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
把“知识改变命运”中的“知识”理解成学历和成绩的人都是愚昧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和1999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982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9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祖国统一大业
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
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
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3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是按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贵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克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斯提尼实行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意义: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
了解《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认识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②为罗马统治者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④顺应经济发展和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