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历史 >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与学习方法正文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与学习方法》

时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围绕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结合所学教材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又称***)

  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中英):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协定关税)

  《虎门条约》(中英):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望厦条约》(中美)、《黄埔条约》(中法)

  3、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人物: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二、第二次***战争(1856-----1860)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英)、“马神甫事件”(法)

  3、条约:《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

  4、列强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借机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原因:***战争失败,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组织:“拜上帝会” 人物:洪秀全

  3、经过:金田起义(开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北伐西征(全胜) 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后期防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天京陷落(失败)

  4、纲领: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空想性)

  后期--《资政新篇》(不符合历史条件)

  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6、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6、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原因:内忧外患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4、代表(洋务派):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5、内容: 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新式海陆军: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海军衙门

  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6、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开端)

  7、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

  1、根本原因:日本侵略扩张 ***:东学党起义

  2、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开始)--平壤战役(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

  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3、 《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三国干涉还辽)

  2)赔款2亿两

  3)开四处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

  4、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

  三、戊戌变法(1898年,又称百日维新)

  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2、序幕:“公车上书”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4、结果: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5、影响:京师大学堂的保留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思想启蒙。

  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口号:“扶清灭洋”(进步性、局限性)

  3、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在镇压 4、意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辛丑条约》内容:1)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盐税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工具、“洋人的朝廷”)

  3)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早期革命活动: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

  2、革命思想传播:

  Ø 人物: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Ø 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同盟会(1905)--第一个全国、统一资产阶级政党 :

  Ø 机关报:《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Ø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

  4、“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二、革命党人早期奋斗

  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三、辛亥革命(1911年) (近代化探索 制度)

  1、开始标志:武昌起义 1911.10.10 (湖北军政府)

  2、成果:(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国纪年法 民国年=公元年-1911)

  (2)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帝制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结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5、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四、北洋政府(1912--1928)

  1、北洋政府独裁统治、革命党人反抗

北洋政府黑暗统治

革命党人反抗

袁世凯破坏内阁、“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

二次革命”(失败)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袁世凯取消帝制)

  2、军阀割据---动乱纷争(直系、奉系、皖系.....)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一、新文化运动(1915年)(近代化探索 思想)

  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的诞生(后改《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

  3、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白话文。

  (2)后期------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第一人——李大钊)

  6、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

  发奠定思想基础;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二、五四运动(1919 .5.4 )

  1、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1)爆发:北京为中心,学生罢课

  (2)扩大:原因---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书》;日本帝国主义出兵挑衅

  上海为中心,工人为主力(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

  1、成立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第一个 陈独秀 上海)

  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7 上海----嘉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纲领:最终目标: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高涨 顶峰:京汉工人大罢工(失败)-----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一、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确立

  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成果: ?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准备。

  ?北伐胜利进军。

  (4)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分共会议”。

  2、北伐战争(1926--1928) (1926-1927北伐胜利进军---国共合作;1927--1928继续北伐----南京国民政府)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名将:叶挺、独立团(铁军)

  (4)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促进北伐胜利进军

  (5)结果: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二、国共对峙(内战)(1927----1937)

  (一)毛泽东井冈山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军旗升起的地方)

  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独立领导的军队。

  2、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朱德、陈毅领导的队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5、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最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二)长征(1934年—1936年)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出发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渡乌江夺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

  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长征

  胜利结束的标志)。

  3、意义: 粉碎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

  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遵义会议: 内容--- 1935年,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标志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1、借口:柳条湖事件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2、东北抗日力量:义勇军、游击队(杨靖宇)----改编成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一二九运动”--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1935、12、9) 背景:华北危机

  三、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或兵谏(1936年12月12日)

  1、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2、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七七事变”(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1、结果:平津沦陷 2、人物:赵登禹、佟麟阁

  五、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9)

  1、标志: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改编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3、影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六、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罪行(1937、12) 30多万;认识法西斯的残暴;12.13公祭日。

  七、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一)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姚子青、谢晋元)

  2、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规模最大的胜利 指挥:李宗仁

  3、武汉会战:

  4、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二)敌后战场: 1、平型关大捷:林彪,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2、百团大战: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摧毁据点)

  3、根据地:(1)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斗争方式---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3)土地政策---减租减息

  八:中共七大(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

  1、内容: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2、意义:大会为争取为争取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九: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中国,1945.9.2日本签投降书。

  十:抗战胜利的原因:

  (1)决定性因素----全民族抗战;(2)共产党领导---中流砥柱作用;(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4)国际援助(美国、苏联)

  十一: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1)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促进民族觉醒,为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1949年)

  一、重庆谈判(1945)

  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是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解放战争(1946--1949)

  1、全面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具体过程:

 

国民党

进攻阶段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解放区自卫反击战---运动战

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粉碎全面进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

陕北反击---彭德怀--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山东反击----孟良崮战役

粉碎重点进攻

 

 

共产党

反攻阶段

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指挥林彪、罗荣桓,解放了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意义: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4南京解放,统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胜利的原因:(1)共产党正确决策;(2)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3)解放区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近代经济---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特点: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沿海,轻工业

  2、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原因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

允许列强在华开办工厂

辛亥革命后

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战时放松对我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良机

一战之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3、曲折发展的原因: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4、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

  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变化特点: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不平衡

  2、变化内容:

  (1)交通通讯:火车、轮船、汽车、电报、电话出现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易服饰,废止缠足,废跪拜礼变鞠躬礼,改称谓(先生等体现自由平等的称呼),西方饮食

  三、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 近代教育发展:

  (1)新式学堂: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

  (2)科举制的废:1905年(清末),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结束)

  2、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1)报纸:《申报》(1872--近代存在时间最长)、《新青年》等

  (2)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1875---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四、文学艺术:

  1、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 茅盾---《子夜》

  2、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

  3、音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学习初二历史的具体方法

  第一,课前预习,找出疑点。在学习每节新课之前,我们应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把握知识脉络,找出难点、疑点问题,使课堂听讲有针对性。

  第二,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课堂上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设问和举例,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第三,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对所学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遗忘,使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因此,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我们应及时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及时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我们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第五,抓住知识的主线。例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一节时,抓住变革这一主线,可以分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变法四个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


初二历史知识要点与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1.初二历史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2.初二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

3.八年级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4.初中历史的记忆和学习方法

5.初二历史学习巧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