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优秀3篇)》
人人生而孤独,相比于快乐与喧嚣,孤独总是如此绵长而深切,让人无助又彷徨。然而,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孤独。只有接纳且拥抱孤独的人,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整理的《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 篇1
首先看到书名的时候以为这是一本教人怎么在孤独中成长的书,看来人的主观意识还是很强,仅从一个名字就给一本书下定义了,做人做事也是,不妨先去了解一下内在,在去认知,很多时候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越美丽的东西越有毒,不是说美丽的东西不好,而是只被外表所吸引,却忽视了其它。
再说孤独,作为一个个体,就意味着有很多事情要独自面对,有大量的时间要自己的相处,孤独是常态,不可避免,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是孤独,和大多数人一样还是孤独,身处人海时孤独,只身一人时孤独,生命不就是孤独的路途吗?那为什么还要痛苦呢?享受孤独,一杯茶,一本书,一桌一椅,也能体验别样的人生,不因相同而苦恼,也不因不同而羞怯,人生而不同,生而孤独,不同的人只能陪你走过不同的路程,形形色色,孤独是常态。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 篇2
看来不到一半,退了。想起了三毛给贾平凹的那封信:看到您的散文,一时里有些惊吓,原来读您的书,作者是躲在文章背后的,而散文是生活的部分,作者没有窗帘可挡,大致翻了几页,合上书本,有种想退的感觉,令人不舍一下进入您的家园。
三毛是敏感至极的人,她能一眼看透贾平凹是用真情透在了他的散文中。至情而不敢授,我也有三毛同样的感受。
贾平凹的散文写得真好,那是种浓浓的陕西臊子面的味道。散文真的就像味道,一点都来不得假,不信你让余光中写写带秦腔的散文,那绝对就是个串味,所以论秦腔散文的味道,贾平凹绝对是第一人。
至于秦腔散文(sorry,这是我发明的一个词)是什么味道,我说不清,这就像解释上海话“作”是什么意思一样,很难。味道这东西,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虽然爱吃粤菜远胜于陕西菜,但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贾平凹的陕西散文这盘菜,正宗。
虽然正宗,但我的确不是特别偏爱,我想这是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贾平凹的秦腔散文每一个字节里都闪耀着黄土高坡的那种沧桑、朴实、直白以及一种特殊的幽默,简单的一句:在外面拉个屎也得打个荷包拎到自己家十八亩地,把陕西人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写得情真意切。
欧洲有一句话说作家是属于国家的,这句话放在中国应该改成作家是属于地方的,就像莫言是属于山东黑土地那样,贾平凹只属于黄土高坡。
每天读书一小时,不妨常做文化人。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有感 篇3
看黄河可以去好多地方,但要看黄河的精神气势,去小北干流中段的西岸最好。若从合阳县东的土塬下来,几十里宽的河滩上烟波浩渺,你会惊叹黄河出了龙门后是多么自由,自由使黄河没了暴戾,舒缓却更加壮阔深沉。一边是数百米高的黄土峡壁如暮云堆积,一边是大水走泥,稠铜滥漫;天老地荒,世事沧桑,你能不为自己的生命存在而锐声呐喊吗?如果能在这里多待些日子,黎明早起就可以饱览黄河之水为什么是“天上来”,天近傍晚又可领略长河落日是如何的圆。黄河是二十四小时里因阴晴雨雪而变换着颜色,主流道的开合聚散却以三十年的时空演绎着它或在河东或在河西的谚语。夏日里,上千米的河床会在瞬间崩岸,河中的沙峰像地毯一样卷起,那是黄河在“揭底”。秋冬两季,水底有牛吼般的声音间或响起,这是黄河又在“地哭”。什么是魂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为魄;太多的瑰丽太多的雄浑和太多的神秘,使黄河在这里构成了天下最独特的声与色的奇观,所以我称这里是“黄河魂”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