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优秀9篇】正文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不同雨中情景得歌曲,并能用客家方言有表情;

二、学唱歌词、旋律,体验歌曲情感,感受广东民歌得;

三、能够根据歌曲情景,进行二部创编活动,体验创编;感受客家民歌得旋律特点,把握歌曲情绪,用客家方言;

教学难点:

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听广州童谣《落雨大》进入课室。(律动)学生唱,谈感受。(表现一种轻松活泼得雨中情趣)学生谈下雨时得心情、感受。导入另一首雨中情景歌曲。

二、把握情感,演绎歌曲。师用客家方言唱《落水天》。学生谈感受(出示课题)

2、师讲歌曲背景及表达意境。(出示歌词)

3、学生学唱歌词。

①师带唱

②再唱,注意客家方言得咬字。(律动)

③解决难点。示范。

④完整唱。

⑤引导把握歌曲情绪,体验“真可怜”得心情。再唱,师伴奏。

⑥加上律动。

4、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①师唱旋律,讲装饰音得唱法。

②学生唱旋律。

③分析旋律、节奏。学生谈感受。

师:一唱一叹,以前得客家人在下雨天没雨伞遮雨,显得就是那么哀怨、那么无奈。

④再唱歌词,把握情绪。

5、学生设计动作,情景表演,再次体验歌曲意境。

6、学生唱,师加入二声部。

(出示歌谱)

学生二部合唱,师引导与谐得声音演唱,学生谈二部合唱感受。

三、自主创编,体验乐趣。

引导学生二部创编活动。(分小组讨论)展示(学生评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唱。

四、总结归纳,激发探究。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唱:《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

听:《圆圈舞》《节日舞曲》

动:集体舞(节日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够整齐活泼地演唱《哈里罗》和《彝家娃娃真幸福》,并随着音乐边唱边做律动,感受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认真聆听《圆圈舞》和《节日舞曲》,分别用一两个简单的墨西哥和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欢乐的。音乐情绪。

3.尝试编创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曲或声势动作作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或乐曲热情欢快的风格特点。

4.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集体舞活动,在和小伙伴舞蹈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体验并分享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涉及的曲目有《哈里罗》、《彝家娃娃真幸福》、《圆圈舞》、《节日舞曲》等,这些作品有的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有的则跃动着异国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接触这些作品,可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唱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处理

教学难点:

对舞曲这样一个节奏欢快的歌曲的了解和掌握

教时安排:

四教时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并能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表情来反映。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能用线条来表现音的其它特性:即音的高、低。

5、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

2、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3、表演《闪烁的小星》。

4、创编与活动。

①画星星表示音的高低。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理解音的强弱。

③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音的基本特性——音的强弱,并通过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电子琴、打击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闪烁的小星》

二、发声练习

板书:1=C—G2/4

32|1—|32|1—|53|2—|

风来了,呼大风吹

53|2—|32|1—|32|1—‖

呼!小风吹,呼!

要求:初步模拟大风吹,小风吹的过程中,找到头声位置的感觉,并根据大风、小风,学会控制音量,初步感受音的强弱。

三、聆听《摇篮曲》

1、课件演示(无声的画面),美丽的仲夏之夜,一位妈妈哄宝宝睡觉,并轻轻哼着歌……。

2、谁能完整地把画面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老师:"大家想知道这位妈妈唱的是什么吗"?引出课题《摇篮曲》

4、请大家边看画面,边聆听《摇篮曲》。

5、复听。让学生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爱真挚的情感。

四、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教师用甜美、温柔的音色,轻声的范唱。

2、有感情朗诵歌词。

3、模仿旋律歌词。

4、有表情演唱,并进行小组比赛。

5、小组讨论:"怎么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

6、学生边唱边表演。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聆听学唱,初步了解了《摇篮曲》静谐的特点和温柔的唱法,回去后,能不能也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1、引入:

教师:"夏天的夜晚,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草地上,看星星,只见大大的天幕上,一颗颗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象个小眼睛"。

2、播放音乐,教师边范唱《闪烁的小星》。

3、展开想像

①老师:"你们在夏天的星空,看到了什么呢?"

②启发学生要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4、学生随着老师做着音高低的手势唱唱名。

5、教师唱出高低不同的唱名,让学生根据音高低,画出高低不同的星星,让学生体验音的高低。

6、有感情朗读歌词。

【要求】

①注意读音的准确

②注意读出歌词中的强弱。

③参见第二段歌词的标记,边做动作边读歌词,表示出2/4拍子的强弱规律。

7、学唱歌曲。

①启发:

怎样唱才能表现"静静的夜","你在演唱时声音应该是怎样的?"

【目的】使学生体会要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

②歌词要唱得轻快、干净,力度不要强。

③集体演唱时要想到歌曲的意境及演唱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演唱歌曲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8、创编与表演。

①分小组讨论表演动作。②学生表演。

9、跟着老师像唱歌词一样唱唱名,并通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三、小结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真美丽,小宝宝我们也要安静地回家去了(跟着《闪烁的小星》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音的强弱

1、教师出示预先准确的鼓,由学生亲自尝试去敲一敲,得出结论:用力敲声音大即强;轻轻敲声音小即弱。

2、请同学们举例,说说生活中大小不同的声音。

3、敲击身边的物品(桌、椅、盒、瓶子…)

【要求】分别敲出强与弱两种声音。

4、看图回答:老师:"老虎和猫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声音?"

5、用我们的身体怎样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提示:可用拍手,跺脚)。

6、听声音回答问题:(火车由远及近的声音)。

①听到什么?②火车在远处时,比近处时的声音强还是弱?③近处呢?④你能换个方法来表现强跟弱的声音吗?

7、用强弱两种声音自由拍击即定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板书: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二、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听音乐《星光恰恰恰》用线条、色彩或简单的图画来表现音乐。

2、老师出示线条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现。

3、学习集体舞基本动作。

①老师示范。

②分解动作学习。

③动作练习。

④放慢速度连贯动作练习。

⑤跟着音乐做动作。

大家一起跳(可四人、两人或小组跳)

三、小结

1、老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歌曲、舞蹈,还感受到音的高低,强弱。

2、你能不能把学到的舞跳给爸爸妈妈看呢?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教学重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入座!

2、 发生练习。

3、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导入。

2、 聆听《挤奶舞》

(1) 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3、 音的高低:

(1) 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 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 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4、 运动:

(1) 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 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 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4) 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5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4.简介作者——约纳森。

5.用声音模仿杜鹃的叫声。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春晓》。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春天在哪里》。

2、古诗文化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教师示范演唱。

3、教师逐句教唱。

4、教师唱旋律,学生唱歌词。

5、解决难点。

6、分组演唱。

7、歌曲处理,教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快速作示范。

8、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布谷》。

教学目标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学重难点

把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材分析: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二、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课堂评价活动:

四、教师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二、复习歌曲《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四、教学后记

第五课《放牧》

教学内容

演唱《牧童谣》。

教学目标

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歌词。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谣》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

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同学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四分休止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艺术实践活动:

导入:1.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迎接新年的到来,师生一起演唱《新年好》

2.我们小朋友纸知道过年,那你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观看视屏资料“年的来历”)

3.过年了,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比方在北方吧,他们喜欢吃饺子,预示明年丰衣足食;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竞赛。我们的小朋友往往喜欢放烟花、鞭炮。)

4.谁能用象声词模仿一下鞭炮声?

a.2/4

b.2/4

5.在一些地方,他们会敲锣打鼓来庆祝新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三、新歌教学

1、出示对联 (上联 过新年呀 龙咚龙咚锵 下联 多快乐呀 龙咚龙咚锵 横批 龙咚锵)

A、指名读对联

B、师有节奏地读对联

C、再指名有节奏地读对联

D、齐读

2、初听歌曲 (师范唱)

3、再听歌曲(课件 歌谱+歌曲)

4、读歌词

5、跟录音轻声唱歌曲(师出示 龙咚龙咚 锵 的卡片)

6、再来一次

7、请小朋友们找出难唱的句子(加以练习)

认识四分休止符

8、带着四分休止符再次完整地跟着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a.三角铁

b.碰铃

c.响板

五、欣赏

吃完年夜饭了,我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把班级当成是一个大家庭,一起来看文艺节目吧!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四、教学准备:CD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方的雨滴图示,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唱?小雨的声音应该怎样唱?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3、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