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篇优秀5篇正文

《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篇优秀5篇》

时间: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高考作文语言出彩技巧篇优秀5篇,仅供参考。

五种技巧让高考作文语言出彩 篇1

五种技巧让高考作文语言出彩

其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感情的凭借,成功作文大都文采飞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富有文采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一见钟情,赢得高分。因此,每位考生都要成为语言的美容师,使作文语言出彩,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如饮醇酒,陶醉不已。那么,如何让文章的语言文采飞扬?如何让文章语言朗朗上口,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今天,我分享五种语言组织出彩的方法。

方法一:巧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本语言的美感。

修辞手法在小学时我们都运用过,可都是简单的句子,很少有学生能在一篇作文中,大量的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运用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文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也使语言富有文采,使表达的观点入木三分。比如:

精彩美文:中秋夜,正有一轮明月悬挂夜空,月光如水,无遮无拦。天地间一片澄澈,透明如水晶。清风拂过,窗前树影婆娑,月光水银般荡漾流转,轻柔无声。(选自《中秋望月》)

这段文字巧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皎洁明亮的月光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给人意境之美,仿佛读者被一缕缕阳光笼罩,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笔尖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

方法二: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

诗词歌赋、名人名言都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洗练简洁、蕴含哲理、朗朗上口。写作中,可以广泛引经据典,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气息。我们可以运用书本上我们学过的诗句,或者文言文中的名句,或者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都可以。比如:

精彩美文:······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步步为营,只有人情冷暖时态炎凉,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想看而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超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选自《恬静的自然之美》)

这段文字旁征博引,灵活运用诗句,写出大自然的恬静之美,紧扣主题,笔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

方法三;运用接地气的口语,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口语能拉进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人找到“家”的感觉,使叙述的事情更真实、更亲切。

精彩美文:“起床啊,瘦子!”听到“小胖”的“河东狮吼”,我连忙抓起衣服往身上一套,蹑手蹑脚的飘到楼下。(选自《追赶幸福》)

文中的“瘦子”“小胖”“河东狮吼”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语,作者运用在文中,让人倍感亲切真实。

方法四:广泛运用成语,增加文章的韵律感。

浓缩都是精华,成语是华夏文明的精华。成语可以使文本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和谐,朗朗上口,韵律感极强,很好的展现作者的文字功底。

精彩美文:我的家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会稽山麓,这里层峦叠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里的雾有它独特的魅力。(选自《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选文大量使用成语,勾勒出家乡地势的险要,增加文本的文学色彩,句式整齐,充满节奏感。

方法五: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文化范儿

如何引用古诗文,也要具体分成几种方式。

1.直接引用

直接用就是最简单的引用,这里真的好像没有什么方法可讲。

2.引用之后,加上一定的阐述。

比如,人生旅途上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哀伤;人生旅途上也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向往和追求;当然人生的旅途上更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惊讶。

如果非要指出什么方法的话?可以告诉大家,这种引用的内容多用来作形容词,你把它们统统去掉,意思也不会受影响,但是表达的强烈程度却会打折扣,所以就把它当形容词来用。

3.诗句分开引用,或者干脆化用。

例子一:那些暗香盈袖的黄昏,李清照把盏之余,把自己的相思写尽了一篇篇诗词当中,寄给他思念的人,也为我们文学的天空留下一盏盏明亮的星辰。

这是化用了李清照的词,又把李清照的生平糅合在一起,有宋词的意境,又非常符合文章的特点。

例子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边塞雄奇壮美的风景,照亮了岑参建功立业的理想,艰难和困苦,在诗人的心中隐遁于无形。

这个例子,是截取了岑参诗句当中的词语,化用了诗歌的意境,用在自己的文章里,也是很贴切的。

对句式的美,有更深层追求的同学,可以考虑运用排比,如:

例子三:美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是那鹦鹉洲头萋萋的芳草,美是那化作春泥的点点春花……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高考语文作文当中,运用古典诗文,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能够为了运用而运用,以至于生搬硬套。

无论是抒情还是议论,所引用的古典诗词或者今人的诗句,都要恰到好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看到别人用,自己也用。

别人仅仅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而自己的实际水平,或者文章中是否真正需要这样的句子,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才是引用的唯一出发点。

高考作文指导:三种语言技巧 篇2

这是从变换句式的方面来增强语言的文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培养“一样话,百样说”的意识。不同的句式,其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地恰当地选择句式,以期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其二,善于“穿插”不同句式。就是不要单纯使用肯定句,不妨也穿插一两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不要只是使用主动句,不妨也穿插一点被动句;不要总是使用正常语序,不妨也穿插一些倒装句;不要全是使用陈述句,不妨也穿插些许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不要全盘使用短句,不妨也穿插几句长句;另外,特别要善于做到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有一种洒脱与精致的结合美。

请看高考高分作文《生活不是盛满美食的果盘》中的片段:

庸人往往只看到成功者头上的荣耀与光环,却看不到成功背后的痛苦与磨难。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羡慕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明星,羡慕运动场上被鲜花和掌声围绕的运动员,羡慕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将军,羡慕国际会议上风度翩翩的领导……可有谁知道,明星在掌声雷动的舞台下经历了多少年默默无闻的付出?运动员于光鲜夺目的背后又承受了多少个日夜的挥汗如雨?将军指挥镇定的背后又经历了多少次的焚膏继晷?领导名扬四海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个夜晚的辛苦工作?耐不住数次往返辛劳的苍蝇,终究还是苍蝇;耐不住雕琢疼痛的顽石,终究还是顽石;承受不了辛苦付出与寂寞的庸人,终究还是庸人。

这段文字宛如一份“语言佳肴”,给人以十足的美感和愉悦,究其原因,就在于句式灵活多变。你看,文段中以整句铺排,彰显了气势;以散句映衬,平添了错落;更有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更迭变换,各尽其宜,相得益彰。如此灵活善变的句式,怎能不摇曳出绮丽的姿彩来!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技巧 篇3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技巧 篇4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高考作文首尾五五奇招出彩技巧 篇5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结尾要有力,而且长留余味。试想,开头和结尾给予阅卷老师阅读文章时的第一印象和打分前的最后印象都是良好的,还愁得不到高分吗?

凤头篇: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开头便知结尾,自然会影响作文得高分。精美的开篇有三点共性:一是“明”,要“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二是“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置悬念、用典故、引名言、反弹法等等;三是“简”。下面的几种技法,也许能让文章下笔引人:

1、巧用题记展才情

题记放在正文之前,位置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那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往往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精美的题记,一般得具备三个特点:一是适合,题记内容必须与文章主题、情调乃至风格保持相对一致,能够与文章融为一体。如果反差较大,甚至自相矛盾,就会使读者觉得别扭,或者觉得不可理解;二是简洁,最好控制在50字以内,太长就会造成虎头蛇尾或喧宾夺主之感;三是煽情,必须是有感而发,要着力透过文字表达自我的情感,展示人物形象。题记的写作方法很多,如名言警句式、巧设悬念式、渲染铺垫式、情感告白式、哲理明旨式等等。

2、设置疑问吊胃口

这种方法或行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先安排一个意料之外的情节,开篇荡起波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高考作文中巧妙地设疑发问,制造悬念,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为赢得高分奠定基础。高考佳作《对大漠的约定》开篇连用三问,读者自然是欲罢不能:

是为了领略西北的风清吗?不是,金光闪闪的戈壁和悠久底蕴的敦煌,那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是为了逃离所谓城市的“喧嚣”吗?不是,其实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孩也深深喜爱着城市五彩的路灯和现代化的学校。是为了追寻父辈走过的路,显得伟大吗?不是。试想父母怎会让唯一的女儿再去那份苦,受那份罪?他们深知女儿的肩膀还很弱小。那又是为了什么?

3、运用修辞添气势

综合运用比喻、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或议论点题,或抒发展开,能收到文采飞扬的效果。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也是最受阅卷老师欢迎。20湖南高考作文佳作《谈意气》便起笔不凡: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这段文字将意气与三位历史伟人相连,继而选择到与之相关的诗句,再用排比的形式连缀成句,文采飞扬,亮人耳目。

4、引用名言显深刻

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流行歌曲、精妙诗文导入,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有突兀、峥嵘、高远之感,此类开篇观点鲜明,哲理深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过,引用时要力求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否则会得不偿失。湖南省的另一篇高考满分是这样写的:

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还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哪怕他学问并不多,说得并不对。”窃以为这是很中肯的话。

5、落笔含情拨心弦

开头不先接触文章主要内容,而是描绘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以此定下感情基调,并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心灵的钟声》是这么开头的:“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仿佛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像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 嘀答嘀答 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

豹尾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开头仿若“爆竹”,结尾当如撞钟。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之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文章会浑然天成,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下面五种结尾方法在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

一是亮出高见尽展思想美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精警语句,以其意味厚重引人敬策,发人深省。这种结尾方式,对于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可谓两全其美。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一文是这样结尾的:

作为个人,在有生之年,应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然而,沉思吧,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丰盈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这样,你就能扬起你生命的风帆,不再意气用事。

这个结尾,要言不烦,作者解读了人生情感的深蕴内涵,在上文基础上开拓出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敞开心扉尽展情感美

文章当是有情物,佳作须得动人心。正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优秀作者总是善于以浓浓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赡的情感体验。特别是结尾处,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积蓄,应该抓住最后的时机,外现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艺术的张力。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爱的色彩》,写出了自己三个不同年龄阶段对同一问题的三种不同看法,情感由怨恨、指责而变为迎合,不断汇集的感情火山到结尾时是这样爆发的:

这话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三是欲言又止尽展余韵美

文章结尾处有意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情景,留下一片空白,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刺激他们的阅读情绪,让他们在无穷无尽的想象中去思索、去品味作品。这是一种美妙的结尾方式。满分作文《公鸡做官记》,编述了公鸡做官的经历;对属下专心生蛋的鸡看不惯,喜欢陪自己玩乐的鸡。年终考评,竟然颠倒黑白地上报。没想到主人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过了几天,我和小白都被请到主人的面前,心里美滋滋的。怎么,主人的手里捏着一把刀?为什么呀?我才当了一年官呀,我不想死!你,聪明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作者没有置评,而是有意向读者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启人深思,令人警醒。

四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

不按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安排事情的结局,结尾处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此时骤然驻足,立马回缰。这种陡然转折、戛然而止的写法,能给读者以新奇感,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小小说《后起之秀》写道,评论家老王因儿子屡次投稿不中,未圆“少年作家”之,因而对时下的少年作家另眼相看。一日看到一位号称少年作家的作品《记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象》,又习惯性地开始猛批恶评。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明此文是他用笔名发表的作品。且看老王的表现:

“什么?”老王手中的听筒差点滑落,“你说那篇论卡尔维诺是你写的?好小子!”老王回到书桌边,把刚刚写好的评论文章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他摊开一张稿纸,写下这样的题目:“后生可畏啊!现在的少年作家怎么得了!”

五是呼应开篇尽显结构美

如果考虑到文章的完整严密,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谠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虽是三言两语,不过要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同学们,上面的这些方法虽是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一个缩影,但切忌生搬硬套。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要学会在这些“死方法”中求“新内容”,要从实际出发,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