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观舞记的读后感范文【优秀13篇】正文

《观舞记的读后感范文【优秀13篇】》

时间: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3篇观舞记读后感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观舞记读后感范文 篇1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体验 氛围 积累 活动 关注 读书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畏难情绪。传统教法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但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其实,在学生看来,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己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如果学生连写什么都不知道,那些技巧又如何表现呢?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使其“不吐不快”呢?本人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体验生活,丰富蓄积,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出好文章。《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让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的“活水”了。当然,教学生作文,首先还得教学生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我的学生在报上看到了月浦小学105班佘泳丰小同学身患白血病,自发在班里组织一次募捐活动。孩子们为自己能够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感到兴奋和快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体会到给予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会使自己幸福的道理。后来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我为——喝彩》,我班相当一部分同学写了《我为七年(1)班喝彩》,所写的就是为佘泳丰募捐的事,因为是亲身经历的事,文章写得真挚感人!

2 营造氛围,融入情景,培养学生的模仿创新能力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模式时,遵循主体性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同学们融入活动情景中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积极培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作文素养。

学完冰心的《观舞记》,我让学生一边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陶醉于优美的意境之中,引起强烈的审美共鸣。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时曾说:“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变幻多姿的旋舞……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尽管连这样的大作家在美妙的艺术面前都感叹文字的贫乏,但我却鼓励学生模仿《安塞腰鼓》中一些排比、比喻句式进行仿写,写出了颇有味道的《雀之灵》赏析文字。有学生这样写:“优美的音乐,童话般的背景,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浮现在我的眼前……这舞姿,如烟似梦,仙姿绰约,梦一样的迷人;这舞姿融入了大自然,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舞姿,如古筝的声音,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如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大地万物。”如果学生没有融入情境,没有被陶醉,怎能写出这样优美的片断呢?这些活生生的文字,又怎会缺乏创新的成分呢?

3 亲近自然,开阔视野,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亲近自然,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为习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我在教习作《感受自然》之前,布置学生到绿化带、公园、郊外……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里自然景物的特点和人们的活动特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拍几张照片,在网上找其它季节的美景图片,并安排一节综合活动课让学生交流对秋天的发现和感受,欣赏图片描述四季的美景。学生还收集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来描述春天,那次学生写下来的习作内容充实,感受丰富独特,文笔优美,一气呵成。

再如,指导学生写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我曾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游玩了汕头海滨长廊、汕头农业科技园……在游玩的过程中,我进行适当的情景写作指导,现场指导如何抓住景物特点仔细观察,引导他们用上优美生动的词句来描写。这次习作学生写景状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读之感觉身临其境,其乐融融。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姜还是老的辣,有过丰富的烧烤经验的林长宏同学,用他敏捷的身手,迅速的反应,把火候控制得十分妥当,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美味佳肴,让我们口齿留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主动将烧烤肉往老师的餐桌上送,给我们做了好榜样。还得到了老师的啧啧称赞呢!——‘啊!’这不,刚一夸他,他便骄傲起来,竟把玉米棒点着了,都是骄傲惹的祸!”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是认知主体依靠自己经验进行建构这种主观活动在大脑中形成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注重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学生走进自然,有了自身深刻的体验,加上情景教学方法得当,不仅使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4 参与活动,体味乐趣,为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写作舞台

每年的元旦、“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教师应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学会团结协作,各展才华,体验节日意义和快乐,充实精神生活,并在活动后布置学生及时记下活动的见闻、经过和感受,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下丰富的材料。如,汕头的大型音乐烟花晚会,我要求学生观看节目,最好现场欣赏烟花晚会。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一位同学这样描写烟花绽放的情景:“天空的烟花令人叹为观止,水上的烟花也不甘示弱,领着自己的‘代表队’也来凑热闹。‘水上芭蕾’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束束小烟花冒在水面上,真像一个个优雅的妙龄少女在水中翩翩起舞;那‘来势汹汹’的‘水上地毯’绽放的情景更是别具一格!岸上人们的掌声不断响起,为烟花的美丽绽放喝彩,也为汕头的发展喝彩,汕头的明天会更美好!”

5 收看电视,关注民生,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一些老师、家长认为学生看电视会影响学习,课余一味叫孩子看书、做作业,不让他们看电视。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不但不影响学习,还能及时了解社会,关注国情,认识日新月异的世界,倾听不同的见解;才能充实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写作时才能旁征博引,表达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从教育学的观点看,电视是一种活动化的教科书。从来没有一种教学活动能像电视这样,使受教育者如此自觉自愿轻松地接受教育”。电视新闻、人与自然、科技博览等,都是十分宝贵的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电视这一信息媒体,为语文学习服务。如,节假日我布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收看电视节目能使他们的视野变得开阔,知识更丰富,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多姿多彩。我布置学生写《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篇作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记得有这样一宗报道:马路边因一根石柱倾斜,似乎要倾倒下来,致使车辆堵塞,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还好,有热心人士及时向‘今日视线’反映,***实后立刻找到有关部门,才将石柱搬迁到别处,恢复公路往日井然的秩序。‘今日视线’这个电视节目不仅为我们排忧解难,而且还帮助我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它为我们报道了许多新鲜离奇的事件,这就是我对‘今日视线’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6 指导读书,汲取精华,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叶圣陶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贫乏,加之对生活缺少切实的体会与思考,也是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认识世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有关阅读》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我每年都要指导学生看合适的课外书。可以列出目录让学生挑,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简·爱》、《格列佛游记》……让学生从阅读中充实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还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交换看不同的书,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谈读书的收获,兴起读好书的热潮。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单靠训练是不行的;要从多方面入手,语文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认真贯彻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丰富蓄积,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建构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机械的,是有血有肉的,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104

2 任友群。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59~160

3 吴非。前方是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29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2

我非常欣赏**的艺术,艺术首先要思想开放,咱们国家太保守了,不敢突破。还有外国人想象力天马行空。比如最近在我们这边公演的猫,是百老汇很经典的音乐剧,我觉得它最大的咱们国家没的特点就是敢表现。敢想象。

一部剧的成功要靠剧组里所有的人,可是在咱们*文艺界,大家永远都抢着得头功,不愿合作,而且在*是关系大与法和能力,这样对创作阻力很大,不象外国,谁有本事就用谁。

音乐方面我觉得咱们*人太功利,做音乐很多人为了赚钱和**,可是外国很多伟大艺术家就不同了美术方面我觉得他们的思维很抽象,表达的思想和方式都与我国不同《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3

我非常欣赏**的艺术,艺术首先要思想开放,咱们国家太保守了,不敢突破。还侑外国人想象力天马行空。比如最近在我们這边公演的 猫 ,是百老汇很经典的音乐剧,我觉得它最大的咱们国家没的特点就是敢表现。敢想象。一部剧的成功要靠剧组里所侑的人,可是在咱们*文艺界,大家永远都抢着得头功,不愿合作,而且在*是关系大与法和能力,這样对创作阻力很大,不象外国,谁侑本事就用谁。音乐方面我觉得咱们*人太功利,做音乐很多人为了赚钱和**,可是外国很多伟大艺术家就不同了美术方面我觉得祂们的思维很抽象,表达的思想和方式都与我国不同《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侑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來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來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侑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观舞记读后感 篇4

第二次,我们相约拍摄这次封面,炎夏,有雨,刘岩提前到了,那天她的母亲和朋友陪着她,素颜,短发,瘦得令人心疼,但眼神清澈坚定,分明告诉你,“别这样,请相信,我有力量。”

2008年7月27日,作为奥运盛宴中惟一的独舞《丝路》的A角表演者――青年舞蹈家刘岩在彩排中不幸坠台,导致双腿残疾,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她的舞蹈生涯即将在最绚烂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并为此感到深深悲痛和惋惜。她也说到,摔伤之后的第七天,医生就正式地告诉她“你是脊髓损伤,并且是完全性损伤。”换言之,就是她瘫痪了。

作为一个舞者,要用身体去表达艺术,而刘岩却面对了太多的不,不只是能否再次跳舞的问题,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恐怖”她说,的确,她面对着显性的障碍,上下车,上下台都需要别人帮忙,但她也说,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的障碍,有显性有隐性,但是谁都不能放弃自己,要面对,要让每一天都更好一点。刘岩没有消沉堕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告诉我们,精神世界里,她从未有过跌倒,甚至,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

在这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博士、到北京舞蹈学院当老师、担任《舞林争霸》总决赛的评委、创作舞台剧……横跨多个领域,转化多重角色。即使是一个双腿健全的普通人,也很难交出这样令人赞叹的答卷。

当上帝把沉重的大门关上,我们无可奈何,于是有的人变得冷漠,每天抱怨生活的不公,有的人一蹶不振,终生靠回忆度日,有的人无所事事,静坐等待上帝为其打开其他的窗。而刘岩,凭着对舞蹈的纯粹热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主动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在现实的轮椅、思想的扶梯上,她同样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冉冉升起的朝阳。

今年,她的专著《手之舞之》了英文版,这部系统研究手舞文化的学术著作源于她的博士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刘岩的舞蹈生涯从未停止,一直灿烂似锦。

奥运来了,她也再次启程全程参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接下来她还会去维也纳和美国参加交流和表演,并将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继续自己舞台剧的创作,同时她正在写作的新书,也计划明年出版。

在刘岩拍摄封面的时候,我问她的母亲:女儿这么棒,你是不是很欣慰?老人感慨:她太忙了,真的很心疼她。

独立如刘岩,她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有姿有彩,“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做做面膜,我喜欢下笨功夫,我的包里永远都有个本子,每一天的事情都在本子上记下来,读书的时候,看到打动我的段落,我也会抄在本子上,去年做《二十六分贝》的舞台剧,就做了很多记录。”她觉得,很多感觉都会快速消失,不如通过简单的文字,把它们尽量定格。

在采访中,刘岩提到了好几个名字:她喜欢莫扎特,老天赏饭吃的古典音乐精灵。她喜欢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皮娜来中国,她们本来可以相见,但那时的自己心情杂乱,没有赴约,而皮娜在那一年因癌症去世,刘岩说非常后悔,不过不影响她们的神交,如今每学期,她给学生上课,都会放映皮娜的纪录片。

她还提到鲁米,她喜欢他的诗,并忍不住念诵,“在我失望的一刻,我也感受到鼓舞。当我被毁坏,我同时也在康复。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Q&A

奥林匹克,不只是探索身体的极限

Q:今年奥运期间,你会参与哪些活动?

A:我受邀到巴西里约观看这一届奥运会,8月份会出发,当然,除了观看比赛,也会参加一些有关奥运精神传承的活动。虽然我没有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那支舞,但这么多年走过,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代言。

Q:这些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没有产生过变化?

A:2008年,我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加上之前的演出,和之后的排练,更多是身体上的打磨,希望尽善尽美地去表演,并没有考虑太多奥林匹克史的概念,或者说并没有走脑。摔伤之后,身体出现了障碍,生活中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困难,既然奥运会是一个触发点,那我不免开始进行思考,我想奥运会,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天的比赛时间,让全世界的运动精英聚集,然后只在比拼身体的极限,一个追求更快更好更强的体育赛事,不只是在探索体能,还有精神的提升,这非常伟大。

Q:奥运之后,对你来说哪一年最困难,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A: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切分时间阶段,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我就是告诉自己每天都要更好一点,我不祈求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但是每一天都要比自己的前一天更好更好更好。如果说到最困难,那还是2009年,毕竟2008年更像是突变,当手术做完了,奥运结束了,大家对你的关注淡去了,我却要开始去适应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和调整,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一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康复机构,坚持康复训练。 1.现在的刘岩,清澈而坚定。2.2012年9月20日,在纪录影片《无与伦比的辉煌―北京奥运记忆》的首映式上,忆起自己的奥运经历,刘岩落泪了。3.在新的奥运年,刘岩的著作《手之舞之》了英文版,她的闺蜜杨澜、鲁豫、龚琳娜都来为她捧场,她也坦言,受伤后的生活会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她也感谢身边的朋友,她们彼此三观相投,愿意一起理解这个世界。

Q:你说过坚强不能概括自己经历的一切,你会反感人们谈起你受伤的经历、不断用坚强去形容你吗?

A:这个没关系啊,大家的感觉是大家的,但其实,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我只是做了不放弃,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不过如果我给大家的印象是坚强的话,我尊重,也接受。

Q:很多时候,当你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令人有“缺憾之美”的感触,你认可缺憾之美这种说法吗?

A:当然,西方有维纳斯,中国也有“残缺是一种大美”的说法,所以我是接受的。

舞蹈事业如何继续?“我在做手舞的研究和创作”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手舞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A:手舞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其实舞台部分的创作还没开始,现在主要是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用“创作”一词不太准确。这个研究方向是2011年定的位,可能与我腿受伤有点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大,主要是我受伤后关注到聋人这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手会说话,所以我想用这个方式是不是可以探索思考舞蹈的精髓。2011年定了做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方向后,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所以一路做到了现在。

Q:写作《手之舞之》这本书给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我很庆幸自己选了这个方向,因为当时那篇博士论文确实填补了中国手舞研究的空白,但正因为研究者很少,文献资料相当缺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思路的整理也是,你要思考如何去解构建构,如何描述手的语言性,从哪个类别进入研究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才能完成。

Q:在这个过程中,还思考了佛教手印的内容?

A:其实我的家人们并没有,但近年的阅读和思考,让我觉得佛教文化很东方,很贴近我们,而且也神秘,我的导师对这部分也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决定将手舞和佛教手印进行结合,这些都是人类的智慧。

Q:受伤之后,也让你在跳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A:当演员的时候,也会读书,但是阅读和自由思考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精力有限,更多都放在对具体舞蹈的打磨上了,反而是受伤之后,开始思考,我的博士导师冯双白先生,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就问过我,让自己的舞蹈如何继续?舞蹈不光是跳啊,他鼓励我考虑研究、教学和编导,舞蹈教育家也是很伟大的事业,我想,在展开其他纬度的思考时,兴趣点就被挖掘了。

Q: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A:时间挺紧,那就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这是我的职业,我尽力而为,同时我还需要康复时间,需要阅读写作的时间,我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但如果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的邀请,我还是会尽量去的,传播正能量。

Q:崔永元在推荐《手之舞之》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显得这本书更加可贵,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

A: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化市场的情况在变好,文化不断繁荣,信息也在不断普及。整个文化氛围在提升,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关心这些。

Q:听说你已经考取了博士后,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博士后?高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是想继续做手的研究,不想浪费自己对佛教手印这方面的兴趣。我读博士时在学校也有科研项目,但你知道的,做科研项目相对比较散漫,读书不一样,有压力,有挤压感,一挤压,从博士后进站到出站,十几万字的研究成果又能出来了。主要是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和学历关系不大。

关注孤残儿童,公益能让我微笑

Q:你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主要是针对残障儿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A:当时我们也在犹豫做什么,想做弱势群体这一块,但弱势群体又分成好几类: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在这过程中有人和我争论,我想做残疾人这一块。我摔伤了,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我自己的身体有障碍,那我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身体障碍的人,为什么又聚焦在孩子这样的群体?因为孩子有种希望的感觉,给了我很多力量。

Q:目前这个公益项目支援了多少孩子?

A:我们支援孤残儿童学艺术,现在有162个孩子,96个是孤儿,66个是聋儿,每个周三的下午都会有我们的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也会去,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去给这些孩子们上课,他们特别开心,他们给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舞蹈,特别开心,仿佛一起过了六一儿童节

Q :公益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公益给了我美好,让我微笑。大笑也没有微笑无敌,因为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你如果会微笑,会发自内心微笑,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Q:做公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

A:阻力是不断的,最早是资金问题,没钱,后来办活动过程中又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场地、赞助品牌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会牵扯你的精力和你的情绪。具体的问题很多,但我的态度是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

Q:能分享一件做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A:还是给我资助的一个小孩编舞的事情吧,那个小孩叫范杰,当时11岁,我给他编了一支舞蹈叫《对他说》,他不会说话,我想对他说虽然你不能说话,但如果你想表达你思想的话就来跳舞吧,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你能把你想表达的通过舞蹈传达,别人一看就懂。

相信“相信”的力量

Q:你说舞蹈是你的信仰,怎么理解信仰这个词?

A :有很多舞者会说,舞蹈是她的生命,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的生命有太多东西,不仅仅是舞蹈,但舞蹈是我无比热爱的,而信仰比爱更高一个阶层,更神圣,有一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舞蹈于我来说其实很纯粹,我够不着它,但它又不断推动我前行。

Q:你说过你导师的一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A:相信的力量是宇宙的力量,你相信了就能成功,不信你试一下,真的能行。我的导师是冯双白先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我觉得聪明、智慧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他是有大爱的,给予了很多,不光是对我,是对他身边的所有人。

Q: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有一种素质一定要有:坚持。你可以条件不好,我考进舞蹈学院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属于很普通,但没关系,或者说你现在有点胖,都没事,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舞者如果有坚定的意志,不光舞跳得好,自身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Q:你本身是位优秀的舞者,同时又是一名主持人、作家、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个角色?

A:我最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现在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Q:涉足这么多领域,工作这么繁忙,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呢?

A: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我会通过看书来缓解。(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昨天我在等朋友的时候就在读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作家的书,太厉害了,我这两天要把它读完。看书也是一种交流,跟人打交道有时还会出事,跟作者交流不会出事。还有一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传记类的,叫《Just Kids》(《只是孩子》)是章子怡推荐给我的,她发微博私信给我,叫我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特别好看,写得好极了,你也赶快去看。

Q:除了看书,你平时还喜欢做什么?

A:游泳,还有哑铃训练。这两项是我最爱的。当然还有跳舞。

Q:要有能让自己沉静的书,也要有让身体动起来的活动。

A:读书是一方面,除了读书,身体的磨练也挺重要的,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太阳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升起落下,你天天练功也是如此,能磨练自身,这是一件枯燥但干净的事。

Q:你会喜欢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A:比较喜欢积极的人,勤于思考的人,我前一段也在读萨特的书,很喜欢他,他是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拒绝接受任何奖项,甚至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和波伏娃的不凡之恋,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爱。 2014年,刘岩与法国艺术家排演中法原创舞蹈音乐剧《红线》,这是她受伤后第一次正式的登上舞蹈艺术的舞台。这是一部充满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舞蹈与打击乐的跨界结合讲述了一个生命哲学故事,编导吉利娜・克里莫娜从西方“雅各布与天使的斗争”中得到启示,表达这样一种含义:当人类与超越自身的强大力量殊死搏斗与挣扎后,最终将战胜这种力量,并会变得更加成熟,也会再次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西方的哲学理念与中国古语“凤凰涅浴火重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Q: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你对自己太狠了?

A:朋友会说,他们希望我少干一些事情,心疼我,大家都觉得我不用太辛苦,我也是在调整,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开,不要太满,人应该还是需要有些余地的。

Q: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A:自然是大美,大美是不言的。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5

我是一名欣赏者,但是我愿意说出我心中的,感受的飞动的美。

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供养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的低头合掌,抬头来,也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孔。

音乐响起来了,卡拉玛开始跳了,她用自己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旋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里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感情,却能随着她的动作共鸣起来。我们有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灿烂,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会宛转的娇羞;忽而张且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着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的四肢五官,来讲说印度古代优美的故事。

观舞记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6

我读了冰心的观舞记,使我深受感动。卡拉玛姐妹那美丽的舞姿时时感染着我。

这篇文章说的是:作者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透过生动细腻的描述,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此刻我们面前,表达了作者对卡拉玛姐妹高超舞技的由衷赞美之情。

此刻,我每一天有空时就认真读一读,感受卡拉玛姐妹能高超的舞技和忘我的表演。

当我读到: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时,不由得心中一颤卡拉玛姐妹露出怎样优美的舞姿和高超的舞技而让作者感到那样欢喜,激动?而当卡拉玛开始舞蹈时我才明白:她旋风般的急转令人欢喜和激动。

当我读到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我,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诗歌故事时,感到:她是这样爱舞蹈,不然怎样会一心沉醉在舞蹈世界里用四肢五官讲说一个个美妙故事!

当我读到: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下垂,入地生根时想到:印度艺术如此丰富,值得我们去发掘探索。

我要像卡拉玛姐妹一样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报效祖国!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7

那轻盈的舞姿,娇媚的装扮,一瞬间映入我的眼帘。那美妙的旋律也在这时进入我的双耳,邰丽华带领着的舞伴们把“世界”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音乐响起了,舞蹈者们开始舞蹈了!每一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祥和的微笑。首先出现的是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随着婉转的音乐,踏着轻盈的“脚步”,柔和的“手臂”慢慢的张开。你看,“观音”的`“千手”都在微微闪烁,射出万道金光,把所有的好运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就用自己那热烈而感激的掌声回报给他们。“观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他的手,忽多忽少,忽快忽慢,如同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在一阵幽咽的音乐之后,音乐变得越来越不安了。那种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情感,冲破了无声的世界。

舞蹈这们从一个观音变成了22个观音,就像孙猴子拔了根毛,吹出的千万个小猴子。每一个观音用它那婀娜的身姿、金银的手指来描述心声。

音乐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像大风雨过后的*静。“千手观音”在一瞬间又成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女菩萨”,头顶的佛光普照,放出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仿佛晨曦的那一缕缕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温暖而祥和。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过往!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在普渡众生!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珠缨旋转星宿摇,花缦斗薮龙蛇动”。

“千手观音”是美的。它美在祥和的面庞,它美在婀娜的体态,它美在善良的天性,它美在雍容的气质。它像一幅画,明朗、脱俗:它像一首诗,清新、永。它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世界的美德,让人赞美,让人陶醉,让人折服。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8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观舞记》,又一次感受到冰心温柔的海。读罢此文,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心中的感受—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但冰心的语言更美。读此美文,我们从中获得了舞蹈形象和语言艺术的双重美感。

文章开篇是先声夺人的美。用颇为作难的设问,引出四个假设句形成排比,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勾画出这一对舞蹈家的旋舞、服装、舞步、身形。作者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心头的惊喜,又重新设喻“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森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冰心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总体感受是“飞动的美’’。冰心对印度舞蹈颇有研究,但她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写此文的。

冰心从气氛、外貌、服饰、舞姿、神态、身段等方面用语言文字再现视觉形象,,突出心中的美感。

气氛的静穆美。“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从背景的静穆突出印度古典舞蹈的浓郁的宗教色彩。

出场的光艳美。“低头合掌”“她亮出她秀丽的面庞和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这一美妙的瞬间,人们屏住呼吸,惟恐任何一丝声响会把这再生之光惊逝。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服饰的艳丽美、游龙般的曼舞美。轻歌曼舞,随着音乐响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从轻风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像游龙一般。

传达出神韵的神态美。“忽而双眉颦蹙---”“忽而笑颊粲然---”……随着舞蹈的演绎,卡拉玛姐妹的神态不断变化,她跳的是心灵之舞,人与舞蹈完全融合。看着卡拉玛的舞蹈,作者仿佛在倾听“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婀娜多姿的身段美。令冰心折服的还有小妹妹拉达表演的蛇舞。身段“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写出拉达身段的精妙。“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使人透过一连串优美的动作仿佛感到扣人心弦的旋律在心中激荡。

对卡拉玛姐妹,冰心是怀着赞美和感激的,这我们从文章结尾可以感受到,同时冰心在结尾还揭示了另一种感受:民族艺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中,民族艺术是人们了解各国历史文化的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观舞记》的语言,就象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艺术。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9

最近,我们学习了观舞记,这让我再一次接触到了我最喜欢的冰心阿姨了。

读观舞记,我们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心中的感受—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但冰心的语言更美。读此美文,我们从中获得了舞蹈形象和语言艺术的双重美感。

文章开篇是先声夺人的美。用颇为作难的设问,引出四个假设句形成排比,以准确而调和的色彩,勾画出这一对舞蹈家的旋舞、服装、舞步、身形。作者觉得还不足以表达心头的惊喜,又重新设喻“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森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冰心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总体感受是“飞动的美”。冰心对印度舞蹈颇有研究,但她却是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写此文的。

冰心从气氛、外貌、服饰、舞姿、神态、身段等方面用语言文字再现视觉形象,突出心中的美感。

观舞记虽然短,可是确认够在观舞记中看到冰心的细心。

观舞记读后感范文 篇10

对于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是一批热爱此方向的学者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发现性工作。而对于中国古代舞蹈史在大学中的教学来说,接受者更多的是来自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他们所要接受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育,是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课,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必修课”的名号而来。

中国古代舞蹈史就是对已经过去很久的历史史料进行研究后得来的研究成果,绝非杜撰。将中国古代舞蹈史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可以说课堂上的每一句讲义都是经过艰辛的研究而得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经过学者们对历史的研究、得到的结论都已在此类书中有所记载,特别是自己已著书立说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者,他们的舞蹈思想必定在书中得以呈现。因此,在上课时他们所讲述的既是自己研究成果的展现,也是自己书中文字的再现。实际上这些艰苦钻研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研究者们并不存在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状况,但在一些学生的眼中这种想象是确实存在的。

二、对中国古代舞蹈史教学方式的设想

(一)影象资料的呈现

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教学当中,由于授课内容多是历史的遗留,当时许多舞蹈现象与今天我们的舞蹈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出入,研究者通常是对历史史料中记载的社会、舞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更确实的考证。而这些对于一个学习舞蹈史的学生来说有时会过于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对历史史料中所提及的舞蹈现象,与今天考古发掘出的历史文物进行对照,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思考的兴趣。也可使学生得到由听觉到视觉的满足和直观的认识。使中国古代舞蹈史不在枯燥乏味,课堂上的气氛也将激活这些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舞蹈表现。

(二)动作模拟

舞蹈是以身体为表演媒介的艺术形式。我们可否在中国古代舞蹈史的课堂上,同样也利用肢体进行教学呢?由于古代舞蹈已经离我们现在相当久远了,有很多舞蹈是我们不可知的,更不可能寻找到任何的影象资料。惟一可以唤起我们舞蹈意识的就是当时一些笔墨文人观舞后由感而发的记载;或是上层社会统治阶级的史料记载;还有一些简单舞谱的记载。作为古代舞蹈史的教师,将资料进行讲述的同时,可以利用身体进行辅助模拟资料文字的阐述。使文字在舞蹈史的课堂中“活”起来、“舞”起来。这样的模拟行为可以引起学生对史料的详细阅读,使自己可以正确的理解教师的舞蹈动作和当时舞蹈动作的固有表现方式。此方法同样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让学生在对历史史料有足够的理解后尝试用身体来“再现”当时的舞蹈状态。

(三)联系当代

古代舞蹈史之所以被学生视为枯燥的学科就是因为这段历史离今天太远了,有的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其意义都不太大。这种想法是学习古代舞蹈史的误区。泱泱大国上下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必定会遗留下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对古代舞蹈的研究也是对当今舞蹈发展的一种支持。因为舞蹈的发展根基在历史当中,舞蹈的发展起源也在那里。研究古代舞蹈史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当时的历史,而是为寻找舞蹈在历史长河中的整个发展脉络。今天很多舞蹈界的人士也在杂技的领域中大显身手,更有舞蹈理论家在讨论研究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语言的把握

古人用自己的方式记载着历史,而今我们要研究它时、传授它时,我们的目的是为我们今天所用。在阅读历史的文献时,乏味、难懂,很难吸引住读者。在对中国古代舞蹈史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舞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现代的理解、解读方式描述、再现当时的舞蹈表演状况,使学生在上课时易理解,在课后翻阅历史文献时可以轻松解读。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授课语言,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学生课后对书本的阅读很难使知识达到深层的记忆,多是瞬间或是短暂的记忆模式,而教师生动、特别、有趣的授课语言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层记忆。因为在学生记忆时,他所记忆的并不仅仅是某年某月的某件事情与某个舞蹈,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形象,将所有的内容记忆在大脑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学生会忘记一些内容,但他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而联想起教师上课时生动的语言描绘,促使深层记忆的恢复。这样的授课方式避免了学生对舞蹈史的死记硬背、用完就忘的尴尬处境,反而使学生在上课时得到一种欣赏的享受。

三、总结

观舞记读后感范文 篇11

语言的世界就像春天的百花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锻炼成一只只敏锐又勤奋的蜜蜂,应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要激发学生对生活语言的兴趣

鲜活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趣味,激发学生的热情,关注生活中的趣味性语言,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性的重要方法。

还记得侄子张浩轩刚上幼儿园时,曾教过他几句英语,其中他最感兴趣的一句是“Wait for me”。那一整天他大有百念不烦的气势,当时很是疑惑。终于答案揭晓了,他无比可爱地问:“大姑姑,为什么要‘喂他蜂蜜’呢?”原来他喜欢这句是缘于对它最直观音译的兴趣,“Wait for me”读起来很像“喂他蜂蜜”。其实,对待学生也是一样,让他们永远用一颗好奇之心去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语言现象。

在班里,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一些表面司空见惯、细读起来却意味颇深的语言。比如,讨论“知不道”和“不知道”,“和”字作为介词和连词在平时语言中运用,等等。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学习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试问:当取法生活成为一种自然,学生怎能不热爱生活、热爱语言?

二、要培养学生勤奋读写的好习惯

少年伙伴仲永,大家都还记得,对他的惋惜之情至今恐怕都难以割舍。为什么呢?一个原本语言天赋极高的小天才,因为后来不勤加练习,而失去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最终“泯于众人矣”,可惜,可叹。以他为鉴,要让学生努力做一只勤奋飞舞的蜜蜂。

首先,通过阅读、做读书笔记,训练“读”的能力。阅读文章是一种可直接接触到语言文字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度的最直接途径。而做读书笔记,内容则是多方面的,可摘抄好词、好句、精彩语段,也可写读后感,在理解品鉴的基础上,背记或仿写,通过强化记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12

《观舞记》中那轻盈的舞姿,娇媚的装扮,一瞬间映入我的眼帘。那美妙的旋律也在这时进入我的双耳,邰丽华带领着的舞伴们把“世界”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音乐响起了,舞蹈者们开始舞蹈了!每一个表演者脸上都洋溢着祥和的微笑。首先出现的是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随着婉转的音乐,踏着轻盈的“脚步”,柔和的“手臂”慢慢的张开。

你看,“观音”的“千手”都在微微闪烁,射出万道金光,把所有的好运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就用自己那热烈而感激的掌声回报给他们。“观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美。他的手,忽多忽少,忽快忽慢,如同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最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在一阵幽咽的`音乐之后,音乐变得越来越不安了。那种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情感,冲破了无声的世界。

舞蹈这们从一个观音变成了22个观音,就像孙猴子拔了根毛,吹出的千万个小猴子。每一个观音用它那婀娜的身姿、金银的手指来描述心声。音乐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像大风雨过后的*静。“千手观音”在一瞬间又成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女菩萨”,头顶的佛光普照,放出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仿佛晨曦的那一缕缕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温暖而祥和。

“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过往!“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在普渡众生!“千手观音”的每一个舞姿都是“珠缨旋转星宿摇,花缦斗薮龙蛇动”。“千手观音”是美的。它美在祥和的面庞,它美在婀娜的体态,它美在善良的天性,它美在雍容的气质。它像一幅画,明朗、脱俗:它像一首诗,清新、永。它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世界的美德,让人赞美,让人陶醉,让人折服。

《观舞记》的读后感 篇13

我虽是一位欣赏者,但我依然要说出我心中的那个飞动的美。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冰心老奶奶在欣赏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冰心这样描写她们的舞姿:“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特别是小妹妹拉达,十二岁的年龄,和我同年,却能在台上表现神和人,赋予草木禽兽以灵性。冰心说她,容尚小而工夫已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二岁的小拉达,在舞台上一展舞姿,演绎人生,舞姿优美,尽态极妍,但台下她要付出多大的功夫啊。冰心说,姐姐二十二岁上舞台上十七年,妹妹十二岁,在舞台上可能也有十年了吧,她们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和他们在台下流汗分不开的。

小拉达和我同龄,有时我还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可是小拉达已经成功了,相比之下,我们该深思了。年纪尚小,功夫已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绩,就要多流汗水。

我看过“千手观音”的表演,十几个聋哑人,听不到音乐,全凭感觉,舞出精美的舞蹈,他们在台上短短的几分钟,但台下他们留下的汗水太多,他们付出的辛苦太多,她们付出了常人百倍的努力,千倍的辛苦,我们才能欣赏到这样美妙的舞蹈。

我联想到,任何人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千倍的汗水。小拉达是这样,聋哑人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现在真正体会到它真正的含义了。

我现在遇到学**的问题,不去努力探索,只想要个结果,和聋哑人,和小达拉相比,是多么的渺小。

现在,我还没有**,我只是在练功,我要以小拉达和聋哑人为榜样,苦练功夫,争取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