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关于拇指教育的散文正文

《关于拇指教育的散文》

时间:

关于拇指教育的散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拇指教育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朋友 教育孩子你是伸“拇指多”还是伸“食指多”?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应该提倡“拇指教育”,还是奉行“食指教育”呢?事实上,中西方的这两种教育方法到底孰优孰劣,孰利孰弊,不能简单取舍,一概而论。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拇指教育”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一概地认为“食指教育”百无一利。只有根据教育的不同内容和孩子的不同情况,区别孩子所处的不同场合,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父母动食指多,伸拇指少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也是要求子女与学生要绝对尊重听从与孝敬顺从父母师长。

虽然时代变迁,观念不断进步,很多父母师长都已改变做法,在许多事情上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待教育过于急躁,出了问题不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

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准则是懂得互相尊重。家庭、学校也不例外,孩子尊重父母,学生尊敬老师,而父母师长同样也要尊重孩子。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现在的许多家庭和学校,常常是亲子矛盾叠出,师生关系紧张,“代沟”逐日加深。究其根源,主因就是家长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或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们。

我邻居的小孩小霞,是个高三学生,聪明懂事,可就是个性不强,缺乏灵气。在父母的眼里她是惟一,对她的期望值很高。

严厉的管教,使得孩子脸上终日布满与她年龄不相吻合的老成和焦虑,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笑容。我注意到,小区里许多孩子都属于小霞这个类型:“家教过度”,堵死了他们智慧的“巧眼”,就像面揉得太多太久而成为“死面疙瘩”一样。一团筋道的好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

教育同理,也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必要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教育需要大眼光。大眼光就应该拉长一点“焦距”。焦距拉长了,才能看到学生的全身而不是局部,才能在分析他们的优点与缺点、长远发展与短期发展等问题上客观公正,才能因人施教,宽严适度。

按说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们看孩子太近,反而看走样、看失真了。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的缺点如数家珍,指指点点,对明显的优点却视而不见。这便是中国家长与教师容易犯的通病。

我们该伸拇指还是动食指?

西方的教育观念崇尚宽容,对孩子是YES多于NO,在我们看来似乎太过于放纵;而中国人家教注重的是严以律己,自省自责。中西方的教育方法孰优孰劣,孰利孰弊,不能简单取舍,一概而论。

家教是什么?有的家长把它称之为“管孩子”。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这就误解了教育的使命。

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很少、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家教的范围很广,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一定不要人云亦云,没了主见。

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拇指教育”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一概地认为“食指教育”百无一利。只有根据教育的不同内容和孩子的不同情况,区别孩子所处的不同场合,选择运用不同的“指头”,赞贬交替,各有侧重,方能奏效。

比方说,甲的孩子平素娇生惯养,宠呵过分,一味迁就。上学之后,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很差,品行不端。碰到这种情况,家长着急是没有用的,惟一应该做的事,就是对孩子更耐心一些,同时要想办法尽快“矫枉”。

这时家长就应该多出“食指”,少伸“拇指”,该说不时就说不。

又比方,一些家长对小孩责多赞少,总爱通过在公开场合指责甚至辱骂来显示自己的严格与公允;而在这些家长的潜意识里,“孩子都是自己的乖”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结果往往在实际的放纵而表面之严格中使孩子无所适从。那些常被批评的学生,普遍都有“心理发紧”的问题。

他们不仅智力、而且整个人格都比较压抑,精神状态不舒展,好像心里总有一块化不掉的“冰疙瘩”。这些家长理当检讨自己动辄出指的过错,多些鼓励,少点指责,而且要用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冰雪消融”,化解矛盾。

事实上,一般学生如果出现了明显问题,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原因,老师或家长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出指不当的毛病。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分析现状,查找病因,系统调理,改变状态。系统调理就是要“中医”“西医”一起上,拇指食指交替出,治本治标同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