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攻占巴士底狱对历史发展影响正文

《攻占巴士底狱对历史发展影响》

时间:

到18世纪末期,巴士底狱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攻占巴士底狱历史发展影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攻占巴士底狱对历史发展影响

攻占巴士底狱成为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后续颁布了《八月法令》、《人权宣言》等多部法令。

二.背景

政治背景

1789年5月5日,为了征收新税,被中断了一百多年的法国的三级会议在凡尔赛重新召开(当时会议组成为第一等级宗教代表291名,第二等级贵族代表270名,第三等级代表578名),第三等级要求所有大决议必须由三个等级公开决定,要求限制王权,但是并没有达成共识

6月17日,第三等级组成“国民议会”,决定国家事物。接着,国王使用各种手段来阻挠国民议会正常运行。

7月9日,国民议会改称国民制宪议会,意在制定法国新宪法。巴黎以及其他城市不断表示对制宪议会的支持。

皇室公开表示支持的同时,雇佣雇佣兵团来推翻议会。听到这类消息的巴黎市民开始暴动,攻占巴士底狱这一事件开始了。

思想背景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三.历史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向巴士底狱奔去。他们有的拿着火枪,有的握着长矛,有的手举斧头,人们呐喊着,像大海的怒涛一样涌向巴士底监狱。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后来,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就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那里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八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装有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怪兽,虎视眈眈地在那里随时准备扑上来,吞掉每一个胆敢反对封建专制的人。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都梦想有一天把它推倒,他们在等待时机。18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拼命向人民搜刮钱财。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为筹款继续吃喝玩乐,召开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

原来,封建的法国把国民分为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为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第一等级的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却拥有10% 的土地,并且不用交税;第二等级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2%,拥有20%的土地,他们也只交极少量的税。第三级占有97%的人口,但是要交非常重的税。第二级和第一级有钱有势,想尽各种方法压榨平民。

参加“三级会议”(Estates general) 的第三等级代表主要有工商业者、银行家、律师、作家等,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封建专制的法国政治,争取获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广大巴黎市民的拥护。他们趁开会的机会提出,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后来他们又宣布由他们自己组织国民议会,代表全体法国人民讨论国家大事。

第三等级代表的叛逆行动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国民议会开会。

国王的专制行为,不仅没压住第三等级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们胸中燃烧的怒火中撒了一把盐。他们表示一定要制成一部代表全体法国人民利益的宪法,否则决不罢休。第三级代表被迫转移地方,集体转往附近的一个网球场举行紧急会议。两天后,半数的教士代表加入他们的行列,并决定法王若不承认他们的要求便不散会。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公开反抗国王,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

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 接受了制宪会议,但却有传言说国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逮捕第三等级代表,用武力解散国民议会。消息传出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数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1万多市民涌到罗亚尔官的花园里,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高高的亭子上,大声喊道:“公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吧,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们齐声高呼,人们奔回家中,拿来了斧头、菜刀、铁棍、猎枪,又聚集在一起,涌向王宫。

这时,一队骑兵冲过来,是国王的近卫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举马刀,野蛮地向群众砍去,转眼之间,街道上躺满了市民的尸体,血流遍地,群众只好四散奔逃。

巴黎全城的警钟一起敲响,血腥搏斗的一天又开始了。市民们首先冲向军火库,夺得了几万支火枪,手执各种武器的市民们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巴黎市区内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首先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猛烈的炮火阻止了前进的起义者,他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只好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都是一些旧炮,有的还长满铁锈,象几百年前的古董。一时也没有炮手,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来开炮,一个卖酒的肖恩居然当了炮手。这些旧炮好像也受了起义者高昂情绪感染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发出了轰击。一排排炮弹打在监狱的墙上,打得砖屑乱飞,烟雾弥漫。人们发出一阵欢呼。

但是,巴士底狱的墙实在太厚了,旧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威力,根本无法打穿它。敌人的大炮倒是凶猛无比,起义者的伤亡不断增加。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者拿着工具,提着火药桶冲向墙边。塔楼里,士兵的子弹雨点般射了过来,眼看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

战场上一时沉寂下来,人们在等待着。

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终于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跟随而来。大炮发出了怒吼,一颗颗炮弹猛烈射向巴士底狱,围墙被轰塌了。守卫的士兵眼看大势已去,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虽然当时的巴士底狱管理者侯爵洛奈命令停火以避免双方相互残杀,他仍然被人拖出来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最后被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暴动民众回到巴黎市政厅,把拒绝提供武器的商会会长 雅克·德·弗莱塞勒推上被告席,此人即刻被判枪决。

接着,巴士底狱被市民完全拆毁。但是封建制度却没有随着巴士底狱的消失而消失。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攻占巴士底狱对历史发展影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