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优秀4篇】》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优秀4篇】,仅供参考。
有余数的除法的评课稿【10 篇1
今天早晨我们共同观了年轻教师万方的`一节数学课,再次感受到年轻的激情与活力,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谈谈我对的感受:
一、三个优点
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堂上,万老师多次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引导同学们把话补充完整、说出这样理解的理由、鼓励同学们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分6个草莓和分7个草莓的列示对比新授环节,连续有3名同学表达自己观点,循序渐进的说清了,同时也掌握了。
2、构建和谐课堂,循循善诱,充分体现自然美。
走进万老师的课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乡,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像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婉约派教师。整个课堂非常和谐,学生在其中也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跟随老师一点一点探索数学知识,顺应和促进了学生自然发展。
3、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首先是幻灯片的制作力求简练,合理利用几张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书,左与右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难点突破力度不够。与万老师对话交流:
?这节课的难点在设计层面是如何预设的?
在执行层面课堂中突破难点了吗?有余数与没有余数的对比;算式与图的结合。
突破难点的时候进行了几次对比?学生对余数的认识深刻吗?结合实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关系,脱离实物,数会非常抽象。(余数的来历渗透数学历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学习余数的地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商、除数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2、教法略显单一、学法指导略欠灵活。
全课万老师主要采用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多的通过语言表达进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练习巩固环节,类似导入环节指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练一练、填一填,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边操作边对应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数量关系,就能很好的对搞清楚商和余数的名数就能做好铺垫。
三、一点改进建议
1、我想,很多问题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来的课堂上,做到三个充分:充分把握学情,充分研读课标,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谢万老师为此节公开课做出的努力,也感谢大家的参与。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63=□
2、∮∮∮∮∮∮∮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篇3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的应用。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二、说学情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通过课前谈话,告诉学生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智慧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出示智慧星,六个智慧星,每人奖励2颗,可以奖励给几人?让学生到黑板前分智慧星,列出除法算式,复习巩固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两次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第一次摆:
教师在6颗智慧星的基础上增加一颗智慧星,现在有7颗智慧星,每人奖励2颗,可以奖给几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个还够不够分给一个人?引出算式:7÷2=3(人)1(个),教师顺势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表达方式,用省略号把商和余下的数个开,并让学生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
2、1各表示什么?确定除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明确“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
2、接着研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行第二次摆小棒。
组织小组分工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两组小棒根数不同)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然后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余数
这里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的。学习方法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优节省了全部都摆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巩固新知,完成60和61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并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及本组的表现,然后教师评价,奖励智慧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得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奖励,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爱学、乐学!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本课的重、难点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困惑: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那本节课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时‘平均分’后还有多余的。”的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