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大全 > 2023全面小康主题征文作文【7篇】正文

《2023全面小康主题征文作文【7篇】》

时间: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2020全面小康主题征文作文,希望能帮到大家!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2023全面小康主题征文作文【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作文 篇1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腐败不堪,外国列强乘虚而入,向我们地大物博的土地伸出了魔爪,广大劳动人民,饱受灾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痛苦不堪。但炎黄子孙,团结一心,不惧艰险,奋起抵抗,将列强赶出了中国大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们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渡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改革开放,给伟大祖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国人奋斗不息,只因心中有梦---实现全面小康。

以前食物匮乏,因为营养不良,人们面黄肌瘦,体力不支,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在,物品丰富了,在超市里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食品,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而是想方设法锻炼身体减肥了!

听爷爷奶奶说,以前人们一年四季没几件换洗的衣服,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兄弟姐妹大的穿了小的穿。现在我们衣橱里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式各样,不仅要舒服,而且要时尚,款式新颖。

以前,人们住在泥土砖瓦房里,冬天冷夏天热。现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农民也免费住进了旧村改造的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在家里,不用出门,打开电视,便可知晓天下事;不用柴火烧饭,改用环保的天然气了;打开空调,冬暖夏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也已普及,基本取代了信件、电报等通信工具。现在手机上各种社交软件十分便捷,连上wifi,不需花钱,就可向远方的亲朋好友发送多姿多彩的信息。连老爷爷老奶奶都会视频聊天了!

交通工具也有巨大的变化。以前人们出门,基本靠“11”路,自己解决。现在,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各种交通工具,应有尽有。连大街上都有免费的公共自行车。做上高铁,不用半天就到北京。背上背包,带上银行卡,乘上火车、飞机,就能到世界各地游玩。

厉害了,我的国!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新一代的手中,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国家变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心怀中国梦,全面奔小康!加油!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2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作文 篇3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达到了丰衣足食,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精神生活不断充实。一心奔小康的我们在不停的奔跑着,让家庭的每个人过的更好一点,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多一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一定能实现,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国人民的承诺,到那时,我已是而立之年了,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均衡教育发展。

不再让孩子被迫择校,教育应该有重点院校,重点专业,对可能成为高端人才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这样的教育思路无可厚非,而我们现在应着力解决好的是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的`关系,师资水平和教育能力。让更多的家长放心,不管哪个学校,受到的教育水平是一样的,学到的知识多少是一样的,教育环境是差不多的,同时,家长更应该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从小培养孩子的品格,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品格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结合,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好,未来所有的家长都会减轻不少的压力。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国民文明出行,交通不再拥堵。

我县交通已经成为诟病,越是重点路段,交通就越堵,尤其是节假日,随地停车,无证驾驶,横穿马路……已经屡见不鲜。在我眼中,首先应该提高国民的文明出行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已让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并很好地教育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其次是应该更加规范交通网络,适当的拓宽马路,方便行车,加大交通管制力度和规范审查。让每个国民平平安安出行,快快乐乐回家。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空气越来越好,污染越来越少。

保护生态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追求的目标,单纯物质和精神的小康社会是不完整的、不完善的,我们也更加需要带有舒适环境的小康社会,碧水蓝天,白云朵朵,灿烂的阳光下的小康社会,才能让人活得舒心,称心,每个人都应从自我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这样我们的小康社会才能透出清晰的气息,才能迸出更多的活力。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是养老有社保,大病有医保。

上学难,就医难,我们这一代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的条件和服务应该逐步跟上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要,更要在合理的条件下设立更多的民间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起来,作为中老人生活的强有力的支撑,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既可以不给儿女增加过大的生活负担,还可以让老年人锻炼身体,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享受晚年。

到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8年,形势逼人,任务紧迫,让我们凝聚起奋进的力量,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4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多次在文章中表达出对“情怀”的倚重,有情怀才有真情,用真力下真功取真效。当然,情怀不是“万能补丁”,也不是“一个筐”。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情怀还要融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办法,还要植根脱贫战场,体现在啃硬骨头的实践之中,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看来,重度贫困犹如太行山里的石头山,想漫山青绿、树木成林是难的。难的问题要解决,就要从思想、方法、行动“跟我上”,精读共产党员网身边的榜样《从61岁到96岁 她在太行山种下20万棵树》,不断汲取脱贫攻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欲让石山覆绿装,须坚韧不拔之志。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形成之前,旧思想、旧观念不会“安静”走开。河南省淇县黄洞乡鱼泉村地处太行山脉,山石峭立、少土漏水,自古“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1984年,作为老烈属、老党员、村妇女主任,时年61岁的靳月英决心在石头山上种树。“太行石板岩,山石横着长,自古不长树,栽树能栽得活?”这件事,家里人困惑不解,外面人背里嘲讽,都挡不住一颗向荒山进军的心,“山外的树真多,可家乡是秃的,太行还是荒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这份对家乡深沉的爱,正是这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战天斗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意志,激发了靳月英内里的犟牛劲儿、摽劲儿,让花甲之年的她和满眼的石头山“杠上了”。在如今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也需要这份“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需要这份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志气,咬定精准脱贫不放松,一钉一铆夯下去,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激昂青春的旋律,唱响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恢弘乐章。

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干”中来。新办法时常是“油滑”得很,不会不请自至。不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难跋涉,怎会有“蓦然回首”的满腔喜悦?老办法换不来成功的保障,那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扛镢头,挎箩筐,揣着干粮上山了”,靳月英以苦干实干为依托,以能干巧干为翅膀,揣着梦想迈向实践取真经。“靳月英树坑”历经一番“寒彻骨”,即使到今天,机械发达,太行山上种树还是她的“老太太标准”、她的鱼鳞坑,她“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实践出真知,今天的我们,也要转换思路,发扬战疫好经验,用好“中西医结合”这个好法子,植根本地脱贫工作实际,给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科技,给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思维;把各级托底政策用足用好,给“老年人、患病者、残疾者”及早、充分提供托底保障;综合运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项目、公益服务岗位等,体现微创新、妙心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点对点”“一对一”,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切实把重度贫困户搀起来、扶起来,“扶上马、送一程”;传递真心善意,用好“回头看”和考评机制,确保重度贫困之路“一去永不复返”。

究竟“是骡子是马”?咱们“事”上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事”就是实事求是的“事”。创新创造唯有经风沐雨的实践、有力有为的行动过关了,才叫“是”。靳月英干成了前人未干成的事,打破了太行山上无法植树的旧认知,带动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彻底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极大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当年3%的绿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区更高达60%以上”,绿色太行正以崭新姿态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今天,我们尤其要发扬这种“愈是艰险愈向前”的可贵精神,誓要拔重度贫困之根、植全面小康之树,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把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脉,开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之方,下足祛除沉疴、强身健体之药,不畏难不惜力、不掉劲不泄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笃定态度,以百姓心为心的大爱情怀,帮扶重度贫困户定时按方用药,科学用药、精准施治,坚决拔除重度贫困之根,彻底甩掉这顶盘桓在“现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551万贫困人口”头上的“穷”帽子,带领人们迈入全面小康,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作文 篇5

我国人口众多,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是人类历的一次伟大任务。20_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_万,贫困发生率降至_%,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以来,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剩下的全部都是难中之难的贫困地区。因此,要啃好这批“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就必须牢牢把握精准要义,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实现对点对人的扶贫脱贫。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现在是最关键的一年,凡重要的会议、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不忘对脱贫攻坚作出布局、指导,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坚定信心,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不但要看数量更注重质量。找准发展路子,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持续多彩为民路,创办农家乐,鼓励农村人进行农业种植、育苗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体系,让农村成为亮点,把农业和旅游两手抓,实现两者融会贯通的优势,实现农民收入资金持续增长。

拒绝扶贫虚假信息,落实脱贫成果。扶贫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场腐败之风,让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贫政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扶贫干部也要认识到,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松,怎么样把产业做好做实,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摘帽不松劲的作风。

加大扶贫人才培养,让教育深入贫困地区。乡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群众心里挂念的事,要坚决加大农村支教人才的培养,大力出台支教政策对相关人才进行支持,让支教人才为发展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培养,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稳固脱贫成果,健全脱贫体系。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花大力气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落实后续,一定要做到脱贫后“四不摘”,确保扶贫工作长期有效机制防止返贫。

让我们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战!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读后感 篇6

我常在电视、广播中听到“小康社会”,但我并不明白“小康社会”是什么含义。读完《全面小康我们来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小康社会”是指幸福美好的社会。小康社会之前的社会又是怎么样的呢?我还是不够理解,因为我出生在蜜糖似的时代里,物质丰富,生活应有尽有,我让外婆和妈妈讲述她们小时候的故事,通过三代人的童年故事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变化,领悟到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

外婆的童年

我外婆出生在50年代,她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每天只有粗粮和咸菜,并且有很多人因吃不饱而去啃硬梆梆的树皮来充饥。外婆说穿的都是一个个补丁连一起的衣服,一到冬天,北风一吹,人就冻得浑身发抖。那个年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学的,就算上学也是在黑呼呼的小庙、仓库里借读上课。那个年代没有明亮的电灯!没有美味的冰淇凌!没有快捷的汽车!用电的东西就只有一种--手电筒,冰的东西也只有一种--雪,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动的也就只有一种--自行车。

妈妈的童年

我妈妈出生在80年代,在我妈妈的年代比我外婆的要好很多了,吃饱饭已不是问题,并且每周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红烧肉了。穿的方面,穿得暖已不是问题,不过要想穿上新衣服,得等到过年的时候。在那个年代,基本每个人都能上学,有亮堂的教室上课,但是只能是两个人一张桌子的,用的是粉笔写字,擦的时候粉尘飞的到处都是,这可苦坏了常坐在前排的妈妈。妈妈满分作文网小时候虽然有了冰棍,而且只是把糖水冰起来,并不好吃,也不能常吃,因为还是有点贵。每家每户基本都装上了电灯,在妈妈小学时家里也有了能放《西游记》的电视机,不过是黑白的。在那时和远方的亲戚、朋友联系基本都是靠写信,因为手机还没发明,电话机一般人买不起。

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21世纪的10年代,在当今,物质丰富,科学技术发达,吃住行已完全没有问题,按大人说的,现在不是说要吃饱,而是要吃好要吃出健康!出行方面还是比如前进步,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不想开车的可以选择地铁、高铁,想健康出行的还可以选择共享单车,随借随还,方便又低碳!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电器,冰箱、洗衣机、彩电……关键还是能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

三代人的童年折射着祖国一点一滴的变化,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正是祖国从弱小到强大、从贫穷到富裕带来的变化。我们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着踏实、坚定的步伐去奋斗,去拼搏,所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应该好好学习,掌握最先进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实现中国科技的伟大创新;此外,要强身体状体,在国家有需要的任何时刻,有足够强健的体魄,随时能够扎根精密实验室,或走上抗洪大堤,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样我们祖国将会一天比一天成熟、坚强,一年比一年更繁荣、辉煌。而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拥有比我们更美好的童年!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 篇7

2020年,注定不平凡。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又逢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一场抗疫救援将深深地铭刻在国人心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中体现出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又向世界各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将这份“大爱”传递。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在这场救援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将持续成为“为人民服务”伟大事业中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抗疫精神是崇高的爱国情怀。歌德说:“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无数的党员干部、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无数的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毫不犹豫地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甚至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湖北,与受难的同胞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身上总会有使不完的劲。这样崇高的爱国情怀,将凝聚起磅礴的奋斗力量。

抗疫精神是永续的爱心传递。俗话说,“大灾有大爱”,正是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武汉以及其他地区受难同胞的身体和心灵,构建起一条条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这种绝对无私的“爱”,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永续传递为“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爱心接力链条,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

抗疫精神是无私的奉献品质。古人就崇尚“心底无私”,但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体现。君不见,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成无坚不摧的精神利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竭力战斗。同时,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纷纷捐钱捐物,不计较个人得失。“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无私”的品质唯此时凸显。

抗疫精神是高昂的人生激情。在大灾面前,部分同胞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绝望。的确,在疫情的肆虐下,面对生命的危险,真能坦然面对的,十中又有几何?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高昂的人生激情。夏衍在《种子的力》中说“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这就好比疫情中的同胞,十分需要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强地面对重重困难,饱蘸人生激情去书写灾难后的新篇章。因此,在整个抗疫中,相互之间的精神鼓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灾难终将远去,抗疫精神永存!我们当继承和弘扬抗疫精神,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以及各项工作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更需要针对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聚焦目标任务和精准要求,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确保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这就需要大家凝心聚力,将抗疫中那股子劲头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