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数学 > 怎样提高孩子初中数学正文

《怎样提高孩子初中数学》

时间:

  怎样提高孩子初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的主题,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及时总结和完善,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提高孩子初中数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初中怎样提高数学水平

  教师要遵循教育准备性原则

  有效地获得学科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跨越。教学好比长途旅行,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达到的,旅行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和出发点,教学前也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据此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也称为“量力性原则”。运用准备性原则,就要指导学生的所有状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一般来说,教师的经验,虽然有助于确定学生的状态,但是,很多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主观判断的立场,先入为主,错误地来断定学生的状态,结果教学上往往不对路,不能有的放矢,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最好借助多种多样的科学测量手段

  以便非常准确地鉴别和诊断学生的准备状态,推动教学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要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应该查明,哪种教材或其中的哪些部分在一个年龄段不能有效学习,但在另一个年龄阶段却能有效学习;二是应当做到考虑到全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而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三是研究要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完善,这种研究应该显示出,由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到困难的学习,变得不用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从思想素质来说,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程中,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在所难免,会让很多教师感到诸多困惑、力不从心。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精神,对颁布的新课改要完全领会,转变过去为了应试而教的教学观,树立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思想是实践的导向和保障,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树立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把素质教育放在心头,在教学的细节上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实施。另外,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也要转变,不要用以往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说教,要和学生站在一个层面,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平等、民主的眼光看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不是教育和服从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机会,不能对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体罚,要多看看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这样的教学观念会让学生改变对教师不好的印象,增加好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愿意学习教师所教的学科,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从业务素质来说,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是让学生更好学习的保证。

  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力求知识结构的相对合理,使知识结构处于动态平衡体系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让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数学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科研能力。随着“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的发展,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成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1.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从中进行提炼,应用到教学上;2.把自己日常的工作上升到理论层次,转化成研究成果,具有科学论证和撰写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的能力。3.具有搜集资料,精心选择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即数学教师应善于索取资料信息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从中选取有针对性、新颖性、实用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包括数学教育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教材、教学实验等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反过来对教学进行反思,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数学兴趣教学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化的数学具体化,静态的数学问题动态化,以及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趣味化。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高二数学中立体几何这一章节时,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因为缺乏空间想象力,教师在讲解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常用的几何体图片或者短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几何体中面面之间和线面之间的关系。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图或者三视图再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力。

  三视图中可以转动的画面特性,可以使学生对几何体进行多种角度的观察,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或者教师还可以用电脑编辑一些简单的程序,比如企业发放奖金的方案或者是收取通话费用之类的程序,通过实际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以及计算方法的实用性,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到数学是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只要教师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优点。就会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其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如讲黄金分割时,教师可介绍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以及“优选法”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中实现最优化目标的巨大作用,并介绍它在建筑、艺术、语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应用,使学生惊叹数学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从而提高其求知欲望,使他们感到应极快掌握这一知识. 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笔者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某6位学生,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笔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 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生用纸织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为如果是菱形,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坚持正方形的学生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另一部分学生心服口服.

  3数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

  思维的缜密性主要表现在对数学概念要认清,对隐形条件要挖掘。比如在“函数的单调性应用”中有这样的题目:函数f(x)=-(x-1)2 (x<1)(3-a)x+4a(x≥1)满足对任意x1≠x2都有>0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只考虑分段函数每一部分的单调性,而不管图形趋势就直接求解答案。学生的思维存在漏洞,没有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在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我让学生列举出在每一段都单调递增,但在整个定义域不单调的例子,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函数f(x)=。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意识到仅仅保证每部分单调递增是不够的,还要看图像连接点处的函数值关系。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的思维就被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具体的、熟悉的实例,能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接受、感悟事物的本质特征,解题思路会更清晰、自然,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更加抽象,在知识的衔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扩充,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完善。比如在讲“函数的图像”时,学生只知道平移的原则是“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但并不明白其中的本质特征。有这样一道题目:给出y=f(x)的图像,画出y=f(2-x)的图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很明显,学生只记住了结论,不懂得思维的转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让f(x)赋予熟悉的函数解析式

  f(x)=,学生能很快画出f(2-x)所对应的图像,并发现图像事实上是向右平移了,在认知结构上得到了补充。此时,再让学生尝试画出当f(x)=|x|时,f(2x-4)对应的图像,从图形中再次体会平移的长度需要提取x系数且系数为正,这样结论才成立。适当地引导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辨识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数学思想方法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高考数学试题对教学的启示: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通性通法,回归数学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倡导理性思维,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在分析完一道题目后,应改变背景、变换条件或适度综合,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多角度寻求解题方法,加深对问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4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

  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出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酉--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们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 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章

1.提高初二数学学习方法与建议

2.初中数学不好的原因及对策,初中数学5大学习步骤

3.怎样提高初二数学

4.学好初中数学的10个方法

5.初中数学怎样才能学好?掌握这两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