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读后感(优秀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再别康桥》读后感(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语言柔美,含蓄,感情饱满。而蕴藏在这首情意绵绵的诗后的情感更值得人品味。诗的开始便塑造了诗人温柔,翩翩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的身影是悄悄地,是翩然的,是满怀了一种还未知的神情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作别的不是别的,却是云彩。这便是一种十分感性的行为。
诗的二、三两节开始描写康桥上看到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夕阳将柳树染成了金色,比作新娘,柳树似乎是有了新娘的羞涩,那样动人。波光的影子,层层荡荡,直印在诗人的心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描写青荇水草的自由和悠闲,那样的怡然自得的情形让他心生嫉羡。这一切,都激起了诗人浪漫的回忆和感情。从第一层来看,是写景渲染,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个藏在深处的感情世界。即写景抒情,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缅怀。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联系到上面提到的夕阳的景象,那一潭原本青绿的潭水,的确像虹一般艳丽多彩。而那梦,应是指昔日的梦,却“揉碎在浮躁间”,说明昔日的梦已永远停留在过往,往者不可追了。它虽已在时间中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了下来。而且犹如彩虹般美丽。在诗人看来,他当年在剑桥的生活是值得留恋的。而他此次来剑桥便是来找寻昔日的梦的。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希望潇洒地重温康桥的旧梦。他是如此渴望重新找回原来的美好,在星辉下放歌的那种豪情。诗人的感情在此刻是饱满的,充满激情和希望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感情从高潮瞬时下跌,他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在同样的景色和地方做同样的事,却再也回不去了,找寻不到旧情,找不到他所谓的“梦”,诗人的感情由此压抑深沉,这使我们感到,在读第一节诗时的那种潇洒飘逸感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苦涩、惆怅和难言的苦衷,透露出诗人更加内在的,难以摆脱的苦恼。
诗人是深情的,浪漫的,他痴想找回旧欢。面对此情此景,他才相当真实地意识到自己难言的苦涩和苦衷、惆怅的情怀,景色依旧美好,只是物是人非,那些缠绵的“夙愿”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大致而言,是因为他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一再受挫,而写《再别康桥》的时候,也许他的苦恼接近于最深的时候,因此也是他幻想最厉害的时候,唯有幻想还能支持他,有勇气,有活力来寻旧梦,也才有激情把这难言的心事形诸于诗,而且 有一个飘逸、潇洒的姿态。
诗人终于离开了,他是悄悄地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让康桥这个魂牵梦萦的感情世界以最完美的幻想面<>貌保存下来,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他离开了,而那个梦,也许会一直存在。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2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就连毕生追求的爱情也如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诗作《再别康桥》更是经典到极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康桥,游于“星辉斑斓”的湖中!
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安宁,念到这里,仿佛自己也如诗人一样,轻轻的迈动着双脚,轻轻地走在康桥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虫子和鸟儿,破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宁静。
太阳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天上的五彩云霞,余辉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树仿佛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阳下的新娘一样,美丽婀娜,风儿吹起她的衣角,她就这样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着不自觉伸开双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连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柔波中它随着流动的河水飘荡,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这时,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让我静静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愿地只做一棵无名的水草。
云彩和霞光的余辉倒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仿佛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间,像是彩虹的梦境。
我多么想“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用小船载满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静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寻找着志摩当时划过的地方,听风儿轻轻在我耳边哼唱!
再美好的梦也有苏醒的时候,“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康桥沉默了,夏虫也为我沉默,“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见了,康桥!
我就这样沉醉在康桥上,我就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实在令人折服,简简单单的词藻却能勾绘出如此生动静谧的画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喜欢徐志摩勇敢追求“爱”、“自由”与“美”的情操,也爱《再别康桥》所描绘的浪漫景色给人带来的无尽享受。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3
朋友们,在这个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你们会爱上什么?是“抖音”,是“手游”,还是一副扑克牌?而你们若问我,我则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墨香浓郁的书,与你们共读之,并为此而像徐志摩一样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你瞧,每学期开始,老师都会让我们从家里精心挑选十本书,贴上标签,写上姓名和序号,整齐的摆放在教室后面的书架上。那些书像一个个装满知识的宝箱,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又像一位位排列整齐的士兵,随时等待将军的一声令下,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进我们的大脑。每到阅读时间,我们就会一窝蜂地拿着借书证,跑到书架面前去借阅自己最喜爱的书,生怕晚了,就吃不到这一顿知识的盛宴了。
用自己的十本书,能换取四百二十本书的阅读权,让我尝到了徜徉于书海的甜头,更让我明白了献出一份爱,阳光一片天的理儿。
更为开心的是,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好书漂流”的活动,老师把经过层层筛选的好书,一本一本地标上序号,轮流发给每个班,然后按照对应的学号发给同学。每当接到书的那一刻,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页。犹如在沙漠中行走的人,找到了一壸甘泉。待细细品味后,我们还会写上阅读感受,让下个班级的同学读到这本书时,能激发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这本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好书流动起来了,知识也丰盈起来了,我们的慧根和爱心也浓起来了。行走在共读之路上,向着青草更青处又迈进了一步。
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我校有幸寻访到了在贵州支教的杨明老师,与他所在的沙井小学进行了“共读一本书”的好书捐赠活动。1281册课外书,伴随着1281位学生的“阅读感言”,漂流到了沙井小学。看着老师发回来的照片,他们手里棒着书,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也感染了我们。他们的回信,更是加固了彼此之间友谊的小船。
高桥——沙井两校学生“以书会友”,搭起了阅读的桥梁,搭起了友谊的桥梁,也激起了两地人共读的执着之心,更筑就了新时代下,我们这代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