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课堂方法一
转变思想,力在创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做好他们的表率,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推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们利用小棒摆出他们所认为的平行四边形后,笔者问:“能否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你的拼图是否正确(旨在培养他们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设计的一种思想方法)?”接着问:“能用说理的方法来证明你的拼图正确吗(意在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问:“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理论论证——概括总结”这几个步骤培养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适时评价,激发热情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在笔者曾执教的八年级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其脑子灵活、反应快。记得第一次提问他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他的脸也涨得通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笔者先暗示全班安静,接着对他说:“看,同学们是认定你答不出来了。但我却说你能行。怎么样?露一手给他们瞧瞧!”他看着我,带着求助的目光点了点头,最终,他成功了。
笔者先是表扬了他,后又带领大家为他鼓掌庆贺。从那以后,再提问他的时候,班上不再有笑声,而他也不负众望一次次的让笔者看到了希望。“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直至现在,笔者也会在教学中使用“你讲得真好”“没关系,慢慢来”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方法二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课堂方法三
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能引思,思则生趣",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以一个趣味语音小短片引入,短片内容: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试解题,诸葛亮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老二、老三独自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谁胜的可能性大?请同学们帮忙做一回裁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今天要学的知识,这样顺势导入新课,妙趣横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思索。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经验性导入
所谓经验性导入,即是通过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经验性导入的方式可以是回忆、设问、谈话等多种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教学实例.
实例3,在学习高中数学中集合这一部分时,笔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导入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们理解. 上课后教师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与它有关.”教师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个哨子,然后教师幽默地说:“大家不会告诉我你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吧.”这时学生们十分活跃,都知道这是哨子.接下来教师说:“哨子是你们体育课上常见的器材,你们知道它与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吗?”随后学生们便众说纷纭,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课上,你们正在自由活动,体育老师吹响哨子,代表什么?”有学生回答:“集合.”教师引入重点:“对了,是集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集合.”然后教师继续发问:“当你们听到集合哨后,咱们班的同学都来集合,别的班的学生也来咱们的队伍里集合吗?”学生们回答:“不来.”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有关集合的知识:“我们班的学生们就是一个集合,班里的每一名学生们都属于这个集合,而别的班的学生则构成了另一个集合……”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经验性导入可以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们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2.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3.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方法的总结
4.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5.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技巧
6.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7.数学教学方法渗透六大核心素养
8.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9.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和技巧
10.初中生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