语 叹气 拿 走 打
高尚的心——爱护橡树保护环境
《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说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语言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筑路工人的动作神态语言,让学生通过想象,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说重、难点:1、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同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2、揭示课题。 3、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然后找一找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公路和橡树的?
2、交流讨论: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随机板书这些词,让学生读一读 3、默读课文,看看公路与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汇报:
在修筑一条公路时,延伸过去的地方,遇到一棵高大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树,工程师和工人们经过精心设计,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完成了筑路计划。 随着学生的说追问什么是马蹄形。图示了解马蹄形的意思。 5、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了一棵树而拐了一个弯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看法。 7、那么过往这里的人又有什么看法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⑴ 指名读句子。 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
⑵ 这些筑路的人指哪些人?(工程师和工人) ⑶ 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让我们来仔细地研读课文。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研读课文
1、在筑这条路时他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体会一下。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⑴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课件出示句子,思考:面对这棵阻碍筑路计划的橡树,大家都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们能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吗? ⑵ 让学生想象工程师和工人不同的心理活动,同时体会两个不同叹气的内涵。 ⑶ 有感情地读读这个句子。 ⑷ 他们又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①想想他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②补充句子: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 )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 )说。 ⑸ 最后,他们作出了什么决定呢? ⑹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课件出示楔子的图片,了解什么是楔子。为什么要在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 4、师引读: 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结合插图理解: 这条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是为了留下这棵橡树而特别设置的。这弯曲的马蹄形,似乎在告诉过往的每一个人 (学生练习说话) 6、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让学生齐读,说说,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对高尚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珍爱这棵树,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7、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也在告诉人们…… 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8、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带给我们的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配套教材中还有几个故事,希望大家课外去读一读,更希望我们也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去写下这样生动的故事,相信这些美丽的故事,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五)、课后延伸 1、1998年,为了建水月亭大桥,政府花了100多万元的资金,移植了紫微小学校门口的百年老树──香樟树,请你对这件事展开调查,并写写自己的看法。 2、收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下周召开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说板书设计: 公路: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形 橡树:粗壮 结实 挺拔 高尚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寓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7
一、概述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作法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筑路人为保护橡树而展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身边环境献计献策献力量。师生共议寻求正确理解。
四、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在感情读中体会并传达出筑路人在处理橡树与路的关系时矛盾的心情和态度的变化。师范读或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潜心读文,走进课文描写的情景,获得真切的感受。注重学生的自悟,同时又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发表个性化见解。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七、依据的理论
积极探索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八、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前苏联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叫苏霍姆林斯基,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提问法:人们在做什么事时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2)填补法:在修路时,碰到了一棵、的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为橡树。他们有一颗的心。
(依次可为:宽阔平坦漂亮粗壮结实挺拔马蹄形让路高尚)
(三)、自主阅读,感悟课文
1、再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设: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在小组内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讨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阅读,领会主旨
1、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就以上画出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
(1)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预设: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2)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句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这句话,读出舒缓的语调,低沉的语气。
4、教师朗读第八、九自然段: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5、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1)“不约而同地赞叹”说明什么?
(2)“高尚的心”又说明什么?
(3)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6、读了课文后,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说一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