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优秀5篇正文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优秀5篇》

时间: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 篇1

下面是2篇关于六年级《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六年级《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一

在这次的同课同构中,我们六年级三位语文教师讲的是《和田的维吾尔》。本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向我们展示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如: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以及别具一格的民居等,《和田的维吾尔》就向我们展示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会读会写本课的词语。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特点及作者表的的方法。为此,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让学生作了预习,重点是读读课文,然后谈谈在预习中的收获,从而对和田维吾尔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为了检测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我们从读音、字义等方面进行,结果忽视了略读课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因而在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错误的估计了,本不应该用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文分析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乱了手脚。从这节课看来,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让我知道了,无论平时教学还是比赛,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在学习后面内容的时候,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即每段的中心句进行学习,是我们设计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先进行第一个模块:自学。先让学快速浏览课文,自己解决。再进行第二模块:交流讨论,在学生交流讨论后,要求学生抓中心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重点语句了解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然而,这两个环节学习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在展示点拔时,虽然学生已能熟练的通过表达方法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但是我点拨过多,废话连篇,犯了一大过,怕学生找不到我所想说的话,怕说不到我的点子上,绕来绕去,对重点和难点处理的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从郝老师的课堂上感觉到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没按时完成,自己也及时做了调整(想借助维吾尔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这两特点从表达方法上让学生加以体会,并及时联系中心句好体会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还是同样惘然,仍然没有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因为以上的一些不成熟的一些做法,导致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我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整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处理,都不是很到位,我自己感觉不是很理想,这节课太让我找不到成就感了。我会继续反思,总结,学习,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我相信,只要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勤于准备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越走越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自我价值,找到成就感。

六年级《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二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不太熟悉,课前布置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同时,自己查找资料,做一份有关新疆维吾尔族的手抄报,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对新疆有所了解。课前十分钟,请学生欣赏了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感受新疆的美,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本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我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围绕着“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这个中心句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二、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侧重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写法指导,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写法指导。在课后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从重点词语入手来理解句子。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遗憾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有些前松后紧。因为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留给学生更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在朗读指导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地加强。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 篇2

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抓住阅读课文的“连接语”来读懂课文,也已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依据教材内容,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二是写法,三是知识的积累积累、迁移,以便能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和田、维吾尔族民风民俗的资料;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风俗资料。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1、谁能把你了解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瓜果之乡。)

2、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课文中提到的“馕”是什么?“巴扎”、“都帕”、“艾得来斯”又指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出示相关图片。

馕: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巴扎: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

都帕:订婚时戴的帽子。

艾德莱斯:出产的一种丝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和田的维吾尔人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学了解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相关图片的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最能概括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①、观察以上句子分别处于什么位置,它的作用是什么?

(处于开头,是总起句,起着引启下文的作用;或者说是中心句,起着概括的作用。还有一句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句单独一段,它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②、根据你画的句子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概括能力,感悟作者构思全文的方法。】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格。

1、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用“≈”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人。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指导感情朗读。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地息息相关?

①、“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这是两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这是两个反问句,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②、“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学生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适时提出:这里的“韵味”:指的是什么?

(指衣服的色彩与形态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丽了;指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存在,让原本寂静而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回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绝不亚于印第安人,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爱花的维吾尔人。

①、“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实写;沙土里种着花;虚写:门框边、房梁顶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

②、“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到维吾尔人不但会发现美,还会创造美。)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3、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享受美,所以说,请大家集体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思考、感悟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归纳,提炼出重点。】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快来说说吧!

【设计意图: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使学生了解更多得民族风俗,拓宽知识面。】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把维吾尔人的民俗风情讲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调查了解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服饰、饮食、民居、节日、工艺等),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篇习作。

3、播放歌曲《我们好地方》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明快的、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的乐曲声中,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美丽的,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是幸福、快乐的。】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豪气乐观

热爱土地苦——甜

爱美爱花

能歌善舞热爱生活

豁达乐观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 篇3

一、课前谈话

师:你能说出56个民族中的几个吗?

生:(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

师:你知道这些是哪个民族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

二、导入新课

师: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对啊,是维吾尔族。(板书:维吾尔),今天我们去和田那边的维吾尔看看,和田有饶有兴趣的民俗风情。(板书:和田的维吾尔)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把字词读准,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的哪些民俗风情?

(1)检查字词:

师:我们来认识一些具民俗特色的词语。(巴朗子、都帕、馕、土馕坑、库乃其、巴扎、艾得来斯)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2)交流风俗特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有哪些民族特色?

生1:热爱土地。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

生1:我找了总起句。

师:你是用这种方法找到的,真不错,还有呢?

生2:爱美。

生3:能歌善舞。

师:从“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这些特点,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吗?

生:热爱土地(2、3)、爱美(4)、能歌善舞(5)。

四、深入研读2-6自然段,感悟民俗风情

1、师:在这三个特点中,哪一个特点你最感兴趣?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重点研读,������ 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写具体的,可以划划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写写简单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

2、交流,随机研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1)研读“热爱土地”

生 1:“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就有精神吧。”我觉得把当时的样子写出来了,不管地上多脏,很多人都把衣服铺子地上,“大大小小”有很多人的。

生2:我感觉到,好像给大地作了装饰,像一幅画卷很美,本来单调的沙漠变得很美。

生3:我知道这是打比方的手法,像一幅抽象画。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打比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从人们把衣服铺在很脏的沙漠上,看出来人们热爱土地胜过热爱自己。

师:正是维吾尔人热爱土地,才会有这样的行动。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把土地和太阳的味道留在自己身边。

师: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到他们热爱土地的?

生1:“令人惊叹”读出来热爱土地,“真……”让我惊讶,土馕坑里烤出这么好的食物。

师:有没有新的理解?

生;这里他举例食物的例子,烧肉也是土馕坑里烤的。因为他们热爱土地,食物都跟土地有关系。

师:这里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这里举例三中食物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热爱土地,还有补充吗?

生:我知道他们热爱土地程度之深,惊叹之情。

师:关注到了惊叹,我们来读出惊叹之情(齐读)。

师:还有补充吗?

生:感觉到程度令人惊奇,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师:哪些句子?

生1;“令人惊叹”用来感叹号。

生2:大地给了它力量,吃了“库乃其”一天都不会饿。

生3:他们最喜欢的食物都是由大地的帮助得来的。

师:(小结)正因为他们吃和穿都离不开土地,所以他们热在土地。

(2)研读“爱美”

师:维吾尔人们还有什么特点你有兴趣啊?

生1:“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花儿开在了土地上,还挂在门框边。

生2:花儿不仅种在地里,还在门框边、房梁顶、挂毯上。

生3:维吾尔人们不愿把它们拔掉。

生4:花纹雕刻上去的,充分体现了维吾尔人们爱花。

生5:没有办法栽花,就像办法画了、雕刻了。

师:想不想见见这些盛开的花朵?(欣赏图片)想说些什么?

生1:太美丽了。

生2:维吾尔人爱花真切。

生3:非常爱花,漂亮,生活中能用的上花的地方都用上了。

师:你还能想想花朵盛开在哪里?

生4:花朵盛开在床头、被子上、衣服上。

师:凡是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花。

师:还从其他句子体会到什么?

生:我知道“艾得来斯'”是打比方。看得出他们爱美。

生2:犹如彩云,自然、非常鲜艳,雕刻得非常美,美不胜收

师:真让人眼花缭乱啊。

师:作者在写“都帕”“艾得来斯”时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得很美、很深动。一起动手写写。“(��� )犹如(���� ),又似(����� )。”(句子练习)

(学生交流所写句子)

(3)研读能歌善舞

师:从哪里感受到维吾尔人们能歌善舞?

生1:这种歌舞不受场地的限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生2;:他们聚餐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吃饭的时候都要跳舞。

师:想象,你在什么情况下想要跳舞?

生1:朋友的生日宴会上。

生2:广场上。

生3:睡觉时。闹市。

师:你们表现的那么棒,也会能歌善舞了。

师:他们流行一句话“维吾尔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为什么他们能歌善舞?

生1:他们有豁达的心情。

生2:爱生活。

生3:面对艰苦,乐观地生活。以苦为乐,快乐地生活。

五、研读1和7自然段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课文2-6自然段,感受了维吾尔人民饶有兴趣的民俗特点。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举例一个例子,来表达豁达、乐观。

(感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六、欣赏图片,提升情感

师:看,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一个地处沙漠边缘的地区——“和田”变成了“玉石之乡”“瓜果之乡”“地毯之乡”“丝绸之乡”(播放音乐和图片)

板书: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课件一)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吗?(新疆)对,我们要走进新疆的和田,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齐读(课件二)

3、对和田你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最能概述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课件三)

2、根据你画的句子的内容选择精练且有概括性的词语填一填:

豪气乐观 的维吾尔人

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爱美的维吾尔人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

3、联系注释或课文,了解下列词语

土馕(náng)儿 “库乃其” 巴扎 都帕 艾得来斯 巴朗子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和田的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的?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的维吾尔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在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从哪里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1、 维吾尔人不但漂亮,还能歌善舞,请欣赏下面这些图片。

2、 从他们的舞蹈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五、拓展延伸

1、1、以下面句子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和田自古以来就是瓜果之乡。

2、课外交流你还知道的新疆维吾尔族的一些知识。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材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学生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名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学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思考:

1、课文每一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学生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把握课文。让学生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把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学生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学生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己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学生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布置:

( )的新赵巷 我爱( )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