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关于德育的论文精选4篇正文

《关于德育的论文精选4篇》

时间: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德育的论文精选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关于德育的论文 篇1

摘要:新课标在小学数学中明确指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理念,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 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一味地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这一现状, 简单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一、在课本知识教学中渗透道德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第一步就是从课本出发, 教师利用课本中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习题, 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 还能从中延伸出关于道德品质养成的内涵, 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满足。由此出发, 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 为学生提供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应用题, 并带领大家精读题目, 仔细品味其中数学知识之外的深意。如学校食堂在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总共节约水1200吨, 其中十月份比九月份多节约20%, 十一月份比十月份多节约25%, 这所学校十月份节约多少吨水?在这道题目中, 教师应抓住“节约”一词进行德育教育, 在讲解完基本运算法则后为学生普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号召大家在生活中也应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 逐渐成为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又如, 某十字路口是交通事故频发地点, 近三个月总共发生了20起交通事物, 其中第一个月比第二个月多3起, 第三个月比第二个月少2起, 求第二个月一共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从这一题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 还应告诫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从自身做起, 并要倡导身边的人一起遵守交通规则, 以免发生不幸的事故。由此可见, 教师利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题进行教学, 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还能从中理解道德品质的意义, 促进他们学习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双重提升。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渗透团结观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并且让他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 从而有效实现德育的教学理念。鉴于此, 教师可布置具有团结与实践意义的小组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切身体会团结协助所带来的力量。比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 一个人去了解圆的基本概念, 第二个人研究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第三个人研究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第四个人思考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 第一个学生的任务决定其他三人任务的进程, 所以他必须尽快思考研究出圆的基本概念, 再让其他人以此为基础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算, 并且这四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 所以大家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全部任务。有些小组任务完成的较慢便是因为彼此之间配合度不够, 趁势为他们总结到“有些事情是不能独立完成的, 这便需要大家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既有效率又有质量的完成任务, 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这样一来, 学生既学到了圆的各项知识, 又从中学到了德育中的团结观念, 促使自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在生活化的作业中渗透爱国观念

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可以有效促进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同时, 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从中感悟生活中的德育理念。鉴于此, 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数学作业, 让他们有目的的去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 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其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学习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后, 布置下任务, 让学生调查在2008、2012、2016这三年中, 中国在奥运会中取得奖牌的数量, 首先计算出金牌、银牌、铜牌的总数量, 然后算出平均数, 再分别算出平均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 最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在这个任务中, 学生通过调查与计算可以发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运动领域中的佼佼者, 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还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的迅速与国情的日益强大, 从中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一过程中, 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了中国的繁荣昌盛, 并产生了为祖国做贡献的念头, 趁势教师告诉他们, “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就是为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自此之后, 学生们都愈发努力的学习, 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结语

为了满足新课改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 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具有极高道德品质的人才。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可从课本知识出发, 利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贯彻德育理念, 由此来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和道德品质, 最终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李文琪。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好家长, 2016.

德育论文 篇2

人生目标与旅游专业相关性高的学生,对旅游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将来对旅游职业的“忠诚”度会很高,这些学生接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与旅游职业服务责任感的教育要更为积极主动。要让学生知道人生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方向,生活则迷茫,成功的概率则较小。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自己的短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因此,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人生目标的解析和设立,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之一。引导学生思考从人生目标所衍生出的这些相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也很重要: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你的梦想和“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等。一名学生曾写道: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所爱的人平安宁静的度过一生。这一回答在学生中引发了争议,在学习中的辩论会延伸到整个旅游专业的后续课堂教学中。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由于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诉求上,容易走入“应试教育”“技能和工匠型教育”的误区,不少人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为目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容易忽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后续职业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更注重将学生作为“学生”来培养,而不是作为“考生”来教学,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科学观的就很重要。“科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②,如果教育的意义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也即有学问的人,那么正确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就应该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诠释,一是“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二是“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③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专业课堂讲授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以旅游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从理论的教学来看,正确的科学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其核心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笔者认为,马克思理论也是需要超越和发展的。任何观念或思想,都有其适用领域,正如同数学的精确不能够拿到《诗经》中微分求导一样。随着复杂性科学哲学的兴起,我们看到了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也是有其适用的边界和局限的。因此,笔者尝试着将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思维与观点贯穿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运用复杂性科学思维思考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能以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发展,处理问题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偏激、不走极端,从而能正确的处理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这些观点在讲授“旅游政策法规”这门课程时,结合具体案例,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认识与处理好法与情、法与理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宗教观

宗教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文化现象,宗教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旅游专业课程中涉及到较多内容的课程。在导游、酒店、烹饪等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有许多相关知识点,如:“导游基础知识”、“酒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等。其中旅游公共课程“旅游宗教文化”,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较为详尽的讲授了几大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的起源、教义、宗教文化与禁忌等主要内容。世界这几大宗教的共同特点是相信宇宙中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然进化定律、人世命运的定律、伦理定律、道德定律、因果定律等等规律。通常我们认为对人类社会而言,宗教之功能仅在于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安宁与幸福。因此,如何把宗教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教授给学生呢?这可以回到前面引发学生讨论并回答本文上述从人生目标所衍生出的相关问题上来: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价值等问题。通常学生的讨论过程既热烈又激烈,学生会提出读书无用,赚钱才是王道的看法。由此又引申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讨论的结果和最终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幸福与物质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总是有限的,因此物质给人带来的感受一定是有限的,所以有限的物质是永远不会满足人的需求的,真正的幸福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真正成功的人生是能够给予别人帮助,并带来健康与快乐。而受教育与读书也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而学习读书的目的首先是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那么宗教与哲学、科学有什么关系,宗教是迷信吗?笔者在教授“宗教文化”这门课程后,对宗教问题、不同宗教的文化做了一些研习和比较,重点是佛教文化。笔者认为佛教在两千年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佛学知识与文化,并不单纯局限于精神范畴的问题。佛教也讨论哲学的问题,如世界的本源、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等。同时佛教也讨论物质的问题,如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存在形式等。佛教认为精神与物质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精神与物质并存、精神与物质也能相互转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是否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能定律”提出的“物质就是能量”的印证。

四、结论

关于德育的论文 篇3

一、新时期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生热情

小学生心中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应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要对自己教学的课堂进行研究,发掘课本中趣味性的知识,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及时地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消极的心理影响,为学生的学习表明方向,带动他们的发展进程。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和蔼的态度让学生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失误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自信。另外,教师要在课下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事情,发掘学生做错事情的本质,以此为出发点加速学生生活中的发展进程,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德育效率

关于德育的论文 篇4

1学生德育现状透视

(1)由于这些年出现的“打工热”,许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对我们的学生影响很大,如上课开小差,旷课、逃课、学习上失望、痛苦,甚至人格堕落。

(2)文化传媒的误导,社会阴暗面的影响,是学生周围客观存在的不利环境,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认清和把握,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去模仿、实践,甚至违法犯罪。

(3)教师以“分”论生。首先在观念上重“智”学“德”。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深入思考研究。对德育的关注便只能停留在学校,组织了哪些课外活动,班主任和学生谈了几次话或有多少次家访。

2德育工作思路

第一,举爱国旗帜,扬勤学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学生身边抓起,从小抓起,以小见大,由远及近,以隐寓显。以爱父母、集体、爱家乡到爱学习为起点逐步使感情迁移、潜移默化,进而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高尚情操。第二,加强艰苦朴素教育。这些年来一种享乐主义心态在学生中滋生蔓延,在生活上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学习不肯努力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以上情况,应使学生懂得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朴素的思想,离不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净化道德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工作中突出下面五方面的内容。即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立志为祖国的明天而勤奋学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3德育工作实效于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也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教师,学生集体组织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在工作中多一点创造性,多一点主动性,少一点被动应付,多一点独立性,少一点“请示汇报”。工作讲协调,不要厚此薄彼。解放思想,转变班务工作观念。