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及实验题》
九年级的化学的复习需要一科学的方法去进行,以中考为目标,那么具体有哪些内容?你想了解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备考、理性备考、高效备考”为目标,立足我校化学学科教学实际,算准时间帐,有序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科学备考;找准新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了学生备考心理,精选复习备考策略,理性备考;加大课前投入,优选复习课教学方法,认真备课落实每节课的复习和训练内容、教学目标,高效备考。通过复习,夯实双基,培养技能,分层要求,分类推进,提升全体学生的考试水平和能力。
二、主要任务及重难点
主要任务:全面回顾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识记和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灵活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对基础性知识的简单应用。
重点: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化学用语、重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识记和理解。
难点:对上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要包括: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用常见酸碱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碳酸盐;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和提纯;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
三、学情分析
(一)整体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九年级化学上下册1-12单元的所有内容,即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全部知识。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阅读、分析、概括、归纳和表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平时作业和检测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双基不实”,很多学生(主要是一星、二星、三星学生)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导致在一些概念、性质、原理上容易混淆,致使对于基础性题仍然不能拿到全分。
2.部分学生(主要是一星、二星学生)没有认识到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从题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不会分析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3.从适应性考试看,还存在着一些在化学学科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主要有以下两类情况:一类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对化学学习没有兴趣;另一类为学习方法有问题,本身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二)个案分析
类别 | 姓名 | 基本情况分析 |
市前300名 | 天资聪慧,踏实认真,但目前对有一定难度的推断题和实验探究题还不是得心应手。故应加强此类题目的研究和指导。 | |
勤奋踏实,有上进心,但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还不能做到全面、准确的分析。故应多给与方法指导和实战演练。 | ||
天资聪慧,有主见,有上进心,但对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欠佳,典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较为欠缺。故应加强识记、练习和指导。 | ||
市前800名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意志不坚定,缺乏拼搏精神,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故应多沟通,多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训练其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思维不够敏捷,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故应多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训练其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 | ||
天资聪明,思维敏捷,但比较贪玩,不够细心,失误多。故应多督促,多交流,逐步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思维不够敏捷,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故应多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训练其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 | ||
天资聪明,但特别贪玩,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未用在学习上。故应多交流、多督促、多指导,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重视知识性指导。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缺乏持续性,忽冷忽热,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差,。故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 | ||
临界优秀生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解题方法欠缺,思维不够敏捷,综合性题目失误多。故应多讲解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 | |
本次考试退步很大,其原因是思想消极,精神萎靡,在学习上投入的心智和时间不足。故应加强教育,加强督促,在解题技巧和方法上多指导。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记忆力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解题方法不当。故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 ||
临界合格生 | 对班级事务比较关心,但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上课精神萎靡,神情恍惚,爱打瞌睡,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故应多交流开导,多督促指导。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记忆力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解题方法不当。故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 ||
聪明,爱运动,但学习缺乏信心,无上进心,不交作业,每天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不能完成。故应多交流开导,多督促指导。 | ||
学习比较踏实认真,但记忆力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解题方法不当。故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 ||
推进生 | 记忆力弱,思维呆板,不思进取,不肯下功夫,学习习惯差。故应以基础为主,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使其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 |
四、复习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一轮复习中要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体,重点关注优秀生的解题方法和学困生的知识识记,在此基础上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1.进一步研读考纲和历年中考试题,准确把握考试动向,制定好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作业。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分层布置学习任务,真正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点拨。
3.严格落实作业面批,每周至少要对所有学生的作业面批1次。
4.加强个别辅导和培优工作,保证通过个别辅导每周给每名学生至少解决一个问题,教会一种解题方法。
5.切实提高周末作业的实效性。计划将近5年中考题中的推断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编印成周末作业,要求学生每周末完成2至4道题。
6.加强学法指导和答题技巧指导,通过当堂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解题能力。
7.严格要求学生,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之中。
8.多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交流,取长补短,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九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五、复习进度表
中考化学的实验题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制氧气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气。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固体 ③把反应装置固定好④从长颈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至浸没长颈漏斗 ⑤收集气体 ⑥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口诀:茶庄定价收盐!
【注意事项】①装置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必须液封。
三、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铁的冶炼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五、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实验现象:Ⅰ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六、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步骤】
(1)按要求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大理石,塞紧橡皮塞;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6)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否则未满)。
★可简单归纳为:茶庄定价收盐!
【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③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④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⑤不可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七、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原理】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m1ω1=m2ω2或ρ1V1ω1=ρ2V2ω2
【实验步骤】(如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食盐:50×6%=3g
需水:50g -3g =47g 47÷1g/ml=47ml
(2)称量——称量食盐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g食盐倒入烧杯中。
(3)量取——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量取47ml水。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棒搅拌加速食盐的溶解。
(5)装瓶、贴标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注意事项】称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如果砝码跟物品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误差分析】
操作 | 质量分数 |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并使用了游码 | 偏低 |
药品中有不溶性杂质 | 偏低 |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 仰视:偏低;俯视:偏高 |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烧杯 | 偏高 |
烧杯或试剂瓶不干燥 | 偏低 |
八、中和反应
【实验原理】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实验步骤】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再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注意事项】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九、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1.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步骤】
1. 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钙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称取粗盐/g | 剩余粗盐/g | 溶解粗盐/g |
5.0g | 1g | 4g |
2. 过滤
过滤食盐水。
3. 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的加热。在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 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做比较,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溶解粗盐/g | 精盐/g | 精盐产率/g |
4.0g | 1.6g | 40% |
【注意事项】
(1)过滤时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用少量水浸润滤纸并使得滤纸与漏斗之间不要有气泡——加快过滤)。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2)蒸发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断搅拌
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误差分析】
操作 | 质量分数 |
蒸发时未充分蒸干 | 偏高 |
溶解时未充分溶解 | 偏低 |
过滤时液体有洒落 | 偏低 |
蒸发时液体飞溅 | 偏低 |
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及实验题相关文章:
1.九年级化学老师复习计划
2.高效的初三化学复习计划
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
4.初三化学单元测试复习题及答案
5.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