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9篇)》
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的文献纪录片。接下来欢迎查阅:建党伟业的观后感5篇范文_建党伟业的观后感怎么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建党伟业》1000字观后感 篇1
《建党伟业》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年间,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通过观看电影,对历史再次回顾,使党员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
在公司组织观看《建党伟业》前,各大媒体已经沸沸扬扬地报道了该影片,很多人是冲着“强大的明星阵容”这个看点去的,其实影片最大看点是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展现了一群年轻人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以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蔡和森等风云人物在那个血雨腥风地时代为国家民族而赴汤蹈火探索救亡之路的历程。这部影片以时间的先后顺序用不同空间发生的真实的历史事件结构起来,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演员表演地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影片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也让我为之沸腾。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震撼的是“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那群年轻人为了国家民族救亡而呐喊,同样让我肃然起敬和钦佩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到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影片让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竖民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光阴似箭,中国共产党已经90岁了,很感谢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激情!想想入党不久的我,在这部影片中汲取到一股精神力量的源泉,让我对信仰和坚持的责任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学习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出最大的贡献,奉献自己的青春。
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影片,同样是一部青年励志手册,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来重温这段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历史。用一颗感恩的心共同祝愿中国共产党_华诞生日快乐!
建党伟业观后感1600字 篇2
我是个普通的平凡的啥也不懂的小姑娘,所以不敢说自己写的是“影评”,只是刚刚看完建党伟业,有好多感触,很杂乱,没有滤出头绪,但又怕明天再写感觉就都跑没了……所以就算熬夜,也想把这些感想写出来!
我是个典型的80后,说实话,今天以前,我对于“建党”这件事情真的没有很深的感触,有的只有高中学习历史时老师的只言片语以及历史书上的长篇大论,但是今天,撇开大荧幕上一个个明星的轮番轰炸,我似乎有些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还活着的老革命者们谈及“建党”、“建国”仍旧老泪纵横!
电影的上半场说实话看得我有些啼笑皆非,但现在想来,导演应该是有自己的意图的吧。冯巩和赵本山等笑星的出镜,即使未说一句话仍使全场哄笑,我不能评论他们的演技,因为我没有资格,在影院的时候我以为导演在推翻帝制初期选择了让笑星上场是为了讨得“开门红”。但现在整部戏看完,沉淀下来,我觉得,推翻帝制初期,孙中山不得不让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进而袁世凯称帝,再到张勋复辟帝制,这整段在历史中就是一出闹剧!笑星的出场这么看来,应该也是导演的别有用心吧。
很惭愧,上半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只有蔡锷(刘德华)和小凤仙(Angelababy)的爱情。坦白讲,他们的戏份并没有很多,但不矫情的说,那临别的几句台词让我深深地被感动!小凤仙问:“我只想知道,一个风尘女子真的有那么重要么?”蔡锷回答“全国人民都知道,蔡锷,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奈何,七尺身躯,已许国,再难许卿!”短短几句话就道出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深刻却无可奈何!令人心头酸痛……
接下来的震撼,莫过于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学生罢*,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讲台上愤慨演讲,游行中振臂高呼;学生大喊列国变法,无不因流血而成,新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为始!一幕幕都让我仿佛真的回到了1919年!但在激情飞昂之余,我想到了现在,虽然我知道在当代,已没有什么需要举国反抗的事情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以一己之力振臂高呼进而举国响应了……虽然是和平年代,和谐是社会的主流,但这个社会中,不和谐的事情还少么?枪打出头鸟也不是个新鲜事儿了!若陈独秀李大钊***张国焘等人放到现在,应该会被扣上反动的帽子吧……甚至搞不好会锒铛入狱,再来个“躲猫猫”什么的!试问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冷漠的悲哀?
紧接着的高潮应该就是嘉兴南湖上的那一幕了吧!1921年7月23日,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受到巡捕的搜查而改在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普通游船上完成!影片中嘉兴南湖的美景让人心头一荡,细雨中撑伞的周迅更加脱俗!说来惭愧,建党十二代表我在今天才勉强认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这十二个大男人在会议结束后,为了不引人注意,保证会议的秘密进行,只能在船中低声吟诵共产党宣言并且情不自禁的唱出国际歌!压抑的声音也掩饰不住他们的内心的激动!或许,那一刻他们的心情已经难以仅仅用一个激动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在这一天之后,中国的历史便彻底迈入了新的篇章!
影片中当然不乏令人目眩的战争场面,我坐在影院的第一排!第一次体会到无比接近大荧幕是什么感觉!战争中的枪炮似乎都在我眼前炸开,虽没有淋漓的鲜血,但震耳欲聋的响声好像子弹一颗颗都打在了我心上!影片临结束的时候,看到工人农民欢喜的舞起了红缎带,天安门城下竖起无数面红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时候,我真的!真的感觉到,那红,红的刺眼!那红,仿佛真的是被战士们和伟人们的鲜血染红了一样!
真正用心看完了《建党伟业》便再也想不起那些拍摄过程中以及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诟病!沉入心中的都是深深的感动和深深的震撼,我想,这也应该是导演、编剧以及演员们最大的成功吧!如果让我说,这是否是一部好片子,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的!”当你真正将那段历史迁移到影片里,让大腕儿明星们带领你回到那段历史中,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建党伟业读后感600字 篇3
最近我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影片拍得十分好,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了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活力,感受了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7月间中国共产党成立,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间,然而这十年又是极不平凡的十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几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能够单独写一部电影的。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2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所以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一样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能够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的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观看时我随着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4
最近我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影片拍得十分好,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了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活力,感受了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将辛亥革命运动开始起的大事说得十分清楚,不少人物都描绘得十分有声有色。比如,影片中详尽描述了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那段时间没有自我的革命队伍,造成了“有心杀贼,无能为力”的困顿局面。这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队伍对于革命者是多么的急需。孙中山先生将毕生精力用于实现天下人的梦想,非伟人名号莫属。又如,关于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位先进的知识分子,影片中可谓是浓墨重彩,将他们两位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功绩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泄。影片不遗余力地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洞察力,指引了那段时间内民族思想提高的方向。看完《建党伟业》我觉得,没有陈独秀、李大钊,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再如,关于五四运动中的三大卖国贼中的曹汝霖、章宗祥二位官员,据历史资料记载,他们在抗战期间始终拒绝日本人威逼利诱不做汉奸,由此以后对他们的评论也越来越客观。显然这种评论也带进了电影中,将章宗祥被困在赵家楼内,借着牌桌上的几句对白点出了章宗祥在职务上的身不由己;另将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这段史实,也巧妙地艺术化处理为章宗祥夫妇脱身离去。
在影片中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似一人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湿润,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以及蔡锷将军与孙中山先生相谈时的吐血,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看到温馨处让我喜笑颜开,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我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感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
影片让我感到心潮澎湃、激动莫名的场景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的五四运动,首先引起学生罢课,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而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全国性反抗。那些活力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
影片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梦想和主义走到了一齐,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仅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28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作为一名民主人士和有志之士,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毕生不变的追求,要不懈努力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提高做出应有贡献。期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珍惜眼前幸福的人生!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5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精选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党伟业观后感 篇6
我们是幸福的,以前有过和我们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我们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我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此刻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我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这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好处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比较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完美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完美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齐从此刻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完美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篇7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我爱这部影片,通过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建党的艰辛和伟大。
建党伟业的观后感 篇8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导演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清帝退位到共产党成立这段历史。其中有多少的爱国者为唤起国人爱国之心而忘情呐喊,又有多少的革命志士为寻救国之路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电影中那一个个令人振奋人心的片段,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共产党、我们祖国走过那段岁月时的艰难,但有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是当今的国人去经历那段岁月,如果是当今的领导人去带领我们在那段岁月中奋斗,结局是否会一样?
现在的国人爱国情怀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的强烈?是否时刻都愿意为了祖国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利益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个人的私欲都在剧烈的膨胀,更多的只是去关心自己的薪水,自己的生活水平,又有多少人能够去了解下时事,去想想我们国家究竟怎么才能变得更强更好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很自豪的说,我以我是中国人为荣,而不是去天天羡慕在港澳在欧美生活的人呢?在我看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就会使人变得更加自我,一起只以自我为中心。
对于领导阶层,或许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说体现的更为明显。以前的领导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试问现在的领导人又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公款消费,被曝光的领导尚且不在少数,那试问又有多少人还在自己的那片势力范围内去中饱私囊。今天看到了一则新闻,说在北京有个私人会馆,专门招待各种领导,每顿饭下来至少一两万,我不禁要问,一两万够多少贫困学生吃一顿饭,上一年的学,又能够挽救多少因为贫困而饱受苦难的家庭?
生活的提高,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但随之而来的不应该是人民对爱国情怀的忘却,和个别领导对自己职责的亵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能有今日来之不易,居安思危,否则或许国家的繁荣富强对于我们中国不是一件好事,相反贫穷落后更能让我们团结起来,聚集在一起去保护我们的国家,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向上,爱国的民族。
观看建党伟业观后感2800字<三> 篇9
看过《建国大业》,你应该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黄建新的任务基本上是在还原历史,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打来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换来的。
民心所向,意味着大多数人支持,《建国大业》在“数量”这个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参与出演的人数创下了国产片记录,其他诸如布景、道具、服装也都刷新了历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独挡一面的好手,摆在一起都能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离不开主旋律的号召力,它证明了我们党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这绝然不是空话,譬如说《建国大业》省下了三四个亿的演员工资,大腕只拿饭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爱党爱国热情驱动,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释的理由了。当然有些猥琐舆论会批评这些演员摆姿态、唱高调、假热情、马屁精?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不是心理阴暗,就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如今社会开明世风日上,方才会放他们一马,要是换阶级斗争时代,估计早就拖出去枪毙掉了。
当然,“数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达形式,蒋公能坐下来和伟大毛主席心平气和的谈判,就是因为咱有几十万条破枪,那时候还是“双十协定”,国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末了蒋公反悔开火,民主党派开始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并在情感上倒向了我党一方;国际友人也同样识趣,不管是杜鲁门、马歇尔、司
徒雷登还是斯大林,都缓缓的开始对失落的蒋公说“不”。环境的颠覆更映衬了双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边团绕了无数赤胆忠肝的角色,有范伟扮演的厨子、黄晓明扮演的解放军,登高一呼开城牵马的傅作义,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的林副统帅?甚至在淮海战役之后,主席和周、刘、朱等几位统帅醉酒当歌,更是难能的洒脱和气魄。张国立扮演的蒋公虽然足够压场,能表现的却只是落寞惆怅,一个在风雨飘摇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国之君,脱了军服坐在冰冷的石级上,胜败也早已一目了然,编剧不会忘了给蒋公的痛处撒把盐,于是又安排了冯玉祥的灯笼会、蒋经国与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蒋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诉我们国军内部早已不合,从而不动声色的反衬我方同志大团结的和谐局面。
片中战斗打响的篇幅不多,但是只要一出来就是人山人海,《大决战》曾经给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视角,《建国大业》用一个全镜头就可以压倒这种气魄。西苑机场的阅兵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毛主席气镇全局,俨然揭开了历史新的篇章;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台下同样是人头攒动,这个中学课本上描述过的场面讲的还是“数量”的意义:杀了李公朴,还有闻一多,杀了闻一多,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是永远杀不完的,所谓的前仆后继就是这个道理,闻一多死在明亮的灯光下,等于竖起了一个大大的丰碑。黄建新当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颂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个向毛人凤出卖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细,后来一出现就被枪毙掉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也没有给与回避态度,譬如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里吃下国军百万兵”的夸赞;对国民党高官的刻画,黄建新基本上是宽容化的,不过一旦转到毛人凤和特务分子,就总是阴险和奸诈,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蒋家父子被描写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顾台湾同胞的情绪,不过就我目前看到的这个版本来说,去宝岛上映的概率应该是零。
比较揪心的是在两个多小时里讲完四年多的故事,实在是一件和抗战同样艰巨的任务,剧情赶得很紧,事件、会议、人物一个接一个,看着压根就不嫌烦,就是有点短了。如果能延长到十几个小时(指环王三部曲就这么干的)俺就更愿意看,而且乐的再多买两张票支持票房。片中会议贼多,压缩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戏份,就免不了走马观花的感觉,腕儿们在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本人都能当做标签,即使人物贼多,我们也压根没法认错。影片中对历史会议、历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释法,显得有点臃肿,不过为了普及中国人的历史知识,这些标注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纳闷的是字幕还能讲历史,那些贴片广告是干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电影的片头贴上十几分钟的广告,实在是够我崩溃的,如果是宣传国产品牌我也认了,但是看来看去好些外国牌子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话说回来,《建国大业》的雄浑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在质量上,在电影里,那就是气场。唐国强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压住场自然不成问题,张国立也演过帝王,当然也不差,这二位爷摆在一起,估计谁都不敢再上镜头凑热闹。爱“飚戏”的孙红雷号称抢戏王,平日抢的人家主角惨白,这次跟二位爷打了个照面,就输的很惨,戏没抢到还换的贱相百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姜文这个戏精倒还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抢了张国立不少风头,甚至是那位帝王专业户陈道明,在车里密谋的一场戏中也黯淡下来。冯小刚的气场是假的,陈凯歌却是真的,只可惜那版冯玉祥一脸贱相,狠狠的颠覆了人们对这位枭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凯爷朝特务脚底开枪,命令他们不许搞暗的,耳边不自觉的又冒出当年那句话:“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国军的军装还是比咱的漂亮,据说腕儿们今年抢着做国军,就是为了跟剧组要一套衣服,整部剧中的明星大体扫一眼,两伙阵营还是分得很明显:我党领导人还是那些特型演员,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备,名气就基本上扔一边了;扮演国军的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儿要紧,像不像就不算问题了,王学圻、尤勇、胡军、李连杰、陈宝国、刘德华等人赫然在列,就是为了能压得住场。还是有些演员的戏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陈赓,李幼斌版的报社记者、邓超版的徐悲鸿都没了,那些有笑点的演员却都还保留着,范伟、葛优、王宝强、郭德纲、冯巩等人出来就是让你乐,这也反映了咱们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我们革命历史题材不必瞪着眼握着拳看,咱们完全可以靠着椅背伸懒腰,可以大笑,还可以吃爆米花,所谓的严肃,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除了国共两党,民主党派的刻画同样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党派屡屡受毛主席邀请北上,虽心有所属,采用的策略还都是打太极。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还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他们的软弱(这是毛主席说的),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不轻易为动,更加重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这些民主党派在大局落定之际投诚,毛主席不计前嫌亲迎接纳,并许以国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从而将共产党、毛主席的豁达胸怀铺展的淋漓尽致。影片最后以定国歌、国旗而结束,众代表在激烈讨论选定四星环绕的五星红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国大业其实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个风口浪尖的年头,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