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精彩6篇)正文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精彩6篇)》

时间:

什么是新教育?怎样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本书涵盖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指导书,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全方位阐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展示美好愿景,解答疑难问题。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 1

在《新教育精神》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读后感 2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

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读后感 3

很久没有乘公交车了,今天,摩托车坏了,我又爬上了久违的5路(中医院——农工商)。由于早上起来的早,睡意还没有散去,于是,一路打起瞌睡起来。

“奶奶,坐这儿!”一阵稚嫩的声音让我清醒了过来。汽车已经开到了狮山路口。上来了一老一少,小的八九岁,扎一条马尾,虽然瘦瘦的,但两只眼睛亮亮的。老的五十来岁,背着书包,粉红的书包被有点驼的背背着,显得有点扎眼。

透过车窗的阳光格外的灿烂,小女孩自顾自地玩起了手影游戏,一会儿是展翅高飞的小鸟,一会儿是晃动脑袋的小狗,笑脸和阳光一样灿烂。手臂上别着三条杠,白衬衫格子裙,一看就知道,那是我们海师附小的。奶奶一直背着书包,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看着孩子乐呵呵的,也是一脸的灿烂。

汽车到站了,奶奶依旧背着书包,小女孩牵着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小辫儿一摇一晃,地上的`那个影子也快乐地一摇一晃。“小姑娘,你几年级了?”看到自己学校的孩子,总有几分亲切感。“二年级。”“哦,奶奶每天送的呀!”“是啊,路远,又不放心一个人走。”奶奶接过话说。奶奶依旧背着书包,一直牵着孩子的手,送到了不能再送的地方。

路途远,奶奶跟着车送孩子,也许让人无话可说,因为现在的路上,汽车摩托车实在太多,交通安全的确很重要,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有个人接送,也许还能说得过去。但是每到星期二导护时,我留心了一下,三年级,四年级,甚至五、六年级的学生,由爷爷、奶奶背书包的大有人在,说实话,我很想跟那些爷爷、奶奶说: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吧!

让孩子从小学会承担,小时候能承担自己书包的重量,长大后,才能肩挑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们不应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是阳光下展翅的小鹰。让孩子在成长中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那是一种锻炼,大人又怎能替代这种锻炼?

背起书包,在阳光下快乐奔跑,这才是属于我们孩子的风景。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4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其实,教师和孩子一样,是需要注入新鲜生命活水的花儿,是花儿与花儿相互吸引、相互映衬、相互推动的过程。同时,阅读前言,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不再过于神圣化。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蜡烛,以燃烧自己化为灰烬、照亮别人作为代价。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觉颠覆了以前所有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却更具人性,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让我有了阅读全书的冲动。

我们小学老师尽管工作的琐碎繁重和各种压力,有时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依然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幸福感莫过于孩子从心里喜欢你。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次双休日后来学校,孩子们踏进教室就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听到我跟他说再见,祝他快乐的时候;每次我身体不好,孩子主动过来关心,给我捶捶背的时候;偶尔请个假回来,那么多孩子围着我问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温暖。看着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专注劲儿;看着他们饭吃得香香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能干……特别开心和满足。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 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们收获着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在《致教师》中,提出教师也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 因为教师不是神仙,教师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有着寻找幸福的。权利。相信,让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

读朱永新的《致教师》有感 5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有时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我们的教育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也左奔右突,灵魂会焦躁不安。读书吧,优雅从容做教师。让日子慢一些,花儿一朵一朵开,流云一缕一缕飞。我利用暑假阅读了《致教师》一书,犹如在欣赏一道别样的风景,在这风景里,却分明可以找到熟悉的身影,因为同是教师,常常可以在文中读出自己的心声。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致教师》一书中提到了生活情趣让教育更有趣味,让我深有体会,是啊,无论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事业还是志业,我们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教书之余的生活。

教师们的业余爱好,对于缓解精神压力,调剂生活节奏,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职业,教师的双休日寒暑假为教师的业余时间和闲暇生活创造了最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生活情趣,不仅丰富了他自己的人生,也丰富了他的教育。如果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就会集中到教师这边来,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照本宣科,不管他拥有多少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他的课。好教师以他的热情、活泼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来增加趣味性。

教师如何向榜样学习获得幸福?朱老师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奇异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国哲学家边泌说:“我们在分给他人幸福的同时,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懂得选择,有了不同的选择,就有了不同的收获,榜样也就成了榜样。每个人都不完美,榜样也有缺陷。我们向榜样学习,不能一味地照搬,特别是不能一味地照搬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而是学习他们执着的人生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让自身的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最终让自己的生命也绽放如花,向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师生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如何和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幸福。朱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会不会也自觉得问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天职是什么?我既然来到这个教室,能带给孩子什么?我怎样为孩子创造出最大的发展空间?我怎样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在《教室就是幸福源泉》一文中,朱老师总结幸福的获取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与物的关系是生命的常态,人首先活在物质中,衣食无忧,财富积累的越多,人当然会感到幸福。但财富最终是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多有钱人过得并不幸福;第二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一个社会的人,受到尊重、收到信 一个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尊重、喜欢,这个老师肯定很幸福;第三种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内心,是人和自己的关系。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没有?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自己对自己就不满意,何来幸福?自己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满意,这才叫幸福。朱老师总结,作为教师的幸福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孩子,孩子们的成绩就是你成功与否的标签;二是来自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与生命尊严。

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的。生存有限,生活无限。朱老师说:“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作为教师,让每个生命在教室里绽放各自独一无二的美丽。”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最后,我想引用朱老师的一句话作为这篇心得体会的结束:“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朱永新新教育读书笔记 6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读后感《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