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大全 > 杜甫草堂作文(精选21篇)正文

《杜甫草堂作文(精选21篇)》

时间:

杜甫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以其典雅清幽的园林景观,诗情画意的人文气息,丰富多彩的珍贵收藏,不仅影响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而且也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成为成都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游杜甫草堂 1

我喜欢诗仙李白,喜欢诗魔白居易,但我更喜欢诗圣杜甫。春天来了,带着无限憧憬,我来到成都杜甫草堂。

一进杜甫草堂,就看见几棵高大的柳树立在小河边,像一个个小姑娘对着河面梳理自己浓密的头发。春风一吹,柳条随风摇摆,伴着小河的哗哗声,跳着轻快的舞蹈。从这里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这多姿的柳树。柳叶小小的、绿绿的,好像一块块碧玉。柳条细细的,长长的,好像无数丝绦。这么美的柳树,这么温柔的春风,难怪贺知章赞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几只黄鹂飞来了,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唱着歌,那歌声真动听,这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好听的一首春之歌,简直比任何有名的音乐家演奏的歌都要动人心弦,这时我才理解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意思。

当我还沉醉在黄鹂的歌声和柳树这个跳舞的舞者时,又有几只白鹭飞了过来。一会儿往高飞,一会儿往低飞,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越飞越快,越飞越远,直到飞过雪山,渐渐消失在蓝天深处。等等,有点奇怪啊,这是春天,为什么西岭山上会有雪呢?当我问了当地人才知道,原来西岭山很高,气温低,山顶的雪很难融化,日积月累就成了终年不化的雪,给西岭山增添许多神秘。西岭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河岸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小船,让小河变得更加漂亮。

这么美的杜甫草堂,怪不得杜甫舍不得离开,怪不得杜甫在杜甫草堂写了那么多诗。

游杜甫草堂 2

寒假,老爸老妈带我和弟弟去了四川成都玩儿,我们去了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熊猫基地……可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杜甫草堂。

站在草堂门口,硕大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妈妈告诉我,这是“诗圣”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创作了好多家喻户晓的诗歌。哇!好厉害!我迫不及待的想冲进去,要一睹为快。

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雕刻着各朝著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杜甫眉毛长得很浓,就在眉毛上面有着几条皱纹,眼睛睁得不大。在高高的鼻子下面长着两撇小胡子,下巴下的胡子长长的,闭着嘴,表情十分严肃。头顶上带着官帽,长长的脖子。他那长长的手臂一只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另一只放在自己坐的石头上面。一条腿向外面伸着,而另一条却在里面。看上去,可真是被刻得栩栩如生。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是各种各样的竹子,竹子又粗又高,粗得比过手腕,高得直入云霄,茂密的竹叶把竹尖都压弯了。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听导游姐姐说:杜甫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居住在成都,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著名诗歌,如《春夜喜雨》等,所以后人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短短的时间过去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景色让我流连忘返。杜甫草堂,等我长大,还会故地重游,再来感受你的知识和文化!

游杜甫草堂作文 3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 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而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包括大廨、诗史堂和工部祠等建筑在内的一所优美的园林。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草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受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亭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游杜甫草堂作文 4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没有游乐园那么刺激;也许不如动物园有吸引力;可能没有书店那么吸引人。但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吸引着我。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来到杜甫草堂。

路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门口,一股“诗”的味道飘进我的鼻子里,穿过我的全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的空气清新甜美,能看到身旁参天的老树,枝叶纵横,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嗯,还是有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四面溪流,竹木葱郁,花木掩映太极阁。这是一个独特的寺庙花园。

我正沿着僻静的小路散步,听到河水潺潺的流水声。左边樱花红粉,垂柳细枝醉人。多美的天堂啊!杜甫住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难怪他写了这样优秀的诗。

我来到房间中央有一张木沙发的小屋。我在想,杜甫就是靠着他的朋友们在沙发上,喝酒唱歌。多帅啊!要是我能那样就好了,难道我就没有自己的草堂了吗?然后来到‘诗史馆’,沿着走廊,我欣赏了许多书法家、军事家和大作家写的杜甫诗歌作品,包括草书、隶书和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看看“唐风遗产博物馆”,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他年轻时失去了母亲,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总是担心国家和人民,为人民着想。他的山水诗也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热爱。除了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的照片。在《华清池浴场图》中,许多唐代的人物和大事也被介绍到这里。我觉得唐朝真的是百花齐放的盛世。后来,我还去参观了‘万佛楼’、‘工部寺’等地方。

终于,我慢慢走到了外面。我要离开这个“天堂”。当我离开这个诗歌的花园和世界时,我很难避免一些悲伤。也许下次我会来到这个诗歌的花园和诗歌的世界。

游杜甫草堂作文 5

朋友们,想必你们应该知道杜甫草堂吧!杜甫草堂曾经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被贬于成都时的故居,我们就开门见山的了解一下吧!

杜甫草堂坐立在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告诉你们,杜甫在那里先后居住了近四年,创作诗歌大约有240余首。现在我们见到的杜甫草堂是经过唐末诗人韦庄寻的,在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茸扩建得到的。

杜甫草堂的面积约300亩,还完整保留着明弘治13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16年(公元1811)修茸扩建的格局。现在的杜甫草堂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他建筑古朴典雅,十分质朴,园林清幽秀丽,还有小溪哗哗流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成都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还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踪迹之地,所以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让他的参观人数高达百万!

走进杜甫草堂,你就可以感受当年唐代诗人的生活,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日常用品,也可以看到杜甫的许多诗集。告诉你们,在2001年,成都杜甫草堂在铺设地下管道施工时,分别在草正西侧和工部祠东北面发现唐代灰坑、社台、墙基等唐代居民遗址,出土了不少陶瓷器皿,建筑构件,这些文物可以见证唐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相似之处。

噢!对了,你们想知道杜甫为什么要来到成都定居四年吗?因为在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因“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来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他修建茅屋居住,这一住就住了四年,在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约三万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的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各样的铅印本,还有文字的外译,和朝鲜、日本出的汉刻本120多种。这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这一看杜甫草堂珍藏了不少的东西呢!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展现了唐代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印证了杜甫诗中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为草堂的历代沿革提供了实物的佐证。

游杜甫草堂作文 6

八月虽然已立了秋,可成都酷热的天气仍然不肯散去。我早已按耐不住心底的兴奋与爸爸一同来到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

“月白风高一草堂”

谈到杜甫,我心底便涌出一股仰慕之情。这“杜甫草堂”便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浣花溪畔修建的茅屋居所。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二百四十多首。

刚下车,却见堂前挂有一横匾,写有“杜甫草堂”四个端庄的大字,想必此处便是“杜甫草堂”的正门了。步入正门,只觉堂内分外的幽静。石桥下潺潺的流过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清清的河水里一群观赏鱼悠闲地游着。堂内真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高大的树木如一把把巨型绿伞,阳光穿过一片片绿叶洒在小路上形成许多星星点点的光斑,时不时传出的几声清脆的鸟叫让人心旷神怡。可见杜甫是多么的渴望安逸,宁静的生活啊。

难忘大廨

步入大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尊消瘦的杜甫塑像。虽然有些夸张、抽象,但是杜甫紧蹙的双眉,微仰的头与双手抚摸书卷的姿势,不禁流露出诗人饱经风霜的人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望着这尊铜像,游客们都禁不住轻轻抚摸一下杜甫精瘦的双手,来分担他内心的痛楚。

整个大廨都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并没有奢华的装饰相衬,显得大廨庄重肃穆。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着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幅名联写得十分含蓄婉转而耐人寻味,我和爸爸停望许久才离去。

游览完大廨、诗史堂、水槛,柴门等景点,我们又去感受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景。来到“杜甫草堂”我怎能不亲眼目睹一下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呢?

很快茅屋便出现在眼前,茅屋四周环绕着清清的小溪、翠绿的竹林还有长长的竹篱与幽幽的茅亭。茅屋前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一旁还有一菜圃,处处都体现着浓浓的田园气息。

茅屋内有书房、卧室、厨房等。茅屋的墙壁并不是石头、砖砌成的,从从墙壁破损处可以看到里面的茅草和泥土,轻轻一推便可感知墙的简陋。这时突然想起杜甫的《江村》“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如此,在“八月秋高风怒号”时,杜甫却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想到这,我便心生一股对杜甫的敬佩之情。

原来如此多的名人墨客来到成都这个天府之国拜访杜甫的故居,不只是为这里的风景而来,而是因为敬佩、仰慕杜少陵先生。所以才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故居不愧为中国文学史实的一块“圣地”。

游杜甫草堂作文 7

今天,我去看了杜甫草堂,那里主要有:万佛楼、盆景园、茅屋故居、大雅堂、浣花祠、一览亭和水竹居。

先说万佛楼吧,万佛楼共四层,每层都有一些建筑。一层:写的是著名的人物像:李白、孟浩然等等。二层:讲的是古遗物。三层:讲的是珍贵的遗物的碎片,很珍贵的。四层:我最喜欢四层了,因为四楼可以敲钟,我敲的“咚咚”响,可好玩了

再讲盆景园:盆景园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有桃花、柳树、樱桃、荷花、枇杷,等等,盆景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和树,可好看了。

我们说说茅屋故居吧,茅屋故居里有:书房、厕所、卧室、客厅,书房里还有书呢!

大雅堂里有诗人的塑像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和其他大诗人。

浣花祠里有千千万万朵荷花,里面有一些树木可好看了。

一览亭和水竹居关门了,我们没去。

杜甫草堂真好玩啊!

游杜甫草堂 8

8月7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一睹大师风采。草堂共有三个门可供游客出入,我们是从北门进去的。外面是烈日当空的炎炎夏日,一进到里面却是湿润、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深深的吸上一口还有淡淡的书香呢!简直让人心旷神怡!草堂里的道路全是青石铺成的,路两边还有竹栅栏,一条长长的小溪顺着道路向前流走,小溪边地上、石头上全都长满了青苔,仿佛一个世外桃源……

还在遐想中就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工部祠,这里面共有三位诗人的雕像,中间的那位就是杜甫,他左边是陆游,右边是黄庭坚。那两位的诗都秉承了杜甫的风格。杜甫的雕像稍胖,因为这尊像是唐朝立的,那个时候以胖为美,但他本人是非常清瘦的。杜甫为逃难来到四川定居在这个地方,没有经济来源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生活,所以最接近他本人的应该是雕像前面这块石碑上刻的那样,我们小学课本上杜甫的画像就来自这块石碑。

从工部祠出来看见左侧的屋子里收集了许多版本的诗卷,据说有些已经是孤本,很珍贵的!右边的屋子有许多小摆件,件件都透露着古代文化的气息;还有许多有关诗词、地理、文化、历史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有关于它的一切;更让人激动的是我看到了闻名遐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手法是那样的精细,成品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高雅让我不禁想据为己有,可惜太贵了,一幅小小的双面绣就好几万呢!真是精品!

饱了眼福我们就来到了柴门,据说那个字是象形字:一个山、一个木、一把刀就成了,反正我不认识,而且很多大人都不认识,有意思!

穿过柴门就是一座小桥,桥上面刻着许多花、树、云、鹿等等,爸爸说这座桥上的石刻都是从明代留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修补。站在桥上,聆听着小溪静静地在脚下流淌,张开手臂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杜甫一发感慨的样子,神奇!顺小道走着偶尔会看见一间间茅草屋,里面有做画的、修复古书的等等。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草堂影壁,进到里面就看到左边是我国三代领导人来草堂的留影,其中有毛泽东爷爷、邓小平爷爷、江泽民爷爷等等;右边是外国领导人和文人墨客的留影,其中有英国的、比利时的、俄罗斯的、法国的等等数都数不过来。哇,我简直太骄傲了,没想到还能合那么多伟人站在同一片土地来欣赏同一样东西,哈哈,是不是很牛

继续往前我们来到了浣花祠,里面有位女性的塑像,据说她是一个烈女。当年的杜甫到四川最先来到的就是她祠堂旁的古寺。穿过浣花祠里面就是盆景园、杜诗书法木刻廊然后就是茅屋故居:有客厅、卧室、厨房,里面的陈设都很简单,这也正好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吧!还在想象就又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雅堂……里面有十几位伟大诗人的雕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态;表达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风格。佩服!绕过去我们就来到了万佛楼,这是为数不多的由八个圆形石礅为基石而建的佛塔。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万佛楼是在原有的基石之上建造的,不仅恢复了当日的雄伟也更好的保护了那一段历史所留给我们的价值。

绕了一整圈没有一点倦意,反倒被那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不仅让人感叹他们太有才了:在那样的条件下都可以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出生又怎么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思考中……

游杜甫草堂作文 9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成都杜甫草堂。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千万片柳叶挤满了纤细的柳枝,柳枝千条万条,垂落到小河里,轻梻绿波。你看那柳,枝条柔媚,颜色清翠,在春风的吹拂中微微摆动,那羞涩,飘逸的情态仿佛是一窈窕少女。柳枝上有两只黄鹂鸟,金黄色的羽毛在阳光地照射下闪闪发亮,他们时而在枝头欢快的唱歌,那歌声真动听;时而交头接耳,仿佛两个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时而飞到草坪上,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突然,一行行白鹭扑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过天空,穿梭在白云之间,直上青天。

远远望去,高大的西岭上连绵起伏,高高的山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雪,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寒光闪烁,更显苍山肃穆。近看门前,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江,江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江岸两边停泊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船,那正是从远方而来的东吴商船。不久,他们就会南下回到他们的家乡。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让人念念不忘。

杜甫草堂作文 10

从古自今,古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让我们惊讶、感叹、钦佩和怀念的遗迹。就如同古代精美的兵马俑、雄伟的长城、神奇的都江堰、壮观的白鹤梁……这些遗迹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而有一些遗迹,它并不宏伟,也不显赫,但它的文化却和那些华丽的遗迹有着相同的价值,甚至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它们,它就是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草堂。

今天,我特地来到位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准备和这位唐代大诗人来一场“心灵对话”。一进大门,闻着清新的空气,听到飘来的阵阵古乐,让人瞬间心肺舒畅,我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我看见坐落了几重整齐的建筑,顺路前行看到的第一座是一个宽阔的大厅,大门上面印着两个大字“大廨”。我不解地问同行的爸爸,爸爸告诉我大廨就是古时候官署的意思,杜甫曾经在成都做过一个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草堂第一重建筑取名“大廨”。大厅中央有一尊杜甫的雕像,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凝重地眺望远方,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顺路往前走,来到了第二个建筑“诗史堂”,爸爸告诉我这是后人为了纪念杜甫留下2400多首传世千年的诗歌而修建的。这里有很多著名的人士留下了许多对联来表达对杜甫的敬意。其中一副郭沫若的对联我印象最深“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多么伟大的诗人啊,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为人民着想,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走过诗史堂,经过柴门,我来到了最后一重建筑——工部祠。门前有一副对联引起我的疑问,“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我问爸爸:“人日是什么?”“人日是人类的生日,在正月初七这天,是源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古老节日,正是因为这幅对联,于是有了每年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的习俗”。进到屋里,我看见三尊塑像,正中央是杜甫,两边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咦,为什么两个宋代诗人会和唐代诗人供奉在一起呢?”我暗自问到。这时两边的对联告诉了我答案,“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原来两位宋代诗人深受杜甫的影响,他们和杜甫一样,都在成都生活了很多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和杜甫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大家把他们三位供奉在了一起。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游完杜甫草堂,我被杜甫的爱国情怀深深打动,同时也被杜甫不朽的诗篇所震撼,我相信,杜甫的情怀和诗歌将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影响和鼓舞我们不断前行。

游杜甫草堂作文 11

今天,我来到杜甫草堂。我来到杜甫草堂,踏入大门。樱花向我扑来,一个仙境般的场景出现在我面前:郁郁葱葱的樱花伫立在石路两旁,花瓣飘落在地,为街道增添了一丝妩媚。

我第一次来“大陀”。来到达达,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国画,不过是一间茅草屋。画与真实场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因为现代的不断发展,草堂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后来我们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很多字,很难读懂,因为会有一些我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模糊的字。到我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读不下去了,但我确信这是对杜甫一生的介绍。

沿着石路走,我们又来到了诗史馆。诗史馆中央,有一尊杜甫唱歌时的塑像:头微仰,嘴微张,颇有大师风范。雕塑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草堂把后人的诗奉为后人的圣物”,是为了纪念诗人而写的。在两个壁柱之间,有历代石刻的杜甫像拓片和木刻。我的目光被诗史馆两边的陈列室吸引住了。当我走进陈列室时,“杜甫诗画”和现代画家和画家的笔触出现在我眼前。

终于来到了宫布寺。工贸部的神社里有一个彩色的杜甫雕像,毫无生气。工贸部祠内有明清石刻和“少陵草堂图”铭文。

晚上,茅草屋要关门了。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杜甫草堂。

游杜甫草堂作文 12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成都杜甫草堂。

从西门进,就来到一片大草坪。草坪上种着许多的花,五彩缤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旁边有几棵高大的松树,不时有几只小鸟飞到树上,欢迎游览的客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游客们显得格外有精神。

往前走,就到了湖边。湖水又清又静,水深四米多,过河可以坐船,小船刚好可以坐四个人,大船可以坐六个人。湖边有几棵柳树,那千百根绿色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长头发。湖中还有很多小鱼游戏水中,看,他们在说着悄悄呢。

从湖边往东北方向走,来到一片树林。周围全是树,树叶把天空挡住,几乎看不见一丝阳光。树旁边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样的石头。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寺。一进寺庙,就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雕像。旁边还有一排字,大概意思是:杜甫以前是李白的粉丝,杜甫认识李白后他们 走进寺庙里面,会看到很多首杜甫写的诗挂在墙上,还给每首诗配上了一副画。那首首诗多么有情感,那幅幅画多么的美丽。这些画和诗挂在单调的灰墙上真是锦上添花。

再往深处走,你会看见桌子上有一本书和一支笔,看起来很古老。书很厚,笔很粗,这就是用来签名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代表你来过或者非常喜欢杜甫这位诗人。上到二楼,你会看到更多的雕像,做的可真好。走到一半,一丝丝阳光就会暖暖地照在脸上,原来到了观景区。若站在二楼眺望整个杜甫草堂,感觉真不一样。我的心里激动起来,满怀期待向里走。“啊”我大叫起来,多么细致的一副画啊,把杜甫草堂全景都画出来了,真让我佩服不已。最后我们下了楼,离开了杜甫寺。

杜甫草堂景色迷人,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

游杜甫草堂作文 13

淅淅沥沥的雨似无形的珠子落到地面,溅起点点水花。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丝毫没有扑灭我游览杜甫草堂的心思,反而勾起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惆怅。

天阴沉沉的,似一张沮丧的脸,似乎在为杜甫逃难时的流离失所而无情地哭泣,原来苍翠挺拔的大树也在风的肆虐与雨的咆哮下显得黯然无色,地上的石子小径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我漫步雨中,来到了树木掩盖下的草堂。寂静的庭院里,随意地安放着一张粗糙而结实的石凳,那矮矮的竹篱上,几枝花叶依偎在那里,仿佛为杜甫遮挡着尘世的喧嚣。

走进杜甫所居的那个简陋而淳朴的草堂,我们一行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诗圣的思绪。在这泥地泥墙的小书房里,一支似乎还沾满墨水的笔正放在笔架上,仿佛在等待主人再一次执起它,用自己的文采谱写精彩的诗篇。正是这么朴素的一张木桌,造就了多少辉煌的佳作!

不论是夕阳下虫儿鸣唱的傍晚,还是雨天长夜沾湿的季节,杜甫总是提笔倾诉对家乡的思念与在他乡长夜难眠的感慨,呼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向往。

带着对杜甫的敬佩,我不舍地离开这个诗的园林。

杜甫草堂作文 14

在天府之国,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就是杜甫草堂,它座落在成都市新华路上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免安史之乱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此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由外面喧闹的人群中,从钢筋水泥中进入了杜甫草堂,迎面扑来了的是古香古色。耳朵里再也没有什么杂音,只有风吹疏竹的潇潇之声,顿时就是心旷神怡。接触的也不再是钢筋水泥,一根根木头带替了它们,不是冰冷的,而是温暖的。杜甫在诗中提到过"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怪不得杜甫在此创诗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一道墙使得在这里就有一重脱俗的感觉,这里的阳光、绿树、青草都比墙外更闪亮。在圆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色,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变的沁凉,不再像外面的毒辣,偶尔觅的一处小亭,隐秘在翠绿之中,在亭中坐坐,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不得不舒畅起来。

进大门往西北方前行约五六十米,便来到一小径入口,入口墙上“草堂”两个浑厚大字赫然醒目,这就是清末人士周善培所书的“草堂”影壁。在这里花开满园,花香四溢我已经深刻的体会过了。原来,这条小径就是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中提到的花径。

沿小径走出就是柴门,不言而喻这就是杜甫当年放柴的地方,而今天却早已改造,建成一座美观华丽的“石门”了。

步入有名的诗史堂杜甫的诗到都揭露了那血淋淋的事实,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经历,所以后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此堂即由此得名。在堂中杜甫正坐在石头上,思索着国家命运,为百姓担忧。

走出草堂,心里还在回顾,杜甫的伟大和美丽。

游杜甫草堂作文 15

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因为今天下午,我和几位同学去参观了杜甫草堂。感受到了“诗圣”的韵味。

走进了杜甫草堂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花语鸟林,有许多小鸟在杜甫草堂里飞来飞去。有斑鸠、鸽子、麻雀……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花径,这是一条属于花草树木的小路。在这条小路的最前方,还有一幅对联:上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下联: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走过了花径,就是杜甫草堂了。我们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它虽然是一座茅草屋,但是“诗圣”杜甫却在这里留下了几千首古诗。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茅草屋的书屋,我仿佛看到了杜甫正在提笔创作,他不时的走出茅草屋与鸟儿对歌几句,不时的挽起袖子磨砚……让人感慨万分。走出了茅屋,我们来到了一个花园,似乎杜甫正拿着水盆浇浇这颗,真是一个富有诗意化得小庭院!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唐代遗址。这里有许多考古人员考掘出的瓷器,如:四耳罐、小水壶、小碟子、两耳罐。不过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考古现场的那两口井了。虽然它旁边的房屋早已坍塌,但是它在这里屹立了几千年,还依然不屈服。这种不屈服的精神真让我佩服。

走出了唐代遗址已经五点了,我们便准备回家了。

杜甫草堂真有诗韵,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

游杜甫草堂 16

怀着对古人的好奇,我游览了杜甫由甘肃颠沛而流离到成都的住处——草堂。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草屋栖息度日,其所寓居之所,后人建“杜甫草堂”以为纪念。

如今的草堂全然不是“床床屋漏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鸟枪换炮”的圣堂,不但楠木参天,竹溪相映,而且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从正门开始,以此建了大庙、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原先的草堂反被“喧宾夺主”,成为了陪衬的茅屋,看起来怎样也经得起八级大风的折腾。杜甫他老人家也不要担心“卷起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罩长林梢,下者漂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扔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蓊蓊郁郁,古树参天,流水蜿蜒,小桥横卧,好一派田园风光,和比战乱蹂躏的长安。洛阳相比,这儿简直是个世外桃园。

伫立堂前的一段碑文前,杜甫的生平一目了然:

杜甫,安史之乱后于公元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拱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虽然这不是古代的杜甫草堂,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看见了一个热爱生活的杜甫。

游杜甫草堂作文 17

杜甫草堂本不在游览范畴之内,可我觉得既然到了成都,没有理由带着遗憾回沪。所以当天我起个大早,花100元游览了心中的圣地。我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从出租司机处得知游草堂最喜雨后清晨,我竟然误打误撞上了。

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又被称作“诗史”。参观杜甫草堂,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句子,因为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不能说人人能够“居着有其屋”。在论及发展房地产重要性方面,杜甫走到了历史的前列。

我撑着轻便的雨伞,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滴答的雨声,沿着幽深的竹径,慢慢来到草堂前。草堂前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面嘉木繁荫,翠色袭人。我试着寻找那颗枣树,因为杜甫曾在《又呈吴郎》中写过“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的语句,可惜没有。走进草堂,我发现这是五间房子,从卧房、书房、客房、厨房到茅房都有,我有点惊讶于杜甫生活的“奢华”。不过看得出来,这都是今人的杰作,因为里面还亮着电灯呢!不过已经很幸运了,至少我们知道杜甫确定在这里待过,这还要感谢五代诗人韦庄,是他寻找并重建杜甫草堂的。

五间房子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书房,里面还有书柜。我不知道杜甫刚来成都时的窘态,但他特意建了一间书房,这令我很感动,因为我想到了中国顶级知识分子的风骨。

中国人讲 “势”,主张顺势而为,讲究经世致用,因此有了“盛世学文,乱世学武”的说法。读书,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考科举为官,否则,就是无用的。杜甫刚来成都时,正是“安史之乱”闹得最凶的时候,中原战火连天,朝廷朝不保夕,哪还有时间组织科考呀?既然读书的终极结果已经不存在了,他为什么还要顾及过程呢?杜甫本可以丢下书卷,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经营自己的生活上,相信以他的聪明才智,也许早就富甲一方了。现实是,杜甫把自己关到书斋里苦读,并将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化入诗句中,还在战事刚结束就匆匆出蜀,最终客死江湖。

亚圣在《孟子·尽心上》中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指明了中国知识分子要儒道互补的处事原则,同时也为他们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从“穷”到“达”,到了唐朝就是科举,基础是读书。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国很多文学大家普遍在政治上不得意,如韩愈被贬潮州、柳宗元被贬柳州、苏轼被贬儋州等。杜甫的一生谈不上“达”,他始终在“穷”的边缘挣扎,即便如此,他也要“独善其身”。即便自己身处困顿,他依然心忧国运,同情那些比自己更可怜的人,真的令人可敬、可叹、可怜。

生前的杜甫颠沛流离,死后的杜甫广受追捧,湖北、河南、四川等地都以杜甫的名义建起了纪念馆。当然,带给他安定生活的杜甫草堂名声最隆,我认为这是成都应得的,因为它曾经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一个极度落魄的诗人。在我还没离开时,过来一个五、六十人的大团,他们拍完合照后,就急急地离开了。

努力、自律、有才却不能成功,是成功的标准出了问题,或是还缺少成功的其它特质?比如机遇之类的。没人告诉我答案,而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一遍遍的追问中蹉跎了人生,空留一声声叹息和一首首令人共情的诗句或文章。

游杜甫草堂 18

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杜甫草堂,来参观这“诗圣”在成都的故居。走进草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面而来,不觉让人精神一振。红墙黑瓦的房屋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步入前门的杜甫博物馆,杜甫的各种作品在这里陈列,这里静静的,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肃穆,都不忍将这份宁静所破坏。

沿着幽深的鹅卵石小径往里走,放眼望去,满圆青翠欲滴的树木将草堂围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树影将我们笼罩,小径边的小溪静静地流着,穿过竹林,跨过山坡,径过小桥,奔流向远方。抬头仰望,宽大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分成了斑斑点点撒在地上,像一块并不完整的黄金地毯。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

跨进“诗史堂”,杜甫那瘦长的身驱映入眼帘,杜甫那张脸上显出庄重严肃的表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杜甫那庄重的表情让我仿佛看到他在埋头思索怎样写出优美的诗章来同情百姓。离开了“诗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视他那消瘦的背影,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显得那样的高大。

接着,我走入被复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简陋的草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也让我更加喜爱草堂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那样的,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安谧……

游杜甫草堂作文 19

我们今天来到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现在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了。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身心愉快的感觉。杜甫草堂非常的大,总面积近300亩。

我们走进了大门,正门对面,有一座院子,正中上方写着“大”,在院子里面有一座杜甫的雕像。看到这雕像时我仿佛看见了当年杜甫在这里吟诗作赋。

我们走进正门来到了一处回廊,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扑典雅,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充满了神秘和美丽。走过回廊,我们又来到了工部祠的东侧“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就连一些外国游客也不嫌路程的遥远来到这里参观。这个草堂有很多的花草树木,绿化非常好,蔚为壮观的大树像一位位卫士每日都守护在这里。小草也给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们问好。当然也有那可爱的小鸟。这时,我又联想到了当年杜甫劳累了一天,听到这小鸟那清脆婉转的鸣叫声和那花草的香味一定会感到精神抖擞,所有的劳累都会消失。即使夏天天气非常炎热也不用怕,因为有这蔚为壮观的大树,杜甫可以在大树下吟诗作赋,绝不会感到炎热和烦闷。

爸爸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杜甫草堂的历史: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舍,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的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我们边走边说,来到了茅屋。茅屋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service@平方米,主体建筑五开门,四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顶屋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真诚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人们漫步在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中国的历史文明不得不让我惊讶,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的聪明啊!杜甫草堂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伟大的历史,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游杜甫草堂作文 20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禁的朗诵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草堂真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的地方。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杜甫草堂,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游杜甫草堂作文 21

成为景点的杜甫草堂很宽阔也很美,石头上随处可见杜甫的诗篇,亭台楼阁、草木水榭,充满了诗词灵性的园林,让石阶都变得古色古香,意味悠远。那一池的荷花仿佛也经过了诗词的喂养,显得格外遗世独立,傲然出群。

然而我知道这些不过是后人为了纪念伟大的诗圣修建的,当年的茅屋究竟是什么样的,如今的我们想来已经无法见其真面目了,只能从诗词中去寻找修缮扩建后的房屋背后的模样。

那间茅屋由木栅栏围着,门扉轻开,和想象中诗人的院子一样。栅栏边有不少植物,算不上名贵,却充满了生机。院子中间有一张石桌子和几个石凳子,不知是后人建的还是当时就有。

不过我愿意相信是当时就有,或许不是石桌子和石凳子,而是竹桌竹凳。我们大诗人在清晨,在日暮坐在院中,看着盎然的花草树木,看着在院中奔跑嬉闹的孩子们,感受着艰难生活中平凡的幸福,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有广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都能欢颜。

有些遗憾的是院中的地铺满了水泥,看不到绿油油的青苔,感受不到雨天泥土在雨水冲刷下散发的芬芳。

我常常想象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轻轻的落到院中厚厚的青苔上,早上推开窗,满园地上的青苔都是干净青翠的绿,透着雨水的晶莹,脚踩上去,软软的,湿湿的,告诉着你春雨昨夜来过了。这样的画面多美好,岁月宁静,生活的美其实很多时候就藏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

茅屋内的陈设也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房顶的草格外的厚,铺设的格外整齐牢固。想来无论八月的风如何怒号,都再卷不走屋上的“三重茅”了,然而那个心系天下人的大诗人却再也感受不到这份可以在雨天安心入眠的踏实了。

进入杜甫草堂仿佛进入了诗词的圣地,游人们有拿着手机翻看诗词的,有驻立于刻着诗词的石头前认真阅读的,有穿着汉服拍照的,但都不约而同的保持着安静。成都的许多公园总会有放着歌跳舞的人,然而这里面却有不少捧着书细读的人。

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不同的。

或许是害怕打扰了旁人欣赏诗词的雅兴,也或许是想静静的感受这片在空气中都充满了诗词韵味的宁静。

一同前往的小弟,还没有经历过诗词的繁华,也不知道杜甫的生平。看着诺大的杜甫草堂,小桥流水,鱼戏莲叶间,亭台楼阁,假山石阶曲径通幽,不禁感叹:“杜甫的院子真大”。

我笑了笑没有同他解释,何必解释呢?他早晚会知道的,那么美的诗词总会让他有一探究竟的激情。想来那个期望着天下寒士都能得到庇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诗人听到这话也会会心一笑,毕竟他的心愿在今天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