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19篇》
《环境污染论文3000字1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大气污染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环境污染论文 1
摘要: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生产力不断进步,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调查显示,目前,工业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已� 工业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污染管理对策。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策略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部分工业企业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对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工业企业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视以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也给我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1、工业企业强化环境污染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生态环境的要求
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发展可持续经济,然而当前部分工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仍旧采用高消耗与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这些工业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未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崩溃局面,工业企业必须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防范工作[1]。
1.2满足社会用户的绿色消费需求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关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工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绿色环保观念,自觉承担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责任,积极开发设计绿色产品,降低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便适应人们绿色消费的发展需求。
1.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代要求
传统工业企业如果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一味坚持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原则,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内部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会导致周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进而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推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利用先进节能技术不断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自然与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2、当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环境法制建设环节薄弱
当前,若想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二,将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但从当前来说,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方面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有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原则性条例过多,但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虽然存在很多要求市场工业企业履行的社会职责,然而这些制度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责任条款,因此,即使某些工业企业违反了制度与规定,也不会受到相关环保部门的制裁和追究,环保执法部门对于这些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另外,当前我国还缺乏高素质执法团队,相关执法人员未能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2]。
2.1.2政府和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没有将收费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挂钩,收费用途和目的也不明确,导致一些工业企业仍旧不重视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更不愿意投入资金推进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生态环保投资工作上存在问题,在一些环保领域,政府既没有一定的财政资金投入,也没有通过政策对投资进行针对性引导,只依靠舆论方式调动民间资本进行环保投资。
2.2微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对环境污染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一些工业企业高层领导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内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树立先进的环境法制观念,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普遍认为加强环境污染管理工作会加大企业的费用支出,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无法给企业带来利益回报。此外,还有一些中小规模工业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在污染治理上钻国家政策漏洞,采取偷排和隐瞒真实排污数量的手段,逃避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3]。
2.2.2工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奖惩制度
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尚未与经济责任制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这些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国家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环保建设的管理监督工作,根据相关的环保规章制度进行考核,并与实际经济利益挂钩,进而提升工业企业在环保工作中的积极性。只有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励工业企业积极投入到环保事业建设中,强化自身的环境污染管理工作。
3、加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的相关策略
3.1强化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污染
我国目前已经实施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国务院也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由此可见,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往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大多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若要切实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单单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要强化法律的约束力,将治理污染法治化、制度化、常态化,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法律体系,确保环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时,治理环境污染还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因而要提高违法的成本,以强化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明确政府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能定位,坚持依法治理,确保污染企业不踩红线、不越底线。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污染减排
当前我国仍旧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因而,我国若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就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加速向集约型经济方式过渡,在不大规模变动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之上,革新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增加企业的产量,获取经济利益,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方面的消耗,减少“三废”的产生,并实现污染物的大量减排。
3.3加大企业对环境污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并落实到环境污染治理管理层面。企业应该不断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这对于解决企业污染治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企业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鼓励相关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能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来看,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获取生态环境层面的效益,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建设绿色文化品牌企业,创新生产技术
工业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节能环保教育培训,培养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责任感,促使他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健康建设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要注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4]。企业在内部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环保道德规范,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先进的环保观念,积极投入到绿色环保建设事业中。与此同时,工业企业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设计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并提升企业的绿色产品质量,避免各项资源的浪费,促使我国工业朝着环保化、科技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提倡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企业必须高度认识环境污染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生产技术,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工业企业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绿色环保文化教育,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进而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企业文化,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推动整个行业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琨,姚中杰。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5):12-15.
[2]杨琉璟。小议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9):94-95.
[3]陈学军,周兆木。浅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0(06):29-30
[4]宋瑞祥。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4(02):9-11.
大气污染论文 2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研究 环境管理 意义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对区域大气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先后实施了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控制手段,把环境管理工作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推进。为保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科学准确地掌握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并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测算出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也为政府制定大气污染控制决策、环境规划、区域产业布局等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化提供重要依据,并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大气环境容量的概念
大气环境容量一般有两种不同的定义[1]:一种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环境容纳量,若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称为该地区大气环境的“极限容量”。第二种是在某一地区,为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所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称为该地区大气环境的“允许容量”。在现实的大气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大气环境的“允许容量”。
大气环境是一个变量,包括两个组成部分[2]:基本环境容量(差值环境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环境容量)。前者可以通过拟定的环境容量减去环境的本底值求得,后者是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大气环境容量。
2 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方法
大气环境容量是一个取决于自然要素、污染物性质和浓度、气象参数、环境本底、环境质量目标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变量,通常而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净化量是较小的,因此污染物在大气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扩散稀释过程。国内对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2.1 A值法
A值法是国家标准《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提出的总量控制区排放总量限制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出的排放量限值及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底情况,确定出该区域可容许的排放量[3]。
2.2 A-P值法
A-P值法是基于箱模式的A值法计算出控制区的大气环境容量(某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4]。然后利用P值法,在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量之和不超过上述容量的约束条件条件下,确定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即由控制区及各功能分区的面积大小给出控制区或总允许排放总量,再配合点源排放P值法对点源实行具体控制,求出各个点源的允许排放量。
2.3 多源模式法
多源模式是相对单个点源高斯模式而言的,也叫复合源模式[5]。多源模式法是通过多源模型模拟计算出各污染源按基础允许排放量排放时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分布,依据区域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和不同的超标率,采用一定方法对相关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重新分配整合,确定各污染源新的排放量,最后得出研究区域的环境容量值。
2.4 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是将污染源及其扩散过程与控制点联系起来,以控制点的浓度达标作为约束条件,通过线性优化方法确定排放源最大允许排放量或削减量的方法[6]。它基于运筹学的线性优化理论而建立,适合于解决环境容量资源最大化问题。
3 大气环境容量在环境管理中的意义
3.1 大气环境容量是总量控制的前提
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内容是如何确定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和如何制订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总量控制管理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7]。在实施过程中,从环境质量要求出发,在充分考虑环境自净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和环境质量模型,计算环境允许的纳污量,并据此确定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在此条件下才能科学制订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因此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是实施总量控制的前提。
3.2 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能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企 容量总量控制正是一项宏观调控指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分配排污总量并发放许可证,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依法监督。因此科学计算出大气环境容量提出切实可行的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将使环保目标更加明确和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排污申报、排放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测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将有效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
3.3 实施大气环境容量管理能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为了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环境质量满足规定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由于环境容量与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和排放方式密切相关。所以,可以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优化分配污染负荷、调整污染源的空间布局,达到充分利用环境容量的目的。因此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和充分利用将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海晶。大气环境容量估算及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7,26(1):67-72.
[2]喻林超。四川阿坝州工业开发区泣川桃关工业小区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曹磊。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及其实施原则。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6,9(3):15-18.
[4]范绍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A-P值法及其应用。中国环境科学,1994,6:407-409.
[5]郑滢。龙湾区DMF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严李锟。扬州市大气环境容量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环境污染论文 3
关键词: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臭氧层;固体废物污染;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环境污染与保护已�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1、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雪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蔓延,危害人体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臭氧层遭破坏
臭氧层遭破坏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破坏,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使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80年代,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急剧减少。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3、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百分比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降落河湖,会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酸雨降落土壤,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占用土地,损伤地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占了大量土地,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埋掉了绿色植物,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②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有毒的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③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如传播鼠疫等。
而现代中国也正面临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我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且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据调查确认,城市中大气环境指数达到国家标准的只有40%左右,国土面积的30%以上有酸雨现象。据说造成酸雨的氮氧化物和硫磺氧化物等物质借风向流动,给日本及朝鲜半岛等上空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另外,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骤增占世界14%、严重的水质污染、水源不足、沙漠化的扩展、沙尘暴及黄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
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
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污染论文 4
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置放,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造成土地退化,河流污染,大气环境恶化,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长久发展。
1.1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地膜使用强度高,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地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直接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地膜难以降解不仅直接污染耕地,影响农产品质量,而且对农村耕地长久持续利用,农民增产增收都造成重大影响。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的1倍多,其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70%~60%的化肥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使用量偏高,单纯追求高产,导致肥料施用之间的配比失衡。
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除草剂导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地膜复盖技术得到不断地推广,农用地膜用量不断增大,由于农用地膜在田地难以降解,直接给农田造成了“白色污染”。
1.2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农村人口居住由分散趋向集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较之以前更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但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以及管理不到位,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的地方甚至根本不具有垃圾处理设施,据安晓云等人2000年对河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至今还没有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甚至35%的村子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水。
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村里河流或者地面,对居民、牲畜饮用水造成直接的污染。由于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农民已经使用液化气或者煤炭,6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直接在耕地里焚烧,对农村和城镇空气质量都产生了难以忽视的影响。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拉圾清运处理系统,我国污灌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农村每年直接产生的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农村生活垃圾面广量大,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而且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在汛期,各种垃圾随着雨水流到河边、溪边,严重污染水体,还造成河道堵塞。
1.3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我国乡村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哄而上,没有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同时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目前,乡村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许多乡镇企业急于求成,轻视对资源优化配置和组合,轻视对产业的选择和调整,轻视对污染防治项目的选择,轻视效益的提高,以投入增量谋取发展增量,加速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小印染污染一条河,一个小冶炼、小采选毁掉一座山。
1.4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滞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据研究,超过1/3的农民不知道农药对人体和环境是有害的,有65%的农民不了解虫害天敌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概念,84%的农民会超过规定标准剂量用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单纯追求高产,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了解过少,一味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和肥料,对耕地、地下水、大气造成直接污染。农民一般认为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并没有意识到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损害。同时由于相关部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化环境治理政策,长期以来把环保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城市、大工业和大工程上,在城乡环境权益的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剪刀差”现象4。中国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少之又少,加之农村缺少相应的执行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2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构建
面对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局面,有必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与研究,众多学者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与对策,但是,目前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对策仅仅停留在宏观的、零散的、缺少互动的层面上,因此,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在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建议从以下四个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系统体系进行构建。它们分别是:
(1)城镇和乡村发展全面兼顾层面;
(2)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层面;
(3)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层面;
(4)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提升层面。
2.1城镇和乡村发展全面兼顾层面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将基本建成,城镇+乡村形态的城镇化格局将在中国基本确立。因此在执行环境政策时需重新考量城乡二元化环境治理政策的优劣,从时代需求,现实情况作出改变,制定出适合现实需要的环境政策。中央政府乃至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都应兼顾城镇和乡村发展。只有兼顾全面,切实执行,才能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2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层面改变农业生产污染可以走出一条绿色环保无害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肥料、除草剂、地膜等不合理使用的情况,解决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依靠科技进�
2.3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层面自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农村环境政策就开始提出,随着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保护的迫切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但是长期以来,出台的各项法律规范没有很好地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且多以末端治理为主,不能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同,环境表现形式不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特殊的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绝大部门农村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缺少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执行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因此,为了切实实现相关环境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效力,必须在农村设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完善机构层级设置,赋予机构相应执行权力,使法律规范和完善的机构相互配合,协同合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2.4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提升层面农村环境政策、法律规范以及监督监测等执行需要执行主体的参与,即需要执行人员。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等特点,需要对环境政策执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充足的、专业的、高素质的环境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高效执行的一个重要保障。
国家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农民不仅要参与到农村环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来,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和环境道德,积极监督、批评、检举、控告污染和破环环境的单位和个人。环保执行人员与农民二者合作,积极配合,实行信息公开,双向监督,积极遏制破坏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生活水平。
3结论
农村环境污染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寻求城镇和乡村发展兼顾、生态农业和高科技产业协同合作、法律规范和机构完善相结合、执行主体和农民参与同步进行。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论文 5
【摘 要】跟着中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速,环境污染疑问越来越杰出。突发严重环境污染事情呈现频发趋势,环境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及产业构成无穷的丢失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合理的风险防备对策在必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小环境污染的风险及也许构成的丢失。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树立关于操控环境污染具有活跃的含义,跟着科学技能的展开,风险评估系统的树立取得了不错的展开,可是中国的风险评估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关键词】环境污染;风险评估
环境污染是制约社会经济展开的首要疑问,办理环境, 发明人类共同的地球家乡是每一个人的职责。中国大力饯别环境保护,活跃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作业,并在全国范围以内进行实验,可是目前展开依旧非常滞后,难以达到世界水平。有些污染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通常构成严重后果,怎么防备风险是环境污染评估的着力点。目前中国总体上区域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防备和应急系统较薄弱,缺少理论深度和区域关于性,应急的内容远多于防备的内容。
1.树立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
1.1环境污染风险影响系统规划
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模型是在归纳思考各种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能够对环境污染的污染程度以及事端发作的也许性进行全面性的归纳性评估。树立一个风险评估模型要经历几个进程,通常来讲能够分为以下几步:污染风险影响因子系统规划、研究区域空间数据收集、因子分级与数据获取、影响因子专题数据制作、影响因子数据组成剖析、风险等级划分与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布图输出等几个有些。规划影响因子系统时就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在很多的影响要素中挑选最具代表性或许影响程度最大的影响因子来树立影响因子系统,有取舍的影响因子系统能够杰出要点。风险防备系统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情事前的防止战略和应急预备战略,遵循了“防备优先”的准则,体现了“削减现状风险,操控潜在风险”的思维。
1.2数据收集
在科学技能不断展开的今日,风险评估系统树立的每一步进程都要尽也许的运用现代科技,完成高程度的智能化与专业化,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与数据收集的精度,为环境办理作业的展开供给确保。对环境污染区域进行数据收集是一项非常浩大发的工程,这就需求使用现代科技,例如运用 GIS 工具软件的地图数字化功用,将各种影响因子的数据计算进行数字化输入,假如污染面积不是很大,影响因子相对较少,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添加图像等收集数据的输入,完善评估模型。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通常依照影响程度的不一样划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则表明影响因子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越大。不一样影响因子的分级阈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践建模进程中,研究人员要依据实践的风险评估区进行详细的修正。
1.3加强风险的进程操控预备
进程操控偏重风险物质释放后但未与风险受体触摸前所采纳的操控办法预备,包含区域的风险防备办法和应急预备。展开石化等严重风险源辨认作业,树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有关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树立开发区、区县层面的要点源监控系统,做好突发污染事情的风险监控。一起做好区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拟定区域应急预案,设置防备与预警、应急呼应、信息陈述与发布以及后期处置等环节的详细计划,清晰分级预警、分级应急。依据有关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性或归纳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部分的和谐合作及通信联络。
1.4削减受体的露出
削减露出首要是关于受体采纳长时间或暂时的操控办法、下降受体触摸风险因子的时机,包含受体的布局调整、规划调整、露出防护以及暂时应急的分散、撤离预备。把遭受集中风险源要挟也许性大的居住区、校园、医院等搬离风险露出区;尽量削减也许露出的受体数量、规划;对露出程度低或无法搬家的受体,采纳设置防护隔离带等露出防护办法。还要做好应急分散撤离预备,从区域层面拟定人群分散撤离计划,展开宣传教育与分散演练,增强应急分散撤离能力和应急的露出防护能力,确保紧迫状态下敏捷有用脱离突发环境污染露出区并削减露出程度。
1.5分区防备
突发环境污染事情风险具有较强的空间差异特征。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经过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调查剖析,可评估风险源的风险性、受体的脆弱性和区域发作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性,并据此展开环境风险分区。避免在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能量型灾害易发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送风险物质,以削减诱发突发环境污染事情的风险。避免在商住区、校园、医院等人群密布的区域、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邻近以及上风向、水体上游的区域布设风险源或运送风险物质。关于已布设的风险源,应设法搬家或封闭,减轻布局性风险。关于不一样分区的风险特征,捉住构成风险的首要要素,将风险防备战略落实到详细分区,清晰各分区风险防备的偏要点,进步突发环境污染风险防备的关于性和有用性,从而显著下降环境风险或风险发作后的晦气影响。
2.加强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的主张
2.1树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
一个环境污染风险监测系统首要包含环境污染风险的辨认、衡量、猜测、预警以及计算剖析等,监测系统要小红分使用现代科技,完成数字化与智能化,使用气象卫星技能、通讯网络技能等,树立重要环境污染要素的监测系统以及数据模仿系统,并能够敏捷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剖析,进步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作业的作业功率。风险源是也许产生环境危害的源头,风险源的存在是环境风险发作的先决条件,在风险物质的出产场合、贮存场合和污染排放口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在易发作爆炸、走漏、非正常排放的操控单元和技能环节装置压力、温度、浓度等指数的监测、报警与操控装置,做好监测监控作业,减缓风险源的风险性是下降风险最直接有用的战略,这也是防备优先于应急的首要原因。
2.2完善定损理赔系统
公司在出产进程中对环境构成危害就要承当自个相应的职责,这就需求树立完善的定损理赔系统,清晰公司的职责,将环境污染的职责真实落实到位。在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时,有关部分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与沟通,加强与环保部分等的沟通,进行环境污染监测数据的传输与同享,以此完成非常好的风险评估。在公司发作环境污染事端以后,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污染的风险评估和迅速索赔,索赔要严厉依照既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确保揭露与通明,进步环境污染索赔与办理的功率。
3.结语
风险防备系统系统地给出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情事前的防止战略和应急预备战略,强调防备系统的区域关于性,能够为公司和地区决策者供给切合实践的办理指导定见,进步风险办理的有用性,环境污染评估作业的顺利展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与合作,离不开技能人员的尽力与奋斗,各个部分以及各个组织之间和谐合作,才能确保环境评估作业的顺利展开,才能对中国的环境质量供给必定的确保。 [科]
【参考文献】
[1]李华。中国环境污染职责保险展开的途径挑选与准则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0.
[2]黄小敏。论环境职责保险经营中的技能妨碍和技能挑选[J].浙江金融,2010.
大气污染论文 6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下简称com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学术期刊文献的权威性检索工具[1]。本研究选择1981—2010年comKI为数据源,以城市气象学全部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comKI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其中,篇名和关键词途径检索能满足绝大部分检索需要且检准率相对较高[2]。对本次检索而言,城市气象所涉及的交叉学科众多,且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才有了正式研究,迄今为止发文量较少。因此,从确保检全率和检准率考虑,本研究选取关键词检索途径来对城市气象学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首先进入comKI,设定检索时间为1981—2010年,检索式为“主题=城市气象”,选择“模糊”。然后在得到的搜索结果中排除非论文(例如会议记录、短讯、学术动态等)及与城市气象不相关的论文,得到一个最终搜索结果。以上述结果为基础资料,对历年论文、作者、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并将1981—2010年分为三个时段,每10年为一个时段,对每个时段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与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最后得出结论。基于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原理[4],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3],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及BICOMB软件为工具,制作知识图谱并对各项特征值进行测量分析。2结果与分析2.1论文数量逐年变化特征分析经初步检索,1981—2010年comKI所收录的城市气象学相关文献为3394篇,经过筛选,去掉其中的非论文、低相关度论文和重复论文后得到研究论文2381篇。论文数量逐年变化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市气象学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是逐年递增的,尤其是2000年以后呈迅速增加的趋势。前十年是萌芽阶段,论文数量较少;中间十年为缓慢发展阶段,论文数量逐渐增加;到后十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数量迅速增加。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表明了城市气象学这门学科正在快速的发展,对其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2.2论文作者分布
在2381篇城市气象学研究论文中,共有4870位作者,论文数量在9篇以上共有26位。其中,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蒋维楣38篇,排第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胡非次之,30篇,他们是城市气象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高产作者。
2.3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浓缩,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而相关文献的各关键词之间相互具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密切[5]。共现文章数量越多,这类关键词“距离”就越近,被关注的程度也越大,即说明这类关键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这类关键词词频不断攀升则说明这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如果两个关键词从未组合在一起,则可能是目前研究的空白[6]。因此,利用BICOMB软件输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再将二值矩阵的关键词共现数据转化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从网络图的中心度角度展开分析与探讨。
2.3.1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三个时段城市气象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分别见图2、图3、图4,图中的线条越粗代表共现次数越多,圆点越大代表词频越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1981—1990年间城市气象的研究热点是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有关的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等,都是重点关键词。另外城市热岛是另一大研究热点,尤其是对城市热岛现象及热岛强度的研究。城市大气逆温也是一个重点研究方面,逆温强度、辐射逆温等均是该方面的重点关键词。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1981—1990年比较,1991—2000年城市气象研究的主题范围有所扩大,城市气象灾害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包括城市火险、酸雨、雾(平流雾、辐射雾)、城市防洪等,气象服务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数值模拟在城市气象研究方面也开始发挥作用。从图中还可看出,城市气象灾害和城市气候研究是这十年研究的热点,对城市热岛的研究依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气污染的研究热度虽然不如前十年,但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图4中可以看出,与前20年相比,无论从涉及的主题范围还是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网络方面都更加复杂。RS和GIS在城市气象方面的应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而在大气污染研究方面,PM2.5、PM10、SO2、O3等的探究越来越多。城市气象灾害方面,对沙尘天气的研究日益增加。城市气象服务方面,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空气质量、气象灾害、城市热岛成为2000—2010年城市气象的研究热点。
2.3.2高频关键词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之一,个人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处于什么样的中心地位或者具有什么样的权力是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7]。比较常用的中心性指标包括度值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度值中心度利用网络中某个节点与网络图中直接连接的节点个数来度量该节点的中心性。本研究中的度值中心度则反映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共现频率越高,度值中心度就越大,说明这些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中间中心度通过某个节点处与其他节点对最短路径的条数来衡量该节点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即反映某个关键词对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关键词的影响力,中间中心度越高,其影响能力也就越大。接近中心度用来衡量节点之间的亲近程度,反映关键词共现的可能性,接近中心度越大说明越不容易与其他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7]。有时,接近中心度测量的结果没有中间中心度测量的结果精确[7],而经分析,本研究中三个时段内各高频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均很小,故仅选取度值中心度进行分析。1981—1990、1991—2000、2001—2010三个时段中高频关键词度值中心度统计结果见表1、表2、表3。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风速、城市热岛等关键词度值中心度最高,是1981—1990年城市气象研究热点。另外,期间城市气象关键词共现网络的整体中心势很小,为6.00%,说明整个网络的集中程度差,较为分散。表2显示,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城市气候、城市热岛、酸雨、大气污染等关键词度值中心度最大,表明它们在整个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1991—2000年的研究热点。期间共现网络的整体中心势也很小,为4.31%,说明整个网络的集中程度也很差。
从表3中可以看出,空气质量、城市化、气象条件、暴雨、城市热岛、气象灾害、PM2.5和PM10、大气污染等关键词的度值中心度较高,是2001—2010年间的研究热点。期间共现网络的整体中心势同样很小,为3.76%,说明整个网络也很分散。
对比表1、表2、表3发现,大气污染、城市热岛一直是城市气象学研究的热点,1991年后气象灾害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三个时段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的整体中心势都很小,可能是由于城市气象学多为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内容较分散,从而导致网络图的中心性不强。
3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城市气象相关论文的数量、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以及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对其中心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近30年来,城市气象方面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加。1981—1990年为城市气象学研究的萌芽阶段;1991—2000年为缓慢发阶段;2001—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并有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趋势。蒋维楣、胡非等人是城市气象研究的高产作者,对城市气象研究起着领军作用。
(2)大气污染、城市热岛一直是城市气象学研究的热点主题。1991年后气象灾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近10年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加强了SO2、O3、PM2.5、PM10等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研究,沙尘天气灾害研究有所加强。城市气象服务研究在1991—2000年间开始受到重视,近十年“人体舒适度”研究进一步加强。
大气污染论文范文 7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政府责任 原因
大气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其质量的优劣,与人类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而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责任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决策和监管执行上。首先,在决策上,政府选择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道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侧重于经济发展的投入,从而忽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先污染后治理”就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的经济效率,先任由污染发生,或者在人们还未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污染,最后再采取措施减少和治理污染。其次,在监管上,我国政府不仅对涉大气污染新建企业的行政审批把关不严,而且对新建企业的大气污染影响评价也流于形式。另外,政府对企事业单位治理大气污染的监管也存在懈怠。政府在面对企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大多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这一方面受限于大气污染测量技术的落后,同时与政府和企业相互的“灰色利益”也密不可分。
究其原因,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从理论上可以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组织及其政府官员和其他社会主体一样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不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他们的行为是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组织往往为了达到预算的最大化,不断追求组织规模的扩张和公共产品的无限提供;而政府官员则追求权力或金钱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地区性公共事务的时候,往往同时承载着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政府自身利益等多重利益。由于目前我国的政绩考核大多 因此,在涉及经济增长和大气污染治理时,经济发展通常会超越环境保护目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是让位于经济增长。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更多的可以归结为以下现实原因: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理念滞后。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方式是不可取也是不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要求政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治理理念,必须从源头上防范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从而彻底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理念。此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理应具备的基本责任意识被日益扭曲和畸形的政绩观淡化,政府责任意识严重缺位。
其次,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上存在缺陷。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规范和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其一,立法观念落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总是侧重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法律法规,忽视制定有助于落实的具体法规。其二,立法体系不够健全,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将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要求纳入综合型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我国环保部政策法规司的司长之前在解读《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重点时曾强调,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中,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其三,立法内容不完备。在我国,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过程中,政府只设立了总量控制指标,没有将该指标细化、量化和标准化。在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法律责任不明,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原本应该是“事前申报”的许可证申请要求在排污企业为避免更多责任,承担治污成本和环保单位为避免投入资源进行数据审核的双方趋利避害行为下变成事后申请和确认,对于这些行为,法律中的处罚规定不明,罚款较少,从而使得大气排污许可证成为摆设。
再次,对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履行环境责任缺乏监督。政府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如果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的外部监督,我们很难保证其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都能做到全心全意为环境公共利益行事,而不利用权力寻租。此时,寻求有效的外部监督及其重要,行政问责机制和社会公众监督是外部监督的两种最重要的监督形式。目前,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监督机制,不但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而且社会公众监督环节也相当薄弱。监督职能的弱化和监督力度的不足是导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第一,行政问责机制不完善。问责政府不当的行政行为已成为衡量政府执行力的标准之一。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普遍存在着“重企业环境责任、轻政府环境责任”的特点,而少数规定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条文则呈现出“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的特征。而有关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严重缺失,这使得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及时的监督和纠偏,行政问责机制有待完善。第二,社会公众监督环节薄弱。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规定单位和个人用有检举和控告权利的同时,却在如何实施检举权和控告权方面没有相关规定,这就造成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缺位。同样,法律在规定公民就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督权也是如此,监督权如何实施是最大难题,公民获取信息渠道受到限制,参与面相当狭窄,很多公民基本都是“被代表”,公民的监督权无处并且无力实施。
为此,我国政府要强化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可以在加强政府责任意识,规范大气污染防治中政府责任的立法,加强政府环境责任的内外部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生态经济观念纳入政府绩效的考核体系,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与经济富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吕景城。论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控制机制[J].东南学术,2005,(3).
[2]高涛。污染治理对策研究――以大气治理为例[J].生态经济,2009,(2).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8
摘 要: 河北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其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的大气污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空气质量及能源消费状况着手,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经济发展 建议
河北省是我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与北京天津紧紧相邻,经济增长较快。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其产品产量在全国也遥遥领先。但是正是由于工业发展过快,河北省七个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超标,导致河北省多处地区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长期以来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环境和能源造成巨大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大气的严重污染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威胁。
1.河北省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及空气质量的现状
经济发展情况
河北省的GDP总量近几年呈现翻倍增长趋势,从2006年的10500亿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5000亿元;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从2006年的15000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35000元。就2012年而言,河北省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位,但人均GDP呈现出下降趋势。2014年河北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分别增长了、、、,这些产业都拉低了河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
大气污染情况
河北省环绕北京,由于南北高度有落差,且河北省处于城市群集中区域,这使得大气污染现象尤其明显。河北省近两年在煤气燃烧方面做出了改良,原来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还包括二氧化氮等成分,主要由于过度燃烧煤矿及工业废气而产生。近几年河北省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将煤气转换成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除了张家口市的二氧化硫含量较高之外,其他市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而可吸入颗粒大多源自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由于河北省近几年机动车数量大幅度上升导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越来越多,市民生活环境大气质量受到严重的污染。此外,河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所排出的废气中也包含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工业可吸入颗粒物的大排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河北省大气中的二氧化氮近几年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
能源消费情况
河北省的工业经济在全国遥遥领先,工业经济已� 2010年,河北省的GDP大幅度增长,原因就在于工业发展得过于迅速,工业发展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支撑的作用,而这些高污染的工业已� 根据河北省能源消耗的不同产业分析,五年内河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2倍,比例最大的第二产业不仅在能源消耗中比重最大,例如工业和建筑行业,而 第三产业在2010年期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说明新兴科技在河北省得到了支持和发展,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也较大。第一产业能源消耗比重最小,以较为稳定的速率在河北省发展,产量的消费波动不大。据研究,河北省的GDP增长得越快,能源消耗的总量也逐年增加,通过数学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河北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成正比。
2.改善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策略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要想经济发展快,而环境污染又能够得到良好控制,河北省首先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之下,河北省增强经济发展与大气污染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合理控制好经济发展与大气质量之间的互动作用,加强经济发展,优化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加强力度,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按照发展状况合理改变发展模式,以形成最优经济发展模式。企业需要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尤其是第二产业企业,能源消耗过快容易导致能源危机,能源危机的到来就意味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工业的排放需要受到良好控制,不能将未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这会对大气的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和破坏。优化产业结构,在信息时代,第三产业的重要性逐渐突出,河北省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人才,合理调整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总产业中的比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改进能源消耗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新能源的宣传与利用,大力开发风能、潮汐能、热能、太阳能及生物燃料,取代传统的、污染力度高的煤炭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率。
增大环保投入力度
污染环境的受到惩罚,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得到鼓励,开发资源的得到补偿而破坏大气的应及时恢复大气质量。按照这样的原则,使得排污者与开发者的作用逐渐凸显出�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同时鼓励市民积极使用天然气等非化石能源,减少生活废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河北省环保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处理其排放量,不足以改善环境质量,所以河北省要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就应该加大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
降低经济放缓对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如今企业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环境质量为代价谋取私利,对环境的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就河北省而言,企业在进行污染治理时出现短期经济下降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要彻底处理大气污染,大量经济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企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时间较短,其产业调整结构还尚未得到修整,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没有形成,由此导致的经济放缓现象令许多企业公司深陷不安,只能通过破坏环境及过度消耗能源的方式发展自身经济,这样反而对经济的增长是不利的。政府需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调整的速率,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增加就业机会,避免失业人员采取不合法手段开发能源现象,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河北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化解由于经济放缓对环境及能源的影响。
3.结语
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河北省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要求,深入开展环保措施,彻底解决由于大气受到污染而导致的经济跌涨现象,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为其他城市做榜样。不仅政府要将工作做到位,民众也需要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尽量低碳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废气、废水排放,共同创造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的河北省。
大气污染论文范文 9
课程设计集中在教室进行,学生进行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但是由于有些设备没有看见过,而有些设备实习过程中看见过但过段时间又忘记了,有些同学感觉是纸上谈兵,兴趣不高。最后交上来的说明书和图纸相似度高,从而课程设计效果差,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4]。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不断有新型除尘器的出现等,势必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因此,应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从资料和互联网等中搜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将它们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将实验课融入到理论课当中,时间安排应当合理。如学习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验中,而且也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理论与实际及时地结合大大体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且达到双赢的效果。
2.3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安排了在株洲发电厂的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个大方面的实习。其中包括株洲发电厂锅炉烟气的整个处理流程,从烟气产生、除尘、脱硫,到烟气排放,涵盖了整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部分。如果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到一起,将生产实习的部分工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设计是生产实习的巩固,生产实习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最终同时达到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目的。
3结语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1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工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其中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比如我国东部城市出现的雾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现象及原因,接着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字】大气污染;城市;治理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席卷,有的城市甚至遭遇6级以上的严重雾霾。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分析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宜居城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成因,接着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展开论述。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
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要分析成因,制定完善的大气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1.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 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大气污染的成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城市雾霾现象不断加剧。下面就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展开论述。
(一)燃料燃烧。随着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料,尤其是在工矿地区和工厂比较集中的崎岖,污染浓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仍然采用高硫煤作为燃料,尤其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出现成倍的增长,不仅造成了交通的阻塞,而且车辆排放的尾气,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对大气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
(三)生态环境破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就会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出现很多滥砍滥伐的情况,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导致有的地区出现扬沙和扬尘,对人的身体也会造成损害。
(四)工业布局不合理。在有的城市,是依托资源建立起来的,但是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区空气污染严重;还有的新型的城市,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环保绿化没有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绿化标准远远达不到城市实际发展的需要。
(五)环境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没有做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只顾盲目的追求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或者在进行城市或者产业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造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认真分析大气污染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发展,制定出长远的控制防治规划,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展开论述。
1.做好大气防治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具体包括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采用高新的节能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煤炭燃烧方式;还要健全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法律,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控。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大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空气污染,要根据大气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大气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浮沉、可吸入式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氟化物等。
2.综合整治方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整治计划,控制好最大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结构和交通情况,确定污染城市大气的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改进落后的燃料方式,广泛普及气体燃料、太阳能以及地能等能源,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建立无烟控制区;另外,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质量,降低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量;还要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
3.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在实际过程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大气污染论文 11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稳步提高的国民生活水平,导致人民对机动车的拥有逐年增长并达到一个相当庞大的数目。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大气污染中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虽然机动车便利了人们是生活、缩短了区域之间的距离是其最具优势之处,但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应的监管部门并没有针对尾气的污染现象做出具有明显成效的治理措施。全国各处的酸雨与近来覆盖极广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甚至已经极大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时期污染所达到的最高程度。火电厂以及塑料厂等工业企业昼夜不息的产生这大量的工业废气。这不仅是度当地环境的破坏,而且会在气流的影响下,对相邻大片区域造成危害,有些严重的污染甚至会走出国界,造成国际性的大气污染。中国发展正处于上升期,重工业对发展的支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缺乏应有的限制和规定,并且无人监管,长期无节制的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沉疴。作为人口大国,原本细微的东西,在与庞大的基数相乘之后就 但是缺乏有效处理在人口作用下形成问题的手段,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的处理技术,成为了治理环境问题的掣肘,同时
2主要防治措施
2.1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最优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应将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作为工业生产区,并在工业区与城市生活区域之间设置间隔区域。疏密有致,减少单位区域内的污染排放。
2.2合理使用能源煤炭是我国当前主要能源结构,燃煤过程也就是大量排出污染气体与污染物质的的过程。因此推广工业型煤及洗选煤的运用,以及广泛使用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如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才能有效控制污染气体和污染物质的排放量。
2.3处理尾气排放机动车经过完全燃尽燃料之后会排出很多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以及SO2等。而随着我国机动车的急剧增多,尾气排放的广度以及数量极为庞大,成为了城市中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发展清洁燃料机动车以及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设计,成为了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加大控制力度,完善监督检测制度,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系,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又一重要手段。
2.4绿化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防治大气污染的极为有效的措施,树林可以起到降低风速、沉坠灰尘、吸附粉尘等多方面的作用。同时植物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CO2的并且同时释放出氧气,达到进化空气的效果。因此,改善城市大气质量一个极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大城市绿化的建设、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质量,从而使得城市大气环境变得相对清洁。
3结语
在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之后,大气污染的治理成为了当今我国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重大课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则无法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实现国家的永续进步。因此,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只有将其克服,才能继续走下去获得长远的发展。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12
1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已� 温室效应给全球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北极冰川正在迅速的消融,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国土被淹没的威胁。温室效应还引起了诸如“厄尔尼诺现象”等环境现象,虽然没有直接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其具有潜在的危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除此之外,酸雨、臭氧层空洞以及雾霾等环境现象也都是由于大气污染所导致的。酸雨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使绿色植物死亡。臭氧层空洞减弱了对太阳紫外线的阻挡,人类接受到强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严重者会导致皮肤癌。而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空气中有害的粉尘颗粒以及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这都是由于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得到全民的重视,共同投入到大气污染方式的环保大军当中[1]。
2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工业污染物排放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部分都是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工领域,容易产生污染物。工业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了空气的污染,工业燃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长期以来工业企业都主抓生产,以盈利作为发展目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对于污染物都是直接进行排放,缺乏一定的环保措施。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气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2]。
能源的燃烧
冬季取暖要燃烧煤,煤炭的集中性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另外,当前的燃煤质量存在缺陷,燃烧时除了会产生二氧化碳之外,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以及硫化物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另外,机动车的燃油会产生尾气,尾气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机动车尾气加强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任意进行污染物排放的行为进行严惩。加强生态建设,有效的改善环境,这些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办法。但是为了使这些办法行之有效,就要从防控大气污染的化学技术入手,来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
烟气脱硫
烟气脱硫主要针对于能源的燃烧。烟气脱硫根据脱硫剂的区别主要分为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干法脱硫主要应用活性炭、活性氧化锰作为脱硫剂,利用催化氧化、催化还原的方式来进行脱硫;湿法脱硫则是应用双碱法、氨法等方法将当中的硫化物气体除去;半干法兼用干法脱硫与湿法脱硫的技术特点,将湿态的脱硫剂在干态环境下进行脱硫,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烟气脱硫办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
由于机动车尾气所产生的污染是当前对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对于机动车尾气的净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办法有很多,但是应用最广泛的有效净化办法是对尾气当中NOx、CO以及HC进行催化氧化消除。机动车尾气当中HC以及CO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燃油组分的影响。燃油燃烧,形成的烟气仍然有未完全燃烧的组分,这是导致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尾气排放系统当中安装高效催化转化器,并向尾气当中输送O2。在催化剂作用下,对HC以及CO气体进行氧化,生成水和CO2,该办法能够有效消除尾气当中有害的气体[4]。当前,在防治大气污染化工技术开始着力于脱硫脱硝一体化的研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已�
4结语
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止,能够有效的改善严峻的环境形势,缓解环境危机。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于环境的危害,并有效掌握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强化环保意识,从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对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以防治大气污染化工技术研究为依托,对工业污染气体和生活污染气体进行全面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使未来的环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污染论文 13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1979 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这一问题首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低碳经济应运而生,而此概念的正式提则在2003。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方针下,运用创新、转型、开发等多重发展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并力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这一话题不断升温发酵,很多学者将其视作社会变革的一次新浪潮,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再生产中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低碳化,自然除了涉及政策、技术面,金融体系的支撑必不可少。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必须配套应用,以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变化。
二、碳金融及其衍生品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银行贷款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其发展历史较短,2005 年《京都议定书》将碳排放额定义为一种稀缺资源,使其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易的可能性,由此,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交易市场诞生。碳交易旨在借助市场化手段解决生存环境问题,具体为提供传统的融资支持,开展中介服务,成立低碳基金,制定碳交易保险,发行碳排放权债券,推出碳交易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
碳金融衍生品则是在碳排放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碳远期、期货、掉期、期权为代表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针对的是以碳产品的价格、时间、地点等经谈判达成的协议。碳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组合多样、形态各异,具备碳信用、套保和价值发现的功能,成为市场避险的有利工具。碳金融衍生品多样化的交易组合能够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并不断丰富、活跃着市场,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
三、我国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发展的内部环境及现状
第一,碳金融市场在我国拥有巨大能量与潜力。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加之减排成本较低,相对减排投资回报率较高,则一方面可以改善自身的能源消耗结构,另一方面可利用碳交易获取一定收益。我国目前在CDM数量及核证减排量额度上处在世界前列,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碳金融市场已在国内初步构成。具体表现为: 一是全国排放权交易体系已形成,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武汉等地相继成立7 家碳交易市场; 二是中国积极参与低碳经济运作,CDM 远期交易表现最突出; 三是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多家国内银行涉足碳金融,在“绿色信贷”方面进展有效,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四是碳基金成立运作,中国碳基金于06 年成立,随后规模不断扩大。
虽然我国在碳金融领域发展潜能较大,备受世界瞩目。但就目前已取得的成果来看,发展速度还是较慢,已成立的7 家交易所总体较为清淡,成交量较小,且时段集中。近年来交易所靠手续费支撑的现状难以为继,且碳市场分割也不利于整体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一是我国没有实行严格的减排政策,业务又分散在7 个不同的交易所,不能构成规模效应及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二是配套制度和监督管理不完善,尤其在避险制度发面。我国目前只有现货交易,不能通过期货及其他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也没有套利空间,市场处于最低级状态,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都颇为不利。
四、我国碳金融及其衍生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碳金融在全世界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碳金融及其衍生品被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规模也在扩大,世界各国的金融业者都企图抓着这个转折点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各项相关服务,准备好迎接“碳金融时代”的到来,可预计的是碳金融在国际上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竞争激烈的碳金融主导权。随着交易规模蔓延扩张,碳货币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成为领导市场的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参与各国都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来掌控其全球定价权,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各国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各大基金公司都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竞争局面异常激烈。虽然欧元率先成为国际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但日、加等国都在试图将本国货币与碳交易挂钩。
第三,碳金融市场在探索中逐渐成熟。众多发达国家的碳金融市场已相对成熟,全球交易平台构建完成且运作顺利,其中欧盟在数量与额度方面均居全球首位。国外诸多金融机构利用碳减排权进行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方面的创新试验,并积极投身于衍生品的规则制定与项目开发中,使得碳市场的流动加快,扩大了市场容量,利于市场进一步成熟完善,并不断探索衍生出新的发展方向。
五、碳金融及衍生品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全球碳金融来势汹汹,但正如前文所介绍,我国金融体系本身发展就不是很健全,再加之碳金融这一新兴概念的引入,我国目前只涉及了局部意义上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规模上,都与我国碳市场的潜力不符,碳金融及衍生品各项业务的实践势必会遭遇重重困境,其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我国还未全面深入了解碳金融
碳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诞生于外国,本土社会公众,甚至金融机构对其认知度都不高。企业目前的重点仍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就连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运作模式、利润空间、社会效益、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认识还都不到位,目前除个别商业银行开展了碳金融的具体业务外,很多金融机构仍在观望,并没有开始从各方面着手应对碳金融的机遇和挑战。
( 二) 碳金融的交易模式复杂多变,不易把握
碳金融不同于一般金融产品,它兼具经济及社会效益,涉及国内减排单位和国外购买企业等多方面利益,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其交易程序要复杂许多。复杂的环保风险评价增加了审查的难度和交易成本,且技术投入多、开发程序复杂、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金融业务展开的人员需求及范围,众多因素限制制度的创新,而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得碳金融难以适应国内市场,增添了更多的限制因素,如何突围出该循环将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 三) 碳项目交易风险大,交易费用高昂
目前CDM 项目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但该交易技术程序复杂、周期长。企业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往往除交易本身费用外,还要额外付出一系列如信息成本、违约保证金等费用。而我国碳交易市场成立时间短,成熟度低,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这决定了我国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风险较强、成本较高,进而也阻碍了试图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碳减排资源配置的原始设想。
( 四) 产业模式低级,缺乏定价能力
以煤炭为最主要来源的能源结构导致我国在碳金融活动中主要依赖CDM 项目,如此一来只能占据产业链的底端。我国目前已经是CDM 项目的最大输出国,但却因缺乏议价能力,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定的投机机会。他们以低价收购,再将其打包重新设计,以复杂的衍生品形式将其出售,使价格大大提升。巨大的差价背后是我国碳金融产业的羸弱,因为缺乏议价能力,没有信息优势,使得我国只能以被动形态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 五) 碳金融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作为新生概念的碳金融,与环境、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密切相关,其发展离不开环保、财税及金融监管等各项配套政策的支持,然而目前并不完善的相关配套政策不能够发挥支持碳金融发展的应有作用。首先就是碳金融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市场缺乏有效约束力。在绿色信贷方面,因缺少对碳金融综合协调发展的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故可操作性不强。其次是不完备的环保信息共享机制。环保信息在征信体系中没有细化体现,存在一定时滞,影响实际使用效果。第三是作用有限的宏观政策引导。我国以依靠政府以及国际机构为主的低碳项目投资方式,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方投入机制。
总之,由于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行业准入机制尚未构建完成,交易机制单一,并且缺乏专业型人才,碳金融在我国的适应难度较大,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总体表现仍不成熟。因而对于我国来说,碳金融的发展创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唯有不断调整变化国内整体的发展环境,紧跟国际市场动态,才能把握住碳金融的发展契机。
大气污染论文 14
(《财经》2013年第29期“谁在阻碍阿里上市”)
因“合伙人
>> 读者评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 > 读者评论 2013年30期 读者评论 2013年30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正视阿里上市难题
(《财经》2013年第29期“谁在阻碍阿里上市”)
因“合伙人制”两次遭港交所拒绝后,10月22日港媒披露,阿里巴巴可能考虑将伦敦作为其150亿美元上市融资计划的目的地之一。虽然阿里巴巴对此回应称“仍没选定地点”,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阿里巴巴释放出来的烟幕弹,目的在于向港交所施压。
上市地除了香港、纽约和“不靠谱”的上海,最新“绯闻”上市地竟出现了伦敦。种种迹象表明,阿里对香港“难说再见”。
就在媒体都在猜测阿里的上市地点时,贵刊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问题:中国特定的商业环境,如何让企业不再扭曲生存。完成架构重组、合规上市后,阿里巴巴将是第一个以生态系统概念上市的公司。但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说:“对于生态系统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阿里还存在许多问题,文中也一一作了分析。 北京 娅亦 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财经》2013年第29期“大气治理须破除‘囚徒困境’”)
一边是正在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另一边是包括北京、长沙、东北三省等地持续多日的雾霾围城。目前,多地应对重污染天气频频出招,但收效甚微。而且,随着冬季供暖季到来,北方地区雾霾情况将更加严重。这无疑给那些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责任状”的地区带来巨大压力。
大气污染治理实质上是能源结构的改革。目前的应急预案只能解决短期内的雾霾问题,长期来看,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完善相应机制,而不仅仅是应急措施。 长沙 李冉 理财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财经》2013年第29期“银行理财标准化改造”)
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之后,银行理财也将迎来资产管理时代。
对于理财资产管理计划推出带来的实质性影响,是把以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池变成了专户进行管理,明细资金的去向,是属于一个监管措施。短期内对信托、券商影响不大,但长期看,对信托公司这类找银行代销的机构有负面影响,或者说银行在找信托公司谈价格时将更有议价能力。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15
摘 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大气污染作为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加大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缓解温室效应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难题,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纳米光催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纳米光催化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应用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水平。由于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光敏效果较好,容易达到其反应条件,效率高,对环境及人体具有无害的特点,所以,纳米光催化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最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对纳米光催化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充分了解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我国严重的雾霾问题,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纳米光催化技术理论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之一,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其有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光催化污染物降解技术既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又能解决大气污染物的处理难题。纳米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法,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传统的物理吸附法(活性炭)相比,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净化空气具有以下优势:催化降解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简便;在太阳光的激发下,能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NOx和VOCs,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光催化技术理论主要基于“Fu-jishima-Honda”效应,20世纪70年代后期,Frank和Bard关于水中***在TiO2表面的光分解研究及Carey等关于多氯联苯在TiO2紫外光下的降解研究,极大推动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催化氧化机理如下:当能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催化剂时,价带(va-lence band,VB)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过禁带进入导带(conduction band,CB),而在价带上产生与电子()对应的空穴(),即产生自由电子-空穴对,活泼的电子、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分别从半导体的导带、价带迁移至半导体/吸附物界面,而且跃过界面,使被吸附物还原和氧化;同时也存在着电子、空穴的复合。价带空穴()将吸附的H2O氧化为羟基自由基(),导带电子()将空气中的O2还原为超氧自由基()。这两个自由基(),是降解污染物的关键活性基团。其反应原理如下:
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TiO2作为应用效果较好的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酸碱性、耐光腐蚀性,其化学性质稳定性较好,来源丰富,能源较大,具有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电势电位较高等优势。但是,在实际的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催化剂、有机物浓度的影响。因此,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视这些因素对光催化技术的影响。
(一)催化剂对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净化大气的。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积、粒径等等,都会影响纳米光催化反应。如:当催化剂的粒径不断缩小时,溶液中的单位质量粒子就会增多,虽然光的吸附效率有所增加,但是,光吸收不易饱和;当催化剂系统的表面积增加时,就意味着催化剂参加反应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反之,则不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另外,催化剂的表面羟基及混晶效应,也是影响纳米光催化反应的另一因素。
(二)光源与光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常用的光源有黑光灯、高低压汞灯、紫外灯、杀菌灯等,波长在200-400nm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在纳米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其光的强度越强,催化反速度就会逐渐趋于常数,但是,光量子效率则会随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PH值不同,外加助催化剂及无机盐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反应。
三、纳米光催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一)室内污染控制与通风技术。目前常用室内环境净化与通风技术有主动式和被动式2种。前者是将室内环境净化装置与机械通风系统有机结合起� 这两种技术均涉及高效通风技术,前者主要针对外源性污染,可采用高效低阻过滤的方式;而后者主要针对内源式污染,比较有效的方式为各种室内净化技术。目前主要通风方式包括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化送风。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均以营造室内可感风环境为目的,若将空调设定温度调高必然会引起室内人员热舒适性的降低;个性化送风由于其实际使用中制约较多,在实际工程中较少。
(二)过滤技术。过滤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纤维过滤技术、光催化纤维过滤技术、膜过滤技术。纳米纤维过滤技术具有一定梯度结构的复合过滤材料可大大提高过滤性能,已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水体有机物净化等领域,有望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大气污染物的方法,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四、结语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单独利用纳米光催化技术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纳米光催化技术与其他先进的大气净化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保证人们生活健康。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16
关键词: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政府行为对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
二、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石家庄的上空。
城市建设是影响石家庄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气体状态大气污染源调查表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SO2、NOX和CO的数量占燃料燃烧排放比例分别为99%、93%、81%和97%。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机动车等流动源在交通比较繁忙的街道,如裕华路、中山路等,可能造成CO、NOX和HC的严重污染。
(一)燃料燃烧。在石家庄,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同时,由于石家庄地处华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而一些单位为了省钱,实行自给自足的供暖制度,这就增加了煤的燃烧量,使大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二)工业生产过程。近些年来,石家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是我国棉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化学工业也是重点发展部门,有规模较大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煤炭工业亦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性质的工矿企业即使石家庄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市区,如具有相当规模的华北制药厂和石家庄化肥厂等。此外,还有一些粉末冶金厂、印染厂也是石家庄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近些年来,石家庄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也随之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遽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据中国科学院王玮博士介绍,一辆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的可吸入颗粒物,几乎是100辆汽油差夹带的总和,是更严重的污染源。而石家庄却允许柴油车进城,促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急剧上升。
(四)市政建设。石家庄的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因发扬陈天气的直接原因。据资料统计,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此外,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五)工业布局。石家庄的一些工矿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区的东北部,还有一些分布在市区的不同区域。这些工矿企业的分散性是整个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绿化。石家庄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南二环只是近两年来才栽了几批树,其他地方也还是光秃秃的。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存在不完整性(例如:垄断实力的存在,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巨大外部型的存在,缺乏知识和信息等)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也就是使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其理论上的好处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个人或一个经济单位所承受的收益和成本是另外的个人和经济单位行为的直接结果,而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如一个化肥厂对大气造成污染但老百姓去被迫承受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损害。由此可见,市场失灵也导致了大气污染。
政府政策失灵。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决策失灵同样会产生环境问题。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把石家庄建设成为闻名全国“药都”,而制药厂是污染极为严重的企业,这个政策导向势必会对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造成不良的影响。
全民对环境的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如对环境问题的潜伏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难性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不理解,由于市民认识上的不足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他们行为上的不够积极,不够配合。如在石市东南部的尖岭村,本身道路坑洼不平,尘土飞扬,再加上村民自身素质不高,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每逢集市过后,更是满地狼藉,叫村民和过路人苦不堪言。
三 政府行为对策
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保护靠政府”的说法已被� 环境资源配置的失灵,要求政府加大环境保护行政监督力度,采取有效的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发挥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入世后,我们的环境管理方式将会受到冲击,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1、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使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几乎所以政策领域的变革,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的、分割地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把环境保护与其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结合起来,这样做既有利于环境本身,又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能,这就要求石家庄市政府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其绩效分布如顶图:
2、搞好监督调查工作,统一布局,分类管理。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政府环保部门应切实做好环境的监测调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针对日益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监督检疫站。今后,对于类似的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对空气污染原的监控;实施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或日报预报,使社会有关各方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情况。使一些污染物排放较大的单位和对空气污染物敏感的人群能预做准备。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并可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质量信息。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兴建以监控、信息、检测等三大系统为核心的环境指挥中心,配备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加强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
立足现有规律、规章和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监督。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根深蒂固的开展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可制定一系列相应政策法规完善这一体系(注意既要有综合性法规,又要对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而且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修改。)在此基础上实行环境执法监督,以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围绕国家环保工作重心,结合石家庄环保工作重点,运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和石家庄市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以石家庄市环保局为主体,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一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动。
3、针对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方面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强化管理。
政府应利用经济手段来治理工矿企业。企业是各种污染物的主要产生者和排放者,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以削减排污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企业改变观念,拚弃环境保护部经济的成见,树立起重视环境更益于经济的观念。宣传和执行“污染者付费、利用这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对破坏环境和随意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按照污染种类,数量和程度进行罚款或征收排污费;对排放污染物损坏群众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责令向受害者赔偿损失;对利用废弃物生产的产品给以减免税收或其他经济上的优惠;实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予以征税收费等制度。
制定严格的标准,控制扬尘和废气污染。关闭不合格的砂石料场,对于建筑工地拆迁工地要求工程承包商在工地周围加高护屏,并在四周的临时交通道路上铺盖沥青;对一些非回镇土要随时运出市区。要求运货车加盖遮篷,以免建筑材料散落街头。各公司要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过滤塔等先进设备来净化含油脂灰及有害的二氧化硫的废气。化工厂应利用管道将生产过剩中产生的废煤气及其他含有臭味的气体,经过管道输送到煤站燃烧,变成无害的碳酸气体和水蒸气,然后经过高大的烟囱排向高空。制药厂应建立有害气体的回收循环装置,利用回收利用可制成石膏。对工厂和服务性行业制定和执行新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标准和燃料的质量鉴定标准。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快无燃煤区的建设,将石家庄市中心区(和平路、体育大街、槐南路和仓安路;维明街围和区域)基本建成无燃煤区,并逐步将整个市区建成无燃煤区。同时,政府应下令,对一些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单位,必须集中供热。
利用行政手段削减机动车污染。政府应执行严格的地方规章制度,禁止销售未达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汽车,淘汰尾气超标车;安装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加快机动车燃料改造,
使用天然及电力等清洁能源;同时,可以开设电车等无污染车辆。对一些新增公共汽车要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清洁型车型,建设天然气加油站。禁止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及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进入市区。
政府应严格规划解决石家庄的道路斜坡问题。一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尽量避免道路斜坡问题。同时,对一些已形成道路斜坡问题的主干道,政府可以责令有关部门用花坛取代栅栏,并在道路两侧种上树,以达到防止尘沙和净化空气的双重功效。另一方面,可以增设洒水车的数量,用洒水车把一些处理过的污水洒在马路上,一日几次。
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局园区化。政府要加大力度,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实施“优二兴三”的产业政策,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发展工业园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和“三同时”规定。限制一些敏感区域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对一些重污染企业要实行搬迁、停产、转产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扩大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
4. 对城市交通和公共设施警醒合理的规划管理。
政府要加大投入。
增加对公共设施的投入。政府可对一些公共设施增加资金投入,如在一些公园、广场兴建喷泉、消防水池等。在适当的地点开设无车区和商业步行街,以减少汽车的流动量。
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来治理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资在一个小区设置几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投放垃圾,同时政府可以投资开发垃圾产业。当然,出路垃圾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政府可以让企业在生产时就考虑到为减少垃圾创造条件,如减少包装,或改一次性包装为重复使用的包装。对一些自然无法分解的垃圾,可以进行焚烧,但一定要严格限制焚烧厂的粉尘和废气排放,烟囱要价高,而且要安装废气过滤装置,把排入大气的有毒物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大气污染论文总结 17
关键词:环保生物技术;大气污染;思考
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使用环保生物技术能够改变废弃物原本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了垃圾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进行废物再利用,节约了能源,由此可以看出,使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我国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就一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先后两次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也相继建立了很多污染源的排放制度,初步完成了我国空气质量的检测以及酸雨度的检测。排污的许可证制度和大气污染排放量的控制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但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新时期必然有新要求,雾霾的出现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的困扰,解决雾霾问题,又成了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经济建设和大气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大气污染的治理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并且,大气污染的环境监督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大气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十分严重的,污染防治政策还有待于完善,投资渠道的组成也比较单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总体来说,大气污染的治理程度不是十分理想。
二、环保生物技术的优势和前景
(一)技术优势
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阻止和预防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人类的日常生生活中,利用环保生物技术在获取自己需要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能为日然资源提供了一个自行恢复的空间,是实现日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其它的化学及物理治理技术相比,环保生物技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特点。首先,环保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以往的物理治理方法不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效率要高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它能够快速的处理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同时处理产物和副产物,转变为对人体没有危害的二氧化氮、甲烷、水分、二氧化碳等物质,同物化处理方式相比,环保生物技术在处理污染的效率方面和安全性上具有很突出的优势,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垃圾污染物,实现变废为宝,治理污染的效率更加高,同时价格低廉,成本较低。环保生物技术基于催化酶反应,酶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在常压常温下快速进行翠花反应,同传统的物理化学反应相比,它反应的条件更加的温和,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高效率的反应工作,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节约了能源,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投资规模。
(二)环保生物技术发展前景
利用环保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够更加稳定的获取处理产物,不会再造成二次污染和毒害,如果将环保生物技术进行工业化的应用,就能很好的解决污染的多次转移的问题,提高了环境污染物的再利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恢复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环保生物技术记性环境污染治理,处理污染物的效率高,处理成本低,需要的能耗又比较小,降低了应用和推广的门槛,特别是在初级的环境大气污染中,被应用的十分广泛,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环保生物技术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很多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被发掘,例如:好氧技术结合气体污染治理技术、厌氧技术、自动化生物处理系统。无公害的生产工艺等,都将进一步对大气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也降低了治理的技术难度,从而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三、环保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
(一)生物过滤技术
环保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气的处理,在适当的条件下,运用固体载体对气体进行吸收,微生物的作用在于可以分解废气,发挥强大的除臭功能。为了保证其过滤的效果,在废弃的过滤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它的生命活动有机的营养物质和所需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废气分解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补充有机成分,同时,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有力的环境,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其生长和繁殖。现阶段,微生物在进行废气分解过程中,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含氧量以及湿度等。在过滤废气的填料阶段,要选择固体的承载介质,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提供有力的生长空间,填料时,需要较大的面积,保证能够容纳下更多的微生物同时又减少占地空间,结构要均匀,不能有异味,要具有超强的吸水性,方便填料时的营养搭配和保养。
(二)生物膜治理技术
生物膜处理技术,在液体和气体扩散中把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换,转变气体为液体。在处理过程中,也使得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把液体污染物转移到填料的表面,表面的生物膜又开始进行污染物的氧化过程,在消耗污染物的过程中,也获取了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些污染物用于微生物的污染代谢,另外的一些转变成其他的处理工艺。
(三)生物检测技术的强化
环保生物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它的功能和用途也就越来越广泛和全面,不仅能够对废气进行处理,还能对大气污染进行检测,提供了更便捷、更全面、更灵敏的检测服务,能够对污染源进行分析,进而更进一步探索大气污染的物质转化规律。环境污染借助神物监测系统,实现了环境污染的连续性监测,能够很好的预测和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更好地协助大气污染治理人员开展治理工作。
(四)结合其他的新技术
跨领域的技术合作优势越发明显,环保生物科技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对环保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环境治理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生物数学模拟的研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突破,通过光、电、声等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处理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更加有效的落实大气污染工作。
三、总结
社会的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治理大气污染迫在眉睫。环保生物科技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气污染,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境污染论文 1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性。对于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其中城市道路的环境更是需要大力改善,这也就需要进行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城市生态功能。本文简要分析了生活中应该怎么进行道路绿化设计。
关键词:道路绿化设计;问题;原则;
引言:
道路绿化主要是指为城市创造优美街道景观的设计,其中包括植被的选择、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处理和边坡支护生态设计等。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
一、道路绿化项目的相关背景
项目背景一般包含城市概况、自然环境、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一般是指城市建设建设的基本情况、独特的历史文化、水文地理状况,特别是与城市绿化相关的绿化景观构成,比如说:城市主要绿地分布、绿地网络、公园状况、寺庙景点等所形成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一个城市对绿化重视程度、绿化理念、绿化生态建设的举措,城市建设定位。
(2)、自然环境一般是城市建设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毗邻地区的交接状况,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如是否平原地带或高山丘陵地带,常年气温,四季气候清况,雨水、风向等等这对翻门方案设i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项目概况,道路项目概况是指某项目景观绿化在城市绿地中所处具体位置,方向,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作用,道路的长度、宽度,路形结构、断面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并进行现状分析,如: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性质分布,道路两侧是农田还是自然景观,是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还是集中聚居的小区,道路两侧地势状况,沿线是否有涵管与桥梁,道路的平交道口分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必须理清。
二、我国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城市道路系统缺乏整体设计,绿地景观基本雷同,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特色和地域性;植物品种太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适应性、地域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不适应生长环境的外来植物品种,造成了物种都是逐渐死亡了,使绿化的整体的效果都大大受影响;只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和近期的效果,较少考虑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各种道路要素不能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体现的也不是很好,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
三、城市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绿化道路与沿路的地下及空中各路线的问题。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把大型灌木栽种在地下管道和地下线路经过的地段,这样的环境使根部吸收不到营养而无法延伸,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是死亡。在高空线路经过的地方栽种大型乔木,因树一枝伸展而造成树一线矛盾,不仅影响了市区的美观,在雷雨大风时段,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2)、过分注重绿化,忽略了与交通路线的协调。在人行道上应栽种属性紧凑的灌木,以方便人们外出骑车和步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所以道路绿化应考虑到行车的路线问题。以免密集的灌木影响行车路线,妨碍视线,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个矛盾更集中的表现在环岛上。
(3)道路绿化的设计缺乏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惊喜。面对高楼大厦、一成不变的市区,唯有各种绿化给人们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是在绿化设计方面,都太过于传统,没有吸收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想法,让人觉得缺乏美感。
四、解决城市道路绿化问题的原则
(一)、道路绿地树种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环境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地上地下环境条件和土壤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使树木能够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耐修剪、抗污染、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二)、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三)、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五、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一)、植被的选择。
(1)、乔木的选择。在城市道路绿化中,乔木主要起夏季遮荫、美化街道的作用,因此,在选择乔木时,应选用一些观赏价值高和株形整齐的乔木,最好选用秋季容易变色的叶片,冬季可以观赏枝干和树形的乔木。此外,在选用乔木时,要注意观察乔木的枝、花、果以及是否有不良的气味,最好不要选用有不良气味树种。由于乔木的树叶会在短时间脱落,这样比较便于清扫。
(2)、灌木的选择。灌木主要是运用在分车带或是人行道的绿化当中,可以起到降低机动车噪音和遮挡阳光直射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灌木时,首先要观察枝叶的丰满度,株形的完美度,避免受枝叶过长的原因而阻碍了交通;其次要选择易于修剪的灌木,这样有利于人工修剪,从而保持树形的美观和树体的高度。
(3)、地被植物的选择。在选择城市道路地被植物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同样,为了有利于地被植物的生长一定要选择适宜的草坪。
(二)、边坡支护生态设计
边坡支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在城市道路绿化中,边坡支护的生态设计要根据城市道路地质条件和周边的环境,为保证周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下进行的绿化设计。在过去传统的土工合成材料的基础上,生态型的边坡支护设计主要是将岩土工程学、肥料学和生物学等有效地运用到一起,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创造安全的环境以及环保技术上的支持。
(三)、节点及端头的处理
在城市道路绿化当中,要特别注意道路交叉口节点和分车带端头的处理。在节点和端头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对整个城市道路景观的影响,保证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在分车带端头的地方设计植被较矮的花卉,就可以保证行车的视线,保证行车的安全性,达到美化景观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行车道的两侧设计绿化带,还应该考虑当遇到人行过街通道的问题,不应设计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这样会遮挡行人的视线,使其无法查看过往车辆的行驶情况,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道路绿化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关乎着城市的形象,是一种美的体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道路绿化设计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好的绿化设计才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愉悦我们的心情。
参考文献:
[1]吴利华。 浅谈如何进行道路绿化设计[J]. 科技风,2013,01:200-201.
[2]陈波,汪莉莉。 新时期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 现代园林,2006,02:23-26.
[3]唐哲。 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 陕西建筑,2005,08:20-22.
大气污染论文范文 19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污染;环境问题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一)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3、各种喷雾剂,新增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污染(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等)。城市化日渐加快,相伴相生的工业、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迅速,这些发展就导致了更多空气污染。当污染物:大量的废气、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被排入大气中后,空气的质量就受到了严重的破环。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涉及如下三点: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就是利用废物的这个双重性,使固体废物减量、无害化,并且变成资源。对于不能利用和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
(四)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二、防治污染的举措
(一)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二)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