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7篇】正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7篇】》

时间:

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数学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1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中学,研讨交流中学、探究发现中学等自主学习方法与活动。使学生在拼一拼,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失败与成功,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中,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三角形面积计算(新问题)置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旧知识)这个“背景”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分别同化到已有的长(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结构中去。

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猜、拼、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使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采用了拼一拼、操作讨论的方法,找到了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果把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知识。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不足之处:

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手中拿着两个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平行四边形。

(1)全班交流: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有人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也有同学先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

2.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情况。

(1)出示例5:展台出示各组的表格填写情况,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小组讨论: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即例5下面的问题)

(3)梳理、明确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学生订正。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2倍,谁是谁的一半。)

2.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1)多媒体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独立思考:你认为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3)小组交流:分别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总结

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比较,很快作出判断。

4.练习二第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2)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篇3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符合新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以前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节课的所有设计都围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整节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这节课设计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不断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办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效果很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节课老师赋予了学生很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了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这个案例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实施新课改,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不断形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更有价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以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共同成长!

角形面积计算数学教案 篇4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

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  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复习,检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转化思想的理解情况,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角形面积计算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齐读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表示什么意思=底×高÷2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出示思考: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篇7

一、复习旧知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自制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在展台上展示)

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图形。

思考:每个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后的`图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后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它()的平形四边形。

2、根据实验证明: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和它()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发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