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一下学期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正文

《高一下学期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时间: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下学期语文试卷试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 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 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 “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B. 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 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 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 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 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

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文中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且也并未提及“重在”。B项,“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有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D项,“‘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有误,根据原文“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无法得出“‘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的结论。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未论及“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是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有误,根据原文无法推断出“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这一结论,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并没有说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曹雪芹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地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地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得眉开眼笑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B.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府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国府的豪富奢华。

C. 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 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5. 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4. B 5.①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新奇的感受及好奇心理,体现了人物身份与性格特点;②从侧面表现了贾府的奢华:③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

6.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要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理解错误,实际上是一见面就强口求人,“情有所难”,从“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由这些描写可见。B项理解正确。C项涉及安排人物出场的目的的理解。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是通过刘姥姥一个外人的视角来表现贾府的情况的,如B项的概括,C选项认为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分析有误。D项“作者刻意安排板儿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从文中内容看,刘姥姥到贾府就是求助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细节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题干涉及的具体内容入手,看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及表达效果方面多加考虑。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这展现了刘姥姥初入贾府新奇的感受及好奇心理,联系题目“初进荣国府”看,符合刘姥姥的人物身份与性格特点;从下文看,这个“匣子”可以“当”地发出若金钟铜磬一般的响声,刘姥姥“不防倒唬得一展眼”,可见到她未见识过这物件,通过贫穷农妇的惊奇,从侧面表现了贾府的奢华;“接着又是一连-下”后,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显示了凤姐在贾府的威严和地位。从结构上看,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思路,然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明确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具体作答切忌脱离文本,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要做到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问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侧重于探究的考查,是一道具有发散思维性质的题目,两个观点都有道理,需结合自己的认识,选择其一来回答,请结合全文,需选用与凤姐神态、动作和语言相关的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如从神态描写上看,要谈“傲慢无礼”,可选“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为证,讲凤姐的高贵和傲慢;谈“比较得体”,要从“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上看凤姐热情这点。选择一个观点,表达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

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

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

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B. 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

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 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 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9. 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D

9.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和材料二开头有关,表述正确。B项和材料一的内容相关,表述正确。C项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从材料二看,“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涉及的方面很多,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有关,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联系材料四“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可以推知表述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B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C项推断错误。依据材料二看,空巢老人的问题比较严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由此可知,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而选项讲“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是无中生有,表意绝对化。D项“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是材料三表明的事实,多陷“内在疾患”是调查的结果,由此可推知“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此题要求回答“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要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去摘选或推断。文中提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选摘选,如“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里,前半部分就是方法措施。文中提到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措施,如“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这些句子中就可概括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等答题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述祖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释褐司空行参军。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初,述祖父为光州,于城南小山起斋亭①,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之呜咽,悲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自是之后,境内无盗。人歌之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所在好为山池,松竹交植。盛馔以待宾客,将迎不倦。未贵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行列而拜。述祖顾问从人,皆不见,心甚异之。未几备征,终历显位。及病笃,乃自言之。且曰:“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遂卒于州。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荫女。王坐受道荫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荫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宿旧,君不得譬之。”子元德,多艺术,官至琅邪守。

(唐?李百药《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

注:①斋亭,供斋祀用的亭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B.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C.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D. 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廉懦夫有/立今于郑/兖州见之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借指始任官职;后指进士及第授官。

B. 郑兖州是以官职称传主。古人使用称谓很讲究,关系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人的称谓都可能不同。

C. 铭是刻写在石头上记述生平、事件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逐步形成为一种文体。

D.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也可以特指经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述祖才德出众。他小时候因会写文章,能约束自己的言行,被先贤称赞过。他创作的琴曲,被当时的人认为绝妙。富贵之后与人交游,他置办的酒食很丰盛,而且送往迎来不知疲倦。

B.述祖访寻父亲遗迹,只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他呜咽不止,不仅仅是哭白云堂不存,念想断绝,也是哭历史无情,所有人都难免被历史湮没的悲剧命运。所以述祖哭石,悲痛之情能够感动群僚。

C.述祖父子为政宽仁,善于教化。有人盗布,述祖的父亲抓住了偷布贼,述祖却破例宽恕了他,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因此,光州人歌颂他们:“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

D.述祖历任要职,庄严持重,受人尊敬。述祖的女儿是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郡王行翁婿之礼。郑妃去世后,赵郡王娶了郑道荫之女,郡王对岳父的礼数大变,说:“您不能跟郑尚书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

(2)吾今老矣,一生富贵足矣,以清白之名遗子孙,死无所恨。

【答案】10. B 11. C 12. C

13.(1)述祖能弹琴,自己创作《龙吟十弄》,说是曾经梦见有人弹琴,醒来写成。(2)我现在老了,一生富贵已满足了,把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死了也没有遗憾。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以大体理解语境作前提,然后结合断然的方法进行试断,逐步缩小范围。断句要善于抓住标志性词语断句,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抓住句中的名词来断,如本题中的“叹曰”,应在“曰”后停顿,且与“叹”不能分开,由此可排除AC两项;“贪夫”和“懦夫”相对而言,故“贪”和“夫”之间不能断开,又排除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本题C项,以偏概全,铭除了可以刻在石头上,还可以刻、写在多种器物上。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C项,张冠李戴,应该是是盗布贼的父亲抓住了自己的儿子。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由原文“有人入市盗布,其父怒曰:“何忍欺人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来看,这里的其指的是“盗布人”,而不是指“述祖”,由此可知,选项C显然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问题。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寤”是睡醒的意思,“恨”是古今异义,遗憾的意思。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本题(1)中的“鼓”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的意思。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郑述祖,字恭文,荣阳开封人。祖父郑羲,任魏中书令。父亲郑道昭,任魏秘书监。述祖从小聪明敏捷,好写文章,也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先贤所称赞。开始作官为司空行参军文言文阅读答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文言文阅读答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天保初年,几次升迁任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当时穆子容为巡省使,赞叹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聆听伯夷的美德,贪夫变得廉洁,懦夫也能立身。’今天从郑兖州身上见到了这种情况。”

起初述祖父亲为光州刺史,在城南小山上建起供斋祀用的亭子,刻石为记。述祖当时九岁。到作刺史,前往访寻遗迹,得到一块破损的石头,上有铭文说:“中岳先生郑道昭之白云堂。”述祖对着它呜咽,悲痛之情感动群僚。有人入市盗布,他的父亲发怒说:“怎么忍心欺负他人!”抓送他自首,述祖破例宽恕了他文言文阅读答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文章文言文阅读答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从此以后,境内没有盗贼。人们歌颂他们说:“大郑公,小郑公,相距五十年,风俗教化还一样。”

述祖能弹琴,自己创作《龙吟十弄》,说是曾经梦见有人弹琴,醒来写成。当时认为绝妙。所在之地喜欢造山池,松竹交错种植,用丰盛的酒食招待宾客,送往迎来毫不疲倦。没有富贵时,在乡间独马出行,忽然有骑马的人数百,见到述祖都下马,说“您在这里”,排成行列下拜。述祖回头问跟随的人,都说没有见到,心裹非常奇怪造件事。不久被征,最终历任显贵的官位。到病重,才自己讲逭件事。而且说:“我现在老了,一生富贵已满足了,把清白的名声留给子孙,死了也没有遗憾。”于是在光州去世。述祖的女儿为赵郡王高教的妃子。述祖经常坐着接受赵郡王的拜礼,让坐,王才坐文言文阅读答郑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祖羲,魏中书令。父道昭,魏秘书监阅读答案。妃去世后,赵郡王又娶郑道荫之女,赵郡王坐着接受道荫的拜礼,王让坐,才敢坐。王对道荫说:“郑尚书风范德行如此,又是尊贵的老臣,您不能比他。”儿子叫元德,多技艺,官至琅邪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 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紧承题意,点明入山寻访隐者。“隐沦”指代韦九山人,“无尘”写出了诗人对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B. 颔联 “唯”、“始”两个副词,既表明了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出他山行之中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C. 颈联描写了一个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了作者喜爱之情。“谁作主”,两句一问一答。“人”的出现给山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 尾联以议论作结,“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逃避世俗烦恼,隐逸山林,是天性使然,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

15. 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4. D 15.(1)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污浊尘世的厌弃。(2)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3)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考生把每一项的分析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判断对错,最后选出答案。本题D项“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错,本首诗表达的是对韦九山人的敬佩之情。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题干问的很明确,是对借景抒情的手法的考查;然后考生回归诗歌的内容,找到诗歌中的所有写景的诗句,分析这些写景的句子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首诗中前三联重在写景,最后一联重在议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点睛】(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①多是含蓄、隐晦的;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①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②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了??”。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子·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说》中,韩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和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6).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要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注意表达手法的提示,据意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除③题第一处横线语句别丢掉“是故”外,各题还需注意“峰”“倚”“生”“善”“贤”等字不要写错。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而故事中更有无数人命运轨迹的改写。脚踩这片热土的每一个人,从不是被动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而是 ,为这的章节贡献着自己的笔墨。若不是从报纸上的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中嗅出了“春天”的气息,怎会有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和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作为煤炭工人子弟的刘慈欣就不会离经叛道地创作科幻文学,也许就没有今天世界对中国人想象力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时势。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对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 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纪念,更能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40年,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让我们国家“赶上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继续做时间的驾驭者,用奋斗定义自己的明天,助力我们国家“引领时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惊鸿一瞥 栉风沐雨

B.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刮目相看 筚路蓝缕

C. 奋发图强 波澜壮阔 刮目相看 栉风沐雨

D. 励精图治 惊心动魄 惊鸿一瞥 筚路蓝缕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 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就不会有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B.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就不会离职创业,遑论中国科技企业搅动全球市场的后话

C. 中国科技企业之所以能搅动全球市场,原因是当年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

D. 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的离职创业是中国科技企业能搅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原因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其实也是在纪念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奋斗的成功者

B. 正因为它为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提供了最好的时代土壤

C. 其实也是在纪念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人生

D. 正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励精图治: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此处根据前文“每一个人”和两个成语的使用对象可知,此处应该用“奋发图强”;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惊心动魄:使人震惊的意思。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根据语境可知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章节”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所以应该用成语“波澜壮阔”;惊鸿一瞥:身形轻盈娇艳的女子摄人心魄的目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此处根据语境是世界不再用老眼光去看中国人想象力,所以用成语“刮目相看”;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根据语境应该是经过40年的在外面奔波劳碌,让无数人实现了大写人生,所以应该用成语“栉风沐雨”。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选项语序不当,“假如当年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没有离职创业”错误,把“没有”放到“假如”后面。C选项句式杂糅,“之所以”和“原因是”两个不能连用,去掉一个。D选项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是“创业是原因”,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根据前文“无数人命运轨迹”可知这里说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单独的成功者,“改革开放”经历了几代人,再根据“我们纪念改革开放。”可知,下一句应该是进一步解释的句子,所以只有C句符合以上两点,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高校图书馆关于禁止占座的通告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读者离开阅览座位超过30分钟,不带走随身物品的就是占座;真是找不到座位的同学,可以自行挪开占座物品或要求占座的同学空出被占用的座位;图书馆工作人员会时不时清理占座物品;被清理的占座物品要是丢了或损坏后果自负。

【答案】①“就是”改为“视为”;②“真是”改为“确实”:③“时不时”改为“不定时”,④“要是”改为“如果”;⑤“丢了”改为“丢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就是”太肯定,根据语境不能确定是“占座”,所以就把这种现象“视为”占座;②“确实”表判断,此处是判断语境,比“真是”更符合语境;③此处根据语境是没有固定时间的意思,所以用“不定时”;④此处是假设的语境,所以用表假设的词“如果”;⑤“丢了”是口语,此处应该用书面语“丢失”。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下面是某中学应对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答案】学校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临时应急救治工作,同时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并请求医疗救援。学校领导立即向上级报告后赶赴现场指挥,协助医疗求援,安排老师联系家长,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最后做好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

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框架图类,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目提示读懂“构思框架”的意思,然后按合理顺序说明,比如,可以按先从“框架”最左端的“事故发生”开始,按照箭头指示的先后顺序说起。叙述中要注意箭头的指示方向,比如现场指挥是领到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进行现场指挥,而现场指挥一个是协助医疗求援,安排老师联系家长,还要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最后做好善后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表述时一定要看清箭头指示方向,同时还要注意条理清晰,注意涵盖框架图中的信息,且字数不能超过120个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为明东的成绩在班上总是最后几名,今年高一课程一结束,当泥水匠的父亲就决定让他辍学跟着他学泥水匠的活儿,并说:“按你现在的成绩以后也就考一个专科。一个专科生眼下找个职业比当泥水匠强不了多少,而且还要花不少钱,还不如当个泥水匠,每天也有一两百块的收入,何况现在干泥水匠的活儿也不累。”明东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便想放弃学业去学泥水匠的活儿。明东班上的同学知道这件事后,议论纷纷。

对以上的事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自拟题目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

高一下学期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