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1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经过和影响。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贵金属和商品;《马可·波罗游记》的诱导;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被控制;欧洲君主国的支持
(2)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上的进步,中国罗盘针的传入。
(3)目的: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
(4)经过
(5)影响
①欧洲: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了灭顶之灾,大量财富被掠夺。
③非洲:成为欧洲猎获黑奴的场所。
④亚洲: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⑤世界:在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分散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荷兰殖民扩张的背景、特点、影响。
(1)背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时间: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
(3)特点:贸易范围广;殖民手段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垄断东方的香料贸易。
(4)影响:取代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英殖民帝国崛起的过程、特点、影响。
(1)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的劫掠;17世纪,凭借实力,与荷兰、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2)特点:政府鼓励海盗式劫掠;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影响: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条件。
早期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1)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大洋洲都卷入了世界市场,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更多地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
(2)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不仅把世界商业活动联系起来,而且促进了欧洲,尤其是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时间、条件、主要成就、完成标志、影响。
(1)时间:1765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19世纪中期)。
(2)条件:海内外市场的扩大(必要性);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发达;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和普及。
(3)含义: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实现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4)成就: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轮。
(5)完成: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6)影响
①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铁路时代。
②新兴工业部门涌现: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③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④生产组织形式: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工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⑤社会关系的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⑥世界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世界经济霸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条件、特点、主要成就和影响。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2)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电磁感应理论)。
(3)特点: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4)成就: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标志性成就);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研制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新兴的化学工业取得显著的发展;技术革新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方式、特点,形成的影响。
(1)过程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③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
(3)特点:以欧美国工业国为主导。
(4)影响
①积极方面: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促进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是建立在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基础之上的,给落后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具有不公正性和不平等性。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2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英国制度的创新历程。
(1)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3)19世纪中期:自由党和保守党形成,两党制发展。
(4)1832年:议会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在英国成立的条件、时间和标志、意义。
(1)含义: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制约。
(2)背景
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
②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
③1688年的“光荣革命”赶走了詹姆士二世。
(3)时间和标志: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意义
①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②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内阁的运行原则、内阁首相与大臣的产生方式。
(1)含义:内阁(即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制度。
(2)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3)运行原则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要么下台,要么提请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内阁首相与大臣的产生方式:19世纪中期,在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负责组阁。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角色。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简述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内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内容、地位和意义。
(1)背景
①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
②独立战争结束后,松散的邦联难以维系各州。
③美国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
④“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坚持分权制衡的原则。
(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
(3)内容
①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并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在宪法中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②宪法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属于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③宪法坚持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4)作用
①地位:1787年宪法是关于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直接:据此,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③长远:保证了美国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1)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属于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
(2)总统与国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所提法令。
(3)总统与最高法院。总统任命联邦法院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4)国会与最高法院。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什么是联邦制度?为维护联邦统一,美国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有何影响?
(1)概念: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挑战:州权主义活跃导致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林肯总统提出“为联邦的统一而战”的口号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3)完善: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
(4)影响:联邦制度维持的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
(2)不同点
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1)背景:1789年以来的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颁布:1875年,议会陆续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3)内容
①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4)巩固:确定法国国歌和国庆日,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5)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3
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运动的性质、主要思潮及其含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运动的主要意义。
(1)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③文化:借助古希腊、古罗马丰富的文化遗产。
④诱因:14世纪,黑死病在意大利的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2)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主要思潮及其含义
①主要思潮:人文主义。
②含义: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4)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薄伽丘与《十日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和《摩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亚的戏剧。
(5)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活动、主张,运动的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严格控制人们的生活;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点燃导火线。
(2)马丁·路德
①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强调因信称义,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4)影响
①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②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人类不断认识自己。
启蒙运动的背景、含义、主要代表人物、影响。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著作、影响
(4)启蒙运动的意义
①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②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新高度。
③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时间、内容,地位、意义。
(1)背景
①经济: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②政治:工人运动失败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对科学理论的迫切要求。
③理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三大优秀理论提供了理论前提。
④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革命实践。
(2)发表:1848年初发表,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3)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
(4)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巴黎公社建立的背景、时间、性质、意义。
(1)背景
①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②阶级矛盾: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反动政策。
(2)建立:1871年。
(3)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
(4)性质:新型的工人政权。
(5)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首次尝试;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